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6-14 17:13:5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第三课时6、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41-4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练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7根小棒、7朵小花;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1-5加减法),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1= 1+2= 3+1= 1+3=

  4+1= 1+4= 2+3= 3+2=

  5-1= 5-2= 5-3= 5-4=

  4-2= 4-3= 4-1= 3-3=

  二、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6和7及6、7的组成,而且小朋友们都会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了,那6、7的加减法那么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7的加减法(教师板题)

  三、新授:

  1、6和7的加法:

  (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两人一组)

  摆:左边的小朋友摆4根,右边的小朋友摆2根

  说:同桌互相说说这幅小棒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并写下来。

  (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4+2=6 2+4=6)

  (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6和7的减法:

  (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两人一组)

  摆:先摆出7朵小花,去掉4朵小花,同桌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如果是先去掉3朵小花又怎么列式计算?

  (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7-4=3 7-3=4)

  (3)你是怎样想才会那么快就算出得数的'?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

  (1)你还能摆出得数是6、7的加法吗?用你喜欢的学具摆一摆,并和同桌说说表示什么意思。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比比看哪一对同桌合作最好,列得有快又多!(指名说算是,教师板书)

  (2)刚才我们已经会列7-4=3,7-3=4,你还会其他7减几和6减几的减法算式吗?写在练习本上。

  (3)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2、游戏:“找好朋友”

  把算式和得数卡片发给学生,先请拿算式的学生上来排成一列,一个一个找好朋友“我的好朋友在哪里?”下面手拿相应答案的学生跑上来组合成完整的算式。

  如“6-1=5,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齐读算式。

  3、摘智慧星:看算式马上说出得数,最快的小朋友智慧星就归他。

  3+4= 6-5= 4+3=

  3+3= 7-4= 1+5=

  5+2= 6-3= 7-5= 2+5= 7-2= 6-3= 6+1= 6-1= 7-3=

  4、做P46 想一想和做一做,并练习写算式。指名学生对答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说说我们生活中的数。

  五、总结:

  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

  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6的加法 6减几 7的加法 7减几

  1+5=6 6-1=5 1+6=7 7-1=6

  2+4=6 6-2=4 2+5=7 7-2=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同学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同学口答)

  数的组成

  □ 5 □ 5

  2 3 1 □ 2 2 3 □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

  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同学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身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乏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身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同学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10根小棒

  2.实物图形卡片

  3.多媒体课件

  4.装钱的信封。

  教学设计

  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运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来开始上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同时也进行品德教育。]

  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看屏幕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观察动画,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交流、汇报。

  a.问:你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2+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的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d.引导

  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

  lin jiā

  连 加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a.提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b.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教师让学生说,但并不限制学生的说法,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d.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2+1=8

  应用拓展

  1.动手操作:

  a.教师谈话,拿出小棒,跟老师这样做: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

  b.学生活动。请照老师的样子,和你的同位,来试一试:拿小棒、说算式、说得数。

  [学生并不是简单重复老师的'动作,而是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连加的顺序,深化了新知。]

  2.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的第2题,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3.变式练习:游戏:从信封内拿出8分钱。

  [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a.教师提要求:1.信封内有6个1分、4个2分、1个5分,请你拿出8分钱,看有几种拿法,填在表里。2.同位合作,一人拿,一人记。

  b.学生展示拿法。

  5分2分1分

  第一种( )个( )个( )个

  第二种( )个( )个( )个

  第三种( )个( )个( )个

  第四种( )个( )个( )个

  第五种( )个( )个( )个

  第六种( )个( )个( )个

  第七种( )个( )个( )个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堂小结

  问学生: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特别强调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教材提供的是一幅小朋友喂鸡的图,利用这幅图抽像出连加计算类型的题。连加对于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它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忘记,因此第二步的计算也就不容易了。因此我设计了连动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停一下,又跑来了1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动画过程,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计算顺序。

  首先让学生观察连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先加前面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能先加后面的两个数,再同第一个数相加,都可以,只要学生能从中体验出连加的意义就行。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再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和顺序,加深对连加的理解。

  最后通过一个拿8分钱的游戏,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专家评析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教师创造了许多动手操作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但教师没有仅仅限于知识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今后学习数学鼓足了劲。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0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能用它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金鱼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现在小精灵聪聪考考你们,看谁会比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50○1510○1525○75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点评:以旧引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引入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在老师的手中有一些铅笔,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出示铅笔让学生猜)

  2、老师数出10枝铅笔,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到10枝铅笔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铅笔,做第二次估计。

  3、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远,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枝呢?(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4、小结: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点评: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三、探索新知

  1、出示3捆铅笔:第一捆10根,第二捆50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铅笔,是15根。随意抽出2捆铅笔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⑴50根和10根比较,怎样?(从10根数到50根)

  50比10多得多或10比50少得多(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⑵10根和15根比较,又怎样?(从10根数到15根)

  10比15少一些或15比10多一些(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即:

  50>1510<1525<75

  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出示“金鱼图”让学生用用一句话描述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组讨论,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点评: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三、巩固新知

  1、动手动口,加深理解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一人摆放两堆小棒,其余的同学用刚学的语言描述两堆小棒之间的多少关系。

  2、猜一猜:

  教科书第43页第4题

  【点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师:今天同学们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如: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一些,我的年龄比老师少得多,……)

  【点评:注意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回去之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总评:本节课中,教师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下,针对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建立了一定感性认识的特点,大胆改编教材,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唤发了学生的直观、熟知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感悟、内化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在练习中,积极创设现实、有趣、开放的教学情境,努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但有效巩固了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

  1.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二、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1) 独立看图。

  (2) 汇报观察结果。

  2.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 独立思考。

  (2) 组内交流。

  (3) 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

  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 (教师随机板书问题)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 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四、拓展应用

  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1题 谜语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区分颜色,给彩虹涂颜色。

  3.自主练习第2题 按数序连线,连后说说像什么?

  4.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后比较两个4表示的意义。

  5.自主练习第8题 按题目要求数一数说一说小动物的只数和顺序,再填一填。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

  五、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第十二课时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10根小棒(或花片、狮子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口算减法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快速进行口算,并出手指表示结果。

  二、新课

  小黑板出示图: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说一说图的.意思?(老师一共有8个篮球,分给男生2个。再分给女生2个,还剩下多少个篮球?)

  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8-2-2=4

  教师板书算式,学生跟读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师:算式里的“8”表示什么?第一个“2”表示什么?第二个“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指名答。

  问:计算8-2-2=4时,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

  指名说,教师板书: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是一道什么题?

  学生回答:连减。教师板书课题:连减。

  师:大家想一想,计算连减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连加和连减相比较,小组讨论,指名说)

  教师小结:计算连减,要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先算前两个数,再用他们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三、联系生活实际

  师:平时你在哪里用过连减?(指名说)

  四、动手摆学具

  师:请拿出你喜欢的学具,我们一起来动手摆学具。

  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摆学具,并列出算式,4人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派代表汇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7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口算7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钓鱼图片 7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钓鱼》。

  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扛着鱼竿,提着水桶来到小河边钓鱼。小猫刚把鱼钩放进水里,一只小蜻蜓飞过来,小猫丢下鱼竿,去追小蜻蜓。小猫扑来扑去,蜻蜓没捉到,只好失望地回到河边。这时,猫妈妈已经钓上了一条大鱼。小猫赶紧坐好,认真地钓起鱼来。没过多久,一只小蝴蝶飞来了,扑扇着翅膀,美丽极了。小猫又去追蝴蝶,追来追去,蝴蝶没逮到,时间也白白浪费了。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心里好难受呀!妈妈走过来,摸着小猫地头说:“不要难过,做什么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只要一心一意,一定会钓上大鱼的。”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决定不再贪玩了,认真地钓起鱼来。蜻蜓和蝴蝶又飞来了,小猫连看也不看,两眼一直盯着鱼竿。不一会儿,小猫也钓到了很多大鱼。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也钓上了很多大鱼呢!”最后,猫妈妈钓到了7条大鱼,小猫钓到了4条大鱼。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评析: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小猫钓鱼图

  师说:谁能看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题:猫妈妈钓了7条鱼,小猫钓了4条鱼,一共钓了几条鱼?

  师问: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板书:7+4=11)

  师问:7+4=11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数数法:从1、2、3、4……11,一共有11条。

  接数法:猫妈妈钓了7条,然后接着数8、9、10、11,一共有11条。

  凑十法;我是用“凑十法”来计算的。指着钓鱼图说:我们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4条鱼分成3条和2条,7条和3条凑成10条,10条再加剩下的1条个,等于11条。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学生,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今后做题时哪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算的又对又快,我们就用哪种方法。

  (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独立提出问题后,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唯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2.教学例2.

  想一想

  7+5=□   7+6=□   7+7=□

  师说:我们不看图、不摆实物,这几道题谁会算?

  自己小声说怎样想.两人一组悄悄算.

  指名说:7+4=□怎样想.

  7+6=□怎样想.

  7+7=□怎样想?

  师说:你们真聪明,不用看图、不用摆实物、运用凑十法很快就把这几道题算出来了.

  (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7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3.教学例3.

  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7+8=□  7+9=□

  引导学生这样想:你们学过9+8=17,8+9=17这两道题吗?

  为什么9加8得17,8加9也得17?

  (因为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师问:你们算过8+7,9加7的题吗?看到7+8,7+9这两道题怎么想?

  想:8加7等于15,7加8也等于15.

  想:9加7等于16,7加9也等于16.

  师说:对,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来计算更简便,就不用凑十了.这样能很快说出得数.

  (教师对这几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三种方法。同时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巩固反馈

  师:回到家以后,猫妈妈把它们今天钓的鱼做成了丰盛的晚餐,馋的小猫直流口水,小猫能吃到香喷喷的鱼吗?老猫还要考考它。同学们你能不能帮帮小花猫。让小花猫吃到香喷喷的鱼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猫吃鱼”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每条鱼的后面有一道7加几的'算式,如果你算对了,小花猫就能吃到你这条鱼了。

  (通过游戏的练习方式,不仅巩固了新知识,而且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四、总结

  师:你知道今天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吗?

  生:7加几。

  师板书:7加几

  师;计算7加几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7加几的进位加法,一共6道题.这6道题中是有的用凑十法算的快;有的用交换加数的方法算的快.同学们在计算当中,要认真审题,见到大数加小数的题,就用凑十法计算;见到小数加大数的题,就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还有其他的方法,我们一定要灵活运用。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飞翔!)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4题)

  (1)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先试着让学生说一说。

  (2)小组交流,发现数学信息。试着提出问题。

  (3)独立解决问题。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连加、连减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乘车情境图三

  1、模拟演示情境图,理解渐渐混合的`实际意义。

  (1)学生说说图意,请学生模拟演示上车,下车的情境。(课件动态演示)

  (2)学生试着用学具摆一摆,结合情境边摆边说。

  2、列式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情境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及每一步的意思。

  3、联系拓展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1、比一比(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计算大比拼(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5+4+1=4+3+()=2+3+()10-3-()=3+2+1=9-8+()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也很多,请把你的收获告诉给你的小伙伴们。

  学生观察图,说说数学信息。

  列式计算。

  教学小结:

  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

  学生按顺序观察,用一句话说清图意,

  表达要完整、清楚,声音要适中。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及练习一的3、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重点:认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培养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3.合作探究。

  (1)观察图片,组内交流。说一说图片里的物体的个数。

  (2)、小组交流。

  (我知道有4个萝卜,3个苹果;我知道有3只小猪,4只小兔;有4根木头,4个小凳;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没有多余的砖或兔子)

  同学们说得很好,兔子和砖是一一对应的,这时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

  (板书:同样多)

  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谁愿意说说?你发现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板书:多少)

  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多少)

  三、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1)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2)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比谁聪明。

  (1)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2)小组交流。

  四、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3、4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数的比较,知道有的数大一些,有的数小一些,还有的数同样多,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再找一些数来比一比。

  比多少

  同样多多少

  作业设计:

  一、找一找,在最多的水果旁边画“√”,最少的水果旁边画“○”。

  二、比一比

  1、在多的后面画√.

  三、画一画。

  四、我会说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书、铅笔盒、橡皮、动物图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新授导入

  1、在情境中渗透“上下”位置关系。

  小鸟说:“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们三个好朋友想搬到您这儿来过冬,行吗?”

  老树说:“行啊。我这有三间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呢?”

  小鸟又说: “是啊。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们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间吗?”怎么安排房间最合理呢?

  (1)小组成员一起给小动物们分一分房间。

  (2)用“上”“下”说一说小动物们的位置关系。

  (3)汇报:哪一小组把你们分房的情况说一说?(引导学生用“上”“下”关系描述)为什么这样安排?

  (4)学生汇报反馈小组内讨论的结果。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飞得高,所以它的房间在最上面;小松鼠会爬树,所以它的房间在中间;小兔不会爬树,所以房间在最下面。

  ②小松鼠在最上面,小鸟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出示课题)。

  现在,同学们对“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理解了吗?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指图说)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4)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跟小鸟比,小松鼠在它的下面;跟小兔比,小松鼠又在它的上面;所以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

  (5)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是这样吗?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小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二、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摆一摆,说一说。

  (1)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练习册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

  (2)你们同它摆的一样吗?谁能说说数学书、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调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说一说他们现在的位置。

  2、说说教室里的上下问题。

  (1)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上下来说一说。

  (2)组织交流。

  3、猜一猜: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上课用的`卡片放进这个箱子里找不到了,你们愿意帮助我找到卡片吗?

  师:那你们猜猜它在哪个盒子里?

  生:1号盒子,2号盒子,3号盒子。

  师:这可是个神奇的箱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不过,它为我们提供了两条提示,第一个提示:卡片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

  ( 2号盒子或3号盒子)

  第二个提示:卡片在3盒子的上面,它在哪?

  生:2号盒子。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因为卡片在1号盒子下面,它就可能在2号、3号盒子里,卡片还在3号盒子的上面,它就只能在2号盒子里。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判断的对不对呢?(师揭开2号盒子找到卡片)你们真能干。刚才我们一起寻找卡片的过程就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4、出示小书架。

  (1)提问:书架有几层?都摆了哪些东西?

  (2)指名当小小解说员,介绍书架里面物品的摆放位置。

  三、实践应用

  1、看图提问解答。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位叫小明的同学也带着他喜欢的东西来到了课堂上。

  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我们一起看看吧!(电脑演示:书柜图。)

  ①这是什么呀?书柜有几层?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外面呢?(小狗、小镜子)

  ②看到这幅图,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问题。

  学生四人合作:一生问,余生答。

  ③汇报。

  2.律动(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1)请同桌面对面地说一说五官的位置关系。

  (2)老师说口令,学生听口令指五官。

  (3)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五官的位置关系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师配乐示范说)

  (4)请学生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两只小手伸出来,上上下下分明白,

  左手在上右手下,右手在上左手下,

  我们一起指一指,鼻子上面是眼睛,

  眼睛下面是鼻子,嘴巴长在鼻子下,

  五官端正真好看!真好看!

  四、巩固练习

  1、看图说位置关系。

  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去过南方吗?没去过南方的同学别遗憾,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南方的风景画。这幅画美吗?美在哪儿?对!小桥、流水、小船、人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结合图说一句话吗?

  学生观察反馈的结果可能是:

  ①人在桥的上面,桥在人的下面。

  ②河水在人的下面,小船在桥的下面。

  ③其他。

  2、数学游戏:分房子。

  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又为小动物们盖了一座新房,管理员叔叔正准备把房子分给四只小动物,可是小动物各有各的想法,你们能帮小动物按照它们的想法住进新房吗?

  住在最下面,是第 层; 住在最上面,是 层;第2层住的是谁 ,它在 的上面, 的下面,第三层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大象说它太重了,想住在最下面的房间;小猫说它想住在最上面的房间;小兔说它想住在小猫的下面和小狗的上面,小狗说它想住在大象的上面。同学们,请你帮它们安排好房间好吗?

  师小结:由于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小动物们都高兴地住进了新家。它们夸你们真是一群热心助人的好孩子!

  3、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聪明屋。

  老师带你们到聪明屋去看看,今天它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样的难题?

  有三个小女孩分别叫小红、小兰、小英,她们住在同一座楼里,小红住在小英的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请你猜猜看小兰住在哪儿?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写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卡片, 请四人一组摆一摆,看看小兰到底住在哪层楼?

  学生根据题意讨论,按楼层摆卡片。全班交流反馈。

  (2)正反口令游戏。

  ①听老师口令,学生指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上”。

  ②听老师口令,指相反的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下”。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着“上”“下”关系的物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 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2、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学生会发现: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再次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业设计 做个加法表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材分析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9的教学内容。

  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年龄小,学习还是比较吃力,不容易理解0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推理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1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体验“发现生活中的数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热爱劳动及分工合作的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2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重点难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

  1、猜数游戏

  老师伸手指学生猜数(前面学习了的数字2、4、0、3、5、1)

  学生活动齐说2、4、0、3、5、1。

  2、给数字排序

  生0、1、2、3、4、5(从小到大)

  生5、4、3、2、1、0(从大到小)

  3、导出6和7,揭示课题

  师你想知道5的后面是谁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6和7。 (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活动2【讲授】讲授

  (一)数数

  课件出示39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有桌椅、老师、同学、黑板。

  师追问物体和人的个数。

  生汇报桌子(6)、椅子(7)、老师(1)、同学(6)等。

  3、你是怎样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认数

  同桌互数人物图和点子图。

  (1)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39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2)师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三)数序

  导语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1、师出示计数器,演示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齐读5添1是6)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齐读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图,巩固数序。

  师直尺的起点是用哪个数字表示只写出0、1、2、3、4、5、( )、( ),你知道( )里填什么(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3、数序。

  (1)师谁能从1数到7,从7倒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

  (2)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谁和谁是5的相邻数谁和谁是6的相邻数谁是5和7的中间数

  (四)比较大小

  1、出示点子图这几幅点子图可以用数字几表示(5、6、7)

  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学生活动先观察再比较,说发现。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2、完成书40页填空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

  3、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板书56,67,65,76

  (五)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第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出示金鱼图一共有()缸鱼,左数第7缸有()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缸。

  1、观察40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缸金鱼

  2、先找一找那一缸装了7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缸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缸,再数一数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六)书写6和7

  1、指导书写数字6。

  (1)学生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

  (2)记住,6的笔顺与0一样,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再从下到上,所不同的是,它的圆形占的是下边的一半。注意的是6要写得圆滑。

  2、指导书写数字7。

  7像什么(7的字形像镰刀)起笔,在上线的中间靠左一点写横,再接着像写1那样写,注意横要平。

  3、学生练写

  三、巩固拓展

  1、练习43页第1、2、3题。

  2、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3、游戏。

  师生互动举身边不同的物体(粉笔、板擦、书本等),生配合老师举的物体说数字。

  四、全课总结

  5以后再数1个就是6,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第73~74页,练习十七中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

  数的组成和顺序。

  【教具学具】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你能按不同的顺序说说吗?(教师板书0~10、10~0两种方法),观察73页情景图,请你们看一看,在这幅图中,上面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有多少?

  [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小组反馈。]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数、读数。

  (1)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2)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3)读直尺上的数,比比数的大小。

  2、了解数的组成。

  (1)一起来看例1,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 10根)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共有几根?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说说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师说数字,学生摆小棒。

  (5)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3、对口令练习。

  4、了解位数:看看黑板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有两个数字的数叫两位数,只有一个数字的数叫一位数。)

  三、巩固练习

  1、读卡片上的数:17、19、20、16、12、18。

  2、读出书上74页中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找出数学书的第8、12、17、20页。

  4、填空。

  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5、看图数数,练习十四第四题。

  四、作业:写数字。

  五、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了有关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摆、数中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 5—1=4 5—3=2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8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05-23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5-23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07-2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2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2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5-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2-02

一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家园》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