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4-06-20 08:59:0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上册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

  教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

  1、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认识1个偏旁“礻”,会写“庆祝”两字。

  2、喜欢阅读课文,并把课文读流畅。

  3、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喜爱足球、热爱运动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由学生向老师自我介绍开始,激发说话的欲望和积极性。接着,请学生介绍足球(师扮成足球):今天你们可以叫我什么?(足球老师或足球教练)通过角色的转换,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板书课题。

  2、“足球老师”(师生捧足球)走近学生,让这生亲亲自己,摸摸自己,说说我长得什么样

  ,让学生对足球的外形有一个认识。“你们想了解我的过去和现在吗?”引起“足球”的自我介绍(课文内容)。听完介绍可说说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创设阅读情境:一起到绿茵场上去看看“我”的身姿(放VCD,《98世界杯》的精彩剪辑),球场因为有“我”而精彩,球迷、对员因为“我”而兴奋、激动、疯狂,“我”的威力多大啊!你们想加入足球的行列吗?好,谁要能把足球的自我介绍读得流利,我——足球老师就欢迎你的加入!

  二、初读感知、合作学习

  1、学生自由放声读,师巡回指导,给予充分的'时间。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读不通的句子听听小伙伴是怎么读的。

  4、读句子,及时纠正字音。

  三、美读课文、激励情感

  1、选一段你最喜欢或最那手的读给大家听。

  ⑴指名读,学生相互评价,足球朗读能力的提高,师用激励性的评价语推进朗读,如:欢迎你爱的加入(与之握手)!祝贺你,成为

  足球的一员(击掌)!好棒哦,足球老弟(翘起大拇指)!请进入足球王国(邀请式)!或者是:有希望,再练练!×××加油!……

  ⑵小组赛读,评出“最佳朗读奖。”

  ⑶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⑷集体配乐朗读。

  2、轻松律动:为了庆祝大家加入足球王国,老师带来一段音乐让大家轻松轻松,可以动一动,唱一唱,扭一扭(放《生命之杯

  》),师生一起跳。

  介绍这首曲子,并让学生观看20xx年报10月7日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昂首走向世界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情景

  ,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关于足球,你还想了解什么?带着问题走向课外,去释放对足球的热爱。

  (片断评析:在看过足球场上的一幕幕后,学生在情境的创设中满腔热情,迫不及待地进入了阅读,对课文这一信息载体中的信息进行解读。这时,他们的目标是读流利,这就必须要靠他们自己调动各种感官动口、动眼、动脑进入符号世界,感知信息、精制信息、存储信息,在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会无形地活跃着,让信息在大脑存储的基础上对符号进行编码、译码,即加工处理,然后以朗读的形式输出生成的信息。再有,我让学生说说小脑瓜里的问题,还想了解什么?学生把脑中输入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检索出自己感兴趣的关键信息,组织语言表达新生成的信息,这时,老师又有意识地把课外信息引入课内,又将学生对信息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让他们识别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互动识字、增加兴趣

  1、创设情境:今天,我们的生命中又多了一个朋友——足球,你们高兴吗?那我们用什么方式表达?(学生用欢呼、击掌等各种形式庆祝)板书“庆祝”。

  2、联系生活,你还在哪里见过“庆祝”两字?生练说(庆祝国庆,庆祝教师节,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么多地方要用上这个词,它是个神奇的词儿,想写好它吗?

  3、描临“庆、”“祝”。

  《我叫足球》教后记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语文。生活是学生认知的源泉,开放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小朋友们从自己的生活谈起,他们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

  教学《我叫足球》一课时,学生由于在生活中接触了不少关于足球的知识,所以在老师的一句你对足球有哪些了解?的问题下,他们情不自禁地说起了足球。从足球的样子、起源、平时观看的足球比赛等,你一言我一语,在相互交流中他们懂得了更多的知识。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抓住“年纪可有一大把喽”提出疑问,激起学生读书探究的兴趣,再利用多媒体再现20xx年10月7日我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情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足球为我们带来的欢乐。最后,我让学生以“我是足球……”或对话的形式来介绍足球的外形特点及发展概况。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学生抱着足球走上讲台娓娓向大家道来:嘿,小朋友,我叫足球,别看我身子圆圆的,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组成……”有的学生快步走上讲台“我叫足球,我出生在中国……”还有的学生以对话形式来介绍。学生甲:“hello,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学生乙:“我叫足球,别看我这么小,我已经有3500岁喽……”学生在入情入境地演说中,不仅明白了足球的样子,而且知道了足球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从生活入手,找到了教学的最佳着力点。

语文上册教案3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

  教学时,利用课前导读引发学生的思考,用浏览、思考的方法,捕捉有用的信息,借助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那段历史,终感悟战争的'残酷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按照课前导读语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交流,初步质疑

  1.教师板书“柏林”,你对这个词有哪些了解?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进行汇报。

  2.教师补充题目“在柏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哪些猜想?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说一说。

  3.激趣导入:《在柏林》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

  设计意图:抓住题目中的词语,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在积极猜想的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全文做好铺垫。

  二、学前汇报,交流预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汇报。

  (1)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强化辨析记忆。

  (3)梳理预习读书中遇到的问题。

  2.集体汇报交流: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困难的字,哪个不理解的词语?你们是怎样解决的?你们组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让学生扫清字音词语方面的障碍,流利读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建立起文本印象。

  三、朗读交流,感知文本

  1.发给每个学生“学生活动卡”,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活动。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提示学生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2)小说震撼人心之处在哪里?

  (3)读一读填写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简单记录在表格中。

  (4)大胆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可以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2.汇报交流: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相机板书:老妇人、两个小姑娘、后备役老兵、一个老头)

  他们分别有哪些表现?(相机板书:“一、二、三……”“嗤笑、傻笑”“扫、挺、说”)

  3.选择令你震撼的段落读一读,并告诉大家你的感悟是什么。

  4.小说中并没有描写战争的场面,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小说中还有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5.集中思考:你怎样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提示学生结合老妇人、小姑娘、后备役老兵的心理活动来理解。

  设计意图:在小组的互动学习中注重交流阅读的感悟,让学生可以获得对文本的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自由朗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景、精神状况等。

  2.想象交流:如果你就处在那时那地,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你就是当时的那个小姑娘,来到今天,你又有怎样的感慨?

  3.教师小结: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的家庭的缩影。

  4.拓展延伸:读一读《后的常春藤叶》,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情感,创设情境,进行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并通过拓展阅读,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2、古代送别诗一组(补充阅读材料)

  3、课件。

  一、谈话激趣

  1 歌星、演员、运动员,你喜欢哪些人?诗人、作家、科学家,

  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

  你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名人是谁吗?

  2、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师: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

  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

  后人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懂诗题

  1、齐读题目

  读准“孟浩然、广陵”,强调“孟”的第一笔是横撇。

  指导写“孟”字。

  2、个性化读题

  ①自由读题,,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

  ②指名读,点明是送别诗,

  相机交流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的相关资料。

  ③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题目呢?

  同学们自已再读一遍题目吧!

  3 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一样的潇洒飘逸,一样的诗才出众,互相仰慕,相间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生再读题)对,我

  们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出示卡片)。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步:

  (出示卡片)“读通诗句”

  三、读通诗句

  1、自由读,强调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检查“辞”的读音,读准 “孤帆远影”。

  3 指导读出诗的节奏感:二二三节奏、四三节奏

  四 理解诗意,体验诗情。

  1理解诗意

  ①先借助注释,自己学一学,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

  ②交流自学所得。

  重点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诗句,你能说出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想说哪个都行。

  2 体验诗情

  ① 结合板画,理解“西辞”。

  (画出长江简图,拿出黄鹤楼卡片和扬州卡片)

  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它们的位置?

  ② 结合课件,感受“烟花三月”

  范读、指名读、齐读

  ③ 想象悟情,朗读体验。

  目送友人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心驰神往,看呀,望呀,

  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长江,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难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相机板画众帆。板书:帆尽,情未尽。)

  引导带着理解读,读中悟情。

  ④ 独特体验,个性朗读。

  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想说什么?

  相机引导带着自己的感悟读。

  ⑤ 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

  ⑥ 入情入境,配乐吟读全诗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题目。

  五 小结

  (音乐:送别)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

  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

  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卡、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出示图卡:

  2.学生猜字。

  3.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出示图卡:

  2.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3.读字。

  4.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附:板书设计

  山 水

  月 火 田 石

  日 土

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的:

  1.感受自己创设的游戏乐趣,关用画表现出来。

  2.综合练习表现不同角度的人物形象。

  3.通过趣味性绘画,培养绘画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记忆、表现创作不同角度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创作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美的、有情趣的画面。

  作业要求:

  画出孩子们吹泡泡的场面,画面要富有情趣、色彩鲜艳明快。

  教具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磁性黑板动物人体模型范画图纸肥皂液或洗涤剂吹管油画棒

  学具准备:

  铅笔橡皮彩笔油画棒肥皂液或洗涤剂吹管(草杆笔杆塑料管)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1分钟)

  师生问好,安稳纪律,有秩序地摆放用具。

  二、导入新课程:(游戏导入3分钟)

  教师向空中吹出皂液泡,引起同学极大兴趣,然后组织同学做“吹泡泡”游戏(配欢快音乐),同学隔行轮流吹泡泡,一行吹,相对一行扇动泡泡。然后全班同学相对吹泡泡,看谁吹的泡泡大,吹得多。钱班同学在尽情游戏中,体会到肥皂液(洗涤剂)吹扇等人的'动态,看到了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中呈现出来的如彩虹般园长七色光。

  出示课题吹泡泡

  三、讲授新课:(10分钟)

  1、体现与观察

  引导学生的回忆刚才吹泡泡的形态,色彩以及同学们的不同动态。然后看书20页图:(刚才我们有些同学在吹泡泡时,就是这样的表情,亿们多高兴,炊泡泡时多努力。)

  2、摆动态

  根据学生的回忆,老师用活动人体模型先在磁性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

  3、幻灯灯出示范画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范画,并分析画面的构图,色彩及人物动态。

  4、构思

  引导学生思考要画几个小朋友在吹泡泡?这几个小朋友动态怎么样?

  5、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1).定位构思:

  先按自己的构思摆出人物动态,再根据所摆动态用铅笔轻轻勾出人物动态骨式。无论全身人的都要充满画面。

  (2).用铅笔勾画人物:

  仍用铅笔勾画人物动态骨式上画出头部、五官、发式、颈部、衣服、四肢。

  (3).用彩笔勾线刻画:

  用一颜色较深的彩笔细致描画人物形象,并添加手中拿着的小杯子,吹管和大小高底各异的泡泡。

  (4).涂色:

  由学生任意选用丰富的颜色染人的。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中的二、三染色在一个泡炮里,每个泡泡的颜色都不同。染色时手要轻,颜色要淡、干净。最后用与人物颜色有差异的颜色涂涂背景,以人物,完成画面。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25分钟)

  1、放轻音乐。

  2、提出作业要求,要评出“课堂能手”并授予奖牌。

  3、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展出优秀学生作业。

  五、小结:(1分钟)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2、讲评:用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学参与欣赏评定,评出8—9名“课堂绘画能手”,并授予每人一枚自制奖牌,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了解“叹息、发愁、出神、罢了”等词语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自然常识类文章的兴趣。

  5、续编故事,发展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是秋天。

  师:走进秋天的大自然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生:秋天天气凉了。……

  生:树叶慢慢变黄了,都落了。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歌曲《小树叶》吗?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

  (师生拍手同唱歌曲“秋风起来了……”)

  师:正像歌曲里唱到的一样,秋天,小树叶慢慢地变黄,一片片离开了树妈妈。(教师出示课件:大树上一片树叶图)

  你们看这棵大树上还有几片树叶?

  生:只有一片树叶了。

  师:是啊,只有这最后的一片树叶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它有关的文章《最后一片树叶》。举起小手和我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最后一片树叶。)

  师:这最后一片树叶在离开树妈妈之前,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学生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歌曲与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读文欲望,促使学生主动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初识生字。

  师:大家打开课文,自己走进故事中去看看。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如果有认识困难或读不准的字用横线标出来。(学生开始读课文,不时地有向同学询问、停下来借助拼音拼读及拿笔标画的。)

  (点评:学生带着好奇心初读课文时,教师在布置阅读要求的同时,引导学生完成识字教学的第一步:读准字音。)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生:喜欢!(异口同声,并且满脸欢喜。)

  师:读课文时遇到生字困难了吗? (部分同学点头表示遇到了困难。)

  师:那就和同桌同学一起走进故事中,每人一段轮流读课文。你可以仔细听对方读或请教对方解决你遇到的生字问题。并且边读边思考:当树上只剩下这一片树叶时,它的心情会怎么样?(学生两人合作读文,读文过程中解决了部分生字。)

  生1:树叶不开心,因为它在叹息。

  生2:我还知道因为它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所以不快乐。

  (师板书:不快乐)

  (点评:提出深层阅读要求:合作读文,思考树叶开始的心情。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通过合作读文的形式达到互助识字、纠正字音的识字目的。)

  师:它最后离开树妈妈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我请十个同学每人来读一自然段,其他人边听边思考。(安排学生读文顺序,强调听读的要求。)(十个学生读文,其他人带着任务,有目的认真听读。)

  师:他们有字音的错误吗?

  生1:第九段“捉迷藏”的“捉”,他读成了“zuō”。(鼓励出错同学再读一遍,纠正错误。全班齐读。)

  生2:“一场多么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呀!”“场”在这里应该是二声,不是三声。

  师:(出示课件:我经常到广场上去玩儿。一场多么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呀!)调皮的“场”字有两个名字,它做量词要读二声。(学生自由体会读。)

  ……

  师:谁能说说树叶后来的心情怎样了?

  生:有了小鸟的帮助,树叶最后变得很快乐。

  (师板书:快乐)

  (点评:通过学生朗读课文的展示,既为学生提出了更深层的阅读要求,又利于学生发现自身读音问题,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识字问题,并相机纠正。)

  (总评:从满足学生的读书欲望入手,以阅读为主线(明线),识字为辅线(暗线)。学生读文有目的、讲策略、有收获。每一遍读文都先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并将识字过程暗含其中。在学生由深入浅有层次的阅读中,识字教学分步走。)

  三、默读品析,理解词语。

  师:最后一片树叶开始不快乐,后来变得快乐了。大家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反映树叶心情的句子,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生1:我找到了树叶不快乐的句子。树叶说:“你很快乐,我可不快乐,我快要死了。”我们要是知道自己快死了也一定会很伤心、害怕。

  师:是啊,一个等待死亡的人怎么会开心呢?再来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学生个别读后,全班齐读。师指导学生读出小树叶当时的心情。)

  生2:我找到的也是树叶不快乐的句子。树叶说:“不是掉在地上烂掉了吗?” 它以为自己要烂掉了,也会很伤心,快乐不起来了。(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多形式练读体会树叶的伤心。)

  生3:它听到树叶正在叹息,就问:“你发什么愁?……”树叶在叹息,就说明它不快乐。

  师:树叶为什么叹息?为什么发愁?

  生:它以为自己快死了,心里难过就会叹息、发愁。

  师:(课件出示:叹息、发愁)说得好!再看这几个字。

  生:它们和心理活动有关,所以“息”和“愁”都是心字底儿。

  生:“愁”字还可以这样记:一到秋天树叶心里就会发愁。

  师:你能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记生字,这样的方法可真棒,也很有趣!这么好的方法我怎么没想起来?哎……(师发出一声叹息,学生窃笑。)

  生:心里难过发出的声音就是“叹息”。所以“叹”是口字旁,“息”是心字底儿。

  师:在生活中,你们什么时候会发愁、叹息呢?

  生:考试没考好会发愁、叹息。

  生:忘写作业了,老师又要检查。

  师:想着你的那些愁事儿,一起来叹息一声。(师生共同叹息一声。有的还紧锁眉头。)(课件出示句子。多形式练读。)

  师:大家找到了树叶的不快乐,谁找到了它变得快乐的句子?

  生1:“是吗?”树叶听得出了神。它都出了神,一定是相信了小鸟的话,知道自己不会死了,我想它一定就会开心了!

  师:当一个以为自己要死去的人,知道自己不会死了,该有多开心呀!再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一生读。)

  师:两位同学读的不同,让我们感到树叶的.心情也就不同。

  生:第一个同学读出了树叶的惊喜,第二位同学读的,听起来好像树叶有点怀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师:你体会得好极了!给老师一个机会读给大家听好吗?(师两种语气范读,学生体会。)大家再来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体会树叶当时的心情。(学生练读、指名读。)

  生2:我从“啊!一场……快乐了。”也看出树叶变得快乐了。

  师:树叶都把离开树妈妈当成捉迷藏游戏了,能不开心吗?找得真好!(课件出示句子。男女生比赛读。)

  师:小鸟怎么让树叶的心情一下子变好了呢?

  生:因为小鸟飞得高……(全场大笑。生有些难为情。)

  师:是啊,小鸟在蓝天上飞翔,从落叶纷飞的秋天到嫩叶萌生的春天。

  生:(眼前一亮)对!小鸟看到秋天树叶落,春天又会再长出来,并把看到的告诉了树叶。所以它变得快乐了。

  师:说得好!就请你把小鸟的话读给树叶和大家听。(课件出示第六段。生范读、众生自读、齐读。)读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用儿童化的语言自由说了解到的落叶的知识。)

  (小节总评:该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默读中分析、理解的能力,并以简单的话题形式展开阅读。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字词,让学生通过字形分析、做动作、联系已有的识字经验、生活经历等共同解决。做到识字、口语交际、课外拓展与阅读同步进行。)

  四、融入文本,情感升华。

  师:我们真要感谢这只快乐而又热情的小鸟,是它为树叶找到了快乐。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在课文前后两幅插图上为这片树叶画上不同的表情吧!(板书。在“不快乐”和“快乐”下各画一片树叶。)(一生上台分别画上了哭脸与笑脸,其他人在书上画。)

  师:我看不到大家画的表情,就请大家把表情做给我们看好吗?(全班同学做“难过”与“开心”状。)

  师:谁想来做那只热心的小鸟?(生自愿起立。)谁愿意做这最后一片树叶?(生自愿起立。)其他人就来读叙述语言吧。让我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再次走进《最后一片树叶》这美丽的故事中。(师也选择角色,师生分角色共同配乐读文。)

  师:在我们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这个故事显得更动人了。能读得这么好,前提就是大家已经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生纷纷小声读出自己已经学会的生字。)现在哪些画上线的字你已经认识了,就请你把线轻轻的擦掉,并和它说声再见!(学生开心地擦起来。)

  (点评:通过游戏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与文本亲情对话;通过入情入境的配乐读文使教师、学生融入文本,从而体验阅读的快乐。并通过擦掉已认识的字感知一个完整的识字过程,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体会识字的快乐。)

  五、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小,不但认识了那么多生字朋友,走进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而且还了解了落叶的知识,不会再为落叶离开妈妈难过了。

  我想,如果有时间,你们可以再去看望一下操场边大树下的一片片的落叶,对着他们静静地想一想,你们一定会有很多新的想法,有一些话要说。那就在你的小本本上写一写吧。

  (点评:让学生从文本到生活,从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随时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

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能够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真挚的情感,能够懂得珍惜友谊。

  ★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生字。

  ★乐于观察和发现同学中互相友爱的事例,学习关心帮助同学。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激趣导入

  第一课时

  1.以图导入,激发兴趣,引出红气球。你们平时都是怎么玩气球的?

  2.质疑:气球为什么会跑到窗前呢?

  3、师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窗前的红气球。

  以学生喜欢的话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更好地学习课文,体会情感打下基础。

  读文识字,初步感知。

  1、 生初读课文,师明确读书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同学或请教老师解决,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 小组排火车读课文,互相指正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3、班内指名排火车读文,教师适时指正读音。

  4、认读生字生词。

  5、认会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想想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交流预设

  1、我知道戈里亚病了,得的是传染病。

  2、我知道科里亚住在医院里,谁也不准来看望他,他心情很不好。

  3、我还知道戈里亚的小伙伴们在楼下为他放了一个红气球,气球上还画了一张小脸。

  师;那现在你们有谁能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呢?

  生:思考后交流: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利用小组互助的形式识记文中生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以“你知道了什么”为问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研读课文第二课时

  1、教师感情范读。

  2、学生听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质疑,“你有什么收获”

  4、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分析课文,感悟同伴之间的友爱。(让学生在读中悟)

  A学习1、2自然段,感受戈里亚的孤独寂寞。

  师:指名读1、2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真没意思。

  出示插图:病中的戈里亚。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戈里亚感觉“真没意思”的呢?出示课件:显示1、2自然段的文字。(配图)

  生:交流:(抓住相关重要语句、词语谈自己的感受)

  “戈里亚病了,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

  师引导:

  “一动”也不能动,课件点击着重符号“一动”。从这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戈里亚都不能做哪些事情?

  指导感情朗读这句。

  师引导:都有谁不能来看望他?

  师:连妈妈都不能来看他,戈里亚多么孤单啊!他当然觉得真没意思。

  指导感情朗读这句。注意停顿和重音“谁也不准来/看望他。”

  “戈里亚呆呆地望着窗户。”

  师引导:戈里亚怎样地望着窗户?

  师:你知道“呆呆地”是什么样子吗?谁来表演一下?

  一生上台表演。

  师:戈里亚就这样呆呆地望着窗户。可是,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

  学生接读下句“除了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了。”

  “什么”一词引导学生扩展想象,都有什么他看不到呢?

  那你能感受到戈里亚的心情吗?

  B那当戈里亚看到床前的红气球时心情会怎样呢?

  你能猜测出同学们当时怎么做?怎么想得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通过关键词引导学生去体会戈里亚的心情变化。

  在学生体会到戈里亚的心情变化的同时去感受同学们对戈里亚的关爱。

  拓展延伸拓展:在日常生活中,你和你的同伴发生过哪些感人的事?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思想教育: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以后你打算怎样做?

  1、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情收获。

  2、带着感情赏读课文。

  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传”、“医”、“卡”三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情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把课文带入了生活,又用具体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人。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学生已经能够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写字了,但是要求孩子认真并写规范。

语文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说明:

  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太平宰相,在他的词中多以表现“闲愁”为主题。但本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而赋予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去思索宇宙及人生的问题,这和

  作者其它的“闲适”词有所不同。同时,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

  现得十分含蓄,而这些深邃的思考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中学学生来说,他们很难有深刻的体会,

  故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加强对本词语言的体味和欣赏,在对语言的感悟中引导学生

  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清丽自然的特点。

  2、难点:理解词中“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深邃内涵。

  说明: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而对本词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因认知程度即他们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对生活认识的深度等比较有限,所以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本词所表现出的对人生、对宇宙的深邃认识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故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获得不断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

  交流导入,激发兴趣

  1、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你还记得哪些?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2、记得李白有诗《黄鹤楼》,其中有一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变迁、人生没有永恒的.感慨。那么在曾经贵为一国宰相的宴殊笔下,会留给我们一些怎样的思考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浣溪沙》。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古诗词。

  2、引导学生对《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的体会,学生可自由发表见解,并由此导入对晏殊之《浣溪沙》的学习。

  1、从学生积累的古诗词入手,意在引导学生对本词学习的兴趣。

  2、由学生小学时即积累过的《黄鹤楼》中慨叹时间的茫远、人生变化无常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导入对本词主题的理解与探讨。

  朗读体会,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词中所表现出的感慨抒怀之情。

  在朗读中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初步感知本词的字面意思。

  这节课主要呈现出两个板块,即在朗诵中体会,在学生创造性地描摹中感悟,使学生初步了解词中所表现的深邃的思想,进而感受词本身所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该环节主要体现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板块。

  深入文本,

  感悟深邃内涵

  1、请学生再读本词,并请学生简单描述一下对本词的理解。

  2、在诵读中引导学生对“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句作深入的体会,因为这几句蕴涵深刻的哲理,内涵广泛,学生有充分想象的思维空间。

  1、学生可以结合书下注释,并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性的句子来思考体会,但必须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作深入地思考。

  “无可奈何”、“夕阳西下”,看似凋衰消逝,但眼前的景“花落”、“燕归”都“似曾相识”,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的玩味中认识到作者所要传递给我们的生活哲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消逝,但新的事物总是以新的面貌在不断地出现,生活不因消逝而变得虚无。

  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全词语言的圆转流利、通俗畅晓、清丽自然的特点,同时全词所表现出的启人神智、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的理解,可在学生结合自身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中,进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获得不断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

  创造性的描摹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写、画、唱等形式)描摹词的意境,在创造性的描摹中加深对词中所表现出的对人生、宇宙的认识。

  1、学生自主思考,并采用适合自己的形式,个性化地再现自身对本词的感受与领悟。

  2、学生交流、探讨,加深对全词的认知与理解的程度。

  在该阶段的活动中,融合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呈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即学习过程中的第二个板块),意在使学生对词中深刻内涵的深层理解可水到渠成。

  布置作业

  1、网上查阅有关宴殊的资料,了解其生平。

  2、自由积累宴殊的其它《浣溪沙》词作2首,读读背背,感受词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1、完成作业。

  2、可在课外讨论交流自己对作业中两个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网络资源、与同学的交流互动,拓展视野,增加积累,并在自我学习中增强语文能力。

  思路点拨

  还可以教给学生学会对比归类的学习方法,让学会举一反三地进行诗词的学习,比如在与作者其它词作【《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所表现的不同感情的比较中,领悟词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诗歌的解读不是单一的,用自己既有的生活体验去解读诗歌才是最好的学诗方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歌的解读也同样如此。

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通过品读感悟,体会用总分的方法叙述一个场景,并学习老舍先生具体细腻的描写和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3、运用总分的方法,写一个片断。

  教学重点

  学习老舍先生具体细腻的描写和总分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围绕一个特点进行多方面细致生动地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知道北京的春节很长,有一个多月,可是老舍先生却只选了六个特殊的日子,谁能说说?(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而在这六个日子中,老舍又只选了其中的几个日子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你们看出来是哪几个日子了吗?

  生答。预设: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请生说说他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预设:这是北京的春节中有代表性的日子,是最热闹的日子。

  师:是呀!老舍就是这样抓住了几个典型的日子,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他的文字并不华丽,但是却一下子把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二、阅读课文

  现在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最热闹的(除夕、元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除夕、元宵写热闹的。

  1、默读第7、11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两个日子写热闹的?

  2、小组交流。

  3、汇报。

  除夕

  ①开头第一句,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概括出除夕的特点热闹;

  ②作者从香味、色彩、声音等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③问:还能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提炼写作要由条理、层次性)

  元宵

  ①总分(先写总貌,再分写它的特点)

  ②排比(写出灯的种类多、材料、造型)

  ③用词丰富

  三、堂上练笔

  1、北京的.除夕热闹非凡,广州的除夕也毫不逊色。谁知道广州的除夕什么地方最热闹?(花市)

  2、播放花市的图。

  3、如果让你写这个场景,你想介绍花市的什么特点呢?

  出示句子:广州的花市真。

  问: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特点?

  4、练笔

  5、组织部分学生展示练习片段,相机点评

  四、总结全文

  教师回顾总结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总分(条理、层次)

  除夕热闹味觉、视觉、听觉

  元宵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语文上册教案11

  一、教材简析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日积月累: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4、展示台: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教学后记: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话题三: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教学后记:

  第四、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鲸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生字-组词-读句子,说说书写和记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生活习性。

  3.把讲由于环境的变化,鲸逐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4.质疑。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生字组词,说说学习生字中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肺”字右半部与“市”字的区别。

  3.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鲸( ) 肢( ) 滤( ) 吨( )

  惊( ) 技( ) 虑( ) 顿( )

  肺( ) 判( ) 胎( ) 苔( )

  痱( ) 叛( ) 抬( ) 怠( )

  4.找出鲸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进化的句子读一读。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鲸有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根据鲸的特点,课文可以分几段?

  2.学生讨论交流

  (1)鲸很大,用肺呼吸;种类多,一般分为两大类;吃得多,睡觉特别,长得快。

  教师边听边总结性板书:很大,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这些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鲸非常大。

  第二段(第2自然段):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第三段(第3自然段):介绍鲸的种类。

  第四段(第4自然段到结尾):描写鲸的生活习性。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描写鲸很大的句子勾画下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

  教师结合学生自己谈的内容板书。

  2.作者在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字,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板书:列数字;在说明鲸很大时,作者还列举了人们熟知的事物象作比较,板书:作比较。这样使说明更通俗,更易让人理解,陌生的鲸就变得不陌生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应用这种方法,会使文章更加清楚、明白。

  3.朗读第一段。

  4.小结: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这节课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鲸有哪些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2.哺乳动物一般具有哪些特征?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3.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重点理解“退化”和“进化”。

  三、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2.播放视频资料。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鲸的生活习性的?

  2.举例说说应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

  3.播放视频资料。

  五、小结

  1.朗读全文。

  2.观看电视教材。

  3.从多方面多角度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习这篇精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讨论,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通过观察图片和理解重点词语使学生突破难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时引导学生举例。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视频资料的选择使用,很好地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探究活动

  1.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以“编小报”、“出板报”、“画图”、“班队主题活动”等形式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知识、故事。

  2.还可以用“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可设计如下的训练:读下面一段话,再按要求写一段话。

  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最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与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了这个消息,它也想乘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想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加比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的游回去了。

  要求:

  (1)想一想,鲸想*什么混进去拿大奖的?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的又回去了?

  (2)写出鲸的想法和蟹将军争吵时的对话,并对它们争吵时的动作、神态加以描写。

  这一训练可安排学生选做,既使学生认真读了短文和课文,了解了鲸的有关知识,又要展开想象、写作,将读、想、写巧妙的熔为一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上册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教育。

  3、观察与演示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正式成为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

  2、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吗?(上学歌)

  (二)讨论学习

  1、你们喜欢学校吗?为什么?

  2、讨论。

  (1)看图说一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

  (2)小学生在学校里都可以做些什么?你还听说学校里可以做些哪些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采用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四)情景练习。

  1、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分别说了什么?

  2、模拟练习。

  (1)情境一:师生交流。(上学路上。)

  老师:清早,我在上学路上遇见一个同学……

  这个同学:老师早!

  (2)情境二:生生交流。

  自我介绍,说明自己的姓名及其他情况。

  游戏:"找朋友"。

  学生在班内自由结交朋友,其他同学齐唱《找朋友》

  (3)情境三:自由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设一个情境。想好时间、地点、人物(可以有老师、家长、同学),自由练习对话。

  小组表演。

  3、请学生结合自己成为小学生以来的经历,谈谈上学的感受。

  4、口语交际:根据画面内容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交流

  1、交流在生活中认识的生字。小朋友在课外认识了哪些有关颜色的词语宝宝呢?

  2、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3、齐读词语。

  二、引入新课

  1、小朋友搜集的词语真是丰富多彩,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读题)世界多美呀。

  3、检查生词。

  4、引背第一自然段。(学生边看动画配动作背诵)

  出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三、情境体验,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咦,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如果你是这可爱的小鸡,在蛋壳里待久了,会有什么想法,想去干什么呀?让我们跟随小鸡一起去欣赏那美丽的世界吧!

  2、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翻到101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

  第二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小鸡想干什么?

  3、指答。

  4、师:那我们就来看看小鸡是怎样啄蛋壳的。瞧:——(欣赏动画:蛋壳裂缝,啄出洞眼。)小鸡是怎样啄蛋壳的?(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

  5、(1)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把你读懂的跟同桌交流一下。

  (2)交流。

  (3)能把小鸡的辛苦读出来吗?先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让他给你指点一下。

  (4)指名读,评议。

  (5)齐读。

  6、师:是啊,经过努力,好不容易啄出了这么个小小的洞眼,小鸡终于舒了一口气。瞧,外面的世界就出现在它眼前。呀,小鸡忍不住通过洞眼望了出去,小鸡看到些什么呢?

  (出示: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1)指名读。

  (2)(贴板书)“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几个词表示的都是什么呀?(表示颜色)

  (3)出示:它看见天是蓝的,树木是绿的的,小河是碧的。你们觉得哪句好,为什么?

  (4)(动画演示小鸡看到的景色。)我们来看看小鸡看到的景色,请学生说说图画。

  (5)师:小朋友们真会学习,经你们一说,老师也明白了课文里为什么要用这三个美丽的词语了。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6)小鸡还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太阳、油菜花),你能用——是——的,来说说吗?

  7、齐读第二自然段。(多美的世界呀,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8、师小结:(出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从小洞眼里一看: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出示句子)它多开心多高兴啊,谁来读好这句话。(指读,评议,齐读)

  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你们替小鸡高兴吗?假如此时,你就是蛋壳里的小鸡了,你看到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那小鸡究竟是怎样做的呢?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

  3、谁上来演一演,师生评议。(你高兴吗?心里在想些什么?)

  4、齐读课文。

  5、集体表演,配乐。

  6、现在,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7、师:文中的这只小鸡和大家想的一样:我仅仅站起来就看到了这么美的世界,如果……于是,它就开始了旅行,那我们就随着它一起去网上看看这奇妙无比的世界吧!

  (播放动画)师:看,小鸡多快乐呀!它走呀,看呀,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出示齐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三、小组合作,拓展说话

  1、小鸡在旅行时,还会到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呢?小组讨论。

  (放音乐,师巡视了解、指导)学生交流。(花园里、动物园里、草原、校园、旅游景点……)

  2、小鸡来不及看,我们来不及帮它说呀!因为小鸡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引说)红彤彤的、黄灿灿的、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紫微微的、红艳艳的……让我们和小鸡一起从心底里说指板)——世界多美呀!课后小朋友可以把小鸡看到的世界画下来。下节课我们举办一个小鸡“发现世界”画展。

  3、小结:你们看,小鸡走出了蛋壳,看到了这美丽的世界,被这大自然的风光陶醉了。老师你们那张张可爱的笑脸中,感受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多快乐呀!大自然真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吧。

  4、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5、学到这儿,你们想对小鸡说些什么呀?(学生自由说)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笔顺表,讨论怎么记?

  2、交流。

  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说说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

  5、教师范写。

  6、学生描红。

语文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词语,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动物睡觉的姿势千奇百怪。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4、通过课外资料的介绍,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动物睡觉的姿势的千奇百怪。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它们怎样睡觉》这篇课文的生字朋友,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耳朵它们动静抓住尽管奇特蝙蝠挨着摇摇晃晃

  指读

  2、有3个词语朋友比较淘气,你能把它们请出来吗?

  怎样最好千奇百怪

  展示学生书写,订正,都正确的奖励自己一颗星,二次指导“最”字,大家看看这个字哪里写的比较好?哪里需要再改进?

  写得不太规范的同学再田格纸上再写一个。

  二、整体感知,训练表达

  1、词语朋友大家记得很好,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吧,请打开书103页,双手拿书,书斜立,头正肩平脚放平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吗?(师贴图)

  2、你知道这些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细读课文,感悟动物的千奇百怪:

  (一)、请你再次轻声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描写他们睡觉时样子的语句。

  (二)、你和同桌商量,选出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小动物,分工合作把它睡觉时的样子介绍给大家。可以读相应的自然段,也可以扮演它,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鸟:

  1、哪个小组来给大家介绍小鸟是怎么睡觉的?

  2、听了他们的介绍,谁来说说小鸟是怎样睡觉的?板书:抓

  如果要是刮风会不会很危险?从哪句话知道的?

  课件出示:有的鸟睡觉时,用爪紧紧地抓住树枝。

  尽管树枝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它也掉不下来。

  3、你理解得真好,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自由读——指读——评读)

  师:现在我们都来当一只小鸟,想象一下,你手中的笔就是树枝,让我们紧紧地抓住树枝,美美地睡上一觉吧!闭上眼睛,嗯,睡着了,你们睡得真香呀。哟,起风了,风还不小呢。树枝都被吹得摇摇晃晃的了。你们的.身体也随着树枝摇晃起来了。风越刮越大,(你们摇晃得更厉害了)哎呀,你们会不会掉下来,真好,一个都没有掉下来。还有笑眯眯的呢,真是不可思议!简直是太奇特了。风停了,醒来吧小鸟们。

  是什么不让你们不掉下来?鸟爪多么有力呀!抓的真紧啊!

  4、森林里有许多小鸟,它们都是抓住树枝睡觉的吗?(燕子卧在鸟窝,)课文中用了“有的”这个词语真是很准确呀。

  5、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第2自然段,读出鸟睡觉的姿势的奇特。(自读、指名读)

  小狗:

  1、哪组接着给大家介绍动物是怎么睡觉的?(狗睡觉时,它们的耳朵挨着地。板书:挨着地)

  2、谁想提个问题:为什么它们的耳朵挨着地?(听周围有没有动静。)

  3、老师这里有两个句子,读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1.只要有动静,就能醒来。

  2.只要有一点儿动静,马上就能醒来。

  有一点点的声音,小狗就会醒来说明小狗的耳朵很灵。

  师:“马上”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立刻醒来”)你能感受到什么?(说明狗的警惕性很高。)

  那我们的该怎么读呢?再读,读出狗睡觉的奇特。互读,指读

  马

  1、哪组接着给大家介绍动物是怎么睡觉的?(马站着睡觉。板书:站着)

  2、向小马质疑,由小马解疑,资料拓展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马站着睡不累吗?

  我还真回答不了,不过,小马能告诉我们,咱们问问它,听它怎么说。

  出示课外录音资料,依据科学家分析研究,发现我的小腿主要是由筋腱组成,很少有肌肉和神经,所以它虽然长时间地站立,其疲劳程度反而要比其他动物轻许多,况且四条腿可以轮流放松休息,因此就感觉不到累了。

  谁听明白了,说说马站着睡觉为什么不累?

  3、想象:如果我们也像马一样站着睡觉,你的感觉怎么样?

  4、指导朗读: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马站着睡觉却不觉得累吗?指读

  蝙蝠

  1、哪组接着给大家介绍动物是怎么睡觉的?

  课件出示:蝙蝠睡觉的样子最奇特。它们头朝下,脚朝上,把自己吊起来。这恐怕是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问:蝙蝠睡觉最奇特在哪里?板书:吊着

  2、想不想亲眼看看蝙蝠睡觉的样子啊?

  (出示图片)看着图片,它们睡觉的样子真奇特,自读、指名读。

  我们亲眼看了图片,奇特吧?昨天呀,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小知识,也是说蝙蝠的。原来呀蝙蝠还冬眠呢,冬眠的时候它能一连睡上几个星期呢,而且是一动都不动,就这样吊着。这恐怕是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3、指导朗读,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蝙蝠睡觉最奇特吗?自读指读齐读

  4、练习背诵:既然它睡觉的姿势这么奇特,想不想把它讲给爸爸妈妈听呢?请你小声地背一背。

  课件显示:蝙蝠(),它们(),脚(),把自己(),这恐怕是()。

  师:同学们会背了吗?谁能能依据提示背一背吗?

  四、拓展资料,加深感受

  1、四种小动物的睡觉姿势各不相同,又各具特色,现在再问你“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就难不住你了吧。(课件出第一自然段)

  2、课前老师让你们回家查资料了,谁还知道其他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呢?

  课件出示

  3、小动物们睡觉的姿势真是各不相同呀,你此时最想对小动物们说什么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千奇百怪”什么意思吗?(板书:千奇百怪)

  小结:姿势多而且奇特,这就是千奇百怪的真正意思。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千奇百怪的事物,只要你们认真观察,勇于探索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拓展延伸,阅读短文

  动物睡觉趣闻

  天黑了,喧xuān闹了一天的森林静了下来,森林大王狮子命令小猴子去检查动物们是怎样睡觉的。

  小猴子首先来到黄狗家,见黄狗睡在地上,还特意把耳朵紧贴地面。突然,黄狗惊醒,原来它听到了小猴子的脚步声!小猴子来到大象家,看到印度象侧cè身躺tǎng在地上,伸着腿睡着了;非洲象还站着摇头晃脑,甩shuǎi着大鼻子,原来非洲象就是这样站着睡觉的。小猴子来到山羊家,山羊和土拨bō鼠躺在一起,正在酣睡。忽然,土拨鼠发出尖叫,原来是听到了小猴子的动静,有了它,山羊就能放心大胆地睡觉了。

  小猴子来到小刺猬wei家,小刺猬把身子蜷quán缩suō成一个球,露出小鼻子,呼噜lū呼噜地打着鼾hān声。

  睡觉最奇特的应属shǔ金鱼了。小猴子来到河边,见金鱼还睁着眼睛,就问金鱼为什么还不睡觉,金鱼被小猴子叫醒了,生气地回答:“我没有眼皮,就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小猴子连忙道dào歉qiàn说“对不起,把你吵醒了。”小猴子检查完了,回来向狮子报告说:“动物们都睡觉了,而且它们的睡觉姿势千奇百怪。”狮子说:“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睡觉去吧。”于是,小猴子纵zòng身跃yuè到了树枝上,去睡觉了。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六、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七、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板书设计:17、它们怎样睡觉

  鸟抓树枝

  狗耳挨地千奇百怪

  马站着

  蝙蝠吊着

  会“穿、脱衣服”的鱼

  非常有趣的是大西洋沿岸的珊瑚礁里,有一种睡觉要“穿”、“脱”衣服的鹦鹉鱼。夜晚它在水下洞内安睡,入睡前由皮肤分泌大量粘液,织成一件“睡衣”,把身体包裹起来。“睡衣”前后端有孔,可使吸入的水排出。早上醒来,首先“脱”掉“睡衣”,然后才能正常游动。

【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案《认一认》04-13

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案05-31

初一语文上册教案02-25

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03-31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01-02

6年级上册语文书教案10-08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01-09

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教案02-01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07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