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28 17:42:3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P63~64例题和试一试、P65“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习有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和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教具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天,小明妈妈下班回家,正要开门时却发现钥匙掉了,你帮助小明妈妈想想办法,如何把打开?

  (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哪些方法可取,比较好?

  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这节课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场景

  (1)说一说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根据提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出示问题:

  (1)小华买5本需要多少元?

  (2)小军用42元可以买多少本?

  3、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场景中的哪些信息?将这些有用的信息如何有条理地整理?

  学生尝试整理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再次整理

  汇报(出示学生整理的材料)

  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互相说一说,再解答。

  18÷3×5

  = 6×5

  = 30(元)

  答:……

  小明与小华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把结果放入图(表)中,看一看算出的单价是否相同?是多少元?

  (让学生体会到检验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检验习惯)

  4、小结:在解答有些问题时,如果提供的信息比较多,我们可以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用图或表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帮助我们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解答问题。

  5、解答问题二

  你准备画图法还是列表法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整理需要的条件

  学生独立解答,再汇报,讨论分析解答过程。

  6、综合以上两个要解答的问题,还可以这样整理:

  3本18本

  5本()本

  ()本42本

  把计算结果填入括号内。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要求买5本笔记本的钱或42元买多少本都要用到第一组数量关系,算出一本笔记本需要多少元。

四年级数学教案2

  本课题教时数:25本教时为第12教时备课日期11月4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运算的分析、综合,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某些实际问题要用乘法或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掌握1或0在乘法计算里的特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1.说说下面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12×324×640×5

  2.说说口算下面各题是怎样想的。

  28÷454÷940÷8

  3.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板

  书课题)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后思考:可以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5+15+15+15

  (2)想一想: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乘法的.加法比较,哪种算法比较简便?乘法是怎样的简便运算?

  (4)看书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2)学生读题后,将例2与例1进行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3)仔细观察,看除法和乘法有什么关系?

  (4)看书,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76÷19=()

  81÷3=()100÷25=()

  (6)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学习一个数是1或0的乘法计算。

  (1)口答:4×1=4×0=0×0=

  (2)一个数乘以1,得怎样的数?一个数乘0得什么数?0能作除数吗?

  1.让学生做“练以练”第1、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让学生做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算的,并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乘法或除法做?

  3.看第2幅图,弄清乒乓球每袋5个,每箱200个。让学生提乘法和除法的问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抄写、背诵各概念

  课后感受

  这些内容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所以用自学的方法后交流,效果也不错。

四年级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对亿以内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后面学习含亿级数的基础。教材首先呈现20xx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大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人口为例,引导学生结合计数器拨珠数数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接着教材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一边拨数一边数数,体会“满十进一”,培养学生数感,第2题利用两个直观形象的素材,使学生通过想象感受1亿有多大。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学生平时通过观察和发现,已经接触过生活中大数乐,具备利用已有学习经验学习新知的能力,能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沟通万以内数和亿以内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进一步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认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理解“位值”的概念,感受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习惯。。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以及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利用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计数器)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认识它吗?(计数器)

  1、复习计数单位:

  提问:计数器上的个、十、百、千、万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对,计数单位!

  2、复习“满十进一”:

  提问:在计数器的某一位上最多能拨几颗珠子?强调:满十进一。

  3、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及组成:

  提问:在屏幕的计数器拨出3003,怎么拨?

  回顾拨法:从高位起,哪一位上有几就拨几。

  追问:2个“3”表示的意思相同吗?指出:3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二、沟通联系,建构知识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数,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出示例题图,提问: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觉?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大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出示北京市人口:13819000

  1、认识计数单位

  (1)提问:在屏幕上的这个计数器上能表示出北京市的人口数吗?为什么?

  谈话:看来,要表示出比万还要大的数,计数器要进行拓展。

  (2)我们一万一万地数,这是2万、3万、4万……9万再添一颗珠子就是多少?满十进一,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它是什么?十万!十个一万是十万。

  继续十万十万地数,二十万、三十万……九十万,再添十万,一百万!满十进一,1 0个十万是一百万,现在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两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十个一千万是一亿。

  (3)通过拨珠数数,我们又认识了几个新的`计数单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们之间的关系。

  (4)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对!满十进一。

  2、认识数位顺序表

  (1)谈话: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计数单位增加了,数位也相应地要进行拓展。

  (2)拓展数位顺序表

  提问:根据新增的几个计数单位,说出它们对应的数位?

  填好后一齐读一读。

  (3)提问:学了这么多数位,怎么才能很快地记住它们呢?

  (4)介绍数级:利用数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方便计数,人们把从右往左数每四个数位分为一个数级。

  追问:你知道个级包括哪些数位吗?万级呢?亿位等4个数位分为?

  3、拨数,并说出数的组成

  谈话:计数单位增加了,数位也进行了拓展,我们再来研究刚才的数。

  (1)你能在拓展后的计数器上拨出北京市的人口数了吗?拨之前先想一想,根据以前的经验,怎么拨?对,哪一位上有几就拨几颗珠子。

  动手拨一拨。

  (请你来,一边拨一边说你是怎么拨的

  拨完后提问;8在哪一位?表示多少?9呢?谁还能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2)西藏人口数:2616300人,一边拨一边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四川人口数:83290935人,拨好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3)谈话:。北京市人口数:13819000包含了几个数级?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说来说说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提问:西藏人口数92560000和四川人口数19250000分别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呢?

  (4)独立拨一拨河南、新疆、黑龙江的人口数。

  同桌互相检查拨对了没,互相说说每个数各表示多少个万。

  提问:仔细观察,这三个数有共同点吗?

  小结:这些数的个级上都是0,是整万数,都可以说成由多少个万组成。

  4、回顾整理,建构新知

  谈话:学了这么多有关数的知识,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

  回顾小结:为了研究更大的数,我们一起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还学习了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从右往数,每4个数位分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分为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分为万级,接下来的4个数位分为亿级……利用数位顺序表我们能计数器上拨出大数,并且知道大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三,练习提升,培养数感

  下面就用咱们学到的知识,继续拨一拨数一数。

  1、做一做第1题。

  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六万数到一百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十万数到一亿。

  师生一起边拨边数,数完后提问: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巩固数位顺序表的认识。

  提问:回顾数位顺序表,你能独立地填一填吗?

  3、感受大数的大小。

  四、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1、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还有更大的数吗?

  出示我国总人口数:1295330000人

  这个数你认识吗?数一数,它是一个12位数,关于它和更多数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去学习!

四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刘翔跑步图片

  师:同学们,图中跑步的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刘翔)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飞人刘翔。

  师:同学们,刘翔跑得怎么样?(很快)这里的快指的是刘翔的什么快?(速度) (出示成绩表)

  师:从成绩单中,他们都跑的这110米是什么意思?(出示:路程)

  那么他们的12、91秒,13、18 秒,13、20秒这些是什么?(出示:时间) 同学们,通过这个表格来看,为什么是刘翔赢了呢?(他用的时间最少)师:(出示并观察这两个表格),那么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发现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时间、路程有关系)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什

  么关系?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路程 时间 与速度)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师:刚才呀,咱们在比快慢的时候知道了如果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如果路程跟时间都不相同呢?怎么比快慢?下面请看这样一组信息:小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哪辆车跑的比较快?

  (1)师:你们能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哪辆车跑的快些?你们能试着解决吗?

  (2)你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借着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清楚了吗?做完后可以和同桌交流,开始

  (3)汇报各自的解决办法。(指名板演)

  (4)同学们比的都不错,那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都没有用线段图,其实呀,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那么怎么画线段图呢?你们想不想学习呀?

  师:好,请看。我们先画一段线段,用它表示小卡车行驶的路程,小卡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呀?(在黑板上画下表示120千米的线段)

  然后我们再画一条线段,用来表示大客车行驶的路程,那么在画的时候要注意左端对齐,那么同学们,跟这条线段相比,应该画多长呀?

  强调: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的长些。

  (黑板上画了210千米长的线段)

  那么大客车行使了多少千米?(210千米 标上)

  师:小卡车的120千米是多少时间行驶的?(生反馈:2小时)

  师: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它1小时行驶的路程?

  师:恩,在一半的位置来画,就是把线段怎么样?

  师:平均的分成两半

  (教师在黑板上分)那么这里的每一份表示小卡车1时行驶的路程,我们这样来表示。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大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呢?

  (在黑板上比划了不同的3段)可以吗?怎么分?一起说。

  师:把它平均分成3份,同样,这是每一份表示大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同样,我们取这一段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分)那么从线段图上来看,哪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长? 师:大客车行驶的路程长。大客车就跑的快。

  2、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师:在刚才的比较过程中,我们无论是通过计算,还是通过画线段图,都是比较两辆车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

  师:对了,他们每小时或1时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那么像这样小卡车1小时行使了60千米,也就是小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板书60千米/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来表示速度的单位,谁来说一说这个单位是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

  师:对,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读作每60千米每时。(指名读)

  你知道每小时60千米表示什么吗?

  那么你能不能这样来表示出大客车的速度?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指名板演)

  3、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师:很好,刚才呀,咱们求出了小卡车和大客车的速度,那么结合这个算式和线段图来看一看,速度和路程还有时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你的伙伴交流交流。好,开始。

  (汇报,结合120÷2=60(千米)来讲解。板书:速度=路程÷时间)让学生读一读。

  4、理解单位时间,理解速度的意义。

  同学们,那么通过这个关系式来看,如果要想求出速度的话,我们需要知道什么?(路程与时间)知道了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我们就可以求出速度了。好,请同学们在下面小声的读题,然后口答下列各题中物体的速度,开始。师:请写出下面各物体的速度

  ①一列火车2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xx

  ②自行车3分钟行驶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xx

  ③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xx

  师: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三个速度,它们分别是这些物体在多长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师:其实他们每时,每分,每秒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我们把这样的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你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物体在单位时间(一时,一分,一秒…)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自己练习说一说。

  5、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现在咱们知道了什么是速度,也知道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那么同学们,时间该怎么求?路程又该怎么求呢?我们一起结合下面的问题来试一试。(出示题目1)你能从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你能说一说求路程的关系式是怎么样的?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通过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求出速度,就必须知道相对应的路程和? (时间)

  师:那么求时间和求路程也是一样的,必须要知道相对应的另两个量,你看,路

  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三、实际运用

  1、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师:速度不仅在咱们的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读一读,感受一下。出示看一看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

  2、解决问题

  小红和小明约好到少年宫玩,如果她俩同时从家里出发,谁会先到达少年宫呢?

  (出示 只有距离没有其它条件的题目)

  师:那么同学们,你说如果看路程的话,能不能确定谁先到少年宫? 师:还需要知道什么?

四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43页例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计算简便。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的.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2、简算。

  155+264+3625×5×4(20+18)×1583×115+115×17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时让学生说说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3、简算。

  20xx-368-1321814-378-422

  小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2)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怎样列式?

  (3)学生列式:(要求学生说出每一种列式的理由)

  第一种:1250÷25÷5

  提问:1250÷25表示什么?(每个小组购买树苗花了多少钱)50÷5又表示什么?(每棵树苗多少钱)

  第二种:1250÷(25×5)

  提问:25×5表示什么?(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1250÷125又表示会么?(每棵树苗多少钱)

  (4)谈话:这两种列式都表示每棵树苗多少钱,那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1250÷25÷5=1250÷(25×5)

  (5)想一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我们可以怎样算?学生分组讨论。

  (一种:同级运算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另一种: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和。)

  (6)谈话:上面的连除算式怎样用字母表示?a÷b÷c=a÷(b×c)

  (7)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2、练习

  (1)完成课本第4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时指名说说这题是根据什么进行简便计算的。

  (2)完成课本第43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然后列式计算。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补充习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6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第2课时: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2)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练一练

  (1)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2)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第3课时: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教学重难点: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意义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本活动的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图案,还要求学生能制作美丽的图案,后者是重点。

  (1)欣赏美丽的图案。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议一议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可以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图案。

  (2)制作美丽的图案。在制作时,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为了防止图形的变形,也可以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用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转边描绘。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个简单的图形,随后再进行描绘。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2、3题

  本练习的三道题目都是操作题,教材中的要求是画一画,但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只有学生十分熟悉了摆的过程,才有可能画得好图形的变换。

  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仅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类似的内容,以供学生开展活动。

  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提倡学生边操作边自语(说一说图形变化后的情况),这样,可以把每一个操作的动作都与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

  第4题

  有了前面几道题的操作经验,学生头脑中可以初步建立起图形变换的表象图案。因此,开展本题的活动可以采用先想象,后操作的程序,即先让学生说一说某一图形是如何变换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

  第5题

  在开展设计时,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设计,然后由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交流的重点要说说图形是如何进行平移或旋转的。

  第6题

  对学有余力,又十分喜欢设计的学生安排的内容,不作全班学生的要求,也不作测试。

  在电脑中进行,开始时图案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复杂的图案。对于设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喜爱的程度进行选择,如有的学生喜欢选择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学生喜欢一些特殊的图形等,教师不要作过多的干涉。对学生设计后的作品,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交流,并让他们说说设计的思想与设计的过程。

四年级数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师: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

  生:能

  师:是什么平面图形,谁能上来指一指。

  生:平行四边形

  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师:同学们再看,这里面有没有平行四边形?(出示扩缩尺、升降机图片)

  生:谁能上来指一指?

  师:那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师:谁能找一下这句话里最重要的几个词,并解释一下?

  生:四边形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生: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

  师:还有哪几个词?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你能上来一边用手指着一边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吗?

  生:能

  师: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呢?拿出刚刚发给你的平行四边形,量一量四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组对边相等

  师: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有什么特点呢?继续拿出发给你的平行四边形,把两组对角像老师这样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组对角相等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现在带着你的理解在研究单的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画图,师巡视指导。

  研究单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选几个学生画的平行四边形粘到黑板上)孩子们,画好了吗?

  生:画好了

  师:画好了,请看黑板,思考老师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平行四边形都不一样大呢?

  随意生怎么说,只要表达出底和高的意思就行

  师: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画

  注:老师画第二种情况

  师:请同学们继续拿出研究单,完成研究二。不用写,能思考出答案就行

  研究二:总结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正方形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边

  角

  师:孩子们,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好了,小组交流到此结束,哪个小组愿意全班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

  师:同学们请继续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来回拉动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生:具有不稳定性

  师:(继续拉动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说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谁来说一说?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出示长方形圈正方形的圈)

  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如果把平行四边形也圈进来,应该怎样圈?

  生:圈在最外面

  (三)自主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教案8

  教材分析

  “空间与图形”包括:位置与方向,三角形。其中,位置与方向是复习利用方向(角度)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来确定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的`方法。三角形,是复习三角形的特性、分类和内角和,重点是区分几种不同三角形。

  教学目标

  1、三角形的特性、分类和内角和等知识,能解决相应的问题;能三分之一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

  2、发展空间观念,巩固概念与技术。

  3、主动参与复习,增进应用空间与图形知识的信心。

  预设过程

  一、明确任务

  1、揭题:空间与图形

  2、议: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有哪些?

  二、复习相关知识

  1、位置与方向

  1)说出台风中心的位置。

  2)说出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偏方向

  方位角度距离

  3)汇报P126-7

  2、三角形

  1)自己说说三角形的知识。

  2)议: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吗?底和高分别在哪里?三边有什么关系?内角和是多少?有哪些三角形?

  3)汇报P127-8

  三、练习

  P130-10

  P131-11,12,13

  P131-15

  四、

四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创设充分尝试练习、比较讨论等探究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律,能灵活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把该运算律迁移到减法中去,还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系列的对比练习、讨论交流、辨析总结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生动的、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重点难点

  发现乘法分配律可以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另一个数相乘。

  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唤起注意,引起旧知,为本课复习作好充分准备。

  通过实际题目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一、引导回忆:

  师:前面我们学过乘法中的另一个运算律,是什么呀?

  师:用字母怎么表示呀?

  二、进行练习:

  (一)基本练习:

  1.书本练习五第1题。

  (1)引导学生观察看图,思考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组织反馈:根据学生的

  引起所学的乘法分配律公式的回忆。

  学生看图,弄清图意,思考题目,列出两种算式进行计算。指名回答问题。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通过计算、观察以及和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比较,将新知内化。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创设生动的、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汇报板书。

  2.书本练习五第2题。

  先选择:出示16×401

  (30+2)×15

  引导学生重点说说算法。

  出示103×23125×(8+16)

  (二)变式练习:

  1.书本练习五第3题。

  (1)组织学生尝试练习。

  (2)组织校对。

  (3)引导发现:你发现了什么?提问:与刚才我们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2.练习五第4题。

  引导学生重点说说第2题的计算方法。

  (三)解决实际问题:

  书本练习五第5题。

  (1)引导独立审题。(2)组织独立解答。(3)组织校对。

  三、小结与作业:

  1.组织交流本课收获。

  2.布置作业:补充练习相应习题。

  学生集体练习,指名个别学生板演。

  集体计算,指名板演。

  观察,交流发现的规律。

  与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进行比较。

  集体计算,指名板演。

  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练习。反馈

  学生练习,列出不同的算式。比较。

  独立解答,个别校对交流。

  各自交流。

  独立作业。

  通过本课的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运算律的熟练运用还不够,今后还要多练习。

四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难点: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生活当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字打交道,想一想我们在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字。(打电话、人民币的面值等)

  师:生活中每一天我们都离不开数,那数是怎样产生的,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本,把书打开,自己先来学习一下。(学生自学书16-17页)

  师:都读完了吗?我想请同学来讲一讲古代的人是怎样来计数的?(学生介绍)

  你总结的真好!

  师:谁能对古代人的计数法做一个评价呢?(学生发言)

  太棒了!

  师:因为这些方法给我们带来的许多不便,所以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用计数符号计数

  (出示PPT)

  师:这些计数符号我们就叫做数字。谁来讲一讲,都有哪些数字?(生:说三种数字)

  师:和以前的计数方法比起来,感觉怎么样?(方便了很多)

  师:有一个罗马人,他来到中国想买茶叶,于是他走进了一家店铺,掌柜的问他,你想买多少斤呢?于是他把一张写着罗马数字茶叶斤数的纸条拿给中国的掌柜看,你们说中国的掌柜看到这张纸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知道买多少斤)

  师:不知道他要买多少斤茶叶对吧?因为在罗马数字当中这个数字表示的是306,而在我们中国不是这样表示的(出示算筹表示形式)这样交流起来不方便,这单生意能做成吗?这些商人最渴望什么呢?(生:发明一种在世界各地都能用的数字)你太了解他们的心声了,于是后来就出现了什么?(阿拉伯数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阿拉伯数字的来源吗?

  师:每天和我们打交道的这些数字就是阿拉伯数字,带着这些阿拉伯数字我们再回到古代,他们分别可以用哪些数字来表示呢?(分别表示4、5、7)是不是非常方便?

  师:我们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出示PPT)像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1等等我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生答:自然数)对吗?刚才他读的时候你发现,这里面没有发现谁的身影呢?(生:没有0)

  师:为什么没有0呢?老师给大家讲一讲,以中国数为例,看不见的物体人们是不数的,就用空位表示,后来用方框来表示,大约在700年以前就用圆圈来表示,慢慢的`才演变到现在的数字0

  师:请问0表示什么呢?(生: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用)

  师:同意吗?那0是不是自然数?是!非常好!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所有的自然数都称为整数。这些自然数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呢?出示几个问题PPT,以同桌为单位讨论一下(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举例说明)太棒了!你真会学习!有最大的自然数吗?无论我们说出哪个自然数我们都能找到比他大一的自然数对吧?

  师:在生活中啊,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比亿以内的数还要大的数,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PPT,在我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当中一共这么多人,这个数字怎么读呢?( 生读)

  师:你能这么块就把这个数字读出来了啊!介绍一下你的方法!(生: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一级,分三级读出来)

  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数字都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生回答)

  师:我听这位同学说到十亿,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计数单位对吧?那么十亿和一亿有者怎样的关系呢?(生:十个一亿是十亿)是这样的吗?

  生:是这样的吗?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我们先在亿位上播一颗珠子,表示1个亿,一起接着数,播到第10颗珠子了,该怎么办呢?(亿位上珠子都播回去,在十亿上播一颗珠子)

  师:亿和十亿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生:10个一亿是十亿 师板书 再请同学说一说

  师:还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呢?生:百亿和千亿

  师:那十亿和百亿,百亿和千亿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请仿照刚才的方法来说一说,补充板书

  师:再请一为同学来读一读。

  师:现在再来读这个数字就容易了对吧!再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请问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9呢?这两个3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到了几个新的计数单位,现在请同学们把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写完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计数单位有,他们对应的数位是什么呢?我们把这几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数级叫做什么呢?亿级包括哪几个计数单位?还有没有比亿级更大的数位吗?我们用……表示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这个数位顺序表补充的更完整了,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我们到目前为止都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这样的关系吗?咱们一起仿照这种形式开火车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像这样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师:找一找这句话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生:相邻。为什么?

  师:介绍关于十进制的资料

  师:生活中不光只有十进制计数法,还有其他进位制的计数方法,我们来看一看,介绍资料

  师:学习了这些知识,咱们可以用它来解决问题了

  练习题

  这个数的最高数位在什么位上?这个数大吗?

  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0。05(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0。8+0。80。2+0。2+0。20。4+0。4+0。4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0。8+0。8+0。8=()×()=()

  0。3+0。3+0。3+0。3+0。3=()×()=()

  0。1+0。1+0。1+0。1+0。1+。。。=()×()=()(10个0。1)

  1。2×2=()+()=()

  ()×()=()+()+()+()+()(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

  2、算一算

  2×0。40。3×03×1。19×0。80。6×45×0。20。7×1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不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需要把小数和整数化成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红去商店买东西出示书上图,你们看小红都看到了哪些商品,它们的价钱分别是多少?

  师:28.50元是就是多少钱?9.00元是多少?7.00元是多少?8.00元是多少元?为什么28元5角可以写成28.50元?为什么9元可以写成9.00元?,学习了小数的性质你就会有答案了。(出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1)启发学生根据小数意义把0.1米、0.10米和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出示米尺),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示范0.10米:

  0.10米表示米,也就是10个米,即10厘米,并在图上标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0.1米、0.100米。

  (2)反馈学生完成情况,板书。

  0.1米表示米,就是1分米。在图上标出

  0.100米表示,也就是100个米,即100毫米。并在图上标出。

  (3)师:把三把标好的尺重叠,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得出:0.1米=0.10米=0.100米(板书)

  (4)引导学生面容等式,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教学例2

  师:从上面的例子,同学们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发现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我们再来看看这一题。

  (1)出示例2。比较0.50和0.5的大小。

  (2)师: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启发学生从图看图)

  (3)我们再来证明一下。让学生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上画阴影,分别表示0.50和0.5

  得出:0.50=0.5

  (4)你能不能不用图来说说看你是怎样证明这两个小数是相等的。(因为0.50有50个0.01,就是5个0.1;0.5有5个0.1,所以0.50=0.5

  (6)观察0.50=0.5,你有什么想法?

  得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性质的应用

  师:你认为小数的.性质作用?(生答)对,一般地,根据不数的性质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使小数化简。

  (1)出示例3。把0.60和102.0400化简

  A、学生自练。

  B、102.0400其中十分位上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教学例4

  师: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小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1)出示例4

  (2)人人自己,校对

  (3)师:6是一个整数怎样改写成小数呢?

  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具有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地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按要求把下面的各数分别写在两个圆圈内。

  3.00.300.0300.3003.0003.00

  和0.3相等和3相等

  2、化简下列各小数

  1.200.1400.8000.07010.309.000

  3、改写

  (1)0.4以百分之一为单位,写出来就是()

  (2)0.。6以千分之一为单位,写出来就是()。

  (3)3以十分之一为单位,写出来就是()。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会的?

  五、作业:P1284

四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八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5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记时,限时4分。集体订正时。

  2.复习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这些运算定律的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可以让一些中、差生回答,说得不完全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复习运算顺序。

  教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相同。)

  二、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对于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可以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方面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学生说的时候,除了说计算的过程外,还要求说出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中等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还可以再复习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

  教师先指名学生看发票中有几项还没有填写,让学生讨论每个没有填写的项应该怎样填写。然后,再让学生计算和填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针对学生中计算的错误,还可以再复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计算中要注意的问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0·题。

  三、小结(略)

  四、作业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回家思考练习二十八后面的思考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14

  教材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

  “xx”表示()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还是相反}

  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表示—--------------------------------------------

  福州()表示—--------------------------------------------

  它们是以()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与—16°表示两个()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16°{填>,

  3、带有“+”的数有-------------叫----数

  带有“-”的数有-------------叫----数

  +16读作--------------------—16读作

  4、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检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们表示的意思是(相反){填相同还是相反}

  (2)打开天气预报图

  哈尔滨(—9°~~~—19°)表示—----今天气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间,气侯寒冷,下雪,结冰。------

  福州(11°~~~~~6°)表示—----今天气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间,气侯较温暖,看不见下雪,结冰的现象。------

  它们是以(0)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与—16°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补充:认识数轴表示

  —160+16

  (3)生汇报

  带有“+”的数有-------------叫正数注:也可省略“+”号

  带有“-”的数有-------------叫负数注:不可省略“—”号

  +16读作-正十六-------—16读作—负十六--------

  (4)0是正数还是负数?把你的思考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举生活中正负数的例子

  例如:盈利与亏选,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成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学完这节学生还有疑难问题吗?,提出,由同学,小组解决,最后困难由老师及时解答。

四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会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的分数模型和数射线来探究小数的性质。

  情感与态度:

  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性质进行化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口答:小数改写成分数。

  0.7 = 0.73 = 0.731=

  口述小数改写成分数的方法。

  2。哪个分数与哪个小数相等,并说出各个小数表示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7/ 10 21/1 00 307/1000 0.7 0.21 0.307

  二、中心阶段:

  1、出示例1:比较0.3,0.30,这两个小数的大小?

  2、学生讨论后看书进一步交流:

  (1)可把这两个小数分别改写成分数,结合直观图比较。

  把正方体看作整体“1”,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一条是十分之一,涂色部分是3条,表示十分之三,因此0.3 =3/10

  把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平均分成100份,每一块是百分之一,涂色部分是30块,表示百分之三十,因此0.30 =30/100。

  从图中可以看出,涂色部分大小相等,用分数表示3/10=30/100,用小数表示0.3=0.30

  (2)借助数射线找位置理解:从数射线上看,每一大格表示0.1,0.3表示3个0.1,3格表示0.3,每一小格表示0.01,0.30表示30个0.01,30格表示0.30,两个数在同一点上,所以0.3=0.30。

  3.师:是不是所有的这种形式的小数都相等呢?

  比较0.7与0.70,0.10与0.100,0。 5与0.500,这些分数的大小?(说说么想的)

  0.7= 0.70,0.10= 0.100,0.5= 0.500

  观察与思考:“从左往右”看或“从右往左”看每组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1)小数部分的位数起了变化。

  (2)小数部分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总结: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我们把这个变化规律称为“小数的性质”。

  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去掉。

  5.练习:

  下列这组数中,哪些数的0可以去掉,在原题中划掉:

  0.08 8.08 8.00 0.808 0.80

  小结:只有小数部分末尾的“0”才可以去掉。

  书P27下面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

  6、师:运用小数性质,可以进行小数的化简。

  P27 3/①

  练习: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下面各小数:

  对于题目要求有何疑问?

  化简: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0”。

  6.0=6 6.060= 6.06 6.0060= 6.006 6.600= 6.6 6.000=6

  三、练习阶段:

  判断:

  (1)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8.8080中的0都不能够去掉。(╳)

  (3)0.9=0.900(√)(4)3.030=3.3(╳)

  (5)7.050=7.05(√)(6)6=6.000(√)

  四、总结:

  今天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五、拓展:

  一个小数,它的整数部分有两位,最高位是2,小数部分有三位,最高位是5;其余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写出这个小数,同时说明它的组成,并化简它。

【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教案02-25

四年级数学教案10-04

【热门】四年级数学教案03-05

四年级数学教案【推荐】03-06

四年级数学教案【热】03-06

【推荐】四年级数学教案03-0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4-29

【荐】四年级数学教案02-28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01-31

四年级数学教案【精】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