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时间:2024-07-02 18:07:00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

  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造成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一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为什么?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

  (二)教唱《江河万古流》

  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

  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 的作用。

  (三)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

  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

  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

  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 渊F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

  (四)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

  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

  4.完整欣赏。

  第二课时

  《银屏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枉凝眉》《滚滚长江东逝水》《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能够对四首电视连续剧主题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

  2.欣赏、感受、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学生参与表演活动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得以体验和认识。

  4.了解、熟悉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型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演、塑造和体验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2.难点:使学生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和音乐在电影、电视剧中的作用。

  学生课前准备:

  (1)练唱影视歌曲,了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2)准备《西游记》《三国演义》中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的面具、道具(金箍棒、大刀、扇子等)、乐器(古筝)。教师准备:多功能电化教学设备、钢琴、录音机、影碟、打击乐(鼓、钗、锣、木鱼、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电脑播放歌曲《枉凝眉》《三国演义》《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片断(每首约30 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

  2.大屏幕显示问题:你们看过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吗?哪些人物形象给你们留下过深刻的印象?知道它们的音乐吗?

  二、欣赏

  1.通过大屏幕播放歌曲视频: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

  2.大屏幕显示以下问题与文字:

  (1)这部作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塑造了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

  (2)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歌曲具有明显的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节奏平缓,感情十分浓郁,表现了忧伤、惆怅、枉自悲叹的情绪。音乐具有某种虚幻与超脱的色彩,好似今人追忆时的慨叹。

  3.请一位学生用古筝演奏这首歌。

  4.请一位或几位女同学来演唱这首歌,古筝伴奏。

  三、欣赏:电脑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1.老师范唱这首歌。

  2.大屏幕显示问题:请你说出这首歌的音乐风格、速度、力度?(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3.学生为三国人物设计音乐、肖像并表演展现人物性格。

  出示打击乐:鼓、钗、锣、木鱼、三角铁,请五位男生戴上面具、服饰、道具。

  表演展现出《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五位英雄豪杰的不同个性形象。每位先上台前选择一件打击乐打出节奏代表所扮演的人物性格,再用动作展现英雄形象。 4.学生讲评。

  5.教师归纳。

  四、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1.通过大屏幕播放歌曲视频。

  2.学生讨论:(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1)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这首歌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表现了人物的坚强品格和顽强意志,对人物进行了赞美和颂扬。

  (2)节奏有什么特点?

  歌曲很富有动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好似表现唐僧师徒四人赶路的行进姿态。

  (3)它塑造了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怎样的形象?

  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

  3.请四位男生在音乐声中表演师徒四人路经艰险的情影和形象。(学生准备好服装、面具、道具)

  4.学生讲评。

  5.大屏幕显示问题和节奏型。

  哪位同学从音乐和他们行进的姿态中体会到了什么典型节奏?并能在歌曲中找到? 切分节奏型:× × × × . ×|× × . 0 0 |

  6.学生用“达”按歌曲音调练习打切分节奏。

  7.老师结合“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深刻哲理启发教育学生。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看我们怎样走好自己的路。

  五、欣赏并演唱

  1.电脑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这首歌塑造的是什么形象?突出了什么特征?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歌曲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旋律奔放、豪爽,音程起伏跌宕,节奏感很强,音乐形象十分鲜明。

  3.学生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好汉歌》。

  4.请一位男生领唱全体男生合唱。

  5.再请一位男生领唱全班合唱。(唱出梁山好汉的气势)

  六、学生讨论

  1.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听完这四首电视连续剧主题歌,影视音乐有哪些类型和作用?

  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作用:深化主题、突出剧情、烘托气氛、抒发情感、易于理解和传播。

  2.老师归纳总结:提示学生多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和音乐。

  七、请同学们唱一唱你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男女生独唱、小合唱、全体唱等演唱形式)。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重点与难点:

  1、学重点: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2、学难点:节奏x xx 0(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教学过程:

  1、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麽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麽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神魔特点?等等。

  3、第二边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粒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神魔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0、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行表演。

  11、下方法供参考:

  (1)在拍手处可以边拍手边喊“嗨、嗨”,烘托气氛。

  (2)可以根据歌词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饱满地和着音乐踏步。

  (3)教师为本课教学准备一些渲染气氛的道具:锣、鼓、镲、彩绸等,便于学生边歌边舞。

  12、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几首音乐,由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课后记:

  教师的范唱调动了学生学唱的积极性,用美声唱法指导学生发声,解决了高音视唱难的问题,获得良好效果。打击乐器的加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进一步鼓励学生走上“舞台”大胆表现自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吹竖笛。

  2、欣赏《飞来的花掰》、《校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竖笛独奏一首乐曲,并学会与他人合奏。

  2、认真聆听两首欣赏歌曲,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

  1、教师手持竖笛向学生展示简介竖笛知识。

  2、教师亲自为学生演奏一段轻松、活泼、有美、抒情的小乐曲,也可以播放竖笛演奏的录像,激发学生对学习竖笛的兴趣。

  3、学习吹竖笛,从5、6、7、1四个音学起,先练习吹长音:5、6、7-1反复练习。

  4、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着书上的曲谱,练习吹奏。

  5、分组练习,教师指导,互相学习,切磋技艺。

  6、清学生为大家吹奏小乐曲《回忆》,其他同学可以随着旋律作指法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7、师生合作演奏《颂祖国》教师弹钢琴,学生吹奏竖笛,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和合作意识。

  8、欣赏〈〈飞来的花瓣〉〉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规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另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教师引导:“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生活动: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变化。学生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8)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9)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早晨》,请同学认真欣赏,然后将听到的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

  课后记:

  本节课开始学习吹奏竖笛,各班都由部分学生接受较慢,教师还要多关心他们,帮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因此,可以增加一课时。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

  第一课时 彩色的中国

  第一、二周

  《歌唱祖国》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寻选自20xx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我拥抱??”和“我捧起??”两句更是耐人寻味、真挚动人,其旋律的流畅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结束句在钢琴伴奏与人声交替互补、渐行渐弱、渐行渐远中结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他的旋律、歌词主要表现了什么?是什么歌曲?

  (1)我的中国心 (2)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生回答听完后的感受。教师总结:主要表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祖国幸福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另外一首表现热爱祖国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新课讲授

  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5、教师教唱歌曲。提醒学生注意:(1)休止符,后半拍出来。(2)向学生讲解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

  6、学生自行演唱,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视情况跟随伴奏)。

  当然,表现祖国美好,热爱家乡的歌曲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十分深情的歌曲。《彩色的中国》比较欢快、愉悦,而这首《多情的土地》就比较抒情,优美感人,表现了对家乡、对生育养育自己地方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之情。

  7、教师简介作者:

  8、欣赏《多情的土地》。

  五、延伸拓展

  现在,同学们都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之下,我们当然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为今天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最后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德华的《中国人》。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分析体验认识等教学环节,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情境,同时掌握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学生能在欣赏和互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乐曲内在的情感。

  3、能试唱第一小圆舞曲主题,

  4、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2、能深入地去理解该曲。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

  2、播放图片(申雪赵宏博)

  师:有哪位同学能说出他们是什么运动员?(花样滑冰运动员)

  3、教师做简单介绍:

  他们曾在20xx年世锦赛上夺得中国在双人滑项目上的首个世界冠军。

  4、师: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时都会配以优美的舞曲,引出课题:《溜冰圆舞曲》

  二、聆听感受

  (一)整体感受

  1、让学生欣赏申雪与赵宏博着两位运动员对这首作品的精彩演绎。

  师: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仔细聆听,特别注意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课件:溜冰圆舞曲溜冰视频乐曲欣赏

  3、作品介绍:作于1882年,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交活动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4、作者介绍:瓦尔德退费尔(1837—1915)

  5、乐曲的节奏特点:圆舞曲(课件)

  (二)分段赏析

  1.序曲:

  (1)提问:a.序曲部分的速度是怎样的?(徐缓的)

  b.使用了什么乐器?(圆号:铜管乐器,又称法国号,被称为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

  C.音乐使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冬天)

  (2)学生听后讨论并回答问题。

  (3)复听音乐。

  2、第一圆舞曲:

  分AB两个主题,速度形成对比。

  主题A:

  (1)欣赏音乐。旋律宽广平稳,流畅明快,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2)请几位同学跟旋律跳一段舞蹈。

  (3)学生用“la”音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仔细看谱,看能否发现谱中的弧线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4)连音线:

  分圆滑线和延音线

  A.圆滑线:是用于(一般是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音高的音符之上,表示要唱得圆滑。

  B.延音线:是连于两个或多个音高相同的音符之间的连音线,功能是延长这个音,唱法则按节拍唱完即可。

  (4)教师范唱主题A旋律。

  (5)学生跟唱旋律。

  (6)让学生用小打击乐伴奏演唱旋律。

  主题B:运用了八分音符,并强调其节奏,使乐曲充满了轻快活泼的情绪。

  (1)欣赏主题B音乐

  (2)让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并与主题A对比。

  3、第二圆舞曲:

  主题A:表现溜冰中矫健的腾空动作,乐曲情绪欢快而有力,有声有色的描绘了溜冰场上溜冰者洒脱的姿态。

  主题B:出现急速的音乐片段,轻松而诙谐,仿佛腰上系着铃铛的溜冰者在冰上表演滑稽的`舞蹈动作。

  4、第三圆舞曲

  主题A:主要由弦乐奏出与第一小圆舞曲同样舒展平稳、流畅悠闲的特点。

  主题B:轻松活泼,与主题A形成生动的情绪对比。

  5、第四圆舞曲:

  由整个乐队奏出如同微风般柔和轻盈,委婉甜美的旋律,后面还有一段表现运动员在冰上做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和华彩乐段。

  6、结尾

  欢乐的华彩段落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再现第一小圆舞曲与第三小圆舞曲,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7、作品结构图:

  序奏+四小圆舞曲+再现+尾声

  ||||

  (美丽的冬景)(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一小、三小)(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三)《蓝色的探戈》

  1、了解探戈:先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了解的探戈,然后教师简介:探戈是十九世纪末,发源于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20世纪初,发展为一种社交舞蹈,其舞蹈音乐逐步形成一种音乐体裁。探戈含有混融文化的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到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影响,也接受了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不同风格。

  2、作者简介:安德森(1908——1975)美国作曲家、指挥家。毕业于哈拂大学,获硕士学位。1935年起在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任作曲。由于擅长写作较严肃的轻音乐乐曲,被人们称为“半古典音乐作曲家”。其代表作品有:《打字机》、《蓝色的探戈》、《拨奏爵士乐》等。

  3、《蓝色的探戈》

  1)、聆听《蓝色的探戈》,感受乐曲主题。

  如果你感受到乐曲中旋律主题发生变化请举手?(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乐曲有三个主题。)听老师唱三个旋律主题,听辨是否有相似的主题?(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乐曲可分两段)

  2)、复听全曲

  a)感受乐曲出现几种探戈节奏?

  b)教师总结

  欧洲即西班牙风格的典型节奏:

  拉丁美洲即阿根廷风格的典型节奏:

  c)敲击这两种节奏感受其不同风格

  3)、分段欣赏

  a)聆听主题A运用哪种风格节奏?音乐情绪如何?这一主题使用了欧洲风格节奏,这种节奏带有明显的推动力量,这段音乐的情绪颇为活泼。

  b)复听主题A,跟音乐打节奏。

  c)聆听主题B运用哪种风格节奏?音乐情绪如何?这一主题使用拉丁美洲风格节奏与主题A形成明显对比,这个主题的旋律节奏宽广,因而造成一种飘逸、悠远、幸福、欢乐的音乐情绪。

  这一主题包括了两个颇为近似的旋律,好像后者是前者的变化发展。

  d)复听主题B,跟音乐打节奏。

  4、总结探戈的音乐特点

  探戈的旋律多为二拍子或四拍子,中速,其舞蹈节奏以切分节奏为主要特点。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比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而拉丁美洲风格的探戈节奏则显得更优雅、舒展。

  三、音乐创编:

  1、让学生分成几组,分别为第一小圆舞曲旋律创编歌词。例:冬天来了,雪花飞舞,优美的身姿舞动起来。

  2、.选学生展示创编成果,可用小击打乐器配合演唱。

  3、选出最佳歌词,师生一同随音乐演唱。

  四、课堂小结:

  冬天虽然寒冷,但我们的作曲家却能去充分挖掘冬天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我们可以滑雪,打雪战,还可以去溜冰,希望我们的每位同学都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让自己过得快乐,充实并有意义。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

  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念故乡》,重温已经学过的思念故乡的歌曲,从感性上让学生体验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

  2、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关文化,激发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来演唱《念故乡》。(2)以小组单位设计歌曲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重点:由于很少学生有离开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体验,缺乏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 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

  难点:激发学生有感情、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歌曲。(思乡的感情不仅要深入学生心理,还要让他外化用歌声表现出来,是个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1)要求在课外从学过的课本中寻找思念故乡的歌曲,以小组

  为单位复习歌曲。 (2)带竖笛

  教师:多媒体课件、钢琴、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

  1、进教室

  (1)播放古诗

  歌曲《静夜思》

  (2)引导学生

  感受歌曲

  (1)听音乐

  进教室

  (2)谈谈对

  音乐的感受

  文字:念故乡

  创设思念故乡的氛围,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思乡的'情绪。

  2、发声练习

  指导学生有力度变化的发声

  根据旋律线条的起伏,用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演唱

  发声练习曲谱

  为后面运用力度变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铺垫。

  3、用竖笛自学歌曲主旋律

  (1)老师这有三条旋律,请你自选一条吹一吹

  (2)强调附点节奏

  (1)用竖笛自选练习

  (2)钢琴伴奏练习第一局的同学站起来吹一吹、练习第二句……

  (3)分句唱一唱

  (1)3.5 5 3.2 1|

  2.3 5.3 2 — ||

  (2) 6 .1 1 75 6 |

  61 75 6 — ||

  (3)3.5 5 1.2

  3| 2. 1 26 | 1—— —||

  歌曲《念故乡》是由这三条旋律组成,学会了这三条旋律等于解决了识谱问题

  4、导入

  我们刚才练习的三条乐句是选自歌曲

  《念故乡》,这首歌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美国工作时写的

  观看多媒体认识作者

  (1)出示课题《念故乡》

  (2)展示德沃夏克的肖像

  让学生认识曲作者

  5、欣赏《念故乡》理解歌曲内容

  6、学唱歌曲

  (1)你了这首歌曲你想说点什么?

  (2)德沃夏克是哪个国家?指导学生找一找地图上中国在哪?捷克在哪?美国在哪?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念故乡》

  (1) 视唱

  (2) 学习歌词

  (3) 练唱歌曲,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1)听音乐,谈初步的感受

  (2)回答:捷克在欧洲,美国在美洲,隔着太平洋

  (1)第一遍视唱,注意力度和速度以及情绪,第二遍视唱,抠出情绪,教师范唱与学生对比

  (2)全体用lu哼鸣,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集体配乐朗读

  (3)带歌词练唱歌曲

  (1)播放歌曲《念故乡》

  (2)展示世界地图

  (3)地图上捷克和美国用红色展示

  (1)、(2)、(3)

  出示歌谱

  (1)了解歌曲所想表达的情感

  (2)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捷克、美国帮助学生理解身在他乡的情感

  层层递进学唱歌曲通过视唱、哼鸣使学生能感受歌曲的情绪,能正确演唱歌曲

  7、高潮:层层递进激发情感

  (1)你们想不想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看船出海,引导学生给歌曲加旁白台词

  (3)在教师不断地引导中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激发有感情的唱,他把所有感情都宣泄在音乐上,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唱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感情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感受体会圆舞曲音乐的风格。

  2.学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

  3.尝试二声部创作,体会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

  2.尝试二声部创作,体会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音乐,

  二、同学们,听说过华尔兹吗?知道老师跳的是什么舞吗?师随音乐跳起舞步。(华尔兹,或圆舞曲)

  三、新课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具有舞曲风格的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2师:请同学们看歌谱听音乐,选择你能回答的问题。

  (1)调号(2)拍号(3)强弱规律(4)速度(播放唱三段)

  生,答

  师用手划拍,提示三拍子指挥图示。

  师清唱乐谱,请思考,歌曲的结束音是什么?曲谱都由哪些音符组成?

  (2)师:学生第一次视唱,挥着三拍子跟钢琴视唱歌谱。

  (3)学生第二次视唱,挥三拍子并学习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4)学唱歌曲(注意歌唱姿势,表情自然,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5)生唱词第二次。

  四、编创

  把我们的歌曲加入合唱的方式,会是音乐变得丰富,饱满,有层次感。

  学生发言,尝试合唱创作。

  366︱4ⅰⅰ︱7.656︱3--︱533︱2ⅰ76︱5.67︱ⅰ--‖

  1--︱2--︱3--︱1--︱533︱2ⅰ76︱︱5.55︱5---‖

  分小组竞赛,看哪组歌声最具美感。(音色、声音位置统一)

  1、柯尔文手势练和声,(1)高声3,低声部1.(2)567ⅰ和5555

  2、一组唱谱跟唱自己声部,老师弹另一个声部

  3、两组合唱,保持音量,不要争相盖过另一声部。两个声部保持音量上的平衡。提醒学生歌唱的'状态,用自然正确的方法演唱,避免大喊大叫。

  4、合唱三段

  师:通过演唱,你知道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生答:呼唤友谊、和平、团结。

  

  师:是啊,每个人都希望能生活在和平、友谊、团结的环境。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和平、友谊、团结的呼唤。同学们,唱出最美的歌声吧。(播放一段伴奏)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以聆听声乐作品为中心的欣赏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欣赏曲。精选了《回声》、《闲聊波尔卡》、《跳蚤之歌》、《春雨》、《清晨,我们踏上小道》、《游击队歌》、《祖国,慈祥的母亲》等八首精美的声乐作品。

  第二部分是知识点,人声的分类,通过教师的板书让学生掌握;声乐的演唱形式通过欣赏以上八首声乐作品,通过探究、听辨等教学活动来完成。第三个知识点是作曲家贺绿丁的简介,让学生阅读掌握。

  第三部分感受与判断实践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的评价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对聆听和探索人声具有兴趣和愿望,在听赏声乐作品的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小组探讨,说出人声分类的基本原则,以及童声、男低音、女高音的音色特点;

  2、能辨别独唱、齐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3、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专注地听赏音

  乐,并运用各种形式(如面部表情、身体律动等),能对所听的音乐作出反应,并从中体验到欣赏声乐作品的愉快。

  三、课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听赏声乐作品,感受各种不同体裁与形式的声乐作品所表现的情绪、意境,品味人声之美妙,进而激发学生探索人声分类和常见声乐演唱形式的兴趣。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与学生一起探讨人声的分类。

  根据人声的特点和音域,可以分为:

  童声

  女声:可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可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四)通过欣赏声乐作品,让学生小组讨论各种声乐的演唱形式。

  1、听赏《回声》和《闲聊波尔卡》。

  (1)屏幕显示歌曲的文字资料,学生快速阅读。

  (2)欣赏歌曲,学生欣赏后小组讨论合唱的特点,请小组同学发言。

  (3)教师小结:合唱是多声部歌曲演唱形式之一。各声部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演唱同一首歌。包括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又分为男生合唱、女生合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等。合唱音响丰厚,音色多样,表现力丰富。

  2、听赏《跳蚤之歌》和《春雨》、《当兵的人》歌曲片段。

  (1)屏幕显示歌曲的文字资料,学生快速阅读。

  (2)欣赏歌曲,学生欣赏后,小组讨论演唱的特点(可从音色上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结论:女高音音色柔美、明亮、清丽,男中音厚实、洪亮、豪放,男高音优美、高亢、明亮。

  3、听赏女声二重唱《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和男声四重唱《游击队歌》。

  (1)屏幕显示歌曲的'文字资料,学生快速阅读,尤其了解作曲家贺绿丁的生平。

  (2)欣赏歌曲的片段,欣赏后,小组讨论重唱的特点,请学生发言。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重唱是多声部歌曲演唱形式之一,一般由一人担任一个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旋律,重唱可分为男声重唱、女声重唱、混声重唱、童声重唱等。

  4、教师举例说明其他的声乐演唱形式的特点:轮唱、对唱、领唱、表演唱、齐唱。

  (五)以小组为单位,听录音,说出下列歌曲的演唱形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2、《洪湖水,浪打浪》( )

  3、《我的祖国》( )

  (六)分小组,组织学生把《同一首歌》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进行表现。

  (七)小结本课。

  教后记:教材所选欣赏曲目非常好,既有代表性,又符合中学生的欣赏水平,学生欣赏时的兴致比较高,不象以前的教材,选的歌曲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8

  教学内容:

  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的目的。

  2、难点:在学唱这首歌时,要有唱谱练习。

  第一,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

  第二,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进行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1-2遍)

  3、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好,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D大调)和唱名

  (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

  (3)典型节奏型

  (4)旋律进行特点

  (5)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

  (6)词曲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唱歌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5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小结:今天我们再次学唱了《歌唱祖国》这首颂歌,进一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热情带入学习等各方面中。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9

  课题:《牧歌》

  课型:歌唱欣赏课

  教学内容:

  1、欣赏《万马奔腾》

  2、学习有关音乐知识:变换拍子

  3、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五、六题

  4、复习歌曲《银杯》和《牧歌》

  5、继续学习一、二

  教学目标:

  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马头琴的音色及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认识了解马头琴的形制及独奏、齐奏的演奏形式。

  2、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的歌曲及音乐知识,能够对蒙古族音乐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实践与创作”第四题,感受、体验、判断马头琴的音色。

  2、通过“实践创造第六题”,初步学习变换拍子的创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电子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上节课歌曲《牧歌》

  2、提问:最有代表性的蒙古族乐器叫什么名?属于哪一类?(马头琴、拉弦乐器)

  二、认识马头琴

  1、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音箱为木制,呈梯形,两面蒙饰有图案的马皮〔或羊皮〉。琴身由硬木制作,并张有两根弦。马头琴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居住的地区。最初的'马头琴琴首的雕饰并不是马头,而是“马特尔”,传说此图像类似古代图腾崇拜时期的“龙马”,以示吉祥和幸福。而西部却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马头琴的传说:牧人为了怀念已死去的心爱的小马,制作出了马头琴:用马皮蒙琴面,马头骨为音箱,腿骨做琴杆,马尾为琴弦和弓毛,并在琴首上端雕刻小马头像等。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最重要的乐器。

  2、马头琴的演奏特点是以指甲从弦侧触弦发音,音色清晰、明亮,宜于奏出丰富的泛音。善于表现柔和深情的乐曲,特别适合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用马尾弓在琴弦外方拉奏,可奏双音,发音圆润,音量较小。马头琴除独奏外,还用于民歌、说书的伴奏,在伴奏民歌时,多用三度、四度的颤音来模仿演唱的特点。马头琴也常与四胡等乐器合奏。

  三、欣赏《万马奔腾》

  1、欣赏前认真查看曲谱中带有马头图像的旋律,并查看乐曲的拍号;

  2、初听乐曲,感受三种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变化和马头琴在演奏“风吹”“马叫”时的音色变化及演奏方法。

  3、观看高宝力现场演奏的《万马奔腾》视频,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感受马头琴的演奏。

  四、学习音乐知识,完成实践创造第六题

  1、变换拍子:在乐曲中,各种拍子交替出现,叫做“变换拍子”。变换拍子的拍号,一般都记写在拍子变换的地方。假如拍子的变换有规律的出现,也可以在乐曲开始处一并记出。

  2、实践创造第六题

  1)视唱《鄂伦春小调》的旋律,感受所具有的整齐划一的感觉

  2)让学生将《鄂伦春小调》的节拍改为3/4拍(可以有多种改编方法,不必拘泥于一种,还可以分小组改编)

  3)请学生视唱各种改变后的3/4拍乐谱,体会3/4拍舞曲般的感觉。更进一步感受2拍子和3拍子的不同特点。

  五、继续练习“学习一、二”

  六、课堂后下课!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雷鸣电闪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到了缤纷舞曲这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和鉴赏一些舞曲体彩的音乐作品,上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难忘今宵》,这节课呢老师会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2、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感受欣赏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1825~1899)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3)介绍创作背景和动机

  作品创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热烈欢愉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突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鼓和镲来分别象征雷鸣和闪电,用弹性的节奏和活跃的旋律象征热烈的舞会场景,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无比生动、形象的震撼画面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乐。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想!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视频的截图,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师:烘托音乐气氛;刻画音乐形象。

  3:再次聆听音乐,分部深入探究。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作品的形式、风格等方面整体感知了这首作品,相信大家对作品已经建立了整体的认识,不过这还很肤浅,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进一步赏析作品的内部结

  构组成和能够突出反映音乐感情刻画音乐形象的典型音乐主题。请边聆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它们之间

  有什么关系?乐曲中有无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主题?)

  再次播放音乐会视频,让学生感受思考。

  师: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作品可分成三个部分,它的第三个部分和第一根部分是相似的,也就是我们以前讲到的ABA的结构。这种结构在音乐上我们称为什么?(展示作品的结构图示)

  生:再现三段式

  2)、师:在刚才音乐中大家没有发现有相似的旋律呢?

  师:我们会发现有几段旋律反复出现了好几次,那么这几个旋律就是作品的音乐主题,它往往能突出的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刻画音乐形象。它们是音乐发展的灵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首作品里面的音乐主题。

  在作品结构图的基础上依次感受视唱赏析四个音乐主题。

  A、聆听感受A-a主题:请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跳跃、节奏富有弹性)

  B、聆听感受A-b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分析,强烈下行的旋律伴着鼓和镲的撞击音响,象征雷雨的形象。

  C、聆听感受-a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相对连贯、流程的旋律同鼓和镲的演奏形成听觉反差。

  D、聆听感受B-b主题:装饰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诙谐、惬意。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了周围的一切。

  4:接龙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刚才我们赏析了作品当中的四个主题旋律,现在老师把同

  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一个主题,老师会播放音乐片段,当出现各自音乐主题时就集体击掌,看哪一组表现更好。

  5:最后一次完整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曲式结构的整体把握及四个典型音乐主题的听辨和赏析,想必已经对这四个主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还比较孤立、片面。下面我们就再一次完整地聆听一遍作品,让大家能把刚才的知识能够串联起来,建立整体的、理性的认识。

  再次播放乐曲并结合结构图形依次给学生展示全曲,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6:探究全曲各音乐要素的特点。

  师:通过局部和整体地赏析,相信大家对作品的认识已经到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全曲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各要素的特点。

  生: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探究,然后请学生发言。

  师:纠正

  三、知识拓展;音乐实践。

  1、教授波尔卡舞蹈的基本舞步,让全体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老师教授三个简单的步伐。跳步、前后点地、剪刀步。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波尔卡原本是一种活泼、跳跃的舞蹈,大家想不想学呢?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个简单的波尔卡舞蹈步伐。

  跳步——双手叉腰,类似于高抬腿,支撑脚加上小跳步,一起作一个八拍。

  点地跳步——双手叉腰,侧前侧后分别点地,左右各四拍,支撑脚加上小跳步。

  叠加跳步——双手叉腰,左右各作四拍叠加步。

  2、创编表演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合舞蹈动作,创编简短的舞蹈片段。

  四、

  生活中,音乐、舞蹈是最完美的结合体,今天我们不仅欣赏了《蓝色的探戈》这首音乐作品,练习了探戈节奏,部分同学也给我们展示了他们才艺,希望同学们都能做懂得欣赏音乐的人,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

  2、《洗衣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洗衣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藏族民歌及藏族舞蹈特点,并学跳藏族舞。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一个教学课件,上面有藏族风光、藏族风情以及藏族歌曲《青藏高原》和藏族舞蹈片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品:

  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青藏高原》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

  (大屏幕)藏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师:藏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

  二、初听歌曲《洗衣歌》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2、听完以后,师生畅谈听后感。

  三、教师介绍作品:

  歌曲《洗衣歌》是藏族舞蹈《洗衣歌》的主题歌,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和舞蹈特色。歌曲歌唱了人民解放军和藏族人民之间的深厚的鱼水情谊。歌曲以藏族民间音乐朴实健康的音调为素材,既保留了风格,又有所创造。曲调起伏跌宕,充满欢乐与激情。

  四、复听作品:

  1、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歌曲带给我们的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2、舞蹈片段欣赏《洗衣歌》,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并欣赏藏族美丽的舞蹈。

  五、跟唱歌曲:

  请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

  六、创意表现歌曲: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师: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洗衣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大屏幕展示)

  1、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侓动

  2、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情

  3、画一幅美图.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洗衣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七、小结:

  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2、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中低音的音色。

  3、学会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力度记忆的表现作用。

  二、教学重点

  1、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歌曲的主题。

  2、表现歌曲的力度变化。

  三、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体验不同的情绪。课前辅垫,营造一种异国他乡的音乐氛围。

  1、聆听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片段走入欧洲音乐。设问:这首歌熟悉吗?是哪个国家的歌曲?那么就让我们走入欧洲音乐。在俄罗斯有一条欧洲最长的河流,人们把它称为是“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下面让我们去观光一下美丽的伏尔加河。

  2、播放伏尔加河流域的风光,感受人们的美好生活。

  3、由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讨论大胆表现作品。

  ①看图讨论画面描写怎样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②根据画面中纤夫们的形象与步伐,用声音与肢体来表现纤夫们劳动时的情景。引出劳动号子的概念。哎哟嗬。。。嗨哟

  (二)、新课教学

  导言:俄国有一首表现纤夫们劳动的歌曲《伏尔加船夫曲》,它能非常恰到好处的表现画中的'内涵。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曲家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情绪。

  1、初次听赏。

  设问:你们感受音乐最深的是什么?(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引导学生听出音乐中的劳动号子动机:53630|表现了纤夫们对沙俄统治的愤愤不平。

  1=D4/453630|53630|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看课本中的音谱,有什么特点?

  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

  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种,必备条件首先集体劳动,同时是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因此是人们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

  2、再次聆听,抓住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

  ①引导学生听出歌曲的力度变化。了解力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它采用了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的处理方法(pppppp),很有层次。从而描绘了什么?

  ②再感受歌曲的速度、旋律等。速度是徐缓、旋律是朴实的。

  ③音色:感受男低音音色的作用,介绍俄国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

  设问:这首歌曲是哪类人声演唱?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聆听男高、男低、男中音的三首片段歌曲来进行对比。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男低音这种音色更能表现出《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

  3、随音乐全班一起来演唱歌曲

  (三)、拓展:观看录象《伏尔加船夫曲》男声四重唱

  (四)、教材的延伸,欣赏《黄河船夫曲》

  1、《伏尔加船夫曲》

  《伏》深刻揭示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切、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正用这种才创造了今天俄罗斯人民的美好生活。

  2、欣赏《黄河船夫曲》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也以顽强的毅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今天的财富,在长期的劳动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民歌,我们也有一条"母亲河"——黄河,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也是一首描写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请同学们谈谈两部作品的异同点。

  音乐

  要素

  曲名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形式主题

  伏尔加

  船夫曲由弱渐强到弱徐缓忧郁、深沉男低

  独唱

  黄河

  船夫曲

  强急速激昂、高亢混声

  合唱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3

  【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案重点和难点】

  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

  【教案过程】

  (一)组织教案:课堂礼仪,检查出勤,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五星红旗》(刘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案情景。

  (三)、讲授新课:

  1、赏画:油画《开国大典》

  2、讨论:★从画面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身临其境假象,我们置身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感觉如何。

  3、播放开国大典视频,感受氛围。

  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

  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师生共同交流)

  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

  ③、聆听引子主题片段。

  思考: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来源于哪一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来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

  ④、聆听红旗主题。

  教师播放“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

  思考: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异同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

  结论: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产生旋律的风格特点的变化。

  歌唱性主题的感受:红旗迎着朝阳,烈烈招展;深情、眷恋、真挚赞颂的情绪。

  进行性主题的感受:在红旗的指引下,无数的革命先辈们英勇战斗,奋勇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斗志昂扬的情绪。

  ⑤、分别用不同的节拍4/4和2/4,唱一唱两个主题,加强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⑥、听赏再现部。

  思考:你能感觉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了吗?请用手势示意。

  请学生听辨出东方红主题,并在聆听过程中用手势示意,强化学习的目标,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⑦、完整听赏《红旗颂》。

  5、课堂小结:

  比较相同主题(红旗)不同体裁(歌曲、乐曲)的表演风格特点。

  相同点: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

  不同点:

  歌曲——动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

  乐曲——丰富的和声,多层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乐队,使得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有层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难忘。

  6、布置作业:

  课后唱背红旗主题,尝试为红旗主题填上合适的歌词并演唱出来,下节课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创作更精彩。

  红旗颂

  一面用鲜血和精神凝结的旗帜在飘扬

  飘扬在一个用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地方

  就是这面旗帜摧毁了旧时代的腐朽

  就是这面旗帜迎来了新中国的朝阳

  就是这面旗帜埋葬了屈辱

  就是这面旗帜揭开了中国崭新的篇章

  从此

  一个民族告别了被压迫奴役的历史

  昂首阔步走向了新时代的万里康庄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计思路:这里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导入,借助多媒体展示大海的画面,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创设意境。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想像,使得教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

  (二)聆听感悟:

  1、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2、复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曲

  教师用电子琴伴奏,学生随琴声哼唱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度):

  3、学唱歌曲:随伴奏演唱歌曲

  以不同演唱形式(齐唱,领唱)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整体把握歌曲的风格,节拍特点及歌曲的主题思想)

  4、深入体验歌曲:旋律、节奏(采用问答式)

  (三)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四)师生评价总结设计思路:首先使学生对歌曲获得初步的印象,接着在复听及演唱的基础上进入分析歌曲的环节。教师以必要的引导提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形成课堂“动态生成”——对于音乐的较新颖合理的诠释。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掌握感受鉴赏音乐的方法,善于体验音乐要素的巧妙运用,从而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及表现力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

  课题:音乐欣赏《丰收锣鼓》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能够听辨民乐合奏中主要乐器的音色。

  2、训练打击合奏与节奏律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喜爱音乐,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学生即兴创作打击乐合奏及根据音乐创设情景。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部分打击乐器学生自带打击乐器(自制)

  教学过程:

  一、赏析揭题

  目的:创设气氛揭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方法:欣赏、讨论、评说

  课前准备:展示美术画《秋景》,欣赏音乐《庆丰收》

  (一)组织教学、课堂礼仪,形成良好文明的教学气氛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耳闻目睹”进行讨论,谈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直接导入新课,揭示主题“秋”

  (四)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音乐形式的多样性,能辨民乐合奏中主要乐器的音乐。

  2、训练打击乐合奏与节奏律动的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二、欣赏曲目《丰收锣鼓》

  目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将音乐与社会生活联系

  方法:欣赏、讨论、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1、欣赏乐曲《丰收锣鼓》(第一遍)

  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欣赏

  (2)能否听出乐曲的音乐结构

  (3) 试着找出乐曲中的两段无旋律的民乐打击乐合奏片断,并设计一幅与音乐情景相符的活动场面。

  2、第二遍欣赏

  方法:(1)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音乐。

  (2)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锣鼓模仿打击,其余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进行合奏,让学生从鼓乐声中切身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三、总结:

  1、由学生谈体会

  2、评出最佳表演组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精选7篇)09-28

七年级的音乐教案06-17

七年级音乐教案03-03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5-15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01-25

幼儿园中班上册音乐教案06-18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06-29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08-27

七年级的音乐教案(荐)06-1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