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时间:2024-07-11 10:36:5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

  米尺、记录单、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学生估计自己一步的长度。

  2.下面我们请一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看看我们同学

  的.一步大概有多长?

  学生实地测量一步有多长。

  二、探究与体验

  1.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刚才我们测量了这位同学的一步有多长,其他同学走一步和他差不多。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长时间,并做好记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指导学生用自然走路的方式测量长度。

  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

  2.估计和想像1千米有多长。

  以你现在走100米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估计自己走1000米需要多少步,

  要用多长时间。

  学生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长,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一学校操场为例,想想1000米有多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像沿操场走几圈,感受一下1000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段事先准备好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路段,供学生体验1000米有多长?

  学生以这段路来进一步加深对1000米的认识。

  想一想:还有哪些你熟悉的地方的长度大约是1000米?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举例。

  师总结:1000米也可以用以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km)来表示:

  如果用字母表示公式,该怎么写呢?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学生读写公式。

  怎样巧用公式,把千米和米区分开,让人一听就明白?

  学生试读。

  指导学生在单位与数字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齐读公式。

  三、实践与应用。

  完成填一填:我们知道了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通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

  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的答案。

  学生在书上选择答案,并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有千米的标志?(限速标志、速度表)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请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xx步,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四、反馈与小结:

  能告诉老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吗?

  板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进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估算的`策略。

  4、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和探索规律。

  教学资源: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昨天我们用闯关夺星的游戏复习了三位数减三痊的减法,大家猜一猜,今天我们会学习什么呢?今天我们和智慧姐姐一起学习,看看哪些同学又能成为班上的智慧博士?

  二、闯关夺星

  1、第一关:列式计算

  (1)红星小学有男同学538人,女同学467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多少人?

  (2)植树节那天,二(1)班植树206棵,二(2)班比二(1)班少植了19棵,二(2)班植树多少棵?

  这两道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核对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2、第二关:对比训练

  出示复习中第7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对比: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讨论:计算加减法时各应注意什么?

  (4)给全部做对及讨论交流时说对的同学加一颗智慧星。

  3、第三关:想数学问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

  (2)学生独立解答。

  (3)全班分析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呢?让学生自己评价可能还是不可能获得智慧星。

  4、第四关:估算训练

  出示复习中第9题,情境放大图。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先估计剧场的座位够不够坐?

  (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人的估算方法。

  (4)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5)计算验证结果。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求到什么?

  对于不同的算法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估算与计算的情况评价自己能获几颗智慧星。

  5、第五关:探索题(复习中第10题)

  212 323 434 545

  - 121 - 232 -343 -( )

  ( ) ( ) ( ) ( )

  (1)让学生计算出前三个竖式的结果。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这些算式的规律。

  (3)填写出第四个算式。

  (4)让学生照样子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凡是能填正确的都给一颗智慧星。

  三、收获提炼

  把你今天的收获说给智慧姐姐听一听,你得到了几颗智慧星?(评出智慧博士)

  教学板书:

  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305-88=217(块)

  217-11=206(块)

  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和位数的意义,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数数、读数、写数,并能初步用实际。

  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练习十四(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完成第1题。

  二、第2题,请几个学生按要求数数。

  三、说说读数的方法,完成第3、4题。

  四、说说写数的方法,完成第6题。

  五、说说读数和写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六、独立练习第7、8题。

  练习十四(二)

  教学过程:

  一、先练习第13题,后练习第9题。

  二、说说读数和写数的方法,独立练习第10、11题。

  三、第12题,先把它们读出来,再进行分类。

  四、第14题,先读题,后让学生自己做,反馈校对。

  五、第15、16题,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思考题:三位数包括个位、十位、百位,按题意,先找个位和百位。因为2+2=2×2=4,所以个位和百位都是2,2×2=4,4只有用1乘才仍得4,所以十位是1。这个三位数是21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

  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电脑演示)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电脑演示)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了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A.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B.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C.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

  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功率30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经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数减整十数

  课件演示: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2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小猫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在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们能解决吗?能!好!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课件演示:

  1.40+20= 60-20= 60-40=

  2.30+20= 50-30= 50-20=

  师说:这么多难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希望你们能钓到许许多多的鱼!不过你们要记住只有得数等于60的路,才是回家的路!花花拿着鱼竿和水桶来到了小河边钓鱼。

  课件演示:(小猫图)指名说得数

  70+20 20+40 70-30

  0+80 80-50 100-20

  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让我们和花花一起赶紧回家吧,哪条路才是回家的路呢?花花正在犯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妈妈的话,得数是60的路就是回家的路,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些式子得数是60的呢?(学生活动)

  20+30 30+30 0+40

  100-60 40+20 40-10

  30-30 70-10 70-20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课件演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怎样计算?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看着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

  2.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5

  【教学内容】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7-68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观察、操作活动,能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了解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3、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中,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小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玩过七巧板吗?七巧板可以拼出很多美丽有趣的图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老师还有七巧板拼出了两个图形,你们认识它们吗?(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喜欢的七巧板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探索环境,在身边找长方形和正方形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提出疑问

  你以前见过他们吗?那你能找到藏在我们教室里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吗?

  2、探究长方形的特点

  1从你的信封里拿出长方形。仔细观察,猜一猜: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猜一猜”一是培养学生的“经验直观”,二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

  2利用学具验证猜测,完成学习卡:

  长方形的对边 ,四个角都是 角。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折:横着对着,上下两边重合,上下两边相等。

  竖着对着,左右两边重合,左右两边相等。

  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四个角都重合,四个角相等。

  量:量每条边的长度,发现相对的边相等;利用三角板的直角比,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就是长方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是第一次探索长方形的特征,所以给出具体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是什么样的。)

  3、探究正方形的特点

  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研究长方形边、角的特征的.方法去探究一下正方形的特征吗?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

  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长方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学生会模仿着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所以这部分我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再总结特点。为了避免以偏概全,所以我给每个学生提供的正方形不一样大,为了得到一个共同的特征)

  4、认一认

  刚才,我们从边和角连个方面去探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边的名称吗?

  长方形中相对的两条边相等,较长的一条边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长”,较短的叫“宽”。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我们都叫“边”。

  长方形的长和宽是不一样长的,当他们一样长的时候就成了正方形。那么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吗?

  三、巩固练习: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在方格纸中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完成课本P68练一练第3题。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处理中,我先是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对照摆的图形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从实物直观抽象到图形直观,加深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将学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运用,完成练习第3题。)

  四、拓展练习

  数一数,填一填。

  1、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2、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是没有实物图形的情况下,为了培养学生的图形直观,所以运用了课件演示)

  五、小结

  你觉得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习了哪些研究图形的方法?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条边 四个角

  对边相等 都是直角

  四条边 四个角

  都相等 都是直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观察和讨论,学生会整理简单的数据。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并会填写。

  教学重点:

  数据在工农业生产及科技工作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学习用品(多种)、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场景,进入角色

  1.先看我们学校的男、女生人数及全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投影出示)

  2.动手计算各段(指低、中、高三段)的学生总数,算出后填人表内。

  3.进行小组比赛,算出全校的学生总人数。 (每个小组以2人为代表,到黑板上写出总人数。不事先指定,由学生自发上来书写答案,快而对者为优胜者)。

  二、自学例1,指名解释

  1.仔细观察画面的意图并设问:

  (1)画面所呈示的`事由是什么?

  (2)为什么要用“正”字来记数?

  (3)“正”字的数据转换用的乘法口诀是哪几句?

  2.依照要求,填人数据。

  (1)看仔细,填正确,把数字填上去以前应当先再次看一遍数据是否正确。

  (2)先请中等学生说出最多、最少的车属哪类车。

  (3)平均每分钟开过多少辆?

  三、设计活动,选出队长

  1.教师布置去林场帮助植树,分男、女生两个队;要选出男生和女生中各2名队长。(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在教室里当场投票) 男生面向黑板(讲台)由一名培训过的学生唱票。 女生背朝黑板(讲台)由一名培训过的学生唱票。 其余同学都作记录。

  2.选出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表示决心,其余同学拍手表示祝贺。并且教师在最后予以小结。类似这样的选法,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四、课内练习,独立完成

  1.做第“练一练”中的第一题。

  (1)先明事,再理数。 试问有几种学习用品?

  (2)先检查,再填数。

  2.补充本小组学生的身高、体重表。 (以小小组为宜)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是从生活中引人的好方法,必须掌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7

  全册教材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 2

  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8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25-20÷5 6×8-5

  1.指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明确每题的运算顺序。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下面各题) (1)10-5+3= (2)7+(7-6)= 10-(5+3)= 7+7-6=

  1.学生独立计算,把先算的一步画上横线。

  2.比较算式,全班交流。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3.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尝试练习,引出规定。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例3) 7×(7-5) (77-42)÷7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含有小括号)

  4.引导学生归纳: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变式练习,形成对比 。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7×7-5 77-42÷7

  2.指生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比较算式。 7×(7-5) (77-42)÷7 7×7-5 77-42÷7 (1)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1、76-(12+25)(12-5)×3 48÷(8-2) 34-(28-13) 6×(7+2) (88-56)÷8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书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看图列式计算(出示教材第52页第13题)

  小明有35元钱,买一个魔方用了3元,剩下多少钱?如果用剩下的钱买8元一个的笔袋,可以买几个?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要求可以买几个笔袋,必须要求出剩下的钱。

  4.拓展提高: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引导他们直接求第二问。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与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9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10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11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12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将课外知识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在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知识,增加知识量的同时,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加以教师适时的品德教育,使整节课既有一个完整的情境,又充满人文色彩。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同时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和算法优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面对众多的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还原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14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整体智力水平偏低,学习刻苦。根据这一学情特点,我把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和除数与余数的关系教学分为了两课时,本节课主要讲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意义的教学。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数算式。

  教学重点: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数。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草莓图、小棒

  一、 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口算,很快说出得数并说出所应用的乘法口决。

  2.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3.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4.交流摆的结果,并板书:摆正方形可以摆2个余3个;摆三角形可以摆3个剩剩余2个;摆五边形可以摆2个剩余 1个。 我们用11根小棒摆了这三咱图形,每次摆都有剩余。板书:剩余。 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平均分时并不是都能整好分完,有时也会有剩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剩余的'平均分。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学习活动(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内容: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学习活动(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学习内容: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1)小组交流,自主列式。

  (2)学生板演,共同交流。强调用省略号表示剩余。剩余的个数叫余数。

  出示算式:7÷2=3(盘)……1(个)

  (3)齐读算式。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三、测评训练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习。

  2.用算式表示课的伊始学生摆图形的情况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 ÷ 2 = 3(盘)、、、、、、、1(个)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15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3,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

  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4页“做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

  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近似数的大小比较教案设计10-29

二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设计09-06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旅游中的数学》教案设计10-25

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设计10-12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2-07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6

数学《认识钟表》教案设计04-01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05-30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教案设计10-07

四年级数学下册《营养午餐》优秀教案设计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