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

时间:2024-07-18 11:05:1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

七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1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提出问题:

  某地庆典活动需燃放某种礼花弹.为确保人身安全,要求燃放者在点燃导火索后于燃放前转移到10米以外的地方.已知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0.02m/s,人离开的速度是4m/s,导火索的长x(m)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你会运用已学知识解这个不等式吗?请你说说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

  探究新知:

  1、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个不等式的解法.教师规范地板书解的过程.

  2、例题.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50(2)-4x3

  (3)7-3x≤10(4)2x-33x+1

  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请4名学生上来板演,其余同学组内相互交流,作出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点评板演情况.教师作总结讲评并示范解题格式.

  3、教师提问:从以上的求解过程中,你比较出它与解方程有什么异同?

  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体会不等式和方程的内在联系与不同之处.

  巩固新知:

  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2)-8x10

  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

  (1)x的3倍大于或等于1;

  (2)y的的差不大于-2.

  解决问题:

  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它的树龄一般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cm.这棵树至少生一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总结归纳:

  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1、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学习,我取得了哪些收获?

  3、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仅做必要的补充和点拨?

七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借助于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下几节的学习铺平道路.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难点: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温故知新:

  实验一:天平一边放重3 00克的一本书,另一边放50克的砝码多少各个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准备天平,让学生边做边观察边思考

  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天平平衡后,两边分别同时放上两个砝码,天平还能保持平衡吗?试一试。

  问题二: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你能得到什么规律,试一试用文字语言叙述后再用字母表示

  先合作、交流,后找多名学生归纳规律,在学生都理解后教师出示: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设x=y,则:X+c=y+c x-c=y-c(c为一个代数式)

  问题三:如果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那么天平还保持平衡吗?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小组进行实验,总结规律。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设x=y,则:cx=cy x/c=y/c

  (c为一个不为零的数)

  活动(三)拓展运用:

  例1解下列方程:

  (1)X+2= 5(2)3=X-5

  第一题教师领学生完成,给出解方程的完整步骤,逐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第二题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锻炼学生组织语言能力。

  例2解下列方程:

  (1)-3X=15(2)-N/3-2=10

  学生独立完成(两生黑板练习),后两生给与评价。

  活动(四):议一议:

  通过对以上两个方程的求解,请你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你的解对不对?

  合作交流并回答

  活动(五):练一练:

  课本随堂练习。

  活动(六):小结反思: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另外你有什么感触?

  活动(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

七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3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题:3.1.2等式的性质主备: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基本技能:利用等式的性质对简单的方程进行求解

  基本思想

  方法:数形结合思想、转化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

  基本活动经验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题时,左右两边进行的是同一种运算,加减乘除的是同一个数或式子(0不能左除数),且不能漏乘

  教学

  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

  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

  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导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自备补充集备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幻灯片演示:

  通过天平左右两边砝码的变化,发现、归纳等式的性质

  (教师原式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归纳)

  二、操作与探究

  1、观察与操作

  把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把等号两边的式子看作天平两边的砝码,则等式成立就可看作是天平保持两边平衡

  2、规律归纳

  【等式性质1】

  【等式性质2】

  强调0不能做除数

  判断

  1、如果x=y,那么x+a=y—a 2、如果m—2=n—2,那么m—2+1=m—2+3

  3、如果a=b,那么ac=bd 4、如果ac=bc,那么a=b

  注意

  1、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3、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练习:见大屏幕强化等式性质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例题解析: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基础知识训练:

  3、知识拓展与拔高训练

  思考:

  如何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

  四、知识小结与活动经验

  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

  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

  小组研究观察的结论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强化等式性质的理解

  强调c不为零的条件

  利用等式性质最终将方程化为x=a的形式

  体现了化归的思想

  五、作业布置:B层85页4、10、11

  A层85页4、10、11、导航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例题

  练习

  课后反思等式性质2特别注意等式两边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或式子,同时强调同种运算和同一个数和式子

七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4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会用移项解方程。

  二、内容分析

  从本节课开始系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变形过程。其目的是将方程最终变为x=a的形式;其根据是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其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成1。

  x=a的形式有如下特点:

  (1)没有分母;

  (2)没有括号;

  (3)未知项在方程的一边,已知项在方程的另一边;

  (4)没有同类项;

  (5)未知数的系数是1。

  在讲方程的解法时,要把所给方程与x=a的形式加以比较,针对它们的不同点,采取步骤加以变形。

  根据方程的特点,以x=a的'形式为目标对原方程进行变形,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

  解方程的第一节课告诉学生解方程就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原方程逐步变形为x=a的形式就可以了。重点在于引进移项这一变形并用它来解方程。

  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与用移项解方程,效果是一样的。但移项用起来更方便一些。

  如解方程7x-2=6x-4时,用移项可直接得到7x-6x=4+2。

  而用等式性质1,一般要用两次:

  (1)两边都减去6x;

  (2)两边都加上2。

  因为一下子确定两边都加上(-6x+2)不太容易。因此要引进移项,用移项来解方程。移项实际上也是用等式的性质,在引进过程当中,要结合教科书第192页及第193页的图强调移项要变号。移项解方程后的检验,可以验证移项解方程的正确性。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性质。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新课讲解:

  1.利用等式性质1可以解一些方程。例如,方程x-7=5

  的两边都加上7,就可以得到x=5+7,x=12。

  又如方程7x=6x-4

  的两边都减去6x,就可以得到7x-6x=-4,x=-4。

  然后问学生如何用等式性质1解下列方程3x-2=2x+1。

  2.当学生感觉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3x-2=2x+1比较困难时,转而分析解方程x-7=5,7x=6z-4的过程。解这两个方程道首先把它们变形成未知项在方程的一边,已知项在方程的另一边的形式,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这步变形也相当于

  也就是说,方程中的任何一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3.利用移项解方程x-7=5和7x=6x-4,并分别写出检验,要强调移项时变号,检验时把数代入变形前的方程。

  利用移项解前面提到的方程3x-2=2x+l

  解:移项,得3x-2x=1+2。①

  合并,得x=3。

  检验:把x-3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

  左边=3×3-2=7,右边=2×3+1=7,左边=右边,所以x=3是原方程的解。

  在上面解的过程当中,由原方程①的移项是指:

  (l)方程左边的-2,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

  (2)方程右边的2x,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左边。

  在写方程①时,左边先写不移动的项3x(不改变符号),再写移来的项(改变符号);右边先写不移动的项1(不改变符号),再写移来的项(改变符号),便于检查。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73页练习

  课堂小结:

  1.解方程需要把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2.检验要把数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

  四、课外作业

  习题2.1 P73复习巩固

七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能用语

  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归纳等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故事。

  小时候的曹冲是多么的聪明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水平的发展,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量。最常见的方法是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测一个物体的质量(设它的质量为x)。首先把这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然后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并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两边的质量相等,那么砝码的'质量就是所要称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说明】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又能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同时又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七年级(1)班的学生人数=七年级(2)班的学生人数。

  现在每班增加2名学生,那么七年级(1)班与七年级(2)班的学生人数相等吗?

  如果每班减少3名学生,那么这两个班的学生人数还相等吗?

  (2)如果:甲筐米的质量=乙筐米的质量

  现在将甲、乙两筐米分别倒出一半,那么甲、乙两筐剩下的米的质量相等吗?

  2。观察上面的实验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这个变形过程,你发现了哪些一般规律?

  (2)这两个等式两边分别进行什么变化?等式有何变化?

  (3)通过上面的操作活动,你能说一说等式有什么性质吗?

  【归纳结论】

  等式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式子(除数不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 = (d≠0)。

  【教学说明】

  通过操作途径来发现等式的加减性质,将抽象的算式具体化,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操作活动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88例1、例2。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

  A。若x+3=—7,则x+7=—11;

  B。若7—6=5—2,则7+6=17—2;

  C。若0。25x=—4,则x=—1;

  D。若7x=—7x,则7=—7。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若 = ,则x=;

  B。若x2=2,则—4x2=—42;

  C。若— x=6,则x=— ;

  D。若6=—x,则x=—6。

  4。已知等式ax=a,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 A )

  A。x= B。ax+1=a+1

  C。a=axD。3—ax=3—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或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B。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C。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D。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另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6。判断:已知a=b,c=d

  (1)5a=5b( )

  (2)c÷5=d÷15( )

  (3)a—b=c—d( )

  (4)a+5=c+5( )

  答案:对、错、对、错。

  7。在方程的两边都加上4,可得方程x+4=5,那么原方程是 x=1 。

  8。在方程x—6=—2的两边都加上 6 ,可得x= 4 。

  9。方程5+x=—2的两边都减5得x= —7 。

  10。如果—7x=6,那么x= — 。

  11。只列方程,不求解。

  某制衣厂接受一批服装订货任务,按计划天数进行生产,如果每天平均生产20套服装,就比订货任务少100套,如果每天平均生产32套服装,就可以超过订货任务20套,问原计划几天完成?

  解:设原计划x天完成。

  20x+100=32x—20

  【教学说明】

  通过及时的练习对所学新知进行巩固和深化。在练习中,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依据,帮助学生巩固等式性质的同时,也提升了说理能力。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2”中第1、2、3题。

【七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常考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03-06

初中数学《矩形的性质》教案10-26

《不等式的证明》数学教案10-18

初中数学不等式优秀教案10-23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10-13

初中数学13.1认识不等式教案12-30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数学教案10-10

重要的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0-03

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