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统计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统计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统计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课前袁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统计图。)
教师适机提问: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生: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说的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会不会用。下星期我们学校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如果我们绘制一幅统计图,要能清楚的反映同学们喜欢各项体育运动的人数,你们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合适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不错!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如果我想绘制一幅统计图来表示今天24个小时的气温变化情况,用什么统计图合适呢?
生:折线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老师还发现有同学找了这样一些图,我们来看看。(对收集这些图的学生提问)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找的是什么图?
学生回答。
师:这样的图也是统计图?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一种新的统计图。
师板书:扇形统计图
师:从这个题目中,你想学到哪些知识?
预设:(1)扇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2)什么叫扇形统计图?
(3)怎样作扇形统计图?(4)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同学们真好学,想知道的可真多啊!那我们就从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开始来了解吧。(课件出示)听了关于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的介绍,同学们能不能从这个宝塔图中知道我们需要的哪种食物最多?其次呢?接着呢?
看了这幅图,你对同学们的饮食有什么建议呢?
师:是呀,膳食宝塔图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这说明了我们要注意健康饮食。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看看笑笑她们家的饮食情况。
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统计表,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学生交流完后,教学利用随机点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各百分数的意思)
师:表格中的总摄入量是指什么?100%是什么意思?
通过大家对这些百分数的解释,那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是否符合膳食宝塔图的结构呢?
2、引导讨论。
师:大家看,袁老师根据刚才的统计表中是数据重新绘制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
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
根据老师的温馨提示单想一想,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1)根据数据将圆分成了几部分?每个部分像什么形状?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2)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所有的百分数之和是多少?能对应的上统计表中的总摄入量为100%吗?
师:现在把你们小组交流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3、了解特点。
师:同学们对这幅扇形统计图分析的很透彻,想一想,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师:能不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笑笑家一天食物的摄入量呢?为什么?(条形统计图只能表示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是多少,不能表示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与总摄入量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条形统计图所没有的功能,而扇形统计图可以。)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老师小结:
(1)扇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地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直观表现在哪里?---扇形表示部分,圆表示整体)也就是能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数学统计教案2
教学目标
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统计信息,能够解释统计结果。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练习十一第一题。
教学目标: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正确决策和简单的预测。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的`吗?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
(学生谈出个人观点后,会出现一些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做出判断.)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里“其它”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呢?可让学生分别说说"其它"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它”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产品。
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的结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一1.
补充习题
四、总结概括
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谈你的收获。(本课注意事项: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2.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数学统计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八第3-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进一步学会在画有横轴和纵轴的图上绘制条形表示统计的数量成为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依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作出简单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班内每个同学最爱的一门学科的数据的记录表格(让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或用打“√”的方法收集)。
2.从报刊或电视等媒体收集一些条形统计图,或根据日常生活里的一些数据制作一些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十八第3题。
指名学生口算,并选择几道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揭示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们练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二、组织练习
1.看图分析。
出示收集的一些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自己作初步的思考和分析。
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班内交流,要求说说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2.做练习十八第4题。
让学生自己默读题目,再说一说要求。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条形表示表里的数据,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
提问:现在你把统计图和统计表比一比,你认为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有什么好处?
你从统计图里知道了些什么,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3.统计活动。
完成练习十八第5题。
(1)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发给一张数据收集表。
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收集最爱学习的一门科目,记录在表上,并整理出数据。
(2)各组汇报收集的数据,进行全班汇总。
(3)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同时老师也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出示,让学生进行校对。
(4)组织学生讨论:从统计出的图表中你想到了些什么。
[评析:统计是一个过程,统计是为人们讨论问题或作出决策提供依据的`。这里第5题的练习,实际上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和感受了一次统计的过程。这对学生认识和理解统计,认识和体会统计的作用,是大有好处的。]
三、练习总结
这节课练习的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有哪些体会?
数学统计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完成统计图,并小组交流:通过条形统计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3、教材“练习十九”第4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向学生说明这个统计图是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统计图的项目,这样的统计图是横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先调查同学的上学方式,再完成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数学统计教案5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复式条形统计图精心设计思考题,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及绘制方法。本节课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1.创造性地选择例题素材。
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某地区城乡人口数量)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差距,因此对教材例题进行了改编。这种以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的方式,达到了激趣引入、复习旧知的目的,并对学生动手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练习进行改进——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或底纹。从课堂效果来看,多数学生能说清楚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及绘制方法,从而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让学生学会思考、与他人交流和聆听他人的意见。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演示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时首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然后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聆听和进行简单的辩论。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通过合作交流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
3.自主学习,关注类推能力的培养。
学生掌握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出示不完整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运用类推的方法自己独立补充完整,并通过交流汇报完善知识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情况(梨、苹果、橘子、香蕉),现场统计,每人只选一种。
1.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制成统计表。
2、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吗?
(组织学生绘制统计图)
3.小组内交流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1)画纵轴和横轴。
(2)确定单位长度。
(3)写类别,画直条。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绘制好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数学统计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会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基于真实体验逐步建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和分析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体会其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明确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复式统计表”。看到课题,你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些什么?
生1:复式统计表应该是另外一种。
师:你是说,复式统计表与以往的统计表会长得不一样?
生1:嗯!
师:其他同学的想法呢?
生2:我想知道复式统计表是什么?
生3:我还想知道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
师:好的。看来大家最关心的是复式统计表长什么样子以及它有什么作用。那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反思】儿童关于认识某一新事物的本源问题,首先指向该事物“长什么样子”“有什么作用”。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也不例外。让学生主动讲诉心中的学习期待,提出问题,既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又可以增强其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二、情景导入,引发内需
1.简单统计表引入。
师:课前,朱老师调查了我们梅岭小学北校区五年级四个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老师执教的五(3)班“男生18人,女生19人”,其他三个班的人数情况如下。(课件分两次呈现,见图1)
图1
师:你能把我们调查的数据填在下面的统计表(见图2)中吗?
学生各自填写,教师行间巡视。
图2
集体核对,反馈填写正确的人数。
师:这里的合计数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各个班的总人数。
2.抢答问题,引发内需。
师:刚才,大家用统计表清楚地描述了各班的人数情况(板书:统计表),下面看着统计表我们来抢答几个问题。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大声地说):敢!
师:想到答案就直接站起来说!第一轮抢答,请听题!五(2)班女生多少人?
生:17人!
师:五(3)班男生多少人?
生:18人!
师:五(1)班共多少人?
生:37人!
师:速度真是够快的!做好准备。第二轮抢答,请听题!哪个班男生最多?
生(略加思考):五(1)班。
师:哪一班女生最少?
生:五(2)班。
师:四个班男生一共多少人?
生(累加出错):73人!
生(速度滞后):不对,71人!
师:正确答案是71人。第二轮抢答的速度明显不如第一轮,这是为什么呢?
生1:判断哪个班男生最多和哪个班女生最少,要一张表一张表地找(数据)!
师:找的过程确实需要一点儿时间。
生2:求四个班男生一共多少人,需要计算。
师:四张统计表都只是描述了各自班级的人数情况,不便于相互比较,同时也没有数据描述四个班人数的总体情况。因为要“找”要“算”,才导致抢答的速度比第一轮慢。
【反思】让学生填写单式统计表并说说“合计数”的意思,是为认识复式统计表做好知识准备。通过两轮抢答强烈的心理对比,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单式统计表的局限所在,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创造“大表”(复式统计表)。
三、逐步建构,探索新知
1.小组讨论。
师:那么,有什么好方法能让我们一下子既能看出每个班的人数情况,又能看出四个班人数的总体情况呢?
学生小组讨论与交流,教师倾听各小组的真实想法。
2.全班交流。
师:经过小组讨论,大家已经想到了一些方法。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我们小组认为,需要把四张表格合并为一张大的表格。
生2:四张表格合并之后,里面既有各班的人数情况,还应该有四个班的男生总数。
生3:可以重新绘制一张统计表,它里面的数据包括四张统计表的数据!
师:看来,大家一致认为需要把四张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老师知道有一个成语“合二为一”,说的是将两部分合为一个整体。看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
生:合四为一!
师:说得真好!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研究如何“合四为一”!
3.合成新的统计表。
(课件演示逐步合成的过程)
师:把四张统计表直接合成一张统计表(见图3),这个样子行吗?
生1:可以把表格下面的三行“性别、合计、男、女”删去!
师:删去三行之后,拼成的大表(见图4)比原先的四张表简洁多了。还有什么建议吗?
生2:看不出这里的数据各是哪个班级的呢?可以把每行前面的“人数”改为“班级”。
师:很好!我们这里可以标出每行数据各自对应的班级(见图5)。
师(手势):现在这张表格中横的表示“性别”,竖的表示“班级”,那表格左上角第一格写“性别”显然不够准确。(课件演示隐去)
4.引导学生划分统计表的“表头”。
师:那么这一格究竟该怎么填呢?
生:分成两部分!
师:想法很好!我们再来观察这张表格,红色区域表示什么?
生:性别。
师:绿色区域表示什么?
生:班级。
师:黄色区域表示什么?
生:人数。
师:这样看来,表格被分为几部分?
生:三部分!
师:那么我们一般把这种表左上角的这一格分为三部分。
(课件演示分及各部分名称,见图6及图7)。
师:统计表的第一格,我们称为“表头”。(板书:表头)
5.聚焦合计数与总计数两栏的填写。
师:刚才我们已经设计出“表头”,现在看这张表格,能一眼看出五年级男生有多少人吗?(不能),那怎么办?
生1:可以添加一行,表示男生的总人数。
师:我们在制作这种表格时一般会直接在表头的下面加上一行“总计”。(课件演示)这里的总计数你会算吗?
生2:男生总计数是80-9=71.80表示4个20,9表示把四个班男生都看成20一共多算了9个人。
师:把四个班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可以得到合计数。具体算的时候可以像他这样灵活计算。那女生总计数怎么算?
生3:求女生总计数,可以都看成20,然后用80-8=72。
师:很好!计算总计数,可以直接列竖式进行笔算,也可以运用简便方法快速地口算。
师:还有一格,怎么填写?
生4:71+72=143。
师:这一格可以表示男生总数与女生总数的“合计”。有不同想法的吗?
生5:老师,我是把37、34、37、35加起来的,结果也是143!
师:大家的表现非常的棒!这一格数据表示五年级的学生总数,既可以看作是男生总数与女生总数的“合计”,也可以看作是各班总人数的“总计”。
6.添加标题和日期。
师: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统计的是什么内容,一般还要在统计表(见图8)的上方添加标题和日期(课件演示)。
7.分析表格。
师:从现在这张统计表中,你又了解到哪些新的信息?
生1:我知道了四个班男生一共有71人,女生一共有72人。
生2:我还知道了四个班一共有143人。
师:我们再进行一轮抢答,好不好!
师:请听题--哪个班男生最多?
生:五(1)班。
师:哪个班女生最少?
生:五(2)班。
师:五年级男生共有多少人?
生:71人。
师: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生:143人!
师:为什么现在的回答速度比刚才第二轮抢答快多了?
生:现在的数据比较全面,既有每个班的.男、女生人数和总人数,还有整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和总人数。
师:呵呵,看来“一表在手,抢答无忧”啊!
8.对比小结。
师: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和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
生: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班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而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个班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
9.认识统计表名称及组成结构。
介绍:前面四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今天学习的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由表内和表外两大部分组成。表外包括标题、日期,表内包括表头、横栏、竖栏、数据。(边说边板书)
【反思】建构复式统计表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因为学生对“大表”的创造与认识,有一个逐步清晰、细化、完善“慢速生长”的过程。由朴素想法“合四为一”,到创生“表头”,再到添加“总计数”,最后完善“标题”“日期”,复式统计表可谓“瓜熟蒂落”“呼之即出”。教学环节“分析表格”和“对比小结”旨在基于真实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价值和作用;“认识统计表名称及组成结构”则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理性认识。整个教学板块渐次推进,逐步建构,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四、应用巩固,深化认识
1.填写梅岭小学北校区学生人数的横表
师:现在你会填写这样的复式统计表吗?如果把这张统计表的横栏和竖栏调换位置,这张统计表应该是怎样的呢?想一想。(留出十几秒让学生想象)
教师课件出示另一种设计样式(见图9),学生一起动手试一试。
图9
师:谁带着你的统计表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填写的?
生1:我是先填写出各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的人数,然后算出每个班的合计数,接着算出男生总计数和女生总计数,最后算出四个班的总人数。
全班反馈填写正确的情况,提醒制表日期填写完整。
2.看借书情况表分析
师:看来,根据数据填表对大家而言是小菜一碟,那如果面对一张新的统计表(见图10)你能看懂它吗?一起来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图10
生1:我知道了7天共计借阅428本书。
生2:童话书借阅176本,科普书借阅151本。
生3:18日借阅了151本。
师:从表格中可以知道很多信息。比如,老师发现,连环画有一天没有小朋友借阅,是哪一天?
生4:14日。
师:对的。大家注意观察,统计表中空缺了两个数据,你有办法计算出来吗?
生5:428-(176+151)=101,连环画合计101本!
生6:15+13+8=36,12日这一天总计借阅36本!
师:两位同学的方法合理,计算准确。值得点赞!根据统计的结果,假如学校想添置一些新的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图12
学生推荐数学课代表主持统计工作,教师做助手在黑板上记录相关数据。
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数据尝试完成统计表(见图12),并核对统计表填写情况。
师:老师从这张表格中能清楚地看出我们班男女生喜欢的活动是不同的,看了这些统计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女生怕运动。我想对她们说,可以参加一些运动类的活动,比如跳绳。
生2:我建议男生少打游戏多看书,或者多一些运动。打游戏容易上瘾,且影响视力。
生3:全班有20名同学喜欢看书,我觉得这很好!但是,我建议他们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一些运动项目。
师:统计包括收集、整理数据以及描述和分析数据。刚才,我们进行了完整的体验。大家的建议说的都很好!
【反思】组织学生填写梅岭小学北校区学生人数的横表,既是一次根据竖表想象与创造,熟悉复式统计表构成的练习机会,同时也是一次根据数据独立填写统计表的模仿与迁移的练习机会;观察梅岭小学图书馆少儿书籍借阅情况统计表回答问题,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合计数”“总计数”的计算方法,同时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现场就地取材“调查班级男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旨在让学生对统计活动以及复式统计表有一个完整的活动体验与认识,感受到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积累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五、课堂小结,延伸话题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大家对复式统计表的样子以及它的作用,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其实,描述数据的方法除了有用统计表描述,还有用统计图描述。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复式统计表,后面我们将会学到复式统计图。复式统计图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作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学习和了解一下!
【反思】回应课前学生的学习期待与提问,聚焦描述数据的两种方法,定位复式统计表的本质,链接复式统计图,有助于改变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统计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数学统计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自探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问:20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生:边指边答20xx年489支。追问:489在哪?生:在20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xx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xx年呢?
5.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妈妈记录了陈东0~xx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课堂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2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习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因为统计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能自发的去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较复杂的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统计观念,我在教统计这一单元时是这样进行处理教材的:
一、引入
教材提供了青岛、昆明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数据,并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进行表示。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获取信息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提问: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学生发现问题答案很难从图上看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心理需求。由此我鼓励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怎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放在一起,得到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上找到问题的答案:7月份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最接近,4月份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二、说一说
鼓励学生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体会复式折线图的特点。
(1)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
(2)看图说说这两城市月那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3)青岛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从3月到8月呈现上升趋势,其中3至5月上升平缓,自5月起快速上升,9月到10月急剧下降,之后呈现平缓下降趋势一直到12月;昆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1至4月呈现平缓下降趋势,4月开始急剧上升达到最高值,从6月到7月有所下降,8月略有上升,自8月起到12月持续下降。
(4)从总体上看,青岛、昆明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青岛市只有一个“峰”,而昆明市有两个“峰”。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关注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不同。
三、试一试
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说一说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周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瘟是怎么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又是怎么样变化的呢?
(3)从统计图中看出20xx年4月4—10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是怎么样的?
(4)从上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你还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5)回答上面的问题时,教师问学生,你们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呢?为什么?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学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数学统计教案8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由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本设计注重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再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决策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纸卡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板书课题)0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
二、组织学生汇报所回顾的知识。
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
记录数据时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画正”字、画“V、画“需方法。当我们要记录的数量越来越多时,圆圈、对号的个数也会越来越多,这样看上去就会比较乱,数的时候不好数,而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时,就很清楚,所以采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既方便又快捷。
认识统计表。
统计表就是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的一种表格。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并展示知识结构图。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提出问题。
过渡: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先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理清知识层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探究。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图,以便培养学生的复习、整理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借助习题,回顾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课件出示习题:统计一下班级同学的出生月份情况。12月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引导学生思考: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引导学生优化方法——选择简单的举手方法: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不能多选也不能遗漏。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举手,教师记录,完成本题。
2、复习记录数据的方法。
(1)课件出示习题:
下面统计的是二(1)班同学第一小组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
情况。
王红
刘梅
石明
李飞
邓丽
孙楠
余辉
徐阳
刘芳
周曦
王菲
赵佳
杨彤
李莉
(2)小组讨论:针对上题,如何记录这些数据呢?
指名汇报,明确记录方法:方法不是唯一的,有很多,但是画“正”字法是最方便和快捷的。
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用画“正”字法统计数据。
3、复习统计表。
(1)课件出示习题:下面是二(3)班同学参加学校艺术节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项目:唱歌、绘画、演讲、舞蹈、人数
参加()的人数最多,参加()的人数最少。
参加()和()的人数同样多。
参加舞蹈的比参加唱歌的多()人。
(2)学生先合作完成,再指名汇报,明确思考方法:要把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果。
(3)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二年级同学参加校运动会项目情况。(每人限一项,每人都参加校运动会)
项目:跳绳、踢毽子、跳远、跑步、人数。
数学统计教案9
读统计表
教学目标
1、完整的认识条形统计图。
2、培养读懂统计图,能够在统计图中获取丰富的信息,并初步具有在交流中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
3、在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学习统计知识,使学生认识统计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读统计图
教学准备
挂图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有关统计方面 的知识。谁知道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看来统计的作用真是太大了!那我们这节就继续学习统计的知识--(板书:读统计表)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自由读图。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选这自己喜欢的统计图,在读图与交流中获取信息。
(1)说一说,东东选择了什么内容进行统计?
板书: 左侧: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右侧:二(2)班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2)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请你仔细读一读这幅统计图,想一想,图上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道了什么?
第一步: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第二步:将你在图上找到的信息内容板书在黑板相应的题目下面。
第三步:全班交流、补充。
2、讨论。
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请你帮二年(2)班的老师想一想,组织纳降比赛会受欢迎?为什么?
学中做
1.对比条形统计图。
巩固学生对方向不同的统计图的认知。
比较一下,两副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相同:都是条形统计图。
不同:方向不同。
无论横向统计图还是纵向统计图,她都在生活有重要作用 。
2.完成教材88页"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
做中得
时间应用。
利用大礼拜和爸爸妈妈考察有趣的题目,作出条形统计图,并寻找信息,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数学统计教案10
一、导入:
1.[课件显示图片],说说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
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观念变了,过节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两个多月我们将来迎来6年的新春佳节,你们准备怎样过好6年的春节呢?
指名学生回答。(5~6个)
2.根据大家的回答,老师大致作了一下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课件显示]
请两个同学统计一下人数。(每个同学选择一种)
[操作课件,师按统计结果填好人数]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合作共同完成了这张统计表,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二、新授
(一)绘制方块图
1.如果老师准备用这样一个方块表示5人,你能把表中的数据用
这样的方块表示出来吗?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请各小组组长打开①号信封,信封里的每个方块纸张表示5人,小
组合作在职操作纸上把方块摆一摆,如果遇到问题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决?
2.交流。
(二)绘制条形统计图
1.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看几个图。[课件展示一组统计图]
观察最后一幅图,比较看统计图和看统计表我们获得的信息的质量有什么不同?
[定格最后一幅]类似这样的统计图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指
名回答]
说明:这样的统计图叫(板)条形统计图,板书并读题。
2.学习画法:
指方块图:
①我们将这样的方块直接画成直条,就形成了条形统计图。
[课件]如果将这样的一个单位长度表示5人,表示x人的就应该是这么高,按序把四种情况说完。添上横、纵轴,这就是条形统计图了。
②从这张统计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怎样看出来的?[多指名几位学生说说]
③学画法:
a、a、那么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请各小组组长打开②号信封,自学自学材料,了解它的.一般画法。
b、教师展示画法:指名一生读步骤,师同步骤操作。(电脑显示)
c、详细讲解第一个直条的画法说明可涂颜色,也可打上斜线。(用阴影表示)
c、学生完成后第三个直条,教师巡视,画完后小组交流。
e、说明:最后根据统计图所反映的内容,简明地写上统计图的标题以及制图日期
d、提几个问题:(1)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_____人。
(2)______的人数最多,是____人,_____的人数最少,是_____人。
三、练习
1.P81.1
2.P80练一练
四、应用:
周校长喜欢登山,近几个利用暑假的时间游览了的五岳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把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的数据带了回来,成了统计表,想请我班的同学完成条形统计局,先画泰山的直条。(其余几山记学主选择)
五、: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将全班同学对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喜爱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
数学统计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课题一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准备: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
袋鼠梅花鹿河马
3、提出明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
(1)用数字表示的。
(2)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
(3)用圆圈表示的。
(4)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
(5)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2、揭题: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发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
统计表:(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统计图:(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4、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1、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板书设计:统计
统计表: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统计图: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课后小记:
课题二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24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小组互相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展示几份。
二、练习:练习十七
1、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
(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
(3)完成统计表及问题。
(4)集体订正。
2、第3题: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集体订正答案。
3、第4题: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
4、思考题:用、、三张卡片,可以摆出6种排法,
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数学统计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
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我们二年级(1)班要在这一天举行联欢会,大家准备什么节目来庆祝呢?
学生答:唱歌、跳舞……
教师:参加哪个节目的人数最多?
学生可能说,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也可能说参加跳舞的人数最多……
教师:谁说得对呢?(学生无法回答)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我们班上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多?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少呢?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从而板书课题:统计。
二、自主探索,经历统计过程
1.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
教师: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哪些节目?
(学生说,教师板书: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
教师:用什么办法统计参加每个节目的人数呢?
学生1:用画“?”的方法。
学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
学生3:我们班的人数比较多,用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些。
学生一一报自己参加的节目,4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2.填表、分析
教师:现在(指黑板)对班上同学参加节目的人数了解清楚了吗?
学生可能会说不太清楚,因为从这上面只能看出“正”字多少,还应算出参加每个节目的同学具体有多少人。接下来让学生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的表格里。学生自主填表,然后交流。
教师: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1:我们班上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弹琴的人数最少。
学生2:参加跳舞的同学比参加唱歌的同学少几人?
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对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1:画“正”字能较清楚地收集、整理数据。
学生2:我觉得数据较多时更简便些。
教师:对,在统计过程中,画“正”字法是基本的方法,今后会经常用到。
三、尝试运用,深化对统计的理解
教师:刚才我们统计了班上参加庆祝六一儿童节节目的人数,大家表现得真棒!现在,森林里的兔妈妈想了解它的孩子们谁采集的蘑菇的朵数最多,同学们能帮兔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吗?(多媒体出示例3的信息)
教师:要知道它们1天分别采了多少应怎么办?
学生:把上午采的和下午采的蘑菇数加起来。
教师:好!你们根据图上的信息,算出3只小兔1天各采了多少朵蘑菇。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统计表。学生填完后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着重强调统计表中的“合计”是什么意思。
四、独立运用,发展统计能力
组织学生完成122页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做后交流。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数学统计教案1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提高学生看统计图和分析统计图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历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3.通过统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受统计在成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难点:经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图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条形统计图
1.引入:二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几幅。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三幅图分别出示)。
2.提问:从统计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纵轴每格表示的单位量是多少?
3.小结:看来在绘制统计图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设计每格表示的单位量?
4.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活动2【导入】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第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统计表
姓名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李明
141
35
王鹏
138
33
张明
139
32
高洁
143
40
田凡
142
36
2.用什么方式能更清楚直观地看出同学们身高和体重的情况?
活动3【讲授】出现矛盾,学习新知
1、猜想:
观察这个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应该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厘米?(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5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50厘米)
板书:每格表示
2、验证:
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先在纵轴上标出每格表示的`数量,再画出条形统计图。
3、分析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分析
(1)每格表示单位量为10、20……情况?
这种方法画图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把每个格平均分太麻烦)
我们用电脑帮忙,看看用这些方法画出的统计图,看到这样的统计图你们有什么想法?(课件出示按学生想法做好的统计图。分别是每格10、20、30、50厘米)
因为同学们身高都比较接近,所以当我们选择每格表示单位量大时,条形的差距就不明显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位量大 差距不明显
(2)每格表示单位量1、2、5……情况
我们再看看1厘米、2厘米、5厘米的情况,选择这些数量的同学画出的统计图是什么样的?
老师帮你们完成了这样的统计图。看到这样的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
因为同学们的身高数量都比较大,所以选择每格表示的单位量小时,条形就会很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位量小 条形太长
4、思考:
有什么好方法既能清楚表示同学们身高间的差距,又不需要画这么长的条形?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下面很长的部分都是相等的,只观察上面的部分就能比较出身高的差距了,这些相等的部分可以不可以省略呢?
(1)出示准备好的已经折叠一部分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折叠部分:老师把统计图怎样了?为什么折叠起来?折了多少厘米?上面的部分每格表示多少厘米?
板书: 137厘米 1厘米
(2)折叠的部分在统计图中怎样表示呢?
(折叠的部分从侧面看就是一条折线,所以条形统计图的第一个格就用折线来表示省略的长度。)
我们把这个格叫做统计图的“起始格”。板书:起始格
这个格表示多少厘米?为什么用折线表示?其他格表示多少厘米?板书:其他格
(3)完善统计图
5、对比:
今天我们使用的统计图和以前使用的有什么区别?
板书: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单位量不同
要根据数量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统计图中每格表示的单位量。
活动4【练习】应用新知,尝试画统计图
1、制作体重统计图
(1)现在我们观察几个同学的体重在什么范围内?最轻的体重和最重的体重之间相差多少?
(2)根据这样的特点,你能用今天学习的这种统计图来表示五位男同学的体重情况吗?起始格表示多少千克?
其他格表示多少千克?(如果每格表示1千克,格数不够,所以上面每格表示2千克)(课件出示数据)
学生应用白板画图工具补充完成体重统计图。
2、分析数据
(1)观察身高和体重统计图,能观察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我们发现同学们身高和体重有些差异,我们国家公布了10岁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值,为了能清楚直接地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在统计图上用虚线,表示标准身高和体重,请你对比观察,有什么发现?你想对哪些同学提出建议?
3、对比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应用这样的统计图?
活动5【测试】巩固应用
我们了解了同学们的身体情况,我还知道他们都喜欢游泳,这是他们的游泳成绩,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1、学生边填空,边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这幅图起始格表示多少?其他格表示多少?
3、思考:观察统计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他们之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
(六)拓展总结
1、出示其他内容的条形统计图。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中,经历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都能积极大胆地克服困难,学到跟多的本领。
数学统计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级上册第七单元P94—P98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以前学生学习一格代表一格单位统计基础上学习的一格代表二个单位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另外,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通过学习新知识,学生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并灵活运用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格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求知,能试着从统计图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以一当二”的表示方法,会画条形统计图;
2、根据条形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难点:掌握条形统计图,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因此,教师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2、例1的教学。
例1是在前面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例1中各种数据的增加变化是随机交替出现的,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各种数据,使用画“正”字就是经常使用而且又方便的方法,哪种数据增加1,就在那种数据的名称下面加一划。黑板上给出了同学们用画“正”字的记录方式进行统计,使学生体验这种记录方式的好处。例1给出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频数范围、单位名称等;统计表中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和数量名称。使学生明确不用数方格,直接看每条对准的数就可以确定每种动物卡片的数量;至于比较大小,方法可以多种,可以通过数方格或计算来比较大小。
教学例1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老师这里有4种动物卡片,请同学们每人选一张你自己最喜欢的。然后统计一下,看一看大家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同学们先说一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整理的数据?找几个同学进行统计。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例1的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比较一下,小组讨论: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再说明:有时由于数据较大,在画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或者更大的数。然后让学生把统计的数据在统计图中涂上色表示出来,并回答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完成例1。教师再把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意义及怎样查找数据完整地小结一下。例1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3、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第2题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第3~5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教学时,第1题提示学生根据情境图收集信息,然后把数据在统计图表中表示出来,独立回答问题。第3、5题需要全班同学合作完成,可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把数据收集上来,共同进行统计;然后独立完成填表、提出并回答问题,要放手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数学统计教案15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罗源104国道线上5分钟内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课件。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你们觉得我们罗源的交通状况如何呢?(让学生谈一谈)
2、有什么办法可以了解我们罗源的'交通状况呢?(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3、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罗源最繁忙的104国道线上5分钟内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经历统计的过程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发记录单。
(2)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交流:a、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记录)
b、用哪种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进一步体会划正字方法的优越性)
c、你在记录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记录的结果会不一样呢?(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记录会产生困难)
d、如何记录才能又对又快呢?小组长组织合理分工:一人报,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3)小组合作: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4)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没有给出频数范围):让学生独立尝试绘制条形统计图
(2)学生质疑: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最多要画50格,表示2辆车,最多画25个格,格子不够,也太麻烦了。
(3)学生分组讨论:怎么办?
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4)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
a、展示,评价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b、修正自己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c、然后回答问题:每个□表示( )辆车,面包车比货车多( )辆,( )车最少,( )车最多,它们相差( )辆
d、你还能提出问题吗?
E、组织讨论:5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F、如果你是交通局长,针对我们的交通状况,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有选择的将其中几种加以板书,并将其余意见归为其他类)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针对我们的交通状况,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应该采纳哪些建议呢(学生们争论不休,最终决定进行统计(进一步一会统计的必要性)
(1)每个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
(2)进行统计
(3)绘制条形统计图
2、作为少先队员,首先我们应该做到遵守交通规则,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带小黄帽,走人行道…;教师有选择的将其中几种加以板书,并将其余意见归为其他类))
(4)每个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
(5)进行统计
(6)绘制条形统计图
(7)每个少先队员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3、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数学统计教案】相关文章:
《统计》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6篇)03-26
学习统计方法大班数学教案11-05
四年级数学统计教案04-12
《折线统计图》数学教案(通用20篇)02-15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统计图(精选11篇)02-08
人教版数学《折线统计图之复式折线统计图》优秀教案(通用23篇)10-14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含反思(精选5篇)08-06
GRE数学数理统计知识点汇总11-26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图教案04-27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可能性》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