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

时间:2022-11-10 08:47:07 中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热爱具有中华民族陕北风味特色的文化艺术;

  2、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音乐感受能力、模仿能力;

  3、幼儿初步感知具有陕北风味的腰鼓舞,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简单

  节奏型创编花样打鼓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幼儿根据简单节奏型创编花样打鼓方法。

  难点:注意与歌曲配合时的节奏感。

  活动方式:集体、分组、个别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视频:腰鼓舞;

  2、腰鼓每人一个;

  3、陕北风味民歌《拥军花鼓》;

  4、节奏谱每组一小节。

  知识准备:已有打腰鼓的基础。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打腰鼓,唱《上学歌》进入教室。

  提问:

  1、今天,小朋友在唱《上学歌》时,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2、敲着腰鼓,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腰鼓?

  (师小结:腰鼓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民族打击乐器,敲鼓的人手拿鼓棒,可以敲击鼓面、鼓身打击出好听的节奏。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好看的腰鼓舞,让我们认真看看里面敲鼓的认识怎样敲鼓的,好吗?)

  (二)展开:

  1、观看《腰鼓舞》,幼儿欣赏!

  提问:

  1)看了这段腰鼓舞,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2)舞蹈中乔腰鼓的叔叔都跳了哪些动作?你能试着模仿一下吗?

  (过渡:小朋友们模仿的可真棒,那你们想不想想哪些叔叔一样,也跳出那么好看的腰鼓舞来?)

  2、花样创编打击腰鼓。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几个简单的节奏型,请小朋友们别敲击腰鼓的鼓面和鼓身将这些节奏表示出来,当然,如果你能加上一些好看的舞蹈动作就更棒了。

  (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敲一个节奏型,幼儿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打击好的,有特色的幼儿上台进行表演。

  提问:你认为xxx表演得好吗?为什么?

  请全体幼儿模仿。师带领幼儿练习整段节奏。

  4、练习跟音乐《拥军花鼓》打击。

  小朋友,还记得前两天我们欣赏过的陕北民歌《拥军花鼓》吗?现在我们就把自编的节奏加入歌曲中。

  1)第一遍。讲评:从节奏入手。提示幼儿如何能打击整齐?

  2)第二遍。讲评:从加入情趣入手。在第三句“牛呀、羊呀,送到哪里去?”上加入动作,再次引发幼儿兴趣。

  3)第三遍。完整打击。

  (三)结束:带领幼儿围着教师打击腰鼓,加上动作。

  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气势。

  2、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并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意蕴内涵,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教学重点。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学生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教学设计】

  l朗读(设计说明:通过读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l揣摩(设计说明: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应当仔细揣摩品味。)

  l迁移练习(设计说明:模仿课文大量使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1、腰鼓的表演片段

  2、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1、掌握生字词

  2、搜集安塞腰鼓的有关知识及作者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礼赞黄土高原

  (投影:黄土高原画面。附“这里是空旷辽远的黄土高原/四野八荒的尘埃/用五千年的岁月铸造了它/秦皇汉武的战车/商旅西出的驼峰/成吉思汗的铁骑/和五千年的岁月一道踏实了它……),是啊,有人说,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黄土高原是一条好汉,而激荡了它血液的安塞腰鼓正是它个性的喷发。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黄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

  (二)生命之节奏——感受安塞腰鼓

  组织学生收看安塞腰鼓视频片段,结合课文内容用以下句式说话:

  提示:“好一个的安塞腰鼓!你看(听)……”

  1、教师边放视频片段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点拨,突出以下几点:A、火烈的舞蹈场面。

  B、鼓声的巨大力量。C、茂腾腾的击鼓后生。D、变幻的舞姿。

  2、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三)生命之华美——欣赏课文美点

  第2 / 4页

  [一读品语言]

  1、师:当你置身于黄土高原,置身于雄壮的鼓乐队,亲耳聆听这种澎湃的震撼,你的感觉如何呢?想不想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大家?

  ①、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或感受最深的语段,请用“我喜欢句子,因为”的句式进行评点。

  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入手)

  教师举例: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②学生间互相交流

  ③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探究美源

  小结:作者是如何让文字与表演浑然一体,读起来如此地激越豪放的?

  铿锵的短句:营造了激越的气氛。

  排比、反复的运用: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虚实结合: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想。

  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二读品气势]

  1、范读:针对课文的5~13自然段组织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把握朗读技巧。

  2、仿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训练,或自读,力求读出韵律,读出气势。

  3、演读:安排两组,一人模仿秀,一组合作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齐读课文的7段或9~13段

  [三读品内涵]

  “好一个安塞腰鼓!”作者要赞美的绝不仅仅是安塞腰鼓的壮美!文中有很多句子揭示了安塞腰鼓的深广内涵,把你能理解的结合课文中具体的段落或语句来谈一谈,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第3 / 4页

  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思考后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在班内自由发言。在讨论发言中,应允许并鼓励学生质疑,也要鼓励其他学生就此展开讨论,进行答疑。因为这种质疑解疑的过程,实际上也正是对文章内涵逐步了解、不断深入的过程。

  (一)教师示范,“好一个黄土高原!”或“好一个黄土文化”(课文19~22自然段)

  (二)学生合作探究,谈自己的理解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达成共识。

  多媒体展示:

  好一个蓬勃的生命力量!

  好一个生命的舞蹈!

  好一个充满希望的原野!

  好一个冲破束缚、阻碍强烈渴望!

  好一个阳刚之美!

  好一个反璞归真的自然生活状态!

  好一个粗犷厚重的黄土文化!

  好一个……

  (四)、生命之畅想

  1、听一段二胡名曲《赛马》,任选一题完成仿写。

  (1)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

  (2)、发挥你的想象,把听完乐曲后在你头脑中浮现的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模仿第七自然段)

  (五)生命之思索

  1、师:黄土高原上那种原生态的,摒弃了世俗杂质的生命力量,正是我们民族性格的写真。同学们,你们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你打算怎样走过你的人生旅途呢?请把你的打算凝练成一句人生格言,写下来好吗?

  2、学生拟写格言,集体交流。

  (六)生命之旗帜

  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教学重点:

  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教师将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思考: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作者要表达什么感情?文中哪些话可体现?(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者应鼓舞。)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自已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2、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四、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师: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我们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语言,看作者是怎样体现生命的律动的。

  (提示:可以结合体会多种修辞手法去品味赏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相互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若有些问题学生未提出,教师又认为重要的,可提出来与学生共同交流,达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效果。

  共同研讨句子: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4、短句的运用: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没命了”。找出自己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

  (学贵有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五、写作练习,迁移巩固

  学习课文,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进行合理的想像,描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l00字左右。

  (这一环节体现了反馈原理,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为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自由空间。再次对教学重点进行巩固,并有了新的突破,让所学知识成为自己能运用的果实。)

  六、相关资料

  1、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原有迎神驱邪之意,后来发展为民间舞蹈,新年一过,冬闲的农民便以打腰鼓为乐,逐渐成为习俗,继而发展成文艺表演。

  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 篇4

  【学生分析】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一旦学生的情绪和想像力被调动起来,教起来就轻松多了。另外,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奇伟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可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进行感悟,受到熏陶,让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凸现。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在赏析基础上训练自己的仿写能力。

  教法学法指导

  1、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不要过分要求学生,主要指导他们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即可。

  2、作者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并不是对江南和西北作一个评判。江南有江南的风格,西北有西北的特点。在这里不要作无谓的争论。

  3、有条件的话,运用有关安塞腰鼓的视觉材料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加深认识。

  4、有兴趣的话,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扩展学习。历史可以从周朝开始西北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来引申到现实;现实可以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各方面的比较。从这两方面指导学生探讨一下黄土高原的希望与复生。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可能听过崔健震耳欲聋的摇滚,体验过动感十足的劲舞吧?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集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今天,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到刘成章的精美散文《安塞腰鼓》中去感受腰鼓的风采,感受腰鼓的魅力吧!

  二、解题(多媒体展示)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三、读出音乐美

  1、请学生个别朗读,然后评议朗读得失。

  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做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读与录音带中的朗读进行比较,发现朗读的技巧。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4、分析朗读,学习把握节奏和重音。

  5、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

  6、学生自由朗读,读出音乐美。

  四、读出画面美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

  1、分组朗读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明确: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情、充满力量)腰鼓(灵动而热烈的陕北打击乐器)。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用“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了……的画面(或场景)。”的句式叙述出来。

  3、播放腰鼓表演的录像片断。

  (看完后,请学生谈观后感,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力量美。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4、全班齐读,力求读出画面美,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五、品析语言

  1、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2、分学习小组交流。

  3、学习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

  4、教师整理学生评点:

  从用词方面说:

  ⑴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⑵ “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⑶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⑴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 “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⑵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⑶ “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⑴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⑵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⑶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从写法上说:

  ⑴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⑵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⑶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六、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思想感情,赞美了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教学反馈

  播放一段其他类型的精彩的舞蹈录像,让学生模仿文中的排比写一段话,描写这个表演场面。

  (完成后,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取优秀的在班上展示。)

  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 篇5

  《安塞腰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它为我们展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由节日习俗的表演方式导入文本。

  2、指导学生互助完成课后生字词。

  二、走进陕北,把握背景:

  1、走近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2、走近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用“ ……的安塞腰鼓”对其进行评价。

  (中心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评价: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剽悍威武的安塞腰鼓;刚劲激昂的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

  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好一个安塞腰

  绮丽

  舞姿

  腰

  击鼓

  后生

  腰

  宏伟

  场面

  腰

  雄壮

  声响

  腰

  2、摘读文本,探寻美点。

  (1)分组朗读,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看看主要有那些美?

  明确:诗意美。如:

  可以通过排诗行的方法来体会。如: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又如: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等等。

  (2)可以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或者通过判断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体会。如:排比、反复手法的运用。

  明确:语言美。

  ①排比的运用。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脚步;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反复的运用。如:“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1、请仿照给出的例句格式,完成句子。例句: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句:这(鼓声、笛声、琴声、歌声等),

  使使使。

  (例如:这歌声,使紧张的空气立即变得轻松了,使彻骨的寒风立即变得柔和了,使昏暗的世界立即变得阳光了。)

  2、思考:文中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请你想想,为什么?(提示:①安塞腰鼓的特点;②黄土高原的特点;③江南的特点)

  (明确: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它是黄土高原所孕育的粗犷充沛的原始生命力的宣泄,它的奇伟磅礴不加雕饰的风格也正与黄土高原雄浑、厚重、朴实相匹配。是黄土高原孕育了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也直属于黄土高原这块厚土。而江南秀润美丽有余,粗犷厚重不足,它更适于孕育江南儿女的轻歌曼舞。)

  五、教师小结: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六、布置作业:

  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把它背诵下来,并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对其进行评点。

  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与气势。背诵课文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3、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了解比喻、排比及反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走进安塞腰鼓

  1、60周年国庆大典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喝彩,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一定有许多的猜想和疑问,说说看!

  二、自主学习,感知安塞腰鼓

  1、这篇课文围绕安塞腰鼓写了哪些内容?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民间艺术?同学们是不是很想读课文了?打开课文,根据学案“自主预习”要求自学课文。(具体内容见学案“自主预习”部分)

  2、学生自学预习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交流课文的表达顺序,教师相机板书: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加点字的读音:高粱、、骤、雨、枣、树、战栗、、陌、生、蓦、然;相机理解词语的意思:恬静、威逼、渺远、奇伟磅礴、元气淋漓)

  ★再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出现几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安塞腰鼓的?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是把段意连起来说,注意衔接与连贯)

  ★说说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壮阔、豪放、火烈、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 设计点评:学案中“自主预习”部分的设计,要求清楚,层次分明,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扫除阅读的障碍;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读课文,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围绕这样的要求自学课文,学生学有路子,学有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并为学生营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全班交流展示的时候,教师把握要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互动探究,品味安塞腰鼓

  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由衷赞美,请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儿。 学法指导:读课文5~17自然段,画出描写安塞腰鼓的句子,学会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小组交流,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研读课文。

  3、小组进行交流,老师走进小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四、交流展示,感悟安塞腰鼓

  感受豪放火烈的场面

  1、“这是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这是一句总结句,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2、品读第六自然段。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你感受到了这群后生击鼓时的力度,这样的力量才有这般豪放的场面)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这哪里是百十个后生,分明就是百十块强而硬的石头,就把后生们那种发狠、忘情、没命写得更具体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①作者把鼓点比作像骤雨一样急促,非常具体,让我们感觉到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同学们见过骤雨吗?听到什么?雨点急促有力,读出这急促来,读书就要像这样,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着读。我们在打比方时往往是说“鼓点像骤雨一样急促”,可作者为什么把“骤雨一样”放在前面呢?(突出腰鼓特点,增加语势)

  ②作者还用了排比的方法,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气势。作者借助比喻和短句式的排比,把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具体、形象,别致感人,使我们如临其境。读出这种气势。

  ③欣赏录像:一起欣赏这气势磅礴的舞蹈场景,读出这种气势。(齐读第六节)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如果说第六节是对舞蹈场面的具体描写,那第七节是写的是作者感受。这腰鼓舞太热烈奔放了,让我们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受它感染,阳光活力四射,整个世界都极度地兴奋。所以说这里的飞溅并不是真的飞溅起来,而是被着火烈、豪放的腰鼓感染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节,你还发现什么了吗?(几组词语对比着写,冰冷对燥热,恬静对飞溅,困倦对亢奋)又让你感觉到了什么?(更突出了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作者用这样三组对比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雄浑、激越,激动人心。难怪作者会发出强烈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设计点评:紧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场面。设计非常关注文章的语言表达,把语言表达与感悟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感悟后又回到文章的中心句,收放自如。

  感受撼人心弦的鼓声

  1、文中第二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又好在哪儿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好在鼓声的响亮)

  2、这是怎样的鼓声呀?作者为什么为鼓声而赞叹?(鼓声很大,整个山崖和观众的心都浸润在这鼓声里,也都变成牛皮鼓面了,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3、读出这种震撼,隆隆的鼓声感染了山崖,震撼了观众,就连你们的朗读也与这鼓声、山崖、观众的心融为一体了,真不愧是“好一个安塞腰鼓!” 设计点评:阅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读懂文字的内蕴。在设计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地追问,不断地启发,再加上预设跟进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这憾人心弦的鼓声。

  感受元气淋漓的后生

  1、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沉重响亮的鼓声强烈震撼着我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14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安塞腰鼓又好在哪儿?(好在这群冒腾腾的后生们充满活力,元气淋漓)

  2、“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促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鼓用敲击就好,为什么要用搏击?第一层次感受,后生们在用力量、用生命敲击。请你读出这种用生命敲击的力量。

  ☆老师建议同学们再小声读读这一节后面的几个句子,你也许会对搏击有新的感受?细细谈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后生们与恶劣的环境在搏击,与艰苦的生活条件搏击,与自己的命运搏击。他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韧性和坚强是他们力量的源泉。从“居然”一词,要体会出惊奇,震撼!)

  3、播放黄土高原画面,配上解说词:这就是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的黄土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土地的黄土高原,这群土生土长的后生们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搏击着腰鼓,每一个鼓点,每一个舞姿都在倾诉着他们的心声。

  4、句式训练:每一个鼓点,都在倾诉: ; ,都在呐喊: ;都在

  5、“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从这烧灼、威逼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觉得这几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震撼、烧灼、威逼我们的不仅仅是舞蹈的场面、鼓声,更是后生们搏击的精神、顽强地与生命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出你的感觉)怎能不赞叹:好一个黄土高原,指读板书“好一个安塞腰鼓!” 设计点评:应该说这部分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抓住“搏击”这个词语进行玩味,联系后生们生存的环境,再加上播放黄土高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搏击的含义。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让学生倾诉与呐喊,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感受变幻莫测的舞姿

  1、急促的鼓点倾诉着他们的心声,飞扬的流苏展现着他们的希望,变幻的舞姿也是一种语言,师引读: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

  2、引读完课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继续说下去。确如作者所叹: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3、体会反复句的妙用:课文完全可以用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作总结,而这句话却是反复出现了四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火烈的舞蹈场景到声音的震撼,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激荡人心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升华安塞腰鼓

  1、同学们听,(师范读)“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2、同学们读读,联系上文的内容看看你能读出什么?(他们努力摆脱的是沉重的负担、贫困的生活追求富裕、美好的新生活三组对比的词语写出了这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只要生命还在,他们就不会停止搏击)

  3、师简述背景:“安塞腰鼓”是西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后来,这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而这片土地上的汉子们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他们顽强地与命运搏击着,20世纪80年代祖国改革开放,处处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刘成章先生为之怦然心动,他以安塞腰鼓为题,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4、看这每个词语的后面都是感叹号,标点符号可是会说话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四个感叹号的?(四个感叹号表达了强烈的情感,用在这递进的词语后面,情感层层递升)

  5、体会首尾的表达效果:课文写到这儿应该是完整具体了,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写了“静态”的腰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舞蹈健康教案:烟花舞03-14

幼儿园中班《舞蹈来闯关》音乐教案04-22

烟花舞中班舞蹈教案10-28

中班舞蹈《火车舞》教案01-18

舞蹈活动教案小班中班02-11

幼儿园中班舞蹈游戏《小熊学本领》教案03-12

语文《安塞腰鼓》教案02-10

小学语文《安塞腰鼓》教案08-25

安塞腰鼓的语文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