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试讲教案数学

时间:2021-01-18 09:50:4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10分钟试讲教案数学

  各位老师,为了方便大家进行试讲,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数学试讲教案吧,请看:

10分钟试讲教案数学

  10分钟试讲教案数学【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函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建构指数函数的性质。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x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y与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2x。

  问题2: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表示,剩留量用y表示。

  学生回答:y与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0.84x。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y?a?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x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a?0且a?1”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1)若a<0会有什么问题?(如a??2,x?

  x1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2(2)若a=0会有什么问题?(对于x?0,a无意义)

  (3)若a=1又会怎么样?(1x无论x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a?0且a?1.

  练1: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指数函数:

  ?1?(1)y?4x(2)y?x4(3)y??4x(4)y???4?(5(转载于:,n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是指数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0分钟试讲教案数学【2】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的第二小节《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用一课时完成。

  现实生活中,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关系的应用随处可见,充分运用大量的现实背景材料,使学生直观感知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体会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结构特征及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正确的表象;再通过操作确认,思辩论证,进一步理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本质,进而归纳、概括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在合情推理的过程中,体会空间问题平面化的基本思想;在对抽象出的数学模型的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为此定理的灵活应用奠定基础。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为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位置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该定理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经历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问题转化为两直线平行,线面平行的问题,即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从而体会转化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因此,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以及转化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长方体,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探究、操作确认获得直观感知,进而归纳、推理、概括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能用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提高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目标解析:教材淡化了对定理的证明,侧重于对几何体的直观感知,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学生的自主观察环节及动手体会的过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发现、猜想、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等定理形成与应用的全过程,才能使他们真正的逐步具备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体会等价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空间中的各种位置关系,所以他们还不具备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没有形成解决空间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但是,此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并且刚刚研究过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所以,学生已经知道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可以转化成对平面问题的研究,因此,利用转化的思想,把面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学生应该容易理解。只是学生还需要再次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现实的生活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成为培养他们具备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策略分析】

  为了更加自然的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本节课开始通过多媒体呈现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两平面平行的图片,目的是使学生先对面面平行有一个视觉上的感知。然后,利用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实物观察、猜想、操作确认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再在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长方体中(动画演示),应用猜想的结论、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提出,经过思辩论证,使学生在数学图形中印证定理。并学会利用数学语言解决问题。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信息。

  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探究发现式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引入课题

  播放大量图片,学生观察,创设情境。

  二、动手实践,揭示定理

  (1)调整书的位置,使书与桌面平行;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条件;

  (3)猜想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三、建构模型,探究规律

  从水立方中抽象出几何模型;

  以长方体为载体进行论证,得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0分钟试讲教案数学】相关文章:

高二数学必修4试讲教案01-25

试讲中班《微笑》教案02-15

剑桥英语试讲教案01-27

美术试讲教案模板08-11

音乐试讲教案模板08-12

小学美术试讲教案模板10-21

英语定语从句试讲教案10-25

幼儿英语试讲教案模板10-24

中学音乐试讲教案模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