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语言活动教案(精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蚕语言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蚕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萌发关心蚕和其他小生物的意识。
2、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蚕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谜,激发幼儿探究蚕的兴趣。
教师说出谜面:小时穿黑衣,长大穿白袍,老来留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衣服,这是什么动物?(蚕)
提问:蚕是什么样子?蚕爱吃什么?
2、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提问:蚕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是什么样子的?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集体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2)引导幼儿分组观察图片,并进行排序,感知蚕的生长过程。
想一想,排一排,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上的蚕,再按蚕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排序。
交流讨论,蚕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几个幼儿展示图片的排序,全体幼儿观察讨论。 集体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刚孵出来的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4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一次蜕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 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3、幼儿翻看阅读材料2《蚕的一生》,了解蚕的用途。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提问:蚕喜欢吃什么?饲养蚕有什么用?
(2)介绍蚕的作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4、谈话,萌发幼儿关心、喂养蚕的情感。
提问: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小结:喂养蚕要勤换桑叶,让蚕吃饱;蚕结茧的时候,不要移动等。
蚕语言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黑小小的蚕引来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每天总有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大声叫唤自己的同伴,惊喜地转告自己发现的秘密。《指南》中提出,要让孩子们学会关心小动物,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树立他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由于蚕是一种便于饲养又可以触摸的小动物,为此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养蚕计划,以便使孩子们萌生饲养蚕的责任心。在幼儿担负饲养蚕的过程中,他们和蚕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蚕如同他们生活中一个个亲密朋友。于是我们便选择蚕这容易获得的资源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旨在有目的、有意识地引领孩子走进蚕的生活世界,使之成为孩子主动学习的“主角”。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及其外形特征,体验生命的多样性。
2、喜欢蚕,乐意用多种方式表现蚕的生活习性。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材料提供:
1、多媒体制作《有趣的蚕》、范例作品。
2、准备能表现蚕宝宝的各种物品如:绘画工具、彩泥、餐巾纸等。
指导过程:
1、欣赏多媒体制作《有趣的蚕》和幼儿谈谈蚕宝宝的生活,激发孩子创作的欲望。
2、师:蚕宝宝从小到大会变成各种样子,真有趣,我们今天来做做蚕宝宝,好吗?
探讨交流:用什么方法做蚕宝宝好呢?在幼儿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想法。师适当提出质疑,和幼儿一起商量解决活动前的有关事项,如需要哪些材料等等。
3、师介绍准备的材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活动情况,对于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和表扬。
4、请幼儿欣赏好的表现方法。
活动反思:
虽然没有看到蚕宝宝变成飞蛾。但喂养蚕宝宝的过程却是难忘和快乐的。在活动中,每一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爱心去对待这几只蚕宝宝,每个小朋友都去观察、探索蚕宝宝成长的过程了,在最后的过程中,老师让孩子带着成功的喜悦而结束人生第一次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遗憾。
蚕语言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蚕宝宝长大及结茧的过程。
2.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记录表达自己观察的过程。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蚕宝宝结茧的艰辛,萌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蚕宝宝生长过程的 PPT。
2.熟蚕的照片和图片,录像,纸和笔。
3.蚕茧几个。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经验。
提问:
最近,我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它们是谁呢?那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图片:
这是小朋友画得蚕宝宝,它和你们讲得一样吗?
(1)现在的蚕宝宝还吃桑叶吗?不吃桑叶的蚕宝宝叫什么名字?
(2)蚕宝宝刚来时是什么样子?你们是怎样喂养的?
(3)从蚁蚕到熟蚕它们是怎样长大的?请你们边看录象边商量,请一个小朋友来记录蚁蚕到熟蚕的生长过程。
3、幼儿分组画画。
4、蚕宝宝结茧。
(1)这些蚕宝宝长大后会干什么?;本文它们是怎样结茧的?是不是这样呢?
(2)幼儿看录像。
提问:
蚕宝宝结茧要几天时间?当你看到蚕宝宝结茧这么辛苦,你们心里有什么想法?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学看,学了以后感觉怎样?
5、蚕宝宝吐了丝,接了茧,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6、出示茧。
(1)茧里面有什么呢?它和吐丝前的熟蚕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老师总结:蚕宝宝真了不起,它从小变成大,从大变成不一样的东西。那蚕蛹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
7、幼儿猜想。
小朋友猜了很多,蚕蛹到底会变吗?会变成什么?
活动延伸:
关于蚕的一生还没有玩,我们将继续带领孩子在科学区中观察蚕蛹变成了什么?蚕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这样他们对小蚕的一生就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活动反思:
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蚕宝宝,对于蚕的生长过程一点都不了解。在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后,我先让孩子们猜蚕宝宝最初的样子,小朋友都猜错了。但是由于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蚕的生长过程,小朋友对这个活动非常的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还会因为自己猜对蚕宝宝生长的一个环节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蜕皮充满了好奇。这些都只能留待到养蚕的季节时再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主要采用了图片和教师讲解为主。如何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呢?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猜想先讨论、讲述。我再进行纠正、补充,这样不仅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让对所学知识映像更深刻。
在以后课程审议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季节性活动的时间安排。
蚕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了解蚕的主要外形特征及生长变化过程。
学习根据具体要求,仔细地观察图片,进行推理,猜想。
引发幼儿学习蚕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一段舒缓的音乐。
幼儿用书,课件,练习册。
活动过程:
播放课件,用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老师请你们猜一个小动物,我说它的特点,请你们仔细听,看谁先猜出来。一条小小虫,小的时侯穿黑衣裳,长大了渐渐地换成白衣服。它喜欢自己做一间像灯笼样的小屋,并且躲在这个小屋里。等它长大后就变成另一种模样从小屋里飞出来。
引导幼儿用解释猜谜的方式,播放课件观察蚕的生长过程。
播放课件,了解蚕的主要外形特征。
教师:蚕是什么样的,有几只脚,身上有什么?
(蚕的形态是圆桶形的,分头,胸,腹3部分,胸部有6只脚把持桑叶帮助进食,腹部有10只脚使身体前进,一共16只脚,身上布满着纤细的绒毛)
播放课件,解释谜面第一句。
教师:蚕小的时侯穿黑衣裳,可以从哪张图片上看出来?
那叫什么(蚁蚕)?
在这之前是什么样的?(出示蚕卵)
蚕卵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
(3) 播放课件,解释谜面第二句。
教师:蚕长大了渐渐地换成白衣服,我们可以从哪张图片上看出来呢?
它原来的黑衣服哪里去了呢?你能在图片中找出来吗?
你知道蚕的这种行为叫什么吗?
让我们也来学学蚕蜕皮吧。(蚕一般要蜕皮4次)
(4) 播放课件,解释谜面后两句。
教师:蚕像小灯笼样的小屋在哪里?叫什么?
蚕结了茧后躲到哪里去了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幼儿看图用倒推法进行思考)
图片中蚕是怎样吐丝的?请你学学。
吐出的丝是什么颜色的呢?
最后从茧里飞出去的`叫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呢?(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
(5)鼓励幼儿看图猜想。
教师:蚕蛾飞出去后会去做什么呢?(鼓励幼儿观察第一张图片后进行推理)
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过程的了解。
看图听音乐做游戏。幼儿随音乐用动作表现蚕从蚕卵变成蚕蛾的整个生长过程。
教师:蚕蛾妈妈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们真开心呀!当我们还是卵的时候,我们使劲地摇晃自己的身体,可就是动不了,我们香香地睡了一觉……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能动了,我们变成了一条条很小很小的蚕宝宝……我们想快快长大,所以拼命地吃桑叶……慢慢地,长啊长……长啊长……终于,我们长大了!
我们长大了真开心,扭扭圆圆的身体跳起了舞……跳累了,我们又要睡一觉……我们该劳动了,先吐丝,一根,两根……到处都吐满了蚕丝……我们钻进了蚕茧里,变成 了蚕蛹……过了几天,当我们钻出蚕茧的时候,我们长出了翅膀,变成了会飞的蚕蛾……
活动延伸:
完成练习册内容。
蚕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手里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孩子们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数得清了,蚕粪便越来越有形状了,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了),还发现了小蚕有眠、蜕皮现象,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深入细致观察,坚持记录,鼓励孩子思考探究小蚕的生活习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让孩子对幼蚕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带领学生交流养蚕记录及发现,学生认识到蚕在生长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各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教学难点
关注小蚕的下一步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为蚕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透明塑料片;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教师为学生也准备一些蚕。
学生准备:养蚕记录(要求每周记两次就可以,或者有了新发现就记录,所有教师可平时加强与学生共同发现交流,督促记录)
板书设计:
略
蚕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变化特征。
2、感知丝制品的特征,了解丝绸是中国的发明。
活动准备:
1、在班级自然角饲养蚕,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2、《蚕生长发育》课件及视频。
3、一起收集丝绸、棉麻制品。
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景
一团团丝绵遇见一团团棉花,高兴地大声招呼起来:“兄弟姐妹们,你们好!我们大家一定总算见面了,哈哈。”棉花说:“我们和你们可不是一家子啊!”丝绵说:“这怎么可能呢?”
1、比较棉花和丝绵外形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它们是一家子吗?丝绵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棉花是生长在泥土里的,喝的是水,吃的是肥料,长出根、茎、叶后才会结出棉花。丝绵是由蚕吐出的丝组成的。
二、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特征
1、边看课件边讨论:蚕是怎么一天一天长大的?我们饲养的蚕宝宝到哪里去了?(蚕宝宝变成白粉蝶飞了。)
2、观看蚕的生长变化视频。
小结:原来蚕爸爸妈妈生下的卵长大变成蛹,再长大变化蚕,然后吐丝结茧,最后破茧而出变成蝶,蚕宝宝的一生变了5次模样。
三、听故事《丝绸》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是用棉花纺纱织布走衣服。有一次,一个喜欢养蚕的中国皇后,一不小心把蚕茧掉进开心里,结果她发现这个蚕茧可以抽出很长的丝来。她就请人将蚕丝织布,纺丝成的布又轻有滑,就给它起个名字叫丝绸。丝绸是我们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的中国人真聪明。
四、丝绸制品展览会
1、寻找丝制品,找找哪些是丝做的?
2、比较棉布与丝绸的区别。
3、归纳:丝绸特别轻、特别滑,颜色图案特别好看,所以穿在身上就特别舒服、漂亮。
活动延伸:
欣赏各种丝线绣的画、学学刺绣。
蚕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设计】
蚕网是我们农村养蚕时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农村孩子家里随手可得的材料。利用蚕网来组织体育活动,即显示了浓郁的本土化,又让蚕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可开发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器材。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蚕网练习抛、接球。
2、发展幼儿合作意识与身体协调性,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蚕网、报纸球、蚕花。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出示蚕网,认识道具。
二、蚕网抛接报纸球。
第一次玩:集中交流:怎么有的小朋友总是抛不起球呀?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
(引导幼儿发现用数数或喊口令的方法让双方一致用力,尝试初步的合作。)
第二次玩:集中讨论:这次玩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解决?
(引导幼儿知道顺利接到球需要两人迅速的移动、移动的方向要统一以及眼睛要看球的方向,尝试更高要求的合作。)
第三次玩:尝试用蚕网将球抛的高,并要稳当接住球。
三、游戏:接蚕花。
幼儿三人一组,两人拉网、一人撒蚕花。
【活动延伸】
可尝试多人合作,尝试接轻的物体。
【蚕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有趣的蚕的语言活动教案01-21
语言活动教案01-21
语文《蚕姑娘》的教案12-31
语言活动儿歌活动教案01-21
中班语言活动的教案03-31
关于语言的活动教案03-27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6-19
小班的语言活动教案01-15
语言讲述的活动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