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活动课教案数学

时间:2021-01-19 12:37:1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一地理活动课教案数学

  教学的开展,教案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初一地理活动课教案数学,我们来看看下文。

初一地理活动课教案数学

  初一地理活动课教案数学一

  活动课教案经线和经度

  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

  (1)准确区分经线和纬线,能说出经线的特征。(2)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3)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由于教材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应采用直观教学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水平。

  (2)通过经纬度变化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而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的。

  活动重点: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活动难点: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纬线和纬度的知识,但要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还需要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

  多媒体图略(课本P7图1.9经线和经度、经线的说明文明)

  读图思考,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自学完成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1、什么叫经线?

  2、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3、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此题较难,以教师回答为主,并引导学生看图,说明本初子午线及其标志)

  4、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

  5、同一度数的经线有几条?如何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经线?

  6、在地球仪上找出160°E和20°W以及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比较哪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提示学生组成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

  学生自学教师及时巡视,引导学生与纬线和纬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学习,组织学生边自学,边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多媒体图略(课本P7图1.8“东西半球的划分”)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2、全部和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有哪几个大洲?位于西半球的呢?(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讨论评价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强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然后转入下面的课堂练习。

  多媒体想一想:

  1、在地球上任意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为什么?(能,纬线成圆)沿经线呢?(不能,经线是半圆)

  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处其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能,北极)3、根据图甲和图乙所示,说说经纬度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评价点拨在学生对图理解的基础上,为便于学生记住其变化规律,可以概括为“北大北纬,南大南纬,东大东经,西大西经”。

  当堂检测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一球仪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活动课教案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及各带的特点。

  (4)理解公转所产生的现象与公转特点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

  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

  有关系,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活动重点:四季交替、五带的形成。活动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活动过程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知道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时,周期为一天在,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地球公转产生哪些影响呢?

  讲授新课

  同学们,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球是倾斜着身子,而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教师出示地球仪说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

  活动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观察产生的现象。2、投影展示演示比较表

  3、教师用地球仪在讲桌上分别进行演示,要求学生以学生小组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记录表中内容。

  4、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观察、讨论的情况后,教师指出:同学们,通过以上对比演示。正是由于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倾斜,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的转动特点,才使我们在一年内有了现在这样冬去春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过渡那么,一年内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以北半球为例,进行演示分析。板书季节变化

  活动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①在同一天中,早、午、晚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最厉害?(中午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引导学生议论发言)使学生认识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进而给学生说明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就是课本中提到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一天中12点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不用大小来说,而是用高低来表述,太阳高度高,也就是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大,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多;太阳高度低,也就是说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少。一天之中我们感到中午比早晚热,就是中午的太阳高度比早晚高,获得的太阳热量多的缘故。阳光直射是指太阳高度为90度,阳光斜射是指太阳

  初一地理活动课教案数学二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河流中学鸟瞰图》和《河流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⒉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

  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⒋确定工作计划:

  (一)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二)统计数据:根据实测的数据和图幅大小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并将各实地距离按比例尺计算,转化为图上距离。(三)绘制学校平面图:(根据统计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学校平面图,要求各小组同学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首先在平面图上绘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然后将学校附近及校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树木和绿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正确的方位上、用不同符号表示在平面的图上。

  师生共同讨论绘制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何确定正确的方向和比例尺?校园内建筑物(大门、围墙、台阶、道路、花坛、操场、教学楼等)、树木、绿地等在平面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在这些技术性问题上,学生可以有很大的创造空间。方向既可根据指南针定向,也可利用太阳的位置(清晨,朝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夕阳在西方落下;中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位于偏南方向)或夜晚的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等方法先确定校园大门的方向,再按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判断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于校园大门的方向。【先根据大门的走向确定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见图),再判定花坛在大门的什么方向?(正北方向)。其他地理事物方向的判定可依此类推。】

  活动中,同学们感触颇深!有的说:过去我的方位感很差,经常分不清东西南北,通过这次

  活动,方向感增强了,身处某地时常常思考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更清晰地了解我们学校各项设施的分布和校园全貌。甚至还有个别同学向校领导指出了校园布局不合理的地方(如:女厕所距离教学楼较远;居民区座落在校园内等等),并提出改进建议;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对比例尺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了自我的目测能力,亦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真正的感受到:地理原来离我们生活这么近等等。

  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绘制的平面图各有特色。有的小组的同学在画学校平面图时,自创了一些不常见的地理事物图例,形象生动。最后,老师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评优秀作品。

  《迷失野外如何来辨别方向》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设想: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集中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其实用性很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地理知识,如气象、水文、建筑等。方位的辨别也是地理知识的范畴、同时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当迷失野外该如何来辨别方向呢?

  活动目的:通过“当你迷失野外,你该如何来辨别方向”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对地理这门课程的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体会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总结经验的习惯。三、活动时间及地点(待定)

  四、活动形式:以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的形式五、参与人员:全体同学六、活动流程:

  1、活动的前一节地理课,向学生提出“当你迷失野外,你该如何来辨别方向”这一问题,让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等各类方式收集有关方法。

  2.把学生分成4组,以小组的形式派代表发言。

  3、教师对学生所说的方法进行指导并作最后的课堂总结附:野外辨别方向常用的几种方法:

  1、平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同时积极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位置。2、利用太阳

  冬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春分、秋分前后,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只要有太阳,就可以使用手表来辨别方向。按24小时制读出当时的时刻,将小时数除以二,将得到一个小时数。把手表水平放在手上或者地上,让手表的这个时刻对准太阳所在的方位,这时手表表面12点所指的方向是北方,6点所指的方向是南方。

  立竿见影,在地上垂直树立一根杆子,上午影子指向西北,下午影子指向东北,影子最短时是正中午,这时影子指向正北方。3、利用星星

  以北极星为目标。首先找勺状的北斗七星,以勺丙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5倍,就能再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4、利用地物判断方位。

  独立的大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北面树枝稀疏树皮粗糙。其南面,通常青草茂密,北面叫潮湿,长有青苔。

  建筑物和土堆等,北面积雪多融化慢,而土坑等凹陷地方则相反。

  中国北方较大的庙宇,宝塔的正门和农村独立的房屋的门窗多向南开放。

  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树桩断面的年轮,一般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在中国北方草原,沙漠地区西北风较多,在草丛附近常形成许多雪龙,沙龙,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是西北。草原上蒙古包的门多向南开放。

  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地球仪的制作,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地了解地球仪的构造,知道赤道的位置,与极点的关系;

  2、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动手小制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活动要求:

  1、要画出赤道并标明度数;

  2、注意小孔(极点)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要相等;

  3、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于垂线成23.5°角;

  4、制作的小地球仪要较为准确且美观,底座要比较稳固。

  三、活动准备:

  活动前一周布置同学们准备活动材料,如乒乓球、细铁丝、胶布、橡皮泥、大头针等。同学们预习地球的基本知识。

  20**---20**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活动主题历经时间活动背景目标

  保护地球,爱护家园20**、9----20**、1

  我镇历年干旱,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用水来源;2、植被覆盖情况;3、环境污染情况。

  活动准备:1)收集有关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图片.

  2)考察本地区周围环境的现状,被污染情况.

【初一地理活动课教案数学】相关文章:

数学实践活动课教案09-21

中班数学活动课教案03-19

初一语文活动课教案10-01

高中数学活动课教案10-22

小班数学活动课教案-修路02-17

大班数学活动课《种树》教案04-09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课教案04-03

中班数学活动课有趣的毛线宝宝教案03-10

美术活动课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