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9-27 10:53:18 小班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通用15篇)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发现无缝的蛋宝宝是捏不碎的科学道理。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蛋宝宝易碎却捏不碎”的秘密。

  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蛋若干,小碗人手一个(碗里有缝和无缝的蛋人手一个,且种类相同,如均为鸡蛋或鸭蛋)

  2、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工具

  活动过程:

  1、玩一玩,想一想

  1)提供各种工具(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把蛋弄碎。

  2)说说自己是怎样把鸡蛋弄碎的?你觉得把鸡蛋敲碎容易吗?

  2、找不同

  找找碗里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3、和蛋宝宝比力气

  1)分别用力捏有缝和没缝的蛋

  2)想想哪个蛋破了?为什么会破?

  4、经验分享:

  幼儿陈述实验结果:无缝的蛋宝宝捏不碎。

  活动反思:

  教师在选择敲蛋的工具时,选择了比较结实的木头积木,不锈钢的勺子因为有一条扁平的边,所以幼儿不需要用很多力气就能用这些工具把蛋宝宝敲碎。这为幼儿得出“蛋宝宝很容易碎”的结论提供了前提,接下来,如果碗里放的蛋大小形状不一,会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及时抓住观察重点在与是否有缝,会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并误导幼儿的观察小结。所以,科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环节中各项物品的准备、取用都是很有讲究的。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2、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关物体支撑的经验。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熟蛋若干,课前装饰成蛋宝宝。

  2、沙盘、瓶盖、小碗、积木、彩泥、沙包、米、手工纸、图画纸、手绢、小毛巾等辅助材若干。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边播放音乐,幼儿边跟随音乐做模仿动作,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用谈话引出课题。

  二、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蛋宝宝的特征,尝试探索蛋宝宝站立的方法

  1、出示蛋宝宝,引导幼儿观察蛋宝宝,然后请幼儿说说蛋宝宝长的什么样子?(圆溜溜的、很光滑……),教师说:“蛋宝宝整天躺着,它想站起来到外面看看,我们能帮助它吗?”幼儿一起说:“能”。(教师为幼儿的探索设置悬念,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探索在平面上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①幼儿每人一只熟蛋,让幼儿自由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的,用了什么方法?(磕了一个小坑,使蛋宝宝站起来的)

  ②教师讲述幼儿探索的情况,教师说:“许多小朋友都把蛋宝宝磕了一个小坑,才能使蛋宝宝站起来,那么我们不能把蛋宝宝弄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呢?”

  3、引导幼儿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

  ①我们请材料王国里的朋友来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好吗?(逐一出示各种辅助材料并说出其名称)

  ②进一步引导幼儿借助各种辅助材料,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要求幼儿注意安全和卫生。

  ③请幼儿说说自己怎样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并演示给幼儿看看,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让幼儿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

  ④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各自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各种好办法,并让幼儿逐一尝试。

  4、请幼儿说一说这些蛋宝宝的妈妈是谁?那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妈妈会生蛋吗?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从电视上、书籍上、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回来后告诉老师。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放上各种材料(沙盘、瓶盖、小碗、积木、彩泥、沙包、各种米、手工纸、图画纸、手绢、小毛巾、棉花、电线等),让幼儿继续探索,从而激活幼儿进一步去探究、发现的好奇心。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外形特征,知道每个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通过游戏的方法,记忆手指的名称。

  3.产生认识自己手指的兴趣,知道手有很大的用处,要保护手。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ppt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手掌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宝贝们,你们看 !这是什么呀?睁大我们的小眼睛仔细看看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二、 观察认识手。

  师:哦,原来这是用我们的小手画出来的呀!原来我们的小手也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呢!那宝贝们你们的小手在那里呀?伸出来让老师看看,我们有几只手呀?{我们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手上有手指、手心、手背,指甲,指关节}

  观察一下我们每个宝贝的手是不是一样的呢?(手的粗细和长短)

  三、 认识手指的名称

  (教师边演示边介绍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今天呀,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小手宝宝,宝贝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是生活在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兄弟,但是我们的名字是不一样的。我最矮最粗,但我最能干,所以他们叫我大拇指。我旁边的这个高一点的叫做食指。中间这个最高的叫中指。最瘦最小的这个是我们的小弟弟,叫小拇指。宝贝们,我们还漏掉了哪个手指呀?哦,剩下这个不最粗,不最细,不最高的手指不好取名字,所以呀,后来我们就叫他无名指。宝贝们记住我们这五个小兄弟的名字了吗?)宝贝们,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和老师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教师伸出手指,让幼儿说出名称)现在啊,老师要跟我们宝宝玩一个手指点点名的游戏,老师点到哪个手指的名字我们宝宝就把那只手指举起来给我看,好吗?(看谁举得又快又对)

  四、小手的用处

  师:刚刚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小手,小手宝宝悄悄的告诉我说,它可是你们的好帮手呢?那小手宝宝能帮你们做什么呀?我要请我们宝贝来说说(小朋友的小手这么能干吗,能拿东西吃,能收拾玩具,会画画,会写字,会穿衣服……)我们的小手有这么多的好处呀。

  师:我们的小手能够帮助我们做这么多,有这么多好处呢,可是呀,我们有的宝贝就是不让自己的小手动起来,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你们说这样好不好呀?小手也很不喜欢这样的小朋友,因为这样小手也越来越不灵活了,好多事情都不会做了。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多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小手会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它才会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小手对于我们来说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不注意让小手受伤了又会怎样呢?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

  师总结: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不能玩小刀、剪刀等危险的东西, 要勤剪指甲保持卫生,不咬手指头,现在我们早上的天气很冷,宝贝们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要戴手套防止冻伤我们的小手。宝贝们,你们记住了吗?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

  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4、总结,结实活动。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春天的天气和花草、树木的特征,能发现身边自然景色的变化。

  2、乐意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初春的景色,喜爱春天。

  活动准备:

  1、选择花草树木、变化明显,并有迎春花的地方。

  2、散步时带领幼儿观察发芽的树。

  3、《幼儿画册》(第一册P28)和配套挂图。

  活动过程:

  1、春天真舒服--到户外感受春天的天气。

  带幼儿到户外晒太阳,鼓励幼儿表达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感知春天来了,春天真暖和。

  2、花草、树木怎么了--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

  (1)、带领幼儿观察迎春花,通过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知道春天来了,迎春花最早开放。

  (2)、与幼儿边走边欣赏春天的花草、树木,知道春天的花是无颜六色的,小草变绿了,大树长出了绿芽芽。

  3、我找到了春天--表达自己的发现。

  (1)、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它藏在哪里?

  (2)、引导幼儿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

  (3)、带幼儿到户外游戏。

  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在户外观察、寻找春天。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能按颜色将玩具分类放到筐内;

  3、能听懂指令,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

  准备:

  大趣味插子,铃鼓,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

  过程:

  1、准备活动:动作模仿:“小鸟走路飞呀飞,小鱼走路游呀游,小象走路甩着长鼻子,小鸭子走路摇一摇,小乌龟走路爬呀爬,小兔子走路跳呀跳。”

  重点:

  练习小兔子双脚并拢跳和小乌龟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介绍游戏玩法:

  ①戴上猫妈妈的头饰,向幼儿介绍场地和游戏的材料:“小兔子们,猫妈妈有一些筐子,你们看有什么颜色的?”“有几个筐子?”“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②介绍游戏玩法规则:“猫妈妈的果园里有许多的果子。”(将大趣味插子轻轻撒到草地上)

  “请小兔子帮忙捡1个果子回来,动脑筋想一想,小兔子捡到1个红果子要放到什么颜色的筐子里呢?”

  “如果捡到一个黄果子呢?捡到一个绿果子呢?捡到一个蓝果子呢?”

  ③小兔子要怎样走路?(提示幼儿两只脚要并紧了向前跳。)

  ④“小兔子们,听到猫妈妈的铃鼓一响就一起开始跳到果园里捡果子,准备好了吗?”

  3、进行游戏《运果子》

  ①观察幼儿的动作和取放玩具的情况;

  ②小结幼儿游戏情况,引导幼儿听清楚猫妈妈的要求。

  ③变换不同的动物帮助猫妈妈运果子,例如小乌龟发展幼儿手脚着地爬的动作;④根据幼儿的取放情况,不断增加取放的数量,可以使2个、3个。

  4、结束游戏。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乐于参与探索活动,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体验科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乐于参与“让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

  难点: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活动准备:

  装有水的整理箱每组一个。

  涂蜡和不涂蜡的纸船若干、油画棒、干毛巾、白纸。

  幼儿已有玩水的经验。

  幼儿用书第6册第9页。

  活动过程:

  纸船会变化。

  观察纸船(教师出示纸船)。

  ——这是什么?你们想玩吗?

  ——你们想要怎么玩呢?

  自由玩纸船,边玩边观察纸船的变化。

  讨论观察结果,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纸船被打湿了,有的没有被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的船是直接用纸做成的,有的船的身上涂了油画棒。)

  ——你是怎样玩纸船的?你发现了什么?

  蜡船有秘密。

  观察教师实验,了解蜡是不吸水的。

  ——为什么涂了蜡的纸船没被打湿,没涂蜡的纸船被打湿了呢?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将水滴在蜡和纸上进行对比:纸吸水,蜡不吸水。

  讨论探究怎样让纸变得不吸水。(在纸上涂蜡。)

  探讨不吸水的蜡还有什么作用。

  ——蜡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蜡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件雨衣,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在其他需要防水的地方也可以用上蜡。

  我们来试试。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幼儿用油画棒给小船涂蜡。

  自由玩蜡船,交流自己的感受,活动结束。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造“雾”,乐于探究制造雾的方法。

  2.在制造雾的过程中了解雾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有关“雾”的ppt,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的空气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雾,杨老师这里有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说一说雾的特点

  师:“从图片上看,你觉得雾有哪些特点呢?那雾你能感觉到吗?摸起来什么感觉?”

  (二)幼儿观察教师制造“人造雾”

  1.师:“雾是一个调皮的娃娃,经常会悄悄地来,悄悄地溜走。不过,杨老师今天可以制作“人造雾”呢!”

  2.教师制造“人造雾”,引导幼儿观察制造雾出现及其迅速消失的过程。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镜子上出现了什么变化?你们仔细看,过了一会儿镜子上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那这是怎么回事呢?等会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三)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雾”。

  1.介绍材料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桌上都有哪些材料呀?(镜子、透明玻璃杯、保鲜袋)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使用材料制造雾

  师:“你们想一想,这些材料要怎么样做才能让他们产生雾呢?”

  3.幼儿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集中讨论“人造雾”是怎么样产生的?

  (1)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制造人造雾的?你成功了吗?请你来上面示范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2)小结:只要用热气靠近这些材料,这些材料上就会出现小水滴,雾就产生了。

  (五)制作“雾蒙蒙的风景画”。

  1.出示一张风景画,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风景变得雾蒙蒙”。

  师:“现在杨老师手里有一张风景画,你能运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表现出雾蒙蒙的感觉吗?请你们试一试。

  2.幼儿分组操作,幼儿巡回指导

  3.互相欣赏各自雾蒙蒙的风景画。

  (1)师:“我们来看一看,谁的风景画最有雾蒙蒙的感觉,为什么呀?

  (2)小结:原来轻轻地透透的材料能让人感觉到雾蒙蒙的。

  活动反思

  由于最近天气时常出现雾,因此,孩子们对于雾的特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想通过“人造雾”的实验来验证孩子们的“感受”。活动前我准备了保鲜袋、透明容器、镜子等等,活动一开始,我往镜子上哈气,孩子们都兴奋起来了,这一个简单的现象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这是怎么回事?”一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雾呢?,在几秒的时间里,孩子们发现雾不见了,“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们这时候的探究欲望很强烈。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孩子发现雾气并没有完消失,而我却没有给与他们一个很好地解释,可以让他们把材料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再观察现象。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并能加以简单区分。识字:“轻”、“响”。

  2、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摇晃的不同声音。

  3、乐意参加常识探索活动,并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探索。

  二、活动准备

  1、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级人数),半数装有钉子或者豆类,半数装有纸或者小木棍。

  2、“响”“轻”立式字卡各两份。

  3、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引题。教师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

  2、通过听听、看看来进行观察。

  ①教师摇一摇装钉子的易拉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响)请幼儿(幼儿食品)对声音进行模仿。

  ②教师摇一摇装纸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声音?(轻)

  ③教师展示“响”,“轻”字卡,并将两只易拉罐分别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④教师将另外两只易拉罐分别摇一摇,结合幼儿的意见对其进行区分摆放。

  ⑤开易拉罐。教师引导:“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分别打开四个易拉罐,并把里面装的东西倒出来,分别在幼儿面前进行进距离的观察。

  ⑥小结: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放在易拉罐里面摇一摇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感知轻和响。

  ①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个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请小朋友跟我一起来玩,好吗?

  ②教师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摇,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师请小朋友们操作的时候才可以摇。小朋友摇一摇以后,听听这个声音是轻的还是响的,是响的,就站在响字宝宝旁边,是轻的,就站在轻字宝宝(宝宝食品)一边。

  ③幼儿操作,找到相应的字宝宝并站在旁边。

  ④教师检查,纠正。

  4、用易拉罐来给音乐配伴奏。

  ①听音乐一遍,区分响的一段和轻的.一段。

  ②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音乐轻响来给音乐伴奏。响的一段由拿响罐的小朋友摇,轻的一段由拿轻罐子的小朋友摇。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够听声音,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活动准备:

  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空铁罐每人一个,石块、沙子、米粒或者黄豆、树叶若干,碰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探索活动,感知声音。

  1.玩铁罐。

  师:“小朋友们看,今天我们班级里来了许多铁罐娃娃,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做游戏吗?每人抱一个铁罐娃娃和他一起玩一玩吧。”

  2.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玩铁罐。

  二、交流讨论,了解声音。

  1.讨论自己的探索过程,了解声音。

  师:“刚才你是怎么和铁罐娃娃玩的?”(有的单手摇、有的双手晃动、有的放在桌上、地上滚动、还有的用脚踢……)

  师:“你在玩铁罐的时候,发出了什么?或者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听辩声音。

  ⑴老师选出分别装着石块、沙子、米粒的铁罐,提问幼儿在摇动时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

  ⑵教师小结:原来呀,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⑶教师摇动装着树叶的铁罐,并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听到)铁罐了有么有东西?(没有)

  ⑷教师小结:有的会发出很响的声音,有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很轻,有时几乎听不到。

  三、知道耳朵能听声音。

  1.师:“你们用什么来听声音的?”(耳朵)教师摇动装沙子的铁罐,请幼儿捂上耳朵听一听。师:沙啦沙啦的声音听得清楚吗?(不清楚)

  2.游戏:谁的耳朵灵。

  教师帮助小朋友戴好头饰,敲着碰铃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最后进行总结,引导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活动评析:

  在活动中,我准备了很多教具、学具,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乏有一些幼儿只顾自己在那玩铁罐,无视教师的组织与其他幼儿同伴的活动,一味地沉浸于自己的小天地里。针对这一现象,我会特别关注一下,让这些幼儿尽快加入到集体教学活动中来,在大集体中一起感受声音的美妙,体验科学活动的有趣。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观察溶解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激发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重点:

  观察溶解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活动难点:

  激发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杯温水,一把勺子

  2.果珍,白糖每桌一份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东西,你们知道要干什么吗?今天我们要来做个科学实验。

  2.现在先请小朋友们尝一尝你们杯子里的水,然后告诉我水是什么味道的?(没有味道)。接着请小朋友每人放一些白糖放进你们的杯子里,看看它有什么变化。

  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它变小了,没有了)请幼儿尝尝水变什么味道了。(甜)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放进水里的糖,它在水里慢慢地变小,最后没有了,我们说这种现象叫做溶解。溶解就是化了,没有了。(幼儿跟着说两遍:溶解)

  4.现在请小朋友每人舀一勺黄色的粉末放进你们的杯子里,再来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幼儿操作,教师巡视。请幼儿观察后讲述发生的变化。(颜色变了,水变成黄色的了)

  5.教师再次讲解溶解的含义。果珍溶解时会是水变颜色。

  6.教师再用豆奶粉做试验,让幼儿观察讲述,豆奶粉溶解也会使水变颜色。

  7.小结:今天我们动手做了实验,发现了方糖,果珍,豆奶粉放进水里会化掉,这叫做溶解。那么还有哪些东西放进水里也会溶解呢?请你们回家可以在试试,明天来告诉大家,好吗?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一)发现蜜蜂扇动翅膀会飞的现象。

  (二)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一)重点:观察蜜蜂翅膀的扇动。

  (二)难点: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一)收集一段蜜蜂飞舞的视频影像(能展现蜜蜂停驻一飞舞一停驻的过程)。

  (二)蝴蝶、蜻蜓、知了、瓢虫飞舞的图片或照片。

  (三)幼儿用书第5册第8~9页。

  (四)挂图《蜜蜂嗡嗡》。

  活动过程

  (一)小蜜蜂飞飞。

  1、欣赏视频(静音播放),感知蜜蜂的飞舞。

  师:你知道飞来飞去的是什么吗?

  师:蜜蜂的个子和蝴蝶比,看起来长得怎样?它是用什么飞起来的?

  (二)小蜜蜂嗡嗡。

  1、结合挂图,初步发现蜜蜂飞舞时翅膀的动态。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蜜蜂长着一对怎样的翅膀?和谁的翅膀有点像?

  师:停在花瓣上的蜜蜂,和正在飞的蜜蜂,翅膀有什么不同?

  师:停着的蜜蜂的翅膀是合拢的,飞起来的蜜蜂的翅膀是打开的。

  2、结合视频(有声播放),进一步发现蜜蜂飞舞时翅膀的扇动。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听一听。蜜蜂飞起来的时候,翅膀怎么样?这时,我们

  会听到什么声音?

  师:蜜蜂飞舞的时候会不停地扇动翅膀,发出“嗡嗡嗡嗡”的声音。

  师:当它停下来的时候呢?翅膀怎样了?还有“嗡嗡”的声音吗?

  师:我们看看其他小飞虫飞起来时,翅膀也会打开吗?也是不停地扇动吗?

  3、结合幼儿用书,了解蜜蜂飞舞采蜜忙的常识。

  师:书上的小密蜂在哪里飞来飞去?有的小蜜蜂停在哪里?

  师:你知道小蜜蜂是在干什么吗?小蜜蜂忙着飞来飞去是在采花蜜。

  师:小蜜蜂采来的花蜜可以酿成蜂蜜,我们喝的饮料,吃的蛋糕、饼干甚至一

  些美味的菜里加了蜂蜜之后,有甜甜的味道,你喜欢吗?

  (三)小蜜蜂停停。(在椅背顶端贴上各种花朵图片。)

  师:我们来玩个小蜜蜂的游戏。音乐开始,我们就扇扇翅膀,学小蜜蜂飞呀飞;音乐停止,每只小蜜蜂找到一朵花,合拢翅膀采一采花蜜,停一停。

  师:你觉得小蜜蜂飞的时候是怎么扇翅膀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师:小蜜蜂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翅膀怎么样?

  师:我们一起来学小蜜蜂玩游戏。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3

  一、活动目标:

  1、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

  自由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制造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准备:

  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笔、积木。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介绍过程:介绍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

  2、东西安静地呆在桌子上,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来吗?(幼儿回答,可以让其上来试试。)

  (二)分组制造声音。

  1、现在请小朋友去试试,看看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来。

  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2、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你们刚才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使它发出声音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

  (三)再次操作制造声音。

  1、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棒!可是有些东西小朋友还没去试过,现在小朋友再去试试,看看能不能使它们发出声音来,有没有别的办法了。

  幼儿再次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说说自己的办法。

  (1)你是怎么玩的,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来的?

  (2)你用了几种方法?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通过玩一玩,发现了声音的很多小秘密,让很多没有声音的东西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真棒呀!

  五、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呢?请你们回家找一找、试一试!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图形间隔排序的规律。

  2.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粘纸。

  重点难点:

  1.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2.按一定顺序排序。

  活动过程:

  一、红黄板凳间隔排队,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让我们来看看板凳是怎么放的?

  师:黄板凳和红板凳一个一个间隔着排队好看吗?

  二、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图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学习图形间隔排序规律。

  师:图形宝宝要来了,看是谁来了?来了几个圆形宝宝?还来了谁?(三角形),请你排在圆形的后面。

  师:图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幼儿: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

  小结:圆宝宝与三角宝宝是一个一个间隔着排队的。

  2.师:“这里还有一个三角宝宝和圆宝宝没排好队,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排队,谁愿意?”

  3.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

  三、幼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

  1.师:我们玩到现在三角形宝宝有些不开心了,它说圆形宝宝你能不能给我排在最前面?

  2.幼儿进行自主操作,提醒幼儿是给三角形宝宝排队,是一个一个间隔着排队。

  四、游戏“男女宝宝排排队”

  师:宝宝们想不想象图形宝宝们一样交替排队呀?我们这里有男孩和女孩,男孩和女孩怎么排排队呢?

  师:让我们来看看男孩、女孩是怎么排队的?

  五、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到外面找找还有什么是一个一个排排队的。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于是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

  小班数学《给图形宝宝排队》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用一红一黄的板凳摆放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在活动中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操作活动结束了,我让幼儿把图形宝宝都收了起来,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5

  一、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出发,我设计了《逛果园》这一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认识、区分两个物体的“大”和“小”,并大胆地尝试让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大”和“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并区分两个物体的大与小,并能用相应的动作及语言加以表达。

  2、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布置果园的环境(大树、小树等)

  2、大、小苹果;大、小树叶卡片若干。

  3、大小箩筐若干。大小汽车各一辆。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大、小汽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个美丽的果园,那里可好玩了,大大小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要乘汽车去摘果子。”

  (2)出示大、小汽车:“嘀嘀,开来了两辆汽车。”(幼儿观察)“是什么样的汽车?你想乘哪辆车去?为什么?”(公共汽车很大,可以坐很多人;小汽车小小的,只能坐几个人)“好,我们坐着大汽车去果园吧!”

  (3)师生一起开汽车去果园。

  2、通过摘苹果,观察苹果的大与小,并进行分类。

  (1)认识大树和小树:“这是谁呀?”(大树妈妈)“大树妈妈旁边是谁呀?(小树宝宝)

  (2)观察大树妈妈和小树宝宝及它们身上的苹果的大与小,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动作表示出来。(教师给予肯定和支持)

  (3)摘苹果。

  ①师:“大树妈妈请我们吃苹果,每个小朋友摘一个大苹果。”(幼儿摘苹果)“把你摘的大苹果举起来给老师看,你的大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请你做一个‘大’的动作!”(表扬与别人做的不一样的幼儿)

  ②“每个小朋友摘一个小苹果,举起来,闻闻看苹果香不香!请你做一个‘小’的动作。”

  ③苹果分类:“开心吗?摘了这么多的苹果,我们把它带回去给哥哥姐姐们尝一尝,好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箩筐,有大的,有小的,请你们把大苹果放在大箩筐,小苹果放在小箩筐里。”

  3、游戏“捡树叶”,进一步观察和区分树叶的大与小。

  (1)捡树叶:请小朋友一个手捡一片大树叶,一个手捡一片小树叶。

  (2)玩树叶:

  师:“大树叶在哪里?”(幼:大树叶在这里)举起来给我看看,我们把大树叶举起来,把小树叶藏起来;“小树叶在哪里?”

  (3)和树叶一起跳个舞。(听音乐跳“欢乐舞”,活动结束)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3-01

小班动物的科学活动教案02-15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01-15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春01-21

小班科学活动玩水教案01-22

小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1-23

科学活动教案小班春天的花园01-20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2-14

有趣的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2-17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风》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