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城市标识教案

时间:2021-02-15 10:49:2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城市标识教案

  课前谈话:

语文城市标识教案

  师:刚才的短片,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出示地图,找库尔勒。你想说什么?

  生:好远

  生:老师那里是什么地方

  师:库尔勒是向远处眺望的意思?知道香梨吗?那是我们那里的特产。

  师:你们还想提什么问题?你们想知道我坐火车多少天到南昌

  生:8天

  师:要不了那么久,老师坐火车将近50多个小时和大家见面,想说什么?

  生:老师太辛苦了

  师:不辛苦,能和你们见面觉得是一种缘分。

  师:想听听新疆歌曲吗?

  播放新建民歌。教学生做新疆舞的几个动作。送学生两顶新疆帽子。

  上课:

  师:请你们认真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语。城市。我们读一读,同学们,当你读完“城市”这个词语,你的眼前浮现什么样的情景。

  生:有很多高楼大厦。

  生:川流不息的车辆

  生:还有许多树。

  师:同学们说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树木都是城市具有的特点,今天我们学校一篇课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生:城市的标识(读成二声)

  师:他为什么会读错呢?谁来帮帮他。

  生:城市的标识(四声)

  师:这是个多音字,这个字当标记记号的时候读四声,全班齐读课题。

  生:(齐读)城市的标识

  师:打开课本,注意听读书要求,用一定的速度自由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和老师交流这一课四字词语特别多,遇到了可以勾画下来。

  生:自由读书。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你们勾画了很多四字词语。交流一下。

  生:茫然无措

  生:闪闪发光

  生:川流不息

  生:大同小异

  生:千姿百态

  生:各具风韵

  生:一模一样

  生:一方水土

  生:芸芸众生

  生:婀娜苗条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四字词语。一起读,这些词语和课文哪些内容相关。

  如此相像 似曾相识 大同小异 一模一样

  遒劲伸展 宽大茂密 婀娜苗条 挺拔苍劲 玲珑精致 秀气坚韧

  师:请两个组同学分别读这两组词语。

  生:如此相像 似曾相识 大同小异 一模一样

  生:遒劲伸展 宽大茂密 婀娜苗条 挺拔苍劲 玲珑精致 秀气坚韧

  师:知道这样分两组的原因吗?能结合课文来说一说吗?

  生:前面四个词写的城市,城市之间是相像的。后面写的都是树的样子。

  师:有补充吗?什么养的树呀,有高大的,有婀娜的。

  生:挺拔苍劲的树……

  师: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归来这个树。

  生:千姿百态。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理由和依据其实就是是前两段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看第一组词语。自己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赶紧找一下读描写城市雷同的这一部分内容。默读,把自己有感受的句子勾画下来,体会一下自己的情感。

  生:读书

  师:找到的同学多读几遍,想想作者要向我们说些什么呢?

  师:把你感触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学习体会。其他同学注意听。

  生: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翘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

  师:读完以后,你想说点什么呢?

  生:现在的城市都是一模一样的。

  师:感到……

  生:感到不知道是哪里。

  师:文中哪个词语表达你刚才说的内容?

  生:似曾相识。

  师:怎么理解这个词语的?

  生:走到哪个地方都像在哪见过。

  师:有新鲜感吗?

  生: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我觉得现在城市失去了它原本的标识,是一模一样了。

  师:文中哪个词语表达了你的想法?

  生:如此相像。

  师:从南昌到老师的家乡库尔勒,看到的景象都是一样的,有什么感受?

  生:没有新鲜感

  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让我们也有你在这样深刻的想法。

  生: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红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窗东的“猎奇门”、窗西的“八佰伴”、南门的“肯德基”、北阳台下的“麦当劳”……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

  师:读完有什么感受?

  生:现在每个城市相同的地方太多了,根本分不清是哪里。

  师:文中哪些地方提到相同呀?

  生:连锁店

  师:作者的情绪在文中有个词语表现出来了,你找到了吗

  生:茫然无措

  师:你说说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城市之间太相像了,分辨不清楚是哪里。

  师:作者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呀?

  生:不知道怎么办,很茫然的心情。

  师: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生: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红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

  师:还有吗?

  生: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本田丰田奔驰捷达桑塔纳夏利……你被熟悉的车牌团团包围。就连街上的人和街上的垃圾,竟也和你原来生活的城市一模一样啊。他们也穿“佐丹奴”和“杉杉”,他们也戴“西铁城”手表,持“摩托罗拉”手机;骑着山地车的人,衣服款式和布料,都和你每日相处的同事们大同小异。街角上扔着一只“可口可乐”的饮料空罐,还有一只“万宝路”的烟盒……

  师:你想说什么呀?

  生:我觉得这里的汽车和人都变得一模一样了,在城市之间没有差别。

  师:在这样的城市你能找到区分城市的城市标识吗?

  生:感觉不行。

  师:刚才你跟老师分享了一个问题,现在可以和大家分享吗你?

  生:在第五段第二句“本田丰田奔驰捷达桑塔纳夏利……。”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打

  这里一点标点符号都不打。

  师:刚才你读的时候老师发现你停顿了,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各个品牌的车应该停顿,应该打顿号。

  师:孩子,真不简单,你敢向我们的教材挑战。课前,老师也查看了张抗抗的自选集,我把它带来了。那么在原文中呢,这个地方是有顿号的,不知道粗心的编辑叔叔怎么回事,咱们课下可以打电话或发邮件纠正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不要犯这样粗心的毛病,好吗?同学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让我们齐读第六自然段。

  生: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师:读完以后,能找到让你感受很深的词语吗?

  生:复制

  师:为什么是这个词?

  生:因为这个词代表城市没有自己的个性。

  师:没有个性的城市有意思吗?

  生:没意思。不能让我们感受到城市的特点和区别。

  师:把那种无奈麻木读出来好吗?

  生: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师:让我们从这千篇一律的城市走出来,再读读第二组描写树的词语,感受一下。

  师:读完有什么感觉?

  生:有很多葱郁的树。

  师:你看到什么了?

  生:在我眼前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树,焕然一新

  师:内心有什么感受?

  生:内心有点兴奋。

  师: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闻到了树的清香,还有树叶沙沙的声音。

  师:多美呀,同学们,就让边读边想象你们刚才想象的的那些画面,一定会读得更好。

  生:遒劲伸展 宽大茂密 婀娜苗条 挺拔苍劲 玲珑精致 秀气坚韧

  师:同学们,什么是作者眼中这城市的标识呢?

  生:树

  师:板书画树

  师:既然树是城市的标识,那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笔墨写城市雷同的这一现象?

  生:可以更好地对比树是城市的标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把你内心的对比说出来。

  生:城市都是雷同的,树是唯一的标识。要保护树木。

  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很多城市雷同,更多衬托出保护环境,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师:这种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用有差别和相反的事物做陪衬,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衬托。大家知道吗?本文作者张抗抗,19岁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杭州市,来到了北大荒支青,, 她一边参加劳动,一边进行文学创作,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如《北极光》《橄榄》,当她回到家乡,在街角那儿,发现这杭州市的标识。那棵树——

  生: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的袭来……

  师:同学们,这个词语的音没读准 龙爪 (音找)什么时候读爪?自己读一读,体会树带给我们的享受。

  师:杭州的香樟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这棵树太美了。

  师:自己读这段话,体会树带给我们的美丽。

  生:自己读。

  师:谁愿意和着音乐把树的美通过朗读带给我们大家呢?

  生: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的袭来……

【语文城市标识教案】相关文章:

我们的城市大班教案11-30

语言野猫的城市大班教案12-15

大班教案《城市美容师》09-12

大班语言教案《野猫的城市》08-18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3-02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森林城市09-18

语文《检阅》教案11-27

语文《公输》教案08-20

语文阅读教案09-19

《语文园地一》语文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