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时间:2022-02-24 17:44:07 小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通用1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通用16篇)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动作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2、喜欢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表现小动物的叫声和食物。

  3、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小鸭、小猫、小鸡、黄狗动物头饰若干,小鱼、小虫、老鼠、骨头图片若干。

  2、不透明的口袋一个;森林的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动物来做客

  老师带小鸡的头饰,模仿小鸡的动作走出来“谁来了?”“小鸡怎样叫?”“小鸡喜欢吃什么?”

  幼儿和老师(鸡妈妈)一起走,捉虫子吃;老师有节奏的说:“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将小虫子的图片贴在小鸡的旁边。

  以此类推,老师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走出来,和幼儿一起模仿动物的动作、叫声;并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述)。

  2、游戏:摸口袋

  老师把小动物的头饰装在口袋里,让幼儿请出后,老师根据图上的动物问怎样叫,喜欢吃什么?然后请小动物吃东西。

  3、游戏:我们大家一起玩

  请幼儿自己选一种动物的头饰,听动物的叫声,模仿的动作,去找喜欢的食物吃(活动室周围放若干动物图片)。

  4、将幼儿的话编成儿歌:

  今天,你们都会说什么动物吃什么了,老师把你们说的话变成了一首儿歌,你们听:

  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老鼠;

  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什么动物吃什么》反思:

  幼儿对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是非常喜欢小动物的,他们眼中的动物是他们的好朋友。所以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小动物吃什么这一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小朋友喜欢的头饰,让他们在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动作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后,让他们自己扮演小动物参与游戏,加深巩固知识。由于所学小动物较多,情节有点重复,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利用电脑,将小动物吃什么设制了动画的形式,提高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水母和海葵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大胆表述自己所看到的,尝试总结两种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水母图片、海葵图片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海洋动物,大致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基本部分:

  (1)认识水母

  A、观察各种各样的水母,并让孩子们说出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B、说出水母的不同之处和共通之处。

  (2)认识海葵

  A、观察不同种类的海葵,并让孩子用自己的尝试用自己的言语描述自己看到的。

  B、说出不同海葵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

  (3)让孩子尝试说出水母和海葵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师进行补充。

  3、结束部分: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在记录表上记录水母和海葵的不同和相同。

  教学反思:

  水母和海葵是海洋中较为常见的两种生物,但孩子们对他们了解并不透彻,他们因为各种电视节目的误导,认为水母是有电的,有许多孩子会认为海葵是一种植物。因此这样的一次科常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海葵和水母都是海中美丽的生灵,因此这次活动最主要的部分是让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海葵和水母,让他们欣赏的同时,让孩子找出他们的共通之处,并让他们总结外在的共通之除,并找到他们的差异。在这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去纠正幼儿对这些生物了解的一些误区。

  利用这样的方式,让活动充满探索性,并让孩子们总结自己的发现,这种方式孩子们更喜欢,且所获得的知识也会记得更劳,最后老师再加以补充和总结,让孩子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并较自然地进行歌唱。

  2、能在歌曲结束时,及时模仿动物叫声或用语言对问句作出相应的回答。

  3、不愿意做懒惰虫,乐意做一个勤劳的孩子。

  活动准备:

  一只毛茸茸的小鸡玩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座位排成“圆形”,并玩过“点兵点将”游戏。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蜜蜂做工》。

  驾驶带领幼儿随着音乐从活动室外面飞进教室,并在教室里边唱歌边表演《蜜蜂做工》。

  二、玩“点兵点将”游戏。

  (1)教师出示小鸡玩具,问小鸡:“你是小小鸡,你是一只小小鸡?(小鸡没有回答)。

  (2)组织幼儿讨论:你们能帮助小鸡回答吗?(如:小鸡发出叽叽叽的声音,就表示回答)

  (3)教师边用《懒惰虫》歌曲旋律唱问:你是小小鸡……“边逐个对座位上的幼儿点小鸡。歌曲唱完,被点的最后一名幼儿站起用“叽叽叽”叫声表示回答。

  (4)由幼儿建议,教师边唱其他小动物边点兵点将,鼓励和表扬幼儿大胆地利用相应的叫声进行回答。

  三、学唱歌曲《懒惰虫》。

  (1)看图片,并用语言表现对懒惰虫的理解。“懒惰虫是什么样的人?”

  (2)边玩游戏边听教师范唱,理解歌词内容,教师边唱边点人,唱完后提问:“懒惰虫什么地方痛?”

  (3)倾听教师第二遍范唱,然后讨论用什么动作表示一身都是痛。(如牛动身体,双臂抱紧等)

  (4)秒年用手指两拍一下做点人动作,边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四、游戏《懒惰虫》。

  (1)学习用语言和动作,坚决大胆地表现对懒惰虫的否定。

  教师:你们是不是懒惰虫?幼儿:我不是懒惰虫。

  (2)介绍游戏玩法:教师或幼儿扮演点人者,边唱歌边点数寻找懒惰者,当歌曲唱完后,被点到这,必须站起来,大声地否定:“我不是懒惰虫”。

  (3)讨论活动:你喜欢懒惰虫吗?为什么?激励幼儿争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学习歌曲

  1、以故事理解歌词:刚才毛毛虫和大树爷爷做挠痒痒的游戏,可开心了!咦,有一条毛毛虫还在睡懒觉呢,大家都去叫它:“醒来啦,太阳出来啦!”可是它却说:“哎哟,我眼睛痛,我的肚子痛,我的一身都是痛。”大家怎么叫他都不愿意起床,不愿意做事请。大伙儿生气了,就叫他“懒惰虫”。大树爷爷笑眯眯:“别着急,我来试试”。

  2、清唱示范歌曲。

  提问:大树爷爷用什么办法把毛毛虫叫醒了?为什么毛毛虫听了大树爷爷的歌会很快起床做事?你听到大树爷爷唱了些什么?

  三、情景游戏——唤醒小动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不肯早起,爱睡懒觉,你们愿意去帮助他们吗?

  活动反思:

  歌曲《懒惰虫》诙谐、幽默,旋律流畅,歌词生动,适合小班幼儿。歌曲虽然以“反面形象”出现,但他的教育意义是很显现的,教育孩子做一个勤奋的人。“勤奋”的概念很宽泛,对于小班孩子的理解有难度,想到班级中有一部分孩子早起的现象,因此,我把音乐中的“懒惰虫”特指为不愿早起,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更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避免歌曲中“反面形象”的负面影响,我又赋予歌曲《懒惰虫》一个特定的功能,即“唤醒功能”,大树爷爷轻轻一唱,爱睡懒觉的毛毛虫就起床了。多神奇,一首歌变成了一个好办法。基于这两个重新赋予的特指,就可以情景自然贯穿活动始末,有了反复吟唱的理由,自然地激发了孩子不当懒惰虫的想法,同时帮助孩子感受体会了歌曲的诙谐情趣。新授歌曲必须要有七八遍的反复跟唱,才会被孩子接受熟悉。单调机械的模唱显然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因此在清音跟唱后,我设计了游戏环节“唤醒小动物”,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学会歌曲的吟唱。孩子幼儿都沉浸在“帮助唤醒”的角色中,尽情地反复自觉地吟唱。对他们而言,已经不是在学唱新歌,而是在游戏。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学会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爸爸。

  2、鼓励幼儿养成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轮流交流的习惯。

  3、培养幼儿关心和热爱爸爸的情感。

  活动准备:

  已进行了一次有关爸爸的活动、爸爸的照片、爸爸和孩子活动的照片。

  活动分析:这是一堂谈话活动,在此之前,幼儿已学习了《我爸爸和我》的绘本,积累了有关爸爸的经历,初步感受了熊爸爸和熊宝宝之间的爱,这堂活动在此基础上,再次挖掘爸爸和我这个话题,孩子对自己的爸爸也有很多的思想、情感要表达,谈话活动,首先要“谈”,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力是重点。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谈话话题。

  教师谈话,激发幼儿对谈论爸爸的兴趣。

  孩子们们,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吧。(老师要随机追问,引导幼儿讲述)

  环节分析:从介绍爸爸的角度来拓展话题,让幼儿从有关纷繁的线索中抓住一两条要点来进行讲述,从而使讲述有重点有目标。

  2、启发幼儿谈一谈爸爸对自己的爱。

  孩子们,我们的爸爸很爱我们,但有时爸爸会把他的爱藏起来,你们发现了吗?

  引导幼儿从语言、动作等角度来表达爸爸的爱。

  环节分析:小班幼儿以直观感知能力为主,教师在引导幼儿时,先自己示范讲述,让幼儿在讲述时,知道从哪个角度来讲述爸爸对自己的爱。教师在幼儿讲述时,注重整理幼儿的语汇和句式,对于表达清晰完整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适时给予帮助。

  3、阅读图片

  教师指图大声朗读散文,引导幼儿一起复述。

  环节分析:因为这是第二课时,幼儿对散文的内容已经熟悉,再次欣赏散文,是在讲述的基础上的情感上的一个归纳提升,注重情感上的熏陶和情境的营造。

  4、拓展阅读

  教师播放图片,有各种爸爸和孩子相处时的情景。

  环节分析:情境的营造可以让孩子更深角度地去感受爸爸的爱,也许没有妈妈表现得那么明显,但爸爸的爱会藏在游戏中、读故事书中、和我们嬉戏中等等,与孩子相处的点滴中,但孩子会忽视这些细节,这些图片帮助他们重温父子相处时光。

  5、送一句“我爱你”给爸爸。

  鼓励幼儿回家对爸爸说一句“我爱你”,并抱抱自己的爸爸。

  环节分析:让幼儿把对爸爸的爱表达出来,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在生活中,爸爸是幼儿身边亲近的家人,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责任。但在平时和孩子的交谈中知道,很多家庭中妈妈和奶奶、外婆等女性充当着重要角色,而爸爸的角色在家庭中被弱化,“爸爸天天去上班,不在家”“爸爸在外面挣钱”“爸爸回家就打游戏”等等,在这个活动中,帮助孩子寻找、理解、感受父亲的爱,也许没有妈妈的细腻,但爸爸对家庭的付出和责任同样重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说说爸爸对自己的爱,让幼儿从内心激发爱爸爸的情感,通过图片的播放,帮助幼儿回温父子相处时的快乐时光。这一刻的孩子是幸福的,快乐的。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5

  一、活动目标:

  1.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二、活动准备:

  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等手套娃娃若干;萝卜胸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萝卜头饰,引出故事主题。

  教师:看,这是什么啊?(教师出示萝卜头饰)

  教师:这个啊是昨天有一个老公公种的一个萝卜,老公公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萝卜越长越大。后来啊老公公想把萝卜拔出来,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动,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呢?那好,现在啊,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就是有关这个萝卜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

  (二)展开部分

  (1)教师操作手套娃娃,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正确回答。

  教师:老公公萝卜呀拔不动,我们看看,老公公会用什么办法拔萝卜呢?(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

  教师:最后萝卜拔出来了没有啊?那是怎么样拔出来的呢?有谁一起拔的啊?

  教师:这么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2)再次讲故事,请个别小朋友用手套娃娃进行故事表演

  教师:那好,那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拔拔这个萝卜好不好?我请一个小朋友来用手套娃娃表演。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表演,请小朋友试着和老师一起讲,主要掌握“XX来拉,来拉”“‘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这两个句子)

  教师小结: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这个萝卜啊?那好,现在啊,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萝卜拔出来!(教师引导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引导全部幼儿一起表演故事。

  教师:这么大的萝卜,小朋友们有没有拔出来啊?萝卜拔出来了小朋友们开心吗?

  四、活动延伸:将手套娃娃放进语言区,幼儿可以在那里继续边用手套娃娃自己表演并讲述故事情节。

  (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拔萝卜》是一个趣味性与表演性相结合故事,它是将人物和动物串连起来以此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发现小班孩子最喜欢不仅能表演又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所以我就设计了这节课。

  课的一开始我便先出示一个教具大萝卜,它是用一块红色的扣地板做的,叶子是用绿色的及时帖做好的,我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呀?他们一看就说是个萝卜,我接着又问是这个萝卜是什么样的啊,小朋友便开始说,红红的、大大的……。接着我便带上老公公的头饰。装成老公公的样子,一边拔一边说:“这个萝卜这么大,怎么也拔不动?谁来帮帮我呀!”许多小朋友说:“我来帮助您吧!”我便开始引出故事的开头。我先出现大萝卜和老爷爷,接着便出现了老婆婆、小狗儿、小花猫、小耗子的形象。看完后,我便以问题的形式开始问幼儿,“故事中你看到了哪些人去帮老爷爷的啊?”幼儿能把大部分的人物给说出来,“那谁先去的呢?接着又去了谁?还有谁啊?”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幼儿的回忆,并再次完整的欣赏故事,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来听故事,以此来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在第二遍的倾听中,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基本能回答出来了,而且兴趣依然很高涨。

  接下来,便请幼儿来表演了,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孩子们一听自己将要表演故事中的角色,高兴的不得了,都围上来要玩。幼儿们在表演环节使这节课达到一个高潮,而且通过自己玩“拔萝卜”游戏,使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外出时不离开父母的道理:

  2、具备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和妈妈在一起》。

  2、根据故事《和妈妈在一起》的内容准备小鱼、小鸡、小猴胸饰若干,鱼妈妈、鸡妈妈、猴妈妈头饰各1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测故事中的部分内容,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段,即从开头到“小鱼就游到哪里”。

  教师:小鸟和妈妈在一起,它们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妈妈飞到哪里,你们猜猜,小鸟就怎么样?

  教师:小猴和妈妈在一起,它们在高高的大树上跳来荡去,妈妈跳到哪里,你们猜猜,小猴就怎么样?

  教师:小宝宝和妈妈在一起,他们在公园里快乐地做游戏,妈妈走到哪里,你们猜猜,小宝宝就怎么样?

  教师讲完故事。

  教师:刚才的故事你们猜对了吗?大家一起来看图书吧。

  师幼一起看幼儿用书《和妈妈在一起》的画面,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为什么妈妈到哪里,宝宝就要跟到哪里?如果不跟着妈妈会怎样?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外面一定要跟好爸爸妈妈,如果不跟着爸爸妈妈,就会走丢,发生危险。

  3、表演游戏:和妈妈在一起。

  角色分配。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扮演小坞、小鱼、小猴、请两位能力强的幼儿扮演猴妈妈、鱼妈妈。一位教师扮演鸡妈妈、另一位教师扮演小宝宝的妈妈。

  教师:小宝宝们戴好胸饰,跟好自己的妈妈、一起来表演吧。

  师幼共同表演。教师在表演的过程中一边讲述故事,一边鼓励幼儿跟着讲述并表演。

  教师:今天大家都是好宝宝,在外面玩不乱跑,都能跟好自己的妈妈。以后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时,也要紧跟爸爸妈妈,这样就不会有危险了教学材料和妈妈在一起小鸡和妈妈在一起,它们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散步,妈妈走到哪里,小鸡就走到哪里。小鱼和妈妈在一起,它们在清清的小河里游泳,妈妈游到哪里,小鱼就游到哪里。小鸟和妈妈在一起,它们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妈妈飞到哪里,小鸟就飞到哪里。小猴和妈妈在一起,它们在高高的大树上跳来荡去,妈妈跳到哪里,小猴就跳到哪里。小宝宝和妈妈在一起,他们在公园里快乐地做游戏,妈妈走到哪里,小宝宝就跟到哪里。小宝宝和妈妈回到家里。妈妈坐在沙发上,小宝宝坐在妈妈怀里。小宝宝和妈妈一起看图书,图画书呀真有趣,小宝宝乐得拍手笑嘻嘻。

  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小班幼儿开展了这次教育活动。首先通过幼儿用书进行导入,图画中的“小鸡、小鸟、小猴、小鱼”都跟着妈妈,和妈妈在一起,教师讲故事时,幼儿能够通过前半句,回答出后半句“小鸡也走到哪里”……然后教师操作玩偶,通过故事讲述让幼儿懂得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体验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活动开展时,教师在一边讲述故事,一边用操作手偶以及各种任务的对话,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当叔叔扮演的陌生人拿着糖果和饼干问:“你们觉得小明会跟陌生叔叔走吗?”“谁愿意跟叔叔出去玩滑滑梯?吃糖?看奥特曼”小朋友纷纷地说:“我要去,我要去。”说明我们小班孩子的控制能力真的很差,没有一点防范意识,也可以看出家长在家也没有重视对幼儿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我问了一句:“你们都认识这位陌生人吗?”这时候,有些小朋友好像有点意识到了,很多小朋友都说不认识。还是有几个小朋友说这是假的,愿意跟陌生人走。跟着陌生人走了。我又着重对幼儿讲述“跟陌生人走”的危害性:爸爸妈妈接不到宝宝,宝宝也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小朋友一个个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当再一次问他们:“如果在马路上,要不要跟陌生人走?和谁在一起呀?”小朋友一个劲得说:“和妈妈在一起”。

  因此,我觉得从小对孩子进行这样的安全教育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单凭说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对他们进行情景性的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7

  【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在儿童眼前展现一个富有美感的春天,由此产生渴望“找春天”的急切心情。

  课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起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课堂上让学生放手自主读书,品味词句,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教具准备:春游录像;生字词课件;课文插图动画;春天景物道具;画布。

  3、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放录像,带领学生春游时的活动场面)

  1、小朋友,通过刚才播放的春游活动场面,你能说说在活动时你发现什么吗?

  2、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的收获。

  3、过渡:春天来到,大自然发生很大变化,下面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小伙伴在哪里找到春天

  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同座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

  3、过渡:刚才小朋友自学得很认真,在自学时,你们发现哪些字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

  4、出示生字(屏幕打出)

  (1)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交流识字情况。(说说哪几个字已经认识,不用教。)

  (3)演示识字方法。

  师:拿一朵花躲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躲)用“躲”字组词。

  (4)汇报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画图认字(嫩)

  5、出示词语。(屏幕打出)

  开火车认读。

  6.默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不出声,读正确、通顺。

  三、细读课文,指导写字

  1、指名读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评。

  2、带着感情朗读。

  3、指导写字。要让学生先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脱、冻、溪、掩、探、摇: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类学习。

  野、躲、解: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重点指导。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4、学生交流。体会字体美观、规范。

  5、教师范写。“溪、野、躲、解”几个难写的字。

  6、学生仿写。在书上仿写两个,身坐端正,字写规范、美观。

  四、轻声齐读,整体感知

  1、齐读,想一想我们跟随作者找到什么?春天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板书图画,学生贴词语)

  2、学生交流。

  3、学生质疑,合作研究。

  五、朗读课文,扩展活动

  1、让父母当评委,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学会哪些字,发现什么。

  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在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重点指导品读课文,背诵课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感受美,体会美。)

  一、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走进春天,通过我们留心观察,我们发现春天大自然有很大变化。

  问:春姑娘找到什么?

  (生一边说,师一边画、一边写。)

  小草野花嫩芽小溪

  二、品读,品味佳句

  1.出示“害羞”一词,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

  2、指名读4-7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特点。

  3、看读,体会感情。

  (1)教师读课文,学生看表情、听声音。学习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读课文,教师看读、指导。

  4、自由读。可以找伙伴读,找老师读,带动作表演读,体会春天来,万物急切来到大自然的心情。

  5、观察板画,用“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练习说话。练习“……像……”句式。6、自由交流,说说喜欢的句子,再画下来,记在积累本上。

  三、欣赏,自主表达

  1、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屏幕打出课文插图动画。尝试背课文。

  2、教师将准备的道具摆在教室里,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情感,一边找一边复述课文。

  3、毛遂自荐背诵课文。

  4、引读。

  师:春天来!生:我们……,我们……,我们……,我们……。

  师:她在……,生:在……;

  师:她在……,生:在……。

  5、集体齐背。

  四、拓展,升华情感

  1、启发谈话:说一说,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触到什么,她是什么样子。

  要求:可以一边读文一边联系生活发表见解;同桌互说;小组讨论;找伙伴探讨。

  2.争当小画家,动手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准备画布,集体创作)

  反思

  《找春天》是二下第一课,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我想进入新的教材,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

  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进行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春天藏在哪里。这种听读也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教师朗读的熏陶。

  接着,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圈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解决字词,就要品读课文,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第一段我抓住两个它!第二段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这段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课文第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最后理解课文,还要进行朗读的反馈,这时,我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感知汉字“黄”和“蓝”。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汉字“黄”和“蓝”及红、黄、蓝、绿四色积木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激发幼儿感知“黄”和“蓝”的兴趣)

  1、讲解游戏规则

  幼儿念儿歌,当见到老师出示的字牌时,根据字牌上的字去玩相应颜色的运动器具。

  2、幼儿游戏

  (二)游戏――快快拿(感知“黄”和“蓝”)

  1、出示汉字“黄”和“蓝”

  初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上半部分)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下半部分)

  2、游戏――快快拿(巩固感知“黄”和“蓝”)

  (1)讲解游戏规则

  人手一个计算盒,内有四块积木(红、黄、蓝、绿),教师出示汉字,幼儿举起相应颜色的积木。

  (2)幼儿游戏

  师:一二三,快快拿;幼:拿出相应积木并大声说出“x颜色的X”

  (三)游戏――贴字(巩固“黄”和“蓝”)

  1、讲解游戏规则

  颜色与汉字一一对应地贴在运动器具上。

  2、幼儿游戏。

  3、游戏结束集体验证是否对应正确。

  (四)提示与建议

  此活动在户外进行。利用户外运动器具,在自然的场景中教学。

  活动反思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全身地投入,真正让幼儿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了识字教学的目。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9

  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数与量的概念理解很少,孩子们能区别1个物体,但对于许多的认识就很少,为了让孩子们从感官和事物上正确区分1和许多,我准备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初步学会辨别1个和许多个物体,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学会用语言表达1个XX,许多个XX。

  活动准备

  游戏宫门左右各一扇,左门有一个红色的圆,右门有许多个绿色的圆;门票若干(分别画有一个圆和许多个圆);《木偶剧场》门牌一个,木偶兔头饰一个,积木搭建的菜地一片,萝卜卡片若干,篮子一个,纸飞机若干,音乐磁带;鼓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这个地方就是游戏宫,小朋友们请做好,开动我们的小汽车,出发吧!嘀?(教师同幼儿随音乐做开车状)

  师:游戏宫到了,不过这游戏宫不能随便进去,要有票才行,小朋友请等一会,老师去给你们买票。

  二、认识“1”和“许多”

  1、发门票:师问:“看老师手中的门票有多少?”(引导幼儿多说几遍“许多”),那小朋友手中有票吗?将教师手中的门票发给幼儿人手一张。师提问:老师手中还有票吗?那刚才许多的票哪去了呢?

  师:原先老师手里许多的门票现在变成一张一张的分给了小朋友。

  2、看门票:那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你们手上的票一样吗(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一个红色圆点、许多个绿色圆点。

  3、对比游戏宫门上的标记

  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票上的标记对应进入相应的门。

  4、进游戏宫

  提醒幼儿进入时不拥挤。两位老师分别在门内收票,等小朋友进入后,教师收齐门票,提问幼儿:你们还有门票吗?老师这里有票吗?有多少?

  师:老师把你们手中一张一张的票收起来放在一起又变成了许多的票。所以说:“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三、和木偶兔做游戏

  到达《木偶剧场》出示木偶兔,和木偶兔做游戏,教师扮兔妈妈,幼儿扮兔宝宝,请幼儿观察兔妈妈和兔宝宝的数量,引导说出“1”个和“许多”。请幼儿听鼓声,一声跳一下,许多声跳许多下,集体练习原地跳。帮妈妈拔萝卜,幼儿一人拔一个,放到篮子里观察篮子里萝卜的数量。

  师:许多个萝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萝卜,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又变成了许多个萝卜。

  四、游戏结束

  师:一个一个放在一起就变成许多,我们还可以把许多变成一个一个的。教师将纸飞机送给幼儿人手一架,到游戏宫外的草地上投飞机。

  活动反思

  孩子们能较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正确的区分了1和很多,有个别幼儿在第三节游戏活动中表现很随意,没有按照游戏规则来玩,但总体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练习轻轻的走和跑。

  2、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老猫头饰一个,小猫头饰若干,在场地周围放些障碍物供幼儿躲藏,活动前学习游戏中的儿歌。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与教师站成一个大圈,面向圆心。

  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小猫头饰)

  2、小朋友喜欢小猫吗?小猫是怎么叫的?一起来学一学。

  3、小猫是怎样走路的?一起学一学。

  二、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师:今天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谁呢?让我们活动一下身体吧!

  三、整体部分。

  1、讲解活动规则。

  师:下面由老师蹲在中间当猫妈妈,宝宝围着猫妈妈当小猫。猫妈妈和小猫一起说儿歌:“老猫睡觉醒不了,小猫偷偷往外瞧,小猫小猫爱游戏,轻轻跑到外边去!”说完儿歌,猫妈妈就睡着了。小猫要轻轻地走或跑到小椅子后面藏起来。过一会,猫妈妈醒来睁开眼睛说:“老猫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不见了。”猫妈妈不见了小猫,心里可着急了,猫妈妈就会嘴里“喵喵喵”叫的找小猫。小猫最听猫妈妈的话了,小猫听见猫妈妈叫声时,一边“瞄瞄瞄”地叫,一边赶快地跑回猫妈妈身边蹲下。

  2、师生共同游戏。

  师:跟着老师一起来试试看。

  3、换角色游戏。

  师: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当猫妈妈,其他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当小猫。

  4、变换方式游戏。

  师:下面我们换一个方式,请小猫藏好后不要出来。看猫妈妈能不能找到小猫。看看哪个小猫藏的最好。先被找到的小猫要和猫妈妈一起找其他的小猫。

  5、找到所有的小猫后,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的游戏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作为老师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来应付突发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游戏时顾正浩总喜欢横冲直撞,跑来跑去,听到“猫妈妈”的召唤,总是跑回位子,不到妈妈身边来。刚开始时我还提醒他“轻一点”,然而这种干涉并没有起作用,于是我就不支持、不限制、不关注。现在想一想,孩子的行为总有自己的理由,孩子既然乐在其中,就可以顺其要求,巧妙利用:“看,那只调皮的小猫一定是最快跑到妈妈面前来的。”这样既满足了他的要求,又间接影响了他。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11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二、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三、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鸭子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

  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12

  教案一学情分析:

  体态律动学是瑞士心理学家达尔克罗斯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小班音乐活动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小班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稳定性差、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我根据他们的特点,结合乐曲的内容,编排一些简单的律动,使音乐与体态韵律活动融为一体。然后通过情景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感知、理解韵律动作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意义,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反应能力和手脚协调能力。同时,选择世界名曲作为活动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幼儿从小感受不同的世界名曲的特色,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并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2.使幼儿乐意用身体表现叮咬、飞舞和拍打动作。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幽默曲》的分段音乐、完整的《幽默曲》音乐、小蚊子跳舞音乐。

  活动过程:

  1.以“我和小蚊子跳舞”游戏作为开始

  (师做被蚊子叮咬状,并表现出非常痒的样子)“小朋友,我怎么了?我被小蚊子咬得好痒呀,你想不想来玩这个游戏呢?那请你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玩‘我和小蚊子跳舞’的游戏,好吗?”(幼儿玩游戏)

  “这个游戏好玩吗?我现在想让小朋友自己扮演小蚊子和自己玩游戏,应该怎样玩呢?”(幼儿尝试用另一只手来叮咬自己的身体)

  分析: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加入教师的动作暗示,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第一段,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一只淘气的小蚊子飞在了我的手上,它咬了我一下,好痒呀!”(教师用一只手分别从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耳朵、头硕等部位用五指轻轻敲过,并表现出特别痒的滑稽的表情)

  “小蚊子都咬我哪里了?”

  “小朋友想不想玩一玩?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一玩!”

  分析:此环节中教师采用分段教学的方式让幼儿理解乐曲的第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并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蚊子叮咬的部位培养幼儿的顺序感。

  3.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第二段,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一只小蚊子飞来了,它要飞到哪里去呢?又一只小蚊子也飞来了,它看了看小朋友,心里想;‘我要飞到哪里去呢?’飞呀飞呀!小蚊子很高兴,在欢快地向小朋友们表演它们的飞行绝技。这只小蚊子落了下来,另一只小蚊子也落了下来。”

  “小朋友,你想不想来学一学小蚊子飞舞的动作?让我们跟着音乐来玩一玩!”

  分析:教师在这一环节用双手不断地交换,做出蚊子不停的飞舞的动作,并用动作提示幼儿:眼神要关注双手飞舞的状态。

  4.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第三段,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小朋友来听一听这段音乐,这段音乐表明小蚊子要干什么了?我们来表演一下。(第三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相同)小蚊子又飞来了,咬得我好痒,小蚊子可真调皮呀!”

  5.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第四段,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小蚊子咬了我后,我又痒又难受,我一定要抓住它,教训一下这些调皮的小东西。谁有好的办法来抓住这些调皮的小蚊子呢?”

  孩子们互相讨论。

  “我用手去抓。”

  “我做一个苍蝇拍来打蚊子。”

  “那我们怎样来扮演拍子呢?”(通过讨论,大家同意握紧双手来扮演拍子,不停地拍打蚊子)

  “小蚊子可真狡猾,跑掉了,这里面还有一只我们赶紧抓住它,相反的方向还有一只,我们要努力呀,终于抓住了。”

  “好玩吗?你想不想玩?让我们跟着音乐来玩一玩!”

  分析: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抓蚊子的方法,从而调动幼儿口头参与的积极性,并拓展幼儿想象力,激发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活动达到高潮。

  6.重复之前的动作,将音乐分段进行表现

  “孩子们,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再来玩一次好吗?”

  7.教师依据音乐讲解故事,并和幼儿共同随音乐进行表演

  “夏天来了,小蚊子们跑了出来,跑到了我的身上,它咬了我的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脖子、头。好痒呀!”

  “好多调皮的小蚊子又飞了过来,它们在得意地表演自己的飞行绝技,慢慢地落了下来。”

  “调皮的小蚊子,把小朋友咬得这么痒,我们一定要抓住它,快,拿起拍子,用力地拍.这边有一只,那边还有一只。好累呀!休息一下。”

  分析: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边讲述故事边表演的方法将整首乐曲的内容完整地表现在幼儿面前,将名曲律动更加游戏化,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参与律动活动,并主动地表演整首乐曲。

  8.活动结束

  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以增进幼儿与父母共乐的情感。

  “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你还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

  教案二活动目标:

  1.听懂AB两段音乐。

  2.能跟着不同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1.木头人游戏导入活动。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你们现在是木头人了,可不能随便动哦,我是魔法师,我的魔法小棒碰到木头人的手,木头人的手就可以动了。

  游戏两次。

  2.感受音乐第1段。

  (1)这是什么声音?

  是蚊子的声音呀,蚊子什么样子的?

  夏天到了,蚊子都出来了,它们出来干什么呢?怎么叮人的?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一学呀。(叮手臂,换个地方,再换个地方,再换个地方)

  刚才小蚊子叮了几次?

  (2)我们学一学飞起来的蚊子呀。找到了才叮上去。

  3.感受第2段音乐。

  (1)被蚊子咬了会怎么办?

  (2)我们怎么擦止痒药膏?

  抹一抹,擦一擦。

  4.完整感受1、2段音乐。

  (1)又飞来了一只蚊子,会叮在哪些地方呢?

  被叮了要一下一下地擦止痒药膏哦。

  5.分角色游戏。

  (1)现在我是蚊子,你们在睡觉哦,我来叮你们,叮到哪儿,你们就哪儿会痒痒,要擦药膏。

  (2)找个好朋友,一个人做蚊子,一个人是木头人,蚊子跟着音乐叮人,木头人跟着音乐擦药膏。

  教案三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快慢节奏的变化,对伙伴的动作给予相应的反映。

  2、展开想象,创编蚊子飞、叮人、身体不同部位抓痒、打蚊子的动作。

  3、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蚊子图片、蚊子叮人图片、宝宝抓痒图片、宝宝打蚊子图片、蚊子贴贴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一天,宝宝们正在玩游戏,他们很开心,可是有一群坏家伙飞了过来……

  二、分析音乐,创编动作

  1、(1)出示大蚊子图片:这个坏家伙是谁?

  仔细观察蚊子的样子(如:大大的翅膀、嘴巴上面有一根尖尖长长的刺、细细的腿…..)

  (2)创编:大蚊子飞的动作。

  (3)配合音乐A段表演大蚊子飞。

  2、(1)出示蚊子叮人图片,观察蚊子叮人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看图学一学蚊子叮人的样子,创编动作。

  (3)配合音乐B段表演蚊子叮人。

  3、(1)出示宝宝抓痒图片,宝宝被蚊子叮了,身上很痒,他要干什么?(抓痒)

  (2)看图片学宝宝抓痒的样子并创编在身体不同部位抓痒的动作。

  (3)配合音乐C段表演宝宝抓痒。

  4、(1)出示宝宝打蚊子图片。

  (2)创编打蚊子的动作。

  (3)配合音乐D段表演打蚊子

  5、连贯的表演《我和小蚊子跳舞》

  三、角色扮演游戏

  幼儿分两组,一组幼儿贴蚊子贴贴扮演小蚊子,另一组幼儿扮演宝宝

  A段:蚊子围着宝宝飞飞。

  B段:蚊子做叮人动作

  宝宝对蚊子叮的地方做抓痒的反映

  C段:蚊子到处飞

  宝宝抓痒

  D段:宝宝打蚊子

  蚊子做逃跑状

  教案四: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变化,能跟着老师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2.理解游戏规则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音乐。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蚊子叫声,并知道蚊子会飞。

  材料准备:蚊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音效吸引幼儿注意力。

  1.播放音效,师:听,谁飞来啦?

  2.师:原来是小蚊子飞来啦!

  二、完整欣赏音乐并能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1.欣赏音乐感受蚊子飞的节奏,尝试做蚊子飞的动作。

  师:听了刚才的音乐,你觉得蚊子怎么飞的?

  你能学学蚊子会飞的动作吗?

  仔细听音乐,蚊子飞了几下?

  2.听音乐感受蚊子咬人的节奏,尝试做蚊子咬人的动作。

  师:蚊子飞来干什么?蚊子会咬哪里了?

  蚊子怎么咬的,用什么动作表示它长长的针?

  谁来做小蚊子学学咬人的动作。

  3.听音乐感受宝宝挠痒痒的节奏,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挠痒痒。

  师:刚才蚊子咬了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想怎么挠痒痒?

  蚊子咬在小脸上你怎么挠痒痒?咬在小腿上你怎么挠痒痒?

  能用舞蹈动作表现吗?还有谁的动作和他不一样?

  4.师扮演蚊子角色,小朋友做宝宝一起表演。

  师:你们的'动作都很棒,现在老师是蚊子,小朋友做宝宝一起听音乐表演(音乐)

  5.老师和个别幼儿表演蚊子

  师:现在我要带蚊子宝宝出去玩了。

  三、幼儿完整进行游戏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跟随着音乐,完整地游戏。

  教学反思:

  《我和小蚊子跳舞》是俄国作曲家亚里多夫的管弦乐曲,俄罗斯民歌8首中的第四首,整篇乐曲篇幅虽小,但作家塑造的小蚊子形象却很生动,充满了富有生活气息的诙谐情趣。

  《我和小蚊子跳舞》游戏的设计配合音乐所表现的主题,将乐曲表现的内涵与游戏情节有机融合,通过“蚊子飞”、“蚊子叮”的动作体现富有情趣且幽默的情节,并游戏和音乐之间的联系,让幼儿在享受作品的同时,通过蚊子咬宝宝,宝宝挠痒痒逗引身体接触,体验同伴之间的共同游戏快乐。

  首先,我让孩子学会倾听音乐。以蚊子的声音引入今天的主题——蚊子来了。我就问:“蚊子怎么飞的了?它飞来几下?”让幼儿更认真的去听音乐,熟悉音乐。老师则在幼儿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小幅度的做动作这样既有视觉的冲击也有听觉的游戏不仅给孩感应两者结合起来,幼儿对游戏更有兴趣。

  其次,让幼儿学一学蚊子叮人的动作,它长长的针用什么动作表现。再让幼儿表演小

  蚊子如何叮人?再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被蚊子咬过会有什么感觉呢!怎么挠痒痒呢?在此环节中,幼儿都能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蚊子叮人”、“挠痒痒”的动作。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因为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培养了孩子音乐感受的能力。《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并且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感情,建立对彼此的信任。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1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知,让幼儿初步感知"1"和"许多"

  2、能正确说出"一个"和"许多"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萝卜卡片若干、兔子耳朵头饰若干(数量均和幼儿的数量相等)、两个小筐子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小白兔,乐呵呵。到山上,拔萝卜。一只小兔拔一个,放在一起是许多。"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它要和我们一起来上课,有请可爱的小白兔,→幻灯片小白兔

  (二)游戏拔萝卜体验"1"和许多的关系每个人都带上兔耳朵头饰扮演小兔子→(黑板上贴了许多的萝卜卡片)老师问:"小朋友们看看山上有多少萝卜啊?"(引导他们说出有许多)那现在我们一起上山拔萝卜吧→每人拔一个,而且要边拔边说"我拔了一个萝卜"→拔完了,老师问:"现在山上还有萝卜吗?"(幼儿答)→"你的手里现在有几个萝卜?"(幼儿答)→"刚才山上有许多的萝卜怎么现在一个也没有了呢?"(幼儿答)→引导并讲出"许多"的萝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萝卜萝卜看起来好好吃哦,而且萝卜很有营养小朋友多吃萝卜呢会少生病哦,你们想不想吃呢?(幼儿答)→可是刚拔的萝卜凉凉的又不干净我们吃了会肚子疼的,不如我们让厨师给我们做成好吃的菜吧→收萝卜→"我放了一个萝卜"→老师问:"你的手里还有萝卜吗?"(幼儿答)→"筐子里现在有多少萝卜?"(幼儿答)→"刚才筐子里一个也没有现在怎么有许多的萝卜呢?→"引导并讲出"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就成了许多萝卜"总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一个一个的"1"和在一起就成了"许多"延伸: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1和"许多",我们一起来找找吧→使用幻灯片看图并引导幼儿正确说出1和"许多"

  活动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14

  一、活动目的

  1、知道母鸡会下蛋、孵小鸡。

  2、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母鸡生蛋的视频,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或图片。

  2、小鸡图片若干,大点数卡两套。

  3、分别画有1条虫、2条虫、3条虫的卡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鸡妈妈下蛋。

  (1)模拟母鸡下蛋的声音,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这是谁在叫?鸡妈妈在做什么?

  (2)组织幼儿观看母鸡下蛋的视频,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出鸡妈妈下了几个蛋。

  (3)引导幼儿操作《点数鸡蛋》,教师巡回指导。

  2、帮助找小鸡。

  (1)幼儿观看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

  教师:一天天过去了,我们来看鸡妈妈在做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呢?

  (2)组织幼儿到贴有小鸡图片的草丛中与同伴一起玩"找小鸡"游戏,并交代游戏规则。

  (3)幼儿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鸡。我在图卡上贴了X个圆点。

  3、捉小虫喂鸡。

  (1)将小虫的图片随意洒落在地上,引导幼儿玩游戏"捉小虫"。

  教师:小朋友们帮鸡妈妈找到了小鸡宝宝,鸡妈妈真高兴,现在她还想请大家帮忙,捉些小虫送给饿了的小鸡宝宝吃。

  (2)幼儿动手捉"草地上"的小虫,鼓励幼儿说自己捉到了几条虫。

  (3)引导幼儿将捉到的小虫送给鸡宝宝吃,要求一只小鸡吃一条小虫,两条小虫的卡给两只小鸡吃。

  四、活动延伸:

  1、音乐区:学唱《老母鸡》。

  2、美工区:涂色,添画"鸡的一家"。

  五、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本文扩展阅读:鸡是一种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15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性质和初步会玩游戏的基础上,边玩边感受兔和狼的节奏。初步会用小乐器表现音乐。

  2、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创造性用动作表现兔和狼的音乐形象。

  3、享受集体游戏的快乐,遵守游戏规则。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感知过不同兔和狼的律动。

  2、小朋友会敲舞和小铃。

  活动过程:

  一、律动:游戏:小兔采蘑菇

  在兔跳的音乐伴奏下,边跳边入室。

  ①听到低音区兔跳音乐,小兔蹲下采蘑菇(要求不同方位)

  ②听到高音区兔跳音乐,小兔双手举在头上学兔跳。

  二、发声练习: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兔怎样跳,跳跳跳跳跳,

  1 2 | 3 4 | 5 — | 5 4 | 3 2 | 1 — |

  老狼怎样走,凶狠狠地走,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请你学老狼,凶狠狠地走。

  三、复习歌曲:《小猫你别吵》

  ①幼儿唱一遍。

  ②边唱边做动作。

  四、新授:

  (一)、在玩中进一步感受音乐性质:

  1、听音乐,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并引导幼儿说出音乐的性质。

  问:小白兔的音乐是怎么样的?(高兴、欢快)那你们刚才跳得怎么样?(高高兴兴、蹦蹦跳跳)

  2、边听音乐边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角色的音乐形象。

  ①启发幼儿做出兔跳,欢快的不同动作。(幼儿听音乐再练习)

  ②启发幼儿创造性地做出狼的动作。

  掌握狼的动作发节奏。

  游戏:拍出狼走的节奏。(教师做狼的动作)

  A、教师引导幼儿拍出动作发节奏。

  B、用舞板拍出动作的节奏。

  C、跺脚,跺出动作的节奏。(为走做准备)

  学做狼的动作。

  A、狼是怎么样走路的?动作是轻的还是重的?(引导幼儿用的节奏重重地学习狼走)

  B、怎么样才能表现出狼凶狠的样子?

  手是怎么样的?(五指张开勾指成爪形)

  眼是怎么样的?(瞪得大大的,眼睛东张西望找寻小动物)

  来回怎么找?(东看看、西看看)边说幼儿边学做

  脸上还有哪些地方表现狼很凶?(舌头伸得长长的)

  舌头为什么要伸得长长的?(想吃小动物)

  活动反思:

  本次的教研活动,我选择的是小班音乐游戏《狼和小兔》。在活动中,我通过小兔和狼的故事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欣赏音乐时,引导孩子们分辨小兔和狼的不同音乐形象,学习小兔跳及采蘑菇的动作,以及大灰狼凶狠的形象。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游戏场景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达到了活动目标。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问题启发性不强,语言不够简炼,对孩子的回答和反应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没有给孩子思考的空间。

  2、游戏要求不够清晰,每次游戏结束后应该小结,并对孩子提出下次游戏时更高的要求。

  3、教师没有完全融入游戏的角色当中去,活动时的过渡环节缺少艺术性语言。

  在活动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 篇16

  活动目标:

  1、发现“1”和“许多”,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即若干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个,许多个可以分成若干个1个。

  2、知道班里除了有1个我,还有许多个我的好朋友,体验与小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小镜子若干,大穿衣镜1面。

  活动过程:

  1、看看小镜子,发现“1”个和“许多”个给每人提供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快看看小镜子里,有谁在里面?"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有几个你自己?”并告诉幼儿:“小镜子里还有你的好朋友。”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声说:“×××,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后比一比,看谁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镜子,体验“1”与“许多”的关系将幼儿集中到大镜子前,提问:大镜子里有谁?(引导幼儿说一说有许多小朋友)邀请全体小朋友当小猫,和老师一起做“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

  游戏开始时,主班老师面朝镜子背对幼儿做睡觉状。当主班老师(老猫)嘴里念到:“老猫睡觉醒不了,小猫悄悄往外跑”时,配班老师悄悄请一个幼儿起身躲到屏风或布帘后面去(不能被镜子照到),主班老师睁开眼睛问:“几只小猫跑了?”幼儿回答:“1只。”游戏重新开始,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躲到屏风后面时,老师问大镜子:“每次只有1只小猫跑掉,怎么我的许多小猫都没有了?”(让幼儿发现许多只被分成了若干个1只)这时,配班老师逐一请幼儿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问:“几只小猫回来了?”该幼儿答:“1只。”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再问:“每次只回来1只小猫,我这里怎么会有许多只小猫呢?”(让幼儿再次发现若干个1只合起来就有了许多只)。

  活动延伸:

  教师还可结合平时的各种生活、游戏活动,让幼儿反复感知“1”和“许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如分餐具、发点心等。

  活动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同时也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并且都能够正确的区分“1”个“许多”,但在活动设计中感知“许多”的环节有点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本次的教训把过程设计的更合理!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有更完美的表现。

【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和反思(通用16篇)】相关文章:

小班语言小手和小脚教案反思12-28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喂饼干》含反思10-09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小蓝和小黄》含反思10-26

幼儿园小班教案《袜子》含反思02-06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颜色妙妙妙》含反思12-18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大树》含反思02-04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含反思10-12

幼儿园小班教案《爱清洁》含反思12-29

幼儿园小班美术优秀教案《五彩的蛋》含反思10-26

《刷牙歌》小班优秀教案(通用7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