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的内容

时间:2021-02-15 14:28:4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的内容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的内容

  1、小足球赛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指导观察图画时,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阵势”“警惕”“索性”“全神贯注”等词语。能用“欣赏”

  与“津津有味”造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即文中对小守门员的描写。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班上哪些同学爱看足球赛?哪些同学爱踢足球?你准当的守门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小足球赛》。

  二、指导观察图画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注视前方,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叔叔在看球赛。)

  2、指导观察顺序。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入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

  3、指导观事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

  ①对小守门员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可从他的衣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观察。)

  ②请同学们从衣看、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察,说说小守门员的样子。

  (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小守门员严阵以侍的神态,全神贯注盯着前方的眼神,前倾的身子,下垂的双臂,手上戴着的皮手套及膝盖上的纱布等。)

  ③观察并说说小守门员后面的小男孩的动作、神态。

  4、指导观察观众。

  ①在赛场一侧观看比赛的共有几个人?(共有8人)

  ②先观察图上左侧五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③再观察图上右侧三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那位叔叔与边上的两位小观众有什么不同。

  5、指导观察背景。从图上周围的景物看,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进行足球比赛?

  (从野花、青草、堆置的物品可看出这是一块闲置的平地。)

  6、小结。

  刚才我们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人物到景物、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了图意。

  三、范读课文

  刚才,我们同学观察并说了图意,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述图画的呢?情同学看着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四、指导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请同学门轻声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看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守门员?哪些自然段写观众?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么分?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样子。

  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讲小观众和大个子叔叔观看球赛的情形。

  3、指名分段朗读。

  五、学习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欣”是前鼻音,注意指导“磕”和套”的写法,区别“惕”与”赐”字音和字形的异同点。

  六、作业

  抄写词语i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看图,学习第一段

  1、看看第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看图,说说为什么课文中说“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又”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们常来这儿踢球,他们喜爱踢球这项活。)

  3、看图思考:从球赛吸引了这么多的小弟弟、小妹妹和路过的大个子叔叔,可以看出这场球赛得怎样?(比赛一定紧张、激烈、精彩。)

  4、齐读第一段。

  三、看图,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对照课文看图,看看这一段描写了图中的哪两个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了谁?

  3、学习写小守门员的两句话。

  ①这两句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小守门员?(从神态、动作两方面来写的,〕

  ②哪些词语写了小守门员的神态,对照图,说说“警惕”‘注视”“毫不在意”是什么意思?(“警惕”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感觉,时刻注意着。“注视”就是注意地看。”毫不在意”就是丝毫不放在心上J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守门员?(警惕性高、意志坚强的守门员,)

  ③小守门员的动作是怎样的?这样的姿势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守门员是一位合格的守门员。)作者为什么要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是对小守门员的称赞。)

  ④看着图用自己的后描述小守门员的动作、神态。

  4、学习写候补守门员的两句活。

  对照图读第二段的后两句,说说候补守门员有什么特点?(跃跃欲试,急切地想上场一显身手。)

  5、齐读第二段。

  四、看图,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三至五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第三自然段,分别用“——”和”…”画出写到的观众和描写他们动作、神态的词语。

  ②结合图文,理解有关词语。

  “索性”如果换个词可用什么?(干脆)看图中那个搂着小弟弟的红领中,说说“全神贯注”的意思?(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局势”在这里指什么?(措球赛情况)观察图上白狗的样子,说说“闭目养神”是一种什么样子?(闭着眼睛,休养精神)

  ③从观众的动作,神态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比赛很激烈,观众对赛场上的情况非常关心。)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画出写到的观众及描写他们神态的同语,“不相干”是什么意思?(没关系)齐读这一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

  默读画出描写大个子叔叔神态的`同语,看图说说“律津有味。的意思?(很感兴趣,看着孩子们精彩的比赛,大个予叔叔会想些什么呢?(回忆自己小时候踢球的情景,想到明天的足球运动等)

  5、齐读三至五自然段。

  第三裸时

  一、练习朗读课文

  二、学习写作方法

  1、文中描写了画面上这么多人,但有没有给人雷同的感觉以没有雷同感?

  2、又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是写的画面本身,哪些是写的作者的联想?这样将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课文作者在对画面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按从主到次的顺序,抓住人物特点,同时又适当展开联想,将画面上的人物写活了。

  三、完成“思考·练习”3

  四、创设情境,进行片段练习

  1、下面我们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方法写老师的动作、神态,要求写出特点。

  2、教师表演进教室上课或讲解某一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观察。

  3、讨论描述顺序。

  4、分步表演并描述。

  5、已将描述内容写下来。

  2、趵突泉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突泉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描绘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妩媚”晶莹”“摇曳”“不知疲倦”“五光十色”等词词。能用“那么……那么…···”“好像……似的”造句。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二、教学回点

  1、课文中描写大小泉景色的部分,即课文3、4两个自然段

  2.细致观察与描写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有条件的准备相关录相带。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是哪几的泉水?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

  2、你们听过趵突泉吗?请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二、简介趵突泉

  趵突泉在山东省会济甫市旧城区西门官侧,面积约3公顷,包括周围的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6个泉口和几处古建筑,现统称为的突泉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助突泉泉他长约30米,宽约20米,成长方形。池内有五股泉水,涌量每钞钟可达16立方米。泉水高高涌起,可高达半尺多,

  24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三、范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2、看了图,听老师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么样?

  四、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学习生字。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课文中具体写趵突泉的美丽景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五、教学第一段

  齐读,说说现在单讲的突泉”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出课题,引起下文)

  六、教学第二段

  1.指名读,想想这是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在西门外的桥上看到一溪活水,)

  2、“活水”是指怎样的水?(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洁)”鲜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形容泉水清洁、清澈、明亮)

  3、“妩媚”是什么意思?(指姿态美好可爱)作者为什么说“假如没有助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代作者既强调了胸突泉在济南美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又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

  4、齐读第二段。

  七、识记、书写生字

  八、作业

  抄写词语;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齐背课文一、二段

  二、看图,学习第三段

  (一)学习描写大泉的第三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几层意思?

  讨论归纳。

  共6句话,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句活是第一层,写来到公园,第二,三两句是第二层,写泉池和池水,第四、五、六三句是第二层,写大泉的特点。

  2。“沿着小溪柱南定,就来到趵突泉公园”这句话在二、三自然段之间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3、趵突泉的泉池和池水各有什么特点?

  4、指名读4至6句,其余同学看着图听,体会大泉的美。

  5、用不同的符号画出4至6句中描写实景和作者联想的部分。

  6、默读4、5两句,看看大泉在外形上有些什么特点?

  7.观察图画,想象如果此时你们站在购突泉边,望着这永远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向上冒的泉水,会想到什么?(大自然的伟大,大自然的力量)

  8、朗读第6句,思考:今天的泉池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今天来到购突泉边看到这美丽、奇妙的景象,又会想些什么?

  9、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描写小泉的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3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美丽有趣)

  3、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

  4.结合课文解释“摇曳”和“五光十色”,“摇曳”换个词几说可以用哪个词?(摇荡)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

  三,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要写趵突泉?

  作者通过对趵突泉美丽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时祖国河山的热爱。

  2、在写趵突泉时,作者是怎么充分展示它的美的?

  在描写的趵突泉的美景时,作者把观察与联想结合起来,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形象地展示了购突泉的美。

  四、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思考·练习3的造句。

  3、中国石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做然”“酷似”“盛誉”“快慰”“栅栅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中国石和表现战士喜爱中国石的部分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读通课丈,指导分段。

  1、这一课生字较少,请同学们先各自将课文中的生字读几遍,然后将课文读一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3、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原因。)

  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摊”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

  4、齐读第一段。

  五、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给第一段分层

  1、指名读2至7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2、讨论分层。

  可分三层。第一层(2、3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第二层(4、5、6自然段):讲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即洗石并发现”中国石”,第三层(第七自然段),讲仔细端详“中国石”。

  3、指名分层朗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二段

  (一〕讲读二、三自然段(第一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释下列词语。

  瑰丽、倾泻、裸露、珠光玉彩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

  (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

  有超入本领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6.齐读二、三自然段。

  (二)讲读4、队6自然段(第二层)。

  1、指名读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会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发现“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别清亮〕关于珍珠泉有什么传说?谁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珠”,为什么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前面一个却加上引号?(前一个是指真的珍珠,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

  4.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三)讲读第七自然段(第三层〕。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y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

  3、“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四)朗读第二段。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第八、九自然段,思考:战士们是怎样精心保管“中国石”的?

  2、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珍爱?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词句。

  3.结合学生汇报解释下列词语。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嘱咐”指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谁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4、战士们为什么那么槽心地保管“中国石”,那么珍爱“中国石?(因为它酷似祖国版图,在战士们眼里,它代表祖国。〕

  5。在以后的奏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井赢得“最佳宝石”的盛誉。“屡屡夺魁”和“盛

  誉”是什么意思?什屡屡夺魁”就是一次又一次夺得第一,“盛誉”就是很大的荣誉)为什么

  “中国石”能屡屡夺魁并获得“最佳宝石”的盛誉?(因为“中国石袱表祖国,特别珍贵〕

  6.哪个词语突出了“中国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为至宝)“奉为至宝”是什么意思?(当作最珍贵的宝物)

  7、课文中说在“我”寂寞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温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当“我”寂寞时,傣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8.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吉中有乐?“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

  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情,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9,齐读第三段。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我”在拣的石头中发现了一块酷似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及战士们精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七、作业

  1、背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

  4、旅行家树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旅行家树无论在什么环境都为人类造福的品桔格。

  2、了解旅行家树的外形特点,生长环境和发挥的作用。

  3、理解“修长”“灸烤”“贫瘠”“肃然起敬”“不毛之地”等同语的大意。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练习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介绍旅行家树的外形特点,生长环境及所发挥的作用的部分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看了《旅行家树》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旅行家树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叫旅行家村?它生长在哪?)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

  2、这篇课文介绍厂旅行家树的什么?(样子、生长环境、名字由来等)

  三、指导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2、默读,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

  四、阅读第一段

  默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发现旅行家树的?(结合解释”腹地”就是靠近中心的地区J旅行家树外形L有什么特点?(树干上没有枝”厂,挺拔修长,叶子长在顶上,整齐徘列。)作者是怎么形象地描绘旅行家树的叶子的?(打了两个比方)

  五、阅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第二段,想想旅行家树生长在什么环境里”(住宅:别墅前和沙漠中)为什么这种树被人们称为旅行家树?它与旅行的人有什么关系?

  2、结合理解下列词语。

  翠绿欲滴、别致

  3、课文中说听了非洲朋友的介绍,“我”对旅行家树肃然起敬,“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形容看到、听到或想到某一入或事产生恭敬、钦佩的态度和心情,)为什么“我”会对旅行家树肃然起敬?(“我”对旅行家树肃然起敬是因为被旅行家树为解旅行者的于渴甘愿受防,这种造福于人的精神所感动,心中对这种树充满敬佩之情J)

  4、旅行家树是不是口和旅行的人有关,概括起来说,它有哪些作用列在住房前可增添情趣,在茫茫沙海可解人干渴)

  5、结合理解下列词语。

  “贫瘠”指土地下肥沃。“不毛之地”指不长庄稼的土地,形容土地荒凉贫瘠。”跋涉”就是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通都大邑”就是指大城市。

  六,阅读第三段

  默读思考:离开非洲时“我”为什么开始想带回一株旅行家树,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在自己的心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明作者决心向旅行家材造福于人的品质学习,做一个有益于别人的人。)

  七、朗读课文

  八、总结

  旅行家树给我们什么启示?

  九、指导练笔

  观察并描写一种植物,要求作前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写时抓住特点,条理较清楚,内容较具体。

  5、古井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古井作了贡献而不求报酬的精神,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自己力量的高尚品格。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嘉微”’络绎不绝”等词语,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3、给课文分段,概括小标题。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古井和乡亲们高尚品格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于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

  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

  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6)说说古井的作用。

  5、看看这6个自然段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把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归到一起,组成大段,再归纳小标题。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众人取水。

  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乡亲助人。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古井教人做人。

  6、按段落分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讨论归纳。

  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

  (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五、识记、抄写哺育”温情”甜美等词语。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那么这位“母亲堤怎样哺育儿女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取水的人多)在这一段有没有用一个“多”字呢?(没有)请你们将这一段中表示取水人多的有关词句找出来。

  3.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下列词语。

  “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络绎不绝”在这里指取水的人连续不断。

  4、春雨有什么特点?

  5、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3至5自然段。

  2、老两口用水有什么困难?乡亲们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3、当老两口表示歉意时,乡亲们是怎么回答的?

  4、讲解那F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一句的含义。

  ①齐读乡亲们的话,想想“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广中的“多少”是指多还是少?(指多〕应该用疑问还是肯定的语气未读?(肯定〕

  ②具体说说古井有哪些贡献?

  ③“可”字在句中表示什么,起什么作闭?(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升无所求、无私贡献的精神)

  ④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这段讲了几个意思?

  3、理解“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一句的含义。

  ①在这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意思?。后一个意思。

  ②“陶冶”是什么意思?(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等以有益的影响J从课文哪儿可以看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第三段)

  ③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并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歌颂了什么?

  (课文叙述了古井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赞扬了古井对人们无所求、无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高尚品俗,同时赞美了故乡人民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2、读了《古井》,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七、课下练笔

  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火柴、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的特点,赞扬它的一种精神。

  6、峨眉道上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锗路人为他人欢乐默默付出辛劳的高尚品格。

  2、学习主字新词,理解“葱茏”“傀疚”“仰望”等词的意思。

  3、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裸后问题,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与赞美铺路人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峨眉山

  1、同学们游览过哪些大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游峨眉山途中看到的事,题目是《峨眉道上》。

  2、简介峨眉山。

  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耸立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势巍峨,层峦迭翠,一向有“天下峨眉秀”之称。山间有很多古迹,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课文中提到的洪椿坪是地名,是峨眉山上的一处景点。

  二、范读课文

  那么,作者在峨眉道上看到了什么事呢?听教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三,读课文,指导分段

  1、出示下列生字词练读。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思考:课文着重写了什么人?是从课文的哪儿开始写的?那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我们在石板铺成的山路上攀登感到非常吃力。

  第二段(二一六自然段〕”途中“我”和一位峨盾山上的铺路人谈话。

  第三段(第七、八自然段):讲销路工作的艰辛,赞美销路人默默奉献、计当无名英雄的高尚品格。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是怎样的路”有什么特点?(攀登的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

  、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非常陡。)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山路的陡峭?(仰望、天梯、竖、陡坡〕

  4、结合理解有关词语。

  “仰望”是怎样的看?谁来做个仰望的样子?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讨论归纳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讲登山途中我们遇到十几个装着石板上山的人。

  第二层(三一六自然段〕:通过询问“我”才知道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并了解到铺路的艰辛。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在登山时遇上了十多个什么人?他们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为什么”我”会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3、轻声读三至六自然段,看看通过询问“我”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体现了铺路人的辛劳?(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石板。背上山去灿路,)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思考:由铺路人作者想到什么?画出第七自然段中表示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归纳铺路人的辛劳之处。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几十万、几百万、数不清

  运送方法:靠人工

  工作时间:年复一年

  3、我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愧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伤愧不安)“我”为什么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铂设好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销路人长年累月背着大石板上山铺络,吃了那么多的苦,流了那么多的汗,都依然默默无闻付出着卒劳,与他们相比,作者感到愧疚)

  4,铺路人这么辛劳地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作者把他们称为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一心只想让游人方便,给滁人欢乐,他门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选石铺路)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五、练习背诵七、八两个自然段

  六、识记其余生字,书写生字词。

  七、作业

  完成“思考·练习”3。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的内容】相关文章:

英语交际教案第八册04-25

苏教版第八册《祁黄羊》教案02-22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4-01

小学语文教案08-31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8-28

苏教第八册《番茄太阳》教案02-22

四年级语文第八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02-18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09-28

小学语文教案:《观潮》04-05

小学语文《打电话》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