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

时间:2025-02-11 17:39:41 林强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 1

  一、 活动名称:

  我来数小鱼

  二、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仔细认真听问题的习惯。

  2、使幼儿学会有规律的数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3、能进行大小、颜色、里外的分类数数。

  4、能积极大胆的完整的回答问题,并表达自己意见。

  三、 活动准备:

  红色、黄色大鱼各三只;红色、黄色小鱼各两只、“池塘”图片一张;三个小篮子

  四、 活动过程:

  1、数总数

  (1)出示“池塘”问:“这是什么啊?”“池塘里有什么啊?”

  (2)教师一次请出十只鱼,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鱼?”要求幼儿仔细听,请幼儿自由数。

  (3)请幼儿说出总数,并问:“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幼儿说出该怎样数,数错的帮助他重数。

  2、数大小鱼

  (1)请小朋友认真观看图片,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有大鱼、小鱼,有红色、黄色的鱼,有的.在池塘里、有的在塘外。”

  (2)教师:“那我们来数数大鱼有多少只?找并放到篮子里。”请小朋友自由数并讨论,再请两到三个小朋友来示范数数。用同样的方法数小鱼有多少只。

  3、数红、黄色鱼

  教师:“小朋友们都发现有红色和黄色的鱼,那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数数看红色(黄色)的鱼有几只?”教育幼儿要仔细认真的数数。

  4、数池塘里、外的鱼

  教师:“有的鱼在池塘外面,有的又在池塘里面,那池塘里面(外面)有几只鱼?”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答案。

  5、小结:

  引导幼儿说出要认真仔细的数数,并进行大小、颜色、里外的分类。

  6、结束:

  歌曲《小鱼的梦》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 2

  一、活动名称

  我来数小鱼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幼儿能够准确地数出小鱼的数量,并理解数量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2.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学会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数数,同时能进行大小、颜色、里外的分类数数。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红色、黄色大鱼各三只;红色、黄色小鱼各两只;“池塘”图片一张;三个小篮子;数字卡片(1-10);小鱼图片若干。

  2.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模拟的“池塘”环境,将小鱼图片贴在“池塘”中,营造出一个生动的数学活动场景。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池塘”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啊?”“池塘里有什么啊?”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数数总数:

  教师依次请出十只小鱼,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只小鱼?”要求幼儿仔细听,自由数数,并引导幼儿说出数数的方法,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对于数错的幼儿,教师给予帮助和纠正。

  3. 分类数数:

  数大小鱼: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大鱼和小鱼,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然后请幼儿自由数数大鱼和小鱼的数量,并讨论结果。

  数红、黄色鱼:教师提问:“小鱼们有几种颜色?”然后请幼儿分别数数红色和黄色小鱼的数量。

  数池塘里、外的鱼:引导幼儿观察池塘里外的鱼,提问:“有的鱼在池塘外面,有的又在池塘里面,那池塘里面(外面)有几只鱼?”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答案。

  4. 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字,从小鱼图片中找出相应数量的小鱼。例如,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需要从图片中找出5只小鱼。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如“小鱼找朋友”、“小鱼排队”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5. 总结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提问:“今天我们做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总结活动重点,强调数数的方法和重要性,同时表扬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

  6. 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将小鱼图片和数字卡片投放到数学区角中,供幼儿自由操作和探索。

  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其他与数量相关的数学活动,如“数一数班级里的物品”、“比一比谁的东西多”等,以拓展幼儿的数学经验和认知。

  五、活动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参与数数、讨论和游戏等环节。

  2. 幼儿掌握情况:通过幼儿的回答和操作情况,评估幼儿对数量认知的掌握程度。

  3. 活动效果:分析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幼儿在数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上是否有所提升。

  4. 改进建议:根据活动反思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调整活动难度、增加活动趣味性等,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提高数学认知能力,同时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数学活动《相邻数》大班教案06-24

幼儿园数学活动《相邻数》大班教案【优秀5篇】06-24

幼儿园数学活动《相邻数》大班教案(通用10篇)09-17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鱼的梦》01-25

大班数学相邻数的教案12-08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数的守恒03-06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03-29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03-19

大班社会我来植树教案优秀01-01

小鱼游游大班教案02-25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 1

  一、 活动名称:

  我来数小鱼

  二、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仔细认真听问题的习惯。

  2、使幼儿学会有规律的数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3、能进行大小、颜色、里外的分类数数。

  4、能积极大胆的完整的回答问题,并表达自己意见。

  三、 活动准备:

  红色、黄色大鱼各三只;红色、黄色小鱼各两只、“池塘”图片一张;三个小篮子

  四、 活动过程:

  1、数总数

  (1)出示“池塘”问:“这是什么啊?”“池塘里有什么啊?”

  (2)教师一次请出十只鱼,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鱼?”要求幼儿仔细听,请幼儿自由数。

  (3)请幼儿说出总数,并问:“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幼儿说出该怎样数,数错的帮助他重数。

  2、数大小鱼

  (1)请小朋友认真观看图片,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有大鱼、小鱼,有红色、黄色的鱼,有的.在池塘里、有的在塘外。”

  (2)教师:“那我们来数数大鱼有多少只?找并放到篮子里。”请小朋友自由数并讨论,再请两到三个小朋友来示范数数。用同样的方法数小鱼有多少只。

  3、数红、黄色鱼

  教师:“小朋友们都发现有红色和黄色的鱼,那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数数看红色(黄色)的鱼有几只?”教育幼儿要仔细认真的数数。

  4、数池塘里、外的鱼

  教师:“有的鱼在池塘外面,有的又在池塘里面,那池塘里面(外面)有几只鱼?”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答案。

  5、小结:

  引导幼儿说出要认真仔细的数数,并进行大小、颜色、里外的分类。

  6、结束:

  歌曲《小鱼的梦》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我来数小鱼》教案 2

  一、活动名称

  我来数小鱼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幼儿能够准确地数出小鱼的数量,并理解数量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2.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学会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数数,同时能进行大小、颜色、里外的分类数数。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红色、黄色大鱼各三只;红色、黄色小鱼各两只;“池塘”图片一张;三个小篮子;数字卡片(1-10);小鱼图片若干。

  2.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模拟的“池塘”环境,将小鱼图片贴在“池塘”中,营造出一个生动的数学活动场景。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池塘”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啊?”“池塘里有什么啊?”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数数总数:

  教师依次请出十只小鱼,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只小鱼?”要求幼儿仔细听,自由数数,并引导幼儿说出数数的方法,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对于数错的幼儿,教师给予帮助和纠正。

  3. 分类数数:

  数大小鱼: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大鱼和小鱼,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然后请幼儿自由数数大鱼和小鱼的数量,并讨论结果。

  数红、黄色鱼:教师提问:“小鱼们有几种颜色?”然后请幼儿分别数数红色和黄色小鱼的数量。

  数池塘里、外的鱼:引导幼儿观察池塘里外的鱼,提问:“有的鱼在池塘外面,有的又在池塘里面,那池塘里面(外面)有几只鱼?”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答案。

  4. 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字,从小鱼图片中找出相应数量的小鱼。例如,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需要从图片中找出5只小鱼。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如“小鱼找朋友”、“小鱼排队”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5. 总结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提问:“今天我们做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总结活动重点,强调数数的方法和重要性,同时表扬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

  6. 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将小鱼图片和数字卡片投放到数学区角中,供幼儿自由操作和探索。

  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其他与数量相关的数学活动,如“数一数班级里的物品”、“比一比谁的东西多”等,以拓展幼儿的数学经验和认知。

  五、活动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参与数数、讨论和游戏等环节。

  2. 幼儿掌握情况:通过幼儿的回答和操作情况,评估幼儿对数量认知的掌握程度。

  3. 活动效果:分析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幼儿在数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上是否有所提升。

  4. 改进建议:根据活动反思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调整活动难度、增加活动趣味性等,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提高数学认知能力,同时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