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欣赏图片1 欣赏图片2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在告诉人们什么?
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语言。
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快速朗读课文。
(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上讲台板书】
三.畅所欲言: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
自由交流:(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
四.细嚼慢咽:朗读1段,品味语言。
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五.摩拳檫掌:欣赏四季图片(春,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美丽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
六.作业:.曲不离口,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大自然的语言的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3-13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08-30
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03-18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4-25
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4-24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4篇)04-11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9篇)03-22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5篇)12-07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0篇)04-01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1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