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数学符号宝宝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符号宝宝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数学符号宝宝优秀教案 1
教学活动目标:
1、了解“>”、“<”号所代表的意义,尝试正确运用“>” 、“<”完成操作活动。
2、对数学符号感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数字卡1-10,操作卡(“>”、“<”)幼儿用书中的“符号宝宝(一)”,挂图“>”和“<”
活动重点、难点:
知道“>”、“<”代表的意义,并尝试正确运用“>”、“<”。
指导要点: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念儿歌导入,两根线,真奇妙,头碰头来真要好,开口向左大于号,开口向右小于号。
2、认识“>”、“<”,了解“>”、“<”所代表的意义。
师:大家回顾一下“大嘴鱼”总是把开口对着什么数?大数还是小数?
师:现在请大家看看挂图,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并看符号的外形特征,说说两个符号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他们代表什么意义呢?
观察思考:“>”和“<”该填写在哪里?当大数在前,小数在后时,中间填什么符号?当小数在前大数在后时,中间应填什么符号?
师幼共同总结:当大数在前,小数在后时,中间应填“>”(大于号);当小数在前,大数在后时,中间应填“<”(小于号),也就是:大数在前,开口向前,大数在后,开口朝后,开口总是朝着多的一边。
3、探索发现
幼儿每两人一组,运用数字卡比较大小并用“>”或“<”认真做好记录(方法:2名幼儿任意出一张数字卡,让另一名幼儿记录多少,用大于号小于号来记录,第二次比较时交换记录)
4、总结操作,正确运用“>” 、“<”完成操作活动。
(1)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说说你的记录,哪些用到了“>”?为什么在这里要用“>”?哪些用上了“<”?为什么在这里要用“<”?
(2)完成幼儿用书中“符号宝宝(一)”。
幼儿园数学符号宝宝优秀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 “+”(加号)、“-”(减号)、“=”(等号)这三个基本数学符号,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通过简单的实物演示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理解这三个数学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记住 “+”、“-”、“=” 这三个数学符号的外形特征和名称。
让幼儿理解 “+” 表示合起来、增加的意思,“-” 表示去掉、减少的意思,“=” 表示两边一样多、相等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用这三个数学符号来正确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如 3 + 2 = 5,5 - 2 = 3 等。
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符号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
制作 “+”、“-”、“=” 三个数学符号的大卡片各一张,以及相应的头饰。
准备一些幼儿熟悉的实物,如苹果、积木、玩具小动物等,数量若干。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份操作材料,包括印有不同数量实物图案的卡片(如 3 个苹果、2 个苹果等)和可粘贴的 “+”、“-”、“=” 符号卡片。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用数学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的动画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 5 个苹果的篮子,对幼儿说:“小朋友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呀?(苹果)对啦,是好多好多苹果呢。现在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分苹果的游戏哦。”
(二)认识 “+” 号(8 分钟)
教师从篮子里拿出 3 个苹果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拿出 2 个苹果放在一起,说:“小朋友们,看老师先拿出了 3 个苹果,又拿出了 2 个苹果,现在把它们放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呀?” 引导幼儿数一数,得出一共有 5 个苹果。
教师出示 “+” 号大卡片,说:“这个符号宝宝呀,它的名字叫加号,就像我们刚才把 3 个苹果和 2 个苹果合起来的动作一样,它表示合起来、增加的意思哦。” 一边说一边用手势比划合起来的动作,让幼儿跟着学。
让幼儿说一说 “+” 号的样子,像什么?(如有的幼儿可能会说像十字架等),加深幼儿对 “+” 号外形的记忆。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用 “+” 号表示数量增加的动画,如小花一朵一朵增加,用 “+” 号来表示增加的过程,让幼儿进一步理解 “+” 号的含义。
(三)认识 “-” 号(8 分钟)
教师再次拿起刚才的 5 个苹果,说:“现在老师这里有 5 个苹果哦,老师要拿走 2 个苹果,小朋友们看看还剩下几个苹果呀?” 引导幼儿数一数,得出剩下 3 个苹果。
教师出示 “-” 号大卡片,说:“这个符号宝宝呢,它叫减号,就像老师刚才拿走 2 个苹果的动作一样,它表示去掉、减少的意思哦。” 同样用手势比划去掉的'动作,让幼儿跟着学。
让幼儿说一说 “-” 号的样子,像什么?(如有的幼儿可能会说像一根小棍子等),帮助幼儿记住 “-” 号的外形。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用 “-” 号表示数量减少的动画,如气球一个一个飞走,用 “-” 号来表示减少的过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 号的含义。
(四)认识 “=” 号(8 分钟)
教师分别指着前面演示 “+” 号和 “-” 号时得出的结果(3 + 2 = 5,5 - 2 = 3),说:“小朋友们,看这里,3 个苹果和 2 个苹果合起来是 5 个苹果,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宝宝(出示 “=” 号大卡片)来表示两边一样多、相等的意思哦,这个符号宝宝叫等号。同样,5 个苹果拿走 2 个苹果剩下 3 个苹果,也可以用等号来表示两边是相等的关系。”
让幼儿说一说 “=” 号的样子,像什么?(如有的幼儿可能会说像两条平行线等),强化幼儿对 “=” 号外形的记忆。
教师将 “+”、“-”、“=” 三个大卡片摆在一起,让幼儿再次说出它们的名称和所代表的含义,巩固幼儿的认识。
(五)游戏环节:符号宝宝找朋友(10 分钟)
教师给幼儿戴上 “+”、“-”、“=” 三个数学符号的头饰,然后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站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教师在教室中间摆放一些实物,如积木、玩具小动物等,并说出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 “3 只玩具小熊和 2 只玩具小熊合起来,应该用哪个符号宝宝来表示呀?” 让戴 “+” 号头饰的幼儿快速跑出来,拿起相应的实物和 “+” 号卡片,摆放在一起,表示 3 + 2 的关系。
按照同样的方法,教师说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如 “5 个积木拿走 3 个积木,剩下几个积木呀?应该用哪个符号宝宝来表示呢?” 让戴 “-” 号和 “=” 号头饰的幼儿分别出来完成相应的操作。
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六)操作活动(10 分钟)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份操作材料,包括印有不同数量实物图案的卡片(如 3 个苹果、2 个苹果等)和可粘贴的 “+”、“-”、“=” 符号卡片。
教师提出一些操作要求,如:“小朋友们,请你们根据卡片上的实物数量,用正确的符号宝宝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哦。比如,如果卡片上是 3 个苹果和 2 个苹果合起来,你就应该贴上‘+’号和‘=’号,表示 3 + 2 = 5 哦。”
幼儿进行自主操作,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七)总结与延伸(3 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认识的三个数学符号宝宝 “+”、“-”、“=”,再次强调它们的名称、外形特征和所代表的含义。
延伸活动:在区角活动中投放更多有关数学符号的操作材料,如填空练习、连线练习等,让幼儿在课后继续巩固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够认识 “+”、“-”、“=” 这三个数学符号宝宝,并初步理解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以及游戏和操作活动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但在游戏环节和操作活动中,发现部分幼儿对于用符号准确表示数量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符号的运用能力。
幼儿园数学符号宝宝优秀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让幼儿熟悉 “+”、“-”、“×”(乘号)、“÷”(除号)四个常见数学符号的外形特点,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物演示和互动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这四个数学符号所表达的基本运算含义。
培养幼儿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数学符号的应用,提升幼儿的数学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幼儿能够牢记 “+”、“-”、“×”、“÷” 四个数学符号的形状和名称。
让幼儿明白 “+” 表示加法运算,是把两个或多个数量合起来;“-” 表示减法运算,是从一个数量中去掉一部分;“×” 表示乘法运算,是几个相同数量相加的简便运算;“÷” 表示除法运算,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几份或求一个数量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量。
(二)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含义相对较难,特别是对于乘法是相同数量相加的简便运算以及除法的两种含义的理解。
帮助幼儿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或实物数量,正确选用相应的数学符号来表示运算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操作。
三、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
制作 “+”、“-”、“×”、“÷” 四个数学符号的大型卡通卡片各一张,以及相应的头饰。
准备充足的实物,如水果(苹果、香蕉等)、玩具(积木、小汽车等)、小棒等,用于演示运算过程。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份操作材料,包括印有不同数量实物图案的卡片、可粘贴的数学符号卡片以及空白的运算式子卡片(如___ + ___ = ___等)。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数学符号相关的动画故事、简单运算演示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带领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动作,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几位非常特别的朋友,它们呀,住在数学王国里,它们就是数学符号宝宝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吧!”
(二)故事引入:数学符号宝宝的诞生(7 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个关于数学符号宝宝诞生的动画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数学王国里只有数字宝宝们,它们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可是,当它们想要表示把几个数字合起来或者从一个数字中去掉一部分等情况时,就觉得很不方便。于是,聪明的数学家们就发明了 “+”、“-”、“×”、“÷” 这几个符号宝宝,来帮助数字宝宝们更好地表达这些关系。
播放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幼儿:“小朋友们,故事里说发明了哪几个符号宝宝呀?” 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 “+”、“-”、“×”、“÷” 这四个符号宝宝的名称,然后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大型卡通卡片,让幼儿再次认识它们的外形特点。
(三)认识 “+” 号(8 分钟)
教师拿出 3 个苹果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拿出 2 个苹果放在一起,说:“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 3 个苹果,又拿来了 2 个苹果,现在把它们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呀?” 引导幼儿数一数,得出一共有 5 个苹果。
教师出示 “+” 号卡通卡片,说:“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加法符号宝宝‘+’,它的名字叫加号哦。当我们要把两个或多个东西合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用它来表示。就像我们把 3 个苹果和 2 个苹果合起来,就可以写成 3 + 2 = 5,这里的‘+’就表示把 3 和 2 合起来的意思。” 一边说一边用手势比划合起来的动作,让幼儿跟着学。
让幼儿说一说 “+” 号的样子,像什么?(如有的幼儿可能会说像十字架等),加深幼儿对 “+” 号外形的记忆。
教师再次拿出不同数量的实物,如 4 个香蕉和 3 个香蕉,让幼儿用 “+” 号来表示合起来的情况,并试着说出相应的运算式子(如 4 + 3 = 7),巩固幼儿对 “+” 号含义的理解。
(四)认识 “-” 号(8 分钟)
教师拿起刚才的 5 个苹果,说:“现在老师这里有 5 个苹果哦,老师要拿走 2 个苹果,小朋友们看看还剩下几个苹果呀?” 引导幼儿数一数,得出剩下 3 个苹果。
教师出示 “-” 号卡通卡片,说:“这个就是减法符号宝宝‘-’,它的名字叫减号哦。当我们要从一个东西里面去掉一部分的时候,就可以用它来表示。就像我们从 5 个苹果中拿走 2 个苹果,就可以写成 5 - 2 = 3,这里的‘-’就表示从 5 里面去掉 2 的意思。” 同样用手势比划去掉的动作,让幼儿跟着学。
让幼儿说一说 “-” 号的样子,像什么?(如有的幼儿可能会说像一根小棍子等),帮助幼儿记住 “-” 号的外形。
教师再拿出不同数量的实物,如 7 个积木拿走 4 个积木,让幼儿用 “-” 号来表示去掉的情况,并试着说出相应的运算式子(如 7 - 4 = 3),巩固幼儿对 “-” 号含义的理解。
(五)认识 “×” 号(10 分钟)
教师拿出 5 组,每组 3 个小棒,摆放在桌子上,说:“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摆了好多小棒哦,一共有 5 组,每组有 3 个小棒,那如果我们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棒,一个一个地数是不是很麻烦呀?” 引导幼儿感受逐个计数的繁琐。
教师出示 “×” 号卡通卡片,说:“这个就是乘法符号宝宝‘×’,它的名字叫乘号哦。当我们遇到像这样几个相同数量相加的情况,就可以用它来表示,这样会更简便哦。比如这里有 5 组,每组 3 个小棒,我们就可以写成 5 × 3 = 15,这里的‘×’就表示 5 个 3 相加的意思,也就是 3 + 3 + 3 + 3 + 3 = 15。” 一边说一边用手势比划几个相同数量相加的动作,让幼儿跟着学。
让幼儿说一说 “×” 号的样子,像什么?(如有的幼儿可能会说像一个交叉的叉子等),加深幼儿对 “×” 号外形的记忆。
教师再拿出不同数量的实物,如 4 组,每组 2 个玩具小汽车,让幼儿用 “×” 号来表示这种几个相同数量相加的情况,并试着说出相应的运算式子(如 4 × 2 = 8),巩固幼儿对 “×” 号含义的理解。
(六)认识 “÷” 号(10 分钟)
教师拿出 12 个苹果,平均分成 4 份,摆放在桌子上,说:“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 12 个苹果,现在要把它们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呀?” 引导幼儿数一数,得出每份有 3 个苹果。
教师出示 “÷” 号卡通卡片,说:“这个就是除法符号宝宝‘÷’,它的名字叫除号哦。当我们要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或者想知道一个东西里包含几个另一个东西的时候,就可以用它来表示。就像我们把 12 个苹果平均分成 4 份,就可以写成 12 ÷ 4 = 3,这里的‘÷’就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 4 份的意思。” 同样用手势比划平均分成几份的动作,让幼儿跟着学。
让幼儿说一说 “÷” 号的样子,像什么?(如有的幼儿可能会说像一把小叉子等),帮助幼儿记住 “÷” 号的外形。
教师再拿出不同数量的实物,如 15 个积木,要平均分成 3 份,让幼儿用 “÷” 号来表示这种情况,并试着说出相应的运算式子(如 15 ÷ 3 = 5),巩固幼儿对 “÷” 号含义的理解。
(七)游戏环节:符号宝宝大冒险(10 分钟)
教师给幼儿戴上 “+”、“-”、“×”、“÷” 四个数学符号的头饰,然后将幼儿分成四组,分别站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教师在教室中间摆放一些实物,如水果、玩具等,并说出一些简单的运算情境,如 “8 个苹果,又拿来了 3 个苹果,应该用哪个符号宝宝来表示合起来的情况呀?” 让戴 “+” 号头饰的幼儿快速跑出来,拿起相应的实物和 “+” 号卡片,摆放在一起,表示 8 + 3 的关系。
按照同样的方法,教师说出不同的运算情境,如 “10 个玩具小汽车拿走 5 个小汽车,剩下几个小汽车呀?应该用哪个符号宝宝来表示呢?” 让戴 “-” 号头饰的幼儿出来完成相应的操作;“6 组,每组 2 个香蕉,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个香蕉,应该用哪个符号宝宝来表示呢?” 让戴 “×” 号头饰的幼儿出来完成相应的操作;“15 个积木,要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有多少个积木?应该用哪个符号宝宝来表示呢?” 让戴 “÷” 号头饰的幼儿出来完成相应的操作。
【幼儿园数学符号宝宝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数学符号教案(精选11篇)08-28
中班数学图形宝宝教案03-26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01-28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01-29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09-19
幼儿园中班数字宝宝数学教案(精选11篇)12-26
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教案06-12
中班数学活动《给花宝宝排队》教案05-11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宝宝排队11-25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