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上册《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定位的,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学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铺垫导入。
1、动手操作。
用小棒摆一摆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
(2)引出课题并板书。
复习导入,通过动手摆小棒,了解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算式的含义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用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7:
比较这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2)审题交流下列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②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第①题的条件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第②题的条件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③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条件中都有4和5;不同点:第①题有4排桌子,第②题有5排桌子,两题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关注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条件和问题,为后继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作好铺垫。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解题,教师指导。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①54=20(张)
②5+2=7(张)
(3)多种表征,沟通联系。
①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
a、这两道题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样?(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b、你能用摆学具或画图等方法说明自己的想法吗?
②交流展示,沟通直观图与实际问题及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
(4)用语言表征数量关系,明确运算的意义。
结合图说说两道题中4和5分别表示什么?4和5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①小题中4表示排数,5表示每排桌子的张数,要求的是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第②小题中,4表示第一排有4张桌子,5表示第二排有5张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
小结:这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3、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这两道题的解答正确吗?
(2)讨论检验的内容和步骤。
①先检查什么?再检查什么?为什么?
②按书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检验。
本环节设计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思路,结合教材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环节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自主探究方法,学会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明选择不同运算的道理。通过反思回顾,明确检验的内容和步骤,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字相同,但条件表述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渗透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第64页练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1)二年级举行摄影展,如果每个班要要选出5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
(2)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以上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么做的理由。
2、变式练习。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加、减、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汉字木笔画是4画。
①汉字森的笔画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词语森林的笔画一共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独立完成,建立数笔画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
3.综合练习。
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11题。
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找出隐含信息,再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步骤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进行归纳,让学生在反思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上册《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意义。
2.能够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2.难点:根据具体问题情境正确选择运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生活场景图片,如小朋友分糖果、买文具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涉及到哪些数学运算。
提问学生:“在这些场景中,我们可以用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来解决问题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2.讲解运算的意义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里用加法,3+2=5。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例如,一共有5个苹果,小明有3个,小红有几个?这里用减法,5-3=2。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如,每个小朋友有3颗糖,4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颗糖?这里用乘法,3×4=12。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如,把12颗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几颗糖?这里用除法,12÷3=4。
3.解决问题实例
出示问题:操场上有5组小朋友在做游戏,每组有4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这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应该用乘法。
学生解答:5×4=20(个)。
再出示问题:有20个小朋友做游戏,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几个小朋友?
分析问题:这里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应该用除法。
学生解答:20÷4=5(个)。
4.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请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课堂总结
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运算有不同的意义,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根据问题的情境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6.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运算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不同应用场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运算的意义正确选择加法或减法解决问题。
2.难点:理解问题情境中数量关系的变化,准确确定运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谁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2.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求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就是把小明的苹果数和小红的苹果数合起来,应该用加法计算。
教师板书:5+3=8(个)。
接着出示另一道例题:小明有8个苹果,送给小红3个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求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就是从总数中去掉送出去的部分,应该用减法计算。
教师板书:8-3=5(个)。
总结: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以及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都用减法。
3.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
树上有7只鸟,又飞来了4只,现在树上有多少只鸟?
小明有10本书,借给小红2本后,还剩下多少本书?
红花有6朵,黄花有4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4.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我们知道了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以及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都用减法。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分析问题情境,确定正确的运算方法。
5.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还存在理解不透彻、计算错误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意义。
2.能够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根据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能够准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意义。
(2)提问学生:“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运算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4)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小明有5本书,小红的书比小明多3本,小红有多少本书?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这是一个求比一个数多几的问题,用加法计算。
(2)再出示问题:有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苹果?
分析问题,这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3)接着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支铅笔,每支铅笔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这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4.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
5.课堂总结
(1)回顾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意义。
(2)总结根据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6.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运算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同时,要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解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运算的意义,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引出课题“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2.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二(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求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列式解答:25+20=45(人)。
教师总结: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再出示例题:“有5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就是求5个4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学生列式解答:5×4=20(个)。
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3.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解答。
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8元,一共花了多少钱?”“操场上有6组同学在做游戏,每组有5人,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等。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讲解解题思路。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
强调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解答。
5.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妈妈买了4袋苹果,每袋有6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教室里有7排桌子,每排有6张,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运算的意义,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解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实际意义。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不同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如超市购物、排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涉及到哪些数学问题。
(2)提问:同学们,在这些场景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呢?引入课题“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2.探究新知
(1)加法的意义
展示一幅有两个小朋友在玩球,后来又来了三个小朋友的图片。
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球?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即2+3=5。
总结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减法的意义
展示有五个苹果,吃了两个苹果的.图片。
提问:还剩下几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即5-2=3。
总结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乘法的意义
展示每组有三个苹果,有四组苹果的图片。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即3×4=12。
总结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4)除法的意义
展示有12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的图片。
提问:每份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即12÷3=4。
总结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巩固练习
(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运算的意义进行解答。
例如:小明有5本书,小红有3本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用加法计算,5+3=8本。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来解决。
4.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5.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年级数学上册《根据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根据红绿分类别》数学教案10-21
数学教案:比的意义10-12
比的意义数学教案10-12
[经典]《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06-12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06-11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07-09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04-08
《6、7的解决问题》 数学教案10-10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