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 1
【活动设计】
我们家乡处于湿地地带,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到处都能看到芦苇,因此我常常带孩子去看芦苇美丽的风景,芦苇荡飘逸的风景非常适合牙刷刷画,在上学期玩色过程中孩子已经刷过烟花了,因此对牙刷刷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生成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芦苇的外观形状。
2、尝试朝一个方向刷画,表现出芦苇随风而动的意境。
3、感受刷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积极愉快参与活动,大胆刷画。
难点:尝试用牙刷朝一个方向刷画,表现出芦苇随风而动的意境。
【活动准备】
芦苇荡图片若干,水粉颜料、牙刷、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芦苇
1、出示图片,提问:你见过这种植物吗?在哪里见到过?
2、谁知道它的名字吗?
3、仔细观察图片,说说芦苇的外形特征。
二、弯弯的芦苇荡
1、当风吹过芦苇荡的时候,芦苇会怎么样呢?
2、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用手表示芦苇弯弯的.样子。
3、出示范画,讲解作画步骤。
芦苇头上的花,轻轻柔柔的,风一吹它们就朝一个地方弯弯腰。(引导幼儿用牙刷在芦苇杆顶部朝一个方向刷,表现出芦苇随风而动的意境。
4、请个别幼儿尝试刷画,强调掌握好刷的方向。
5、幼儿刷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交流
美丽的芦苇荡,你最喜欢谁家的芦苇荡?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结合家乡的常见的芦苇和芦苇被风吹过形成的飘逸感觉生成了牙刷刷画,在上课之前我带他们去看了真实的景色,孩子们非常喜欢亲近大自然,都说景色很美,这为上课刷芦苇荡积累了经验,在上课的时候我可能担心小朋友不能很好的表现芦苇荡的飘飘渺渺的感觉,因此示范讲解说的时间比较长,孩子说的时间比较少,在孩子操作过程中,孩子因为以前刷过烟花,因此孩子作品比较不错的。我觉得孩子经验是比较重要的,在孩子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会表现的更好。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幼儿感受家乡芦苇荡的美,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鼓励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体验创作的快乐。
2.认知目标
让幼儿了解芦苇荡的基本特征,如芦苇的形状、颜色、生长环境等。
认识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知道如何运用画笔和颜料来表现芦苇荡。
3.技能目标
幼儿能够学会用棉签或画笔蘸颜料画出芦苇的形态,表现出芦苇荡的层次感。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帮助幼儿掌握用棉签或画笔表现芦苇的方法,画出芦苇的细长形状和随风摇曳的姿态。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绿色颜料表现出芦苇荡的远近层次。
2.难点
让幼儿在画面中体现出芦苇荡的空间感和意境,如风吹芦苇的动态感。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对芦苇荡进行适当的添画,丰富画面内容。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四、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在生活中对芦苇荡有初步的观察和感知,或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过芦苇荡。
幼儿有过使用画笔、颜料进行简单绘画的经验。
2.材料准备
芦苇荡的图片、视频或PPT。
画纸、颜料(绿色、黄色、棕色等)、棉签、画笔、调色盘、洗笔筒。
展示作品的画框或展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1.播放一段家乡芦苇荡的视频或展示芦苇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看这是哪里呀?”
“芦苇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么生长的?”
2.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芦苇荡边的经历或感受,激发幼儿对家乡芦苇荡的兴趣和热爱。
“有没有小朋友去过芦苇荡呢?在那里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12min)
1.认识芦苇荡(3分钟)
再次展示芦苇荡的图片,详细介绍芦苇的形状、颜色、高度等特征。
“芦苇长得高高的,细细的,它们的叶子长长的,像一把把长剑。芦苇在秋天的时候会开出白色的芦花,风一吹,芦花就像雪花一样飘起来,可美啦!”
讲解芦苇荡的生长环境,如在河边、湖边等有水的地方。
“芦苇喜欢生长在有水的地方,因为它们需要很多水分才能茁壮成长。”
2.示范绘画(5分钟)
教师在画纸上示范用棉签或画笔蘸绿色颜料画芦苇的茎,强调要画得细长且有高有低。
“小朋友们,我们先用绿色的颜料来画芦苇的茎,像这样,轻轻地从下往上画,芦苇有的高有的`矮,这样才好看哦。”
示范画芦苇的叶子,用棉签或画笔在茎的顶部左右两侧画出细长的叶子,表现出芦苇随风摇曳的姿态。
“然后在茎的上面画叶子,叶子要画得长长的,弯弯的,好像在风中跳舞一样。”
用黄色颜料在芦苇荡中点缀一些芦花,用棕色颜料画一些土地或河水,表现出芦苇荡的环境。
“再用黄色的颜料点一些芦花,最后用棕色画一画下面的土地或者河水。”
3.幼儿创作(3分钟)
给幼儿发放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家乡的芦苇荡。
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如在芦苇荡中添加小鸟、小船等元素。
“小朋友们,现在轮到你们来画一画家乡的芦苇荡啦,看看谁画得最漂亮!可以在芦苇荡里加上你喜欢的东西哦。”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绘画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和色彩的搭配。
(三)结束部分(3分钟)
1.展示作品(1分钟)
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画框或展板上。
“小朋友们,把你们画好的芦苇荡都拿过来,我们一起把它们展示出来,看看谁的芦苇荡最有创意!”
2.评价作品(2分钟)
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给予表扬和鼓励。
“小朋友们画得都太棒了!每一幅芦苇荡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小朋友画的芦苇很茂盛,有的小朋友画的芦花很漂亮,还有的小朋友在芦苇荡里加了很多有趣的东西。老师为你们骄傲!”
六、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更多关于家乡风景的绘画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创作家乡的其他美景。
2.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自然风景,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色,并尝试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现出来。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家乡芦苇荡的色彩、形态和意境之美,培养幼儿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
2.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组合表现芦苇荡的基本特征,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通过绘画活动,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让幼儿了解芦苇的形状特点,如细长的茎、狭长的叶子等,并能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来。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绿色表现芦苇荡的层次感和丰富度,如深绿、浅绿、草绿等。
2.难点
启发幼儿想象芦苇荡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变化,并在画面中体现出来,如秋天的芦花、风中的芦苇动态等。
指导幼儿合理构图,使画面有主次、有疏密,表现出芦苇荡的整体美感。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述法、示范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1.收集家乡芦苇荡的高清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颜料、调色盘、画笔、画刷、抹布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展示作品的画架、夹子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播放轻柔的音乐,教师朗诵一首关于芦苇荡的诗歌:“芦苇摇曳在水畔,像一群优雅的舞者。绿浪翻涌随风荡,家乡美景入心房。”朗诵完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诗歌里描写的是什么地方呀?”引导幼儿回答出芦苇荡。
2.展示一张芦苇荡的局部图片,只露出几株芦苇,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猜猜这可能是哪里的景色。
(二)感知与体验(7分钟)
1.播放芦苇荡的视频,视频中包括芦苇荡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景色,如春天嫩绿的芦苇芽、夏天茂密的芦苇丛、秋天随风飘舞的芦花、冬天被白雪覆盖的芦苇荡残枝等,还有芦苇荡中的小动物、小鸟、风吹芦苇的声音等元素。播放完后,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芦苇荡的哪些样子?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觉?”
2.再次展示多张大尺寸、不同角度的芦苇荡高清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芦苇的形态、颜色、生长方向等细节,教师在一旁进行讲解和引导:“小朋友们,看这芦苇的茎是不是又细又长呀?它们直直地向上生长,就像一个个小士兵。芦苇的叶子是长长的、窄窄的,像一把把绿色的宝剑。而且芦苇有很多种绿色,有的深一些,有的浅一些,这让芦苇荡看起来更有层次感哦。”同时,让幼儿用手模仿芦苇随风摇曳的动作,感受芦苇的动态美。
(三)创作表现(15分钟)
1.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先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出芦苇荡的大致轮廓,确定地平线和天空的位置,可以用蓝色水彩笔画出天空,用棕色画土地或水面。
选择绿色水彩笔或颜料,用细笔触画出芦苇的茎,注意茎的高低错落和疏密变化。
用绿色颜料或油画棒在茎的顶部画出芦苇的叶子,叶子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和方向,表现出随风飘动的感觉。
对于秋天的芦苇荡,可以用白色颜料或油画棒点画出芦花,让芦花分布在芦苇丛中。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在芦苇荡中添加一些小动物,如小鸟、蜻蜓、小鱼等,或者添加小船、木桥等元素,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
2.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可以用水彩笔勾线后用颜料上色,也可以直接用油画棒创作。
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如不小心弄脏了画面,可以用抹布及时擦拭。
关注幼儿的创作过程,对于遇到困难的幼儿,如不知道如何画芦苇的动态、不会构图等,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
1.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画架上,教师为每个作品贴上一个小标签,写上幼儿的名字。
2.请幼儿逐个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芦苇荡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要这样画。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
3.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首先肯定每个幼儿的努力和创意,如:“小朋友们都画得太棒了!每一幅芦苇荡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有的小朋友画的芦苇荡颜色特别鲜艳,有的小朋友画的小动物很可爱,还有的小朋友把芦苇画得好像在跳舞一样。”然后针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构图不够合理、对芦苇特征表现不够准确等,进行简单的讲解和示范,让幼儿在欣赏和评价作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六、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更多的自然材料,如芦苇杆、芦花、树叶、树枝等,鼓励幼儿进行手工创作,如制作芦苇画、粘贴画等,进一步感受家乡芦苇荡的魅力。
2.开展语言活动,让幼儿讲述自己创作的芦苇荡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欣赏,感受家乡芦苇荡的美,产生对家乡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2.帮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芦苇荡的主要特征,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体验自由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幼儿观察芦苇的形状、颜色和生长姿态,掌握用线条表现芦苇的方法,如用直线画芦苇茎,用弧线画芦苇叶。
让幼儿学会用绿色系颜料表现芦苇荡的色彩层次,如深绿、浅绿、黄绿等。
2.难点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在画面中添加与芦苇荡相关的元素,如天空中的飞鸟、水面上的鸭子、岸边的小屋等,丰富画面内容并表现出一定的意境。
指导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注意画面的构图和布局,使作品具有美感和协调性。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模仿法、启发鼓励法、欣赏评价法
四、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对家乡的一些自然景观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幼儿有过使用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绘画的经历,如涂鸦、画简单的线条和图形等。
2.材料准备
有关家乡芦苇荡的图片、视频资料若干,可包括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芦苇荡景色。
绘画纸、水彩颜料(绿色系、蓝色、棕色、白色等)、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擦手毛巾。
展示作品的展示架或墙壁展示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1.教师提前将教室布置成一个“芦苇荡小天地”,在教室的一角铺上蓝色的地垫代表水面,摆放一些高矮不一的绿色纸筒代表芦苇,再在周围悬挂一些白色纸条和芦花,营造出芦苇荡的氛围。
2.带领幼儿走进这个“芦苇荡小天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小朋友们,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呀?这里的芦苇是什么样的?你感觉怎么样?”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芦苇荡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观察与认知(7分钟)
1.播放一段家乡芦苇荡的视频,视频中展现出芦苇荡的全景、特写以及风吹芦苇的动态画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芦苇的形态、颜色、生长环境等特征。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芦苇是什么颜色的?它的茎和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芦苇在风中是怎么动的?”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芦苇荡。
展示一些芦苇荡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芦苇荡中不同元素的细节,如芦苇与水面的交界处、芦苇丛中的光影变化等,并与幼儿一起讨论这些细节可以用什么样的绘画方法表现出来。
2.教师简单介绍芦苇荡的生长环境和作用,让幼儿对芦苇荡有更全面的了解,如:“芦苇荡一般生长在河边、湖边等有水的地方,它可以为很多小动物提供栖息地,还能净化水质哦。”
(三)示范与讲解(5分钟)
1.教师在绘画纸上进行示范绘画,边画边讲解:
先用蓝色颜料画出一条波浪线代表水面,在水面上方用棕色颜料画出岸边的土地。
选择一支绿色水彩笔,用直线画出芦苇的茎,注意芦苇茎的长短、粗细和疏密变化,表现出芦苇荡的层次感。
用弧线在芦苇茎的顶部画出芦苇的叶子,叶子的方向可以不同,体现出风吹芦苇的动态感。
用白色颜料在芦苇丛中轻轻点画出芦花,让芦花分布自然。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在画面中添加其他元素,如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水面上游动的小鱼等,并示范如何简单地画出这些元素。
2.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颜料的使用方法、画笔的握法、画面的整洁等:“小朋友们在使用颜料的时候,不要蘸太多,不然颜料会流下来哦。画完一种颜色后,要把画笔洗干净再换另一种颜色。”
(四)创作实践(12分钟)
1.给幼儿发放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创作家乡的芦苇荡。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对于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如指导他们先画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再逐步添加细节。
鼓励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如:“你在芦苇荡里画了什么呀?为什么要这样画?”
2.提醒幼儿在创作完成后,将绘画工具整理好,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3分钟)
1.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架或墙壁展示区上。
2.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给予积极的评价,如:“小朋友们画得都太棒了!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想象力。有的小朋友画的芦苇荡颜色很鲜艳,有的小朋友画的小动物很生动,老师为你们骄傲!”同时,也可以针对幼儿作品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构图过于简单、色彩搭配不协调等,进行简单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幼儿在今后的绘画中不断提高。
六、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更多的材料,如芦苇杆、芦花、废旧布料等,鼓励幼儿进行手工创作,制作与芦苇荡相关的手工艺品,如芦苇编织品、芦花粘贴画等。
2.开展故事讲述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芦苇荡绘画作品,编讲一个关于芦苇荡的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芦苇荡的图片,感受芦苇的形态和色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2.鼓励幼儿尝试用棉签点画的方式表现芦苇荡,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创造力。
3.通过绘画活动,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让幼儿了解芦苇的形态特点,如细长的茎、毛茸茸的穗等。
掌握棉签点画芦苇的方法,包括颜料的蘸取和点画的力度。
2.难点
能够表现出芦苇荡的层次感和疏密变化,使画面更具美感。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操作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芦苇荡的图片、视频资料。
2.画纸、颜料(绿色、白色、黄色等)、棉签、调色盘、擦手毛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1.播放一段有关家乡芦苇荡的视频,视频中有风吹过芦苇荡,芦苇随风摇曳的画面。
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呀?
幼:芦苇荡。
2.教师出示一张芦苇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芦苇的样子。
师:那芦苇是什么颜色的?它长得像什么呢?
幼:有绿色的,像长长的草;还有白色的,像毛球。
(二)基本部分(12分钟)
1.教师示范棉签点画芦苇
教师拿起一根棉签,蘸上绿色颜料,在画纸上轻轻点出芦苇的茎,边点边说:“我们先点出细细长长的芦苇茎,就像这样,一个点挨着一个点。”
然后换一根干净的棉签,蘸上白色颜料,在茎的顶部点出芦苇的穗,告诉幼儿:“这是芦苇的穗,毛茸茸的,要轻轻地点哦。”
示范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颜料不要蘸太多,以免滴落到画纸上。
2.幼儿尝试作画
给每个幼儿发放画纸、颜料、棉签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画芦苇荡。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作画情况,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和颜色的搭配。对于个别不敢下笔的幼儿,教师给予鼓励和帮助,如:“宝贝,你可以试试看,像老师那样点一点,你画的.芦苇一定会很漂亮。”
(三)游戏环节(8分钟)
1.游戏名称:“芦苇丛中的小动物”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片芦苇荡的轮廓。
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老师会说出一种小动物,你们要用棉签在芦苇荡里画出这个小动物。比如老师说小鸭子,你们就可以画一只小鸭子在芦苇荡里游。”
教师先说出几种常见的小动物,如小鸭子、小青蛙、小鸟等,让幼儿依次到黑板前进行绘画。其他幼儿在座位上观看,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小动物在芦苇荡中的生活场景,如小鸭子在水里游、小青蛙在荷叶上跳等,使幼儿的绘画更具情境性。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
1.作品展示
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前或展示架上。
2.评价
教师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然后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如:“小朋友们画得都太棒了!这一幅画里的芦苇荡颜色很鲜艳,那一幅画里的芦苇很有层次感。大家都用自己的小棉签画出了美丽的芦苇荡。”
(五)总结(2分钟)
1.师:今天我们一起画了家乡的芦苇荡,还在芦苇荡里画了好多小动物。小朋友们都画得非常好,回家后可以把我们的画拿给爸爸妈妈看,告诉他们我们家乡的芦苇荡有多美。
2.带领幼儿一起收拾绘画工具,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家乡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幼儿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认知目标
认识芦苇的外形特征,包括芦苇的形状、颜色、高度等。
了解芦苇荡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如为小动物提供栖息地等。
3.技能目标
学会用手指印画和添画的方式表现芦苇荡,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在芦苇荡画面中添加合适的元素,如太阳、小鸟、小船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手指印画芦苇的技巧,如手指蘸颜料的多少、印画的位置和方向等。
能准确地用线条添画出芦苇的茎和其他装饰元素。
2.难点
创作出有创意且画面布局合理的芦苇荡作品,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感和情境感。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有关家乡芦苇荡的PPT,包括不同季节、不同角度的芦苇荡图片以及芦苇荡中的小动物、植物等。
2.颜料(绿色、黄色、棕色、蓝色等)、画纸、调色盘、湿纸巾、记号笔。
3.小道具,如芦苇标本、芦苇编织品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展示芦苇标本和芦苇编织品,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展示芦苇标本)这是什么呀?
幼:芦苇。
师:那这个呢?(展示芦苇编织品)它是用芦苇做的哦。芦苇生长在我们家乡的一个很美的地方,叫做芦苇荡。
2.播放PPT中芦苇荡的全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芦苇荡的整体景象。
师:大家看看图片,芦苇荡里的芦苇多不多?它们像什么?
幼: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像很多很多的草。
(二)观察与认知(8分钟)
1.继续播放PPT,展示芦苇的特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芦苇的细节。
师: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芦苇是什么样子的。芦苇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幼:长长的,细细的。
师:那芦苇的上面呢?
幼:有毛茸茸的东西。
师:对啦,那是芦苇的花穗。芦苇还有不同的颜色哦,有绿色的茎,还有黄色或者白色的花穗。
2.简单介绍芦苇荡的生态作用。
师:芦苇荡里除了有芦苇,还有很多小动物呢。芦苇荡就像它们的家,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藏身的地方。你们知道有哪些小动物会生活在芦苇荡里吗?
幼:小鸟、青蛙、小鱼……
师:对,这些小动物在芦苇荡里快乐地生活着。
(三)示范与讲解(5分钟)
1.教师示范手指印画芦苇
师:现在老师要教大家用手指印画来画芦苇荡。首先,我们把手指蘸上绿色的颜料(教师示范蘸颜料,提醒幼儿不要蘸太多),然后在画纸的下方轻轻地按一下,这就是芦苇的茎(边说边印)。接着,我们换一根手指,蘸上黄色颜料,在茎的上面点一点,这就是芦苇的花穗啦。
示范过程中,强调手指印画的力度要适中,印出的形状要像芦苇的茎。
2.用记号笔添画
师:芦苇画好了,但是芦苇荡里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哦。我们可以用记号笔来画一些。比如,在芦苇荡的上面画一个太阳(教师示范画太阳),太阳射出光芒,照在芦苇荡上。还可以画一些小鸟在天空飞(画小鸟),或者画一条小船在芦苇荡里穿梭(画小船)。
(四)幼儿创作(15分钟)
1.为幼儿发放画纸、颜料、调色盘、湿纸巾和记号笔,让幼儿自由创作。
师:现在轮到小朋友们来画家乡的芦苇荡啦,你们可以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画,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不一样的芦苇荡哦。
2.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幼儿的手指印画情况,提醒幼儿颜料不要蘸太多,印画时要注意疏密和排列。
对于幼儿添画的内容,给予鼓励和启发,如:“你画的小船真漂亮,那船上有没有人呢?”“芦苇荡里会不会有小鱼在游呢?”
(五)作品展示与分享(5分钟)
1.作品展示
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
2.分享与交流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芦苇荡?
邀请几位幼儿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我画的芦苇荡里有很多很多芦苇,还有一只很大的青蛙在荷叶上,太阳很大,芦苇荡很漂亮。”
其他幼儿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感受,如:“你画的青蛙为什么是红色的呀?”“我觉得他画的芦苇荡很有趣。”
(六)总结与延伸(2分钟)
1.总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画了非常美丽的家乡芦苇荡,大家都很棒!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了芦苇荡,知道了芦苇的样子和芦苇荡里的小动物。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多地去发现家乡的美。
2.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用芦苇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如芦苇小船、芦苇花束等。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够清晰地描述芦苇荡的外观特征,如芦苇的颜色、形状、高低错落等。
熟练运用油画棒绘画技巧,如平涂、轻重变化等,来表现芦苇荡。
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在画面中添加天空、河流等背景元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注重细节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家乡芦苇荡的美,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油画棒表现出芦苇荡的主体形象,尤其是芦苇的不同姿态和色彩变化。
合理地选择油画棒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
2.难点
营造出芦苇荡的空间层次感,包括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处理,使画面具有立体感。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交流评价法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家乡芦苇荡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2.油画棒、画纸、绘画橡皮擦、展示架。
3.轻音乐CD,用于营造轻松的绘画氛围。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1.播放轻柔的轻音乐,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小朋友们,在我们美丽的家乡,有一片神奇的地方,那里长满了高高的芦苇。每当微风轻轻吹过,芦苇就像一群优雅的舞者,轻轻地摇曳着。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正站在那片芦苇荡中间……”(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想象)
2.音乐停止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刚你们在想象中看到的芦苇荡是什么样子的呀?”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象到的.芦苇荡景象,从而引出本次绘画活动的主题——家乡的芦苇荡。
(二)欣赏与讨论(7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乡芦苇荡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芦苇荡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变化,以及芦苇荡中的各种生物。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们,在视频里你们看到芦苇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一样高的吗?”
幼:“有绿色的,还有黄色的;有的高,有的矮。”
师:“那芦苇荡里还有什么其他东西呢?”
幼:“有小鸟、蝴蝶、小河……”
2.教师展示几幅不同风格的芦苇荡绘画作品,包括写实风格和卡通风格的,引导幼儿观察作品中芦苇的表现手法、色彩运用以及背景的处理方式。
师:“看看这些画里的芦苇荡,画家是怎么画芦苇的?用了哪些颜色?”
幼:“用线条画的芦苇;用绿色和黄色画芦苇……”
师:“那画里的天空和地面是怎么画的呢?”
幼:“天空是蓝色的,用线条画了云;地面是棕色的,画了泥土……”
(三)教师示范(5分钟)
1.教师在画纸上进行示范绘画,边画边讲解:
师:“首先,我们用油画棒在画纸的下方画芦苇的茎。芦苇的茎是细细长长的,我们可以用棕色的油画棒轻轻地画,有的茎可以画得直一点,有的可以稍微弯一点,这样芦苇看起来就像是在风中飘动一样(示范画芦苇茎)。”
师:“然后,我们来画芦苇的叶子。芦苇的叶子是细长的,我们可以用绿色的油画棒,从茎的顶部开始画,稍微倾斜一点画,像这样(示范画芦苇叶)。”
师:“接下来,我们要画芦苇的穗子。芦苇穗子是毛茸茸的,我们可以用黄色的油画棒,在叶子的上方点一些小点,点的时候要轻一点,密一点,这样就像芦苇的穗子了(示范画芦苇穗)。”
师:“芦苇画好后,我们可以在上面画天空。用蓝色的油画棒从画纸的上方开始涂,颜色要涂得均匀,可以稍微淡一点,这样看起来就像天空很高很远(示范画天空)。”
师:“最后,我们在芦苇荡下面画一条小河。用蓝色的油画棒画一条弯曲的线,然后在线的下面用浅蓝色涂一涂,就像河水在流淌(示范画河流)。”
(四)幼儿创作实践(15分钟)
1.为幼儿发放画纸和油画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开始创作家乡的芦苇荡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绘画过程,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对于绘画速度较快、表现较好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添加更多的细节,如在芦苇荡中添加小动物或者在天空中添加太阳、云朵等元素。
对于绘画有困难的幼儿,教师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如帮助他们确定画面构图,示范如何画芦苇的某个部分等。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
1.作品展示
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架上展示。
2.评价
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来说一说自己画的芦苇荡,你最喜欢自己画的哪一部分?”
然后组织幼儿进行互评:“大家看看其他小朋友画的芦苇荡,你觉得哪一幅画最漂亮?为什么?”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同时针对幼儿作品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如色彩的协调性、画面的整洁度等。
(六)活动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用油画棒画出了非常美丽的家乡芦苇荡,大家都很棒!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用油画棒画芦苇荡,还更加了解了我们家乡的美。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能多观察家乡的美景,画出更多漂亮的画。”
2.拓展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和家长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芦苇荡的立体手工艺品,如用吸管做芦苇茎、用棉花做芦苇穗等。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幼儿感受家乡芦苇荡的美丽景色,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鼓励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创作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2.认知目标
让幼儿了解芦苇的外形特征,如细长的茎、柔软的芦花等。
认识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知道如何运用画笔和颜料来表现芦苇荡。
3.技能目标
幼儿能够学会用棉签或画笔蘸颜料画出芦苇的茎和芦花,表现出芦苇荡的基本形态。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手部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帮助幼儿掌握用棉签或画笔表现芦苇的方法,画出长短、疏密不同的芦苇茎和芦花。
引导幼儿感受芦苇荡的色彩美,如白色的芦花、枯黄的芦苇叶与蓝色天空或清澈湖水背景的搭配。
2.难点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在画面中添加一些小动物或其他元素,使芦苇荡的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指导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注意画面的构图,如芦苇的分布、疏密关系等,避免画面过于凌乱或呆板。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实践操作法、欣赏法
四、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或外出游玩时见过芦苇荡,对芦苇有初步的印象。
幼儿已经有过一些使用画笔或棉签进行简单绘画的经验。
2.材料准备
芦苇荡的图片、视频或绘本等资料,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
画纸、水彩颜料(绿色、黄色、白色等)、调色盘、画笔、棉签、洗笔筒、擦手毛巾等绘画工具。
展示作品的画框或展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1.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教师朗诵一首关于芦苇荡的儿歌:“芦苇高,芦苇长,芦花似雪白茫茫。芦苇荡里捉迷藏,小船悠悠水中央。”朗诵完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在儿歌里听到了什么呀?”引导幼儿回忆儿歌中的芦苇荡场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家乡的芦苇荡。
2.展示一幅家乡芦苇荡的大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芦苇荡,提问:“你们看看,芦苇荡里都有什么呀?芦苇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芦苇的特征,如高高的、细细的、上面有像棉花一样的东西等。
(二)基本部分(12分钟)
1.教师再次展示芦苇荡图片,详细介绍芦苇的外形特点:“芦苇有长长的、细细的茎,就像一根根小木棍,它们直直地站在那里。芦苇的顶端开着白色的芦花,芦花软软的、毛茸茸的,风一吹,就会轻轻地摆动,可美啦!”同时,用手指在图片上比划芦苇的形状,加深幼儿的印象。
2.示范绘画方法
教师拿起一张画纸,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画家乡的芦苇荡哦。首先,我们用绿色的颜料来画芦苇的茎。”拿起一支画笔,蘸上绿色颜料,在画纸的下方画出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竖线,表示芦苇的茎,边画边说:“看,芦苇的茎有的高,有的矮,它们是不一样的哦。”
接着,教师说:“然后,我们用白色的颜料来画芦花。”换用棉签,蘸上白色颜料,在芦苇茎的顶端点上一些大大小小的白点,代表芦花,示范的同时告诉幼儿:“点芦花的时候,要轻轻地点,不要点得太大,这样芦花才会更像哦。”
画完一些芦苇后,教师说:“芦苇荡里还有很多芦苇,它们有的靠得近,有的'离得远,我们要把它们画得有疏有密。”继续在画纸上添加芦苇,让幼儿观察芦苇之间的疏密关系。
最后,教师说:“我们还可以给芦苇荡画上天空和湖水。”用蓝色颜料在画纸的上方画出天空,在芦苇的下方画出湖水,并用画笔简单地画出一些水波纹。
3.幼儿创作
给每个幼儿发放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绘画情况,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和卫生,如不要将颜料弄到衣服上,画完一种颜色后要及时清洗画笔或棉签等。
对于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如帮助他们画出芦苇的茎,引导他们点出芦花;对于想象力丰富、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鼓励他们在画面中添加一些其他元素,如飞翔的小鸟、游动的小鱼、小船等,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
(三)分享与评价部分(5分钟)
1.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画框或展板上。
2.请幼儿逐个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例如:“我画了很多高高的芦苇,还有一只小鸟在天上飞,因为我觉得芦苇荡里会有小鸟在唱歌。”其他幼儿认真倾听,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如:“你画的芦苇真漂亮,颜色涂得很均匀,小鸟也很可爱哦!”
3.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强调每个幼儿作品的独特之处和优点,如有的幼儿芦苇画得很整齐,有的幼儿芦花点得很有创意,有的幼儿画面颜色搭配得很漂亮等,同时也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真态度、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予表扬。
(四)拓展部分(5分钟)
1.教师说:“小朋友们,我们的家乡除了有美丽的芦苇荡,还有很多其他漂亮的地方哦。比如[列举家乡其他的自然景观或特色景点],大家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然后把它们画下来,带到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2.组织幼儿收拾绘画工具和材料,将画纸、画笔、颜料等整理好,放回原位,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更多关于家乡风景的图片和绘画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创作家乡的其他美景。
2.开展“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讲述故事、朗诵诗歌、表演节目等形式,进一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家乡芦苇荡的景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感受色彩的搭配,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增强幼儿对家乡的情感认知,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指导幼儿用直线和曲线表现芦苇的形态,用白色颜料表现芦花。
帮助幼儿掌握画面构图,合理安排芦苇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数量。
2.难点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为芦苇荡添加合适的背景和元素,使画面更具故事性。
引导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注意色彩的协调,避免画面颜色过于杂乱。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演示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收集家乡芦苇荡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白色颜料、调色盘、画笔、湿巾等绘画工具。
3.展示作品的展示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播放一段家乡芦苇荡的视频,视频中展现芦苇在风中摇曳、鸟儿在芦苇丛中穿梭的画面,引导幼儿仔细观看。
2.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地方呀?你们觉得芦苇荡漂亮吗?哪里漂亮呢?”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分享自己对芦苇荡的感受和观察到的景象。
(二)观察与讨论(5分钟)
1.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多幅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芦苇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芦苇的形状、颜色和生长状态。
提问:“芦苇是什么颜色的?它的茎是直的还是弯的?芦花像什么?”让幼儿用手指比划芦苇的形状,加深对芦苇外形的认识。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芦苇荡,讨论:“芦苇荡里除了芦苇,还有什么呢?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湖水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描述芦苇荡中的其他元素。
(三)讲解与示范(5分钟)
1.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进行绘画示范。
首先,用油画棒画出芦苇荡的背景,如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湖水(可以用波浪线表示湖水)。
然后,用黑色水彩笔画出芦苇的茎,告诉幼儿芦苇的茎是细长的,可以画得有高有低、有粗有细,并且有的芦苇茎是笔直的,有的会稍微弯曲。示范画几条不同形态的芦苇茎,如:“看,像这样画一条长长的直线,这就是一根芦苇茎,再画一条稍微弯曲一点的……”
接着,用白色颜料在芦苇茎的顶端点出芦花,边点边说:“芦花是白色的,我们用画笔蘸一点白色颜料,轻轻地在芦苇茎上点一些小点点,就像这样,点出一朵朵芦花。”示范点出大小不同、疏密有致的芦花。
最后,教师在画面中添加一些简单的.元素,如几只飞翔的小鸟或一艘小船,说:“芦苇荡里可能会有小鸟在飞,或者有小船在航行,我们可以把它们画上去,让画面更有趣。”
(四)幼儿创作(10分钟)
1.为幼儿发放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开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和色彩的搭配。
对于不敢下笔的幼儿,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如:“你可以先试着画一根芦苇茎,就像老师刚才画的那样,慢慢地画,你一定可以的。”
对绘画速度较快的幼儿,教师鼓励他们在画面中添加更多的细节或元素,如在湖水中画一些小鱼,或者给芦苇荡添加一些不同颜色的花朵等。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
1.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架上。
2.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每个幼儿的努力和创意,如:“你画的芦苇荡颜色真鲜艳,芦苇的形状也很特别。”“你在画面中添加了很多有趣的东西,让芦苇荡变得像一个童话世界。”同时,针对幼儿作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构图不够合理、颜色搭配不协调等,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2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家乡芦苇荡的美丽和独特之处,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美景,用画笔记录下来。
2.布置课后小任务: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树枝、树叶、棉花等,下节课我们将用这些材料制作立体的芦苇荡作品。
六、教学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更多的自然材料,如芦苇杆、干草等,让幼儿进行手工创作,制作芦苇编织品或装饰画。
2.开展“家乡的美景”主题绘画展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教室或幼儿园的走廊里,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幼儿眼中的家乡美景。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芦苇荡的色彩和形态之美,尝试用多种材料表现芦苇荡的景色。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3.通过创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帮助幼儿认识芦苇的结构和特征,掌握用彩纸撕贴或黏土塑造芦苇的方法。
引导幼儿运用蓝色和绿色的材料表现芦苇荡的背景,营造出自然的氛围。
2.难点
指导幼儿在作品中体现芦苇荡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如远近不同的芦苇、高低错落的布局等。
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在作品中添加个性化的元素,展现独特的视角。
三、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操作法、欣赏评价法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大量关于家乡芦苇荡的高清图片、视频资料,以及轻柔的背景音乐,用于营造教学情境。
2.绘画纸、彩色皱纹纸、彩色黏土、剪刀、胶水、画笔、颜料、调色盘、展示板等材料。
3.制作一个简单的芦苇荡场景范例,用彩纸撕贴和黏土制作而成,为幼儿提供直观的参考。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1.教师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一个简单的芦苇荡场景,用蓝色的布铺在地上代表湖水,在周围插上一些芦苇杆,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如风吹芦苇的声音。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这个场景前,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芦苇荡。你们听,风吹过芦苇的声音,是不是很美妙?”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场景,感受芦苇荡的氛围。
(二)感知与体验(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芦苇荡的视频,视频中展示芦苇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景色变化,如早晨的芦苇荡被晨雾笼罩,傍晚的芦苇荡在夕阳余晖下金黄一片等。
2.视频结束后,教师拿出一些芦苇荡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芦苇的形态、颜色和生长环境。提问:“芦苇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芦花的颜色像什么?”鼓励幼儿用手触摸芦苇杆,感受其质地,进一步加深对芦苇的认识。
(三)创作指导(10分钟)
1.介绍材料和方法
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可以使用的材料,如彩色皱纹纸、彩色黏土等,并展示用这些材料制作芦苇荡的方法。
用彩纸撕贴芦苇:教师拿起一张绿色的皱纹纸,说:“我们可以把绿色的纸撕成细长条,就像芦苇的茎一样。”示范撕纸的过程,然后用胶水将纸条粘贴在画纸上,表现芦苇的茎。接着,拿起白色的皱纹纸,撕成小碎片,粘贴在茎的顶端作为芦花,说:“看,这样就做出了一朵芦花,我们可以多做一些,让芦苇荡更茂密。”
用黏土塑造芦苇:教师拿起一块绿色的黏土,搓成细长条,放在画纸上,用手指轻轻按压,形成芦苇的茎。然后,取一些白色黏土,分成小块,搓成圆球,放在茎的顶端,用工具稍微按压,做出芦花的形状,说:“用黏土也可以做出漂亮的芦苇哦,而且还可以把芦苇的形状做得更立体。”
背景创作:教师引导幼儿用蓝色颜料或蓝色皱纹纸表现湖水,用画笔或手指在蓝色背景上画出一些波浪线表示水纹。还可以用绿色颜料或绿色黏土在芦苇下方添加一些水草等元素,丰富画面。
2.幼儿创作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布局和色彩搭配。
对于使用彩纸撕贴的幼儿,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纸条的长短和疏密关系,以及芦花的分布;对于使用黏土创作的幼儿,教师帮助他们掌握黏土的塑形技巧,如搓条、团圆等,并提醒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保持手部清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
1.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2.请幼儿逐个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如:“我用黏土做了很多高高的芦苇,还在湖水里画了小鱼,因为我觉得小鱼会在芦苇荡里游来游去。”
3.其他幼儿和教师一起欣赏作品,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如:“你用彩纸撕贴的芦苇荡很有创意,颜色搭配得很漂亮。”“你用黏土做的芦苇很立体,看起来就像真的一样。”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互相评价,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五)总结与延伸(2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家乡芦苇荡的美丽和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身边的自然美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到户外,用自然材料(如树枝、树叶、干草等)在幼儿园的草地上搭建一个小型的芦苇荡场景,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芦苇荡的认识和体验。
六、教学延伸
1.开展“家乡的自然景观”主题系列活动,让幼儿继续探索家乡的其他自然美景,如山川、河流、森林等,并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
2.在图书区投放一些关于自然景观的绘本和图书,供幼儿自主阅读和欣赏,拓宽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家乡的芦苇荡》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11-09
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03-04
花围巾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03-09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05-21
小班美术公开课美丽的热带鱼教案02-07
幼儿园小班教案美术09-15
[精选]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7-06
(精选)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7-06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11-09
幼儿园美术教案小班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