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23 10:50: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永生的眼睛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8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28人,四年级的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把课文读懂,能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明确阅读的要求,会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课文内容;在拓展部分,多数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所想,能感悟到课文精髓;少数学生缺乏自主能动性,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师:明亮的眼睛能感受世界的五彩缤纷,明亮的眼睛能享受世间事物的美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多好啊!可是还有上千万的人因眼角膜受损而无法享受这份美好。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眼角膜。

  2、课件出示眼角膜的图片,认识眼角膜,讲解眼角膜的作用。

  师:眼角膜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眼球的最外层,如果受损或者病变了,就看不见美丽的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和眼睛有关的课文,师板书;永生的眼睛。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饱满的学习热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学生对眼角膜及眼角膜的作用还不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眼角膜的作用,便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研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有怎样的疑问呢?

  (学生质疑)

  2、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和老师的阅读提示,走进课文,我相信,你们读完课文后一定会对“永生”这个词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3、课件出示阅读提示。(指明生读)

  ·在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通过读课文,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中已经捐赠了眼角膜的是谁?

  4、检查生字。

  5、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1、师:读完了课文,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认识琳达一家。

  2、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赠眼睛角膜的动人事迹。)

  师板书:捐赠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阅读课文,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要让学生又充裕的独立阅读的时间,让其既梳理文章脉络,又领略文章内涵。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他们就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深入阅读。)

  3、课文中已经捐赠了眼睛角膜的是谁?

  第一次捐赠的是琳达的母亲,琳达感到非常伤心、难过、不理解;

  第二次捐赠的是琳达的父亲,琳达为他感到骄傲。

  三、深读课文,品读词句,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师:琳达的母亲捐赠眼角膜时她还小,她还不能理解捐赠的真正含义,那么我们先走进琳达的童年,走进她当时的内心世界。

  1、默读课文1-5段,并画出描写琳达当时心情的句子。

  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我被他们的对话惊呆了。我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要将母亲的角膜给予他人,更让我无法明白的是,爸爸居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她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2、谁能理解此时琳达的心情呢?

  (伤心、难过、悲伤)

  3、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读这段话。

  4、师:琳达的母亲去世了,14岁的琳达无法接受,她是如此的反对父亲捐赠母亲的眼睛角膜,然而,父亲却非常的平静,他对琳达说了怎样的话呢?

  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5、你从父亲的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引导: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

  6、师:是啊!母亲虽然离去了,但她的眼角膜给黑暗中的人带来了光明,她的死是有意义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善良。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段话。

  7、如果你是琳达的朋友,你会怎样安慰琳达呢?(生自由回答)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师:琳达渐渐长大,她也渐渐明白了“捐赠”的含义,她的父亲也老了,但是父亲一直有一个不变的心愿,是什么心愿?请同学们齐读6——8自然段。

  2、学生回答父亲的心愿,(捐赠眼睛角膜。)

  3、当琳达把这件事告诉给同样只有14岁的女儿温迪的时候,她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第9段。

  2、课件出示第9段。

  3、自由的大声朗读这一段,并在这一段中找到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4、理解含有“骄傲”的句子。(可不按照顺序出示)

  ⑴、课件出示句子: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令你骄傲吗?

  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⑵、师:老师常常提醒同学们,学习不能骄傲,在这里是这个意思吗?(引导:不是,是自豪的意思。)

  ⑶教师问各句式谁为谁骄傲?(引导说舍己为人)

  5、(课件出示“说一说”)说一说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

  6、学生汇报。师:谁愿意大声的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设计意图:由整体到部分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与课堂学习的感受融为一体,既认识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重点词句,又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眼角膜的重要性。本环节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中学习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关注了学生,体现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

  四、小结。

  师:父亲留下的还有很多很多,最重要的是他留下了关爱他人、留下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让学生加深感悟。)

  板书: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五、拓展。

  1、师:课文到这里就结束了,然而这个感人的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让我们来看看原文的结尾。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段结尾。(课件出示)

  那天,我紧紧搂住温迪。没有想到,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画家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我金发的温迪,她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2、你看后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课的课外延伸是学生语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基于课堂,又比课堂丰富灵活。本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系统地吸收知识。)

  六、全文总结,升华情感。

  1、深刻理解课题。师:琳达的做法对父亲来说是多么值得骄傲的女儿啊,对女儿温迪来说,这又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现在你对课题《永生的眼睛》又有了怎样更深的理解呢?(引导说出关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永生。)

  2、师:琳达的父亲、母亲已经去世,温迪也因车祸失去了她宝贵的生命,然而她们的眼角膜在别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续,得到了永生,她们那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得到了永生。让我们带着对琳达一家的敬佩,再次读一读课题,这是:永生的眼睛。

  3、师: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课后写一写。

  (设计意图: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情感得到升华。)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5篇11-07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篇04-04

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11-17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08-25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15篇07-02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02-15

眼睛高一优秀作文07-31

优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8-09

爱笑的眼睛高三优秀作文07-31

《歌词两首》优秀教学设计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