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4-08 11:54: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清和充满生机的美。

  4、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绽放的花朵,嫩绿的小草,还带来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我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去“找春天” 吧。(板书课题:找春天)

  春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但教师引入时只说一点点春花、春草的景色,让学生意犹未尽时萌生“找”的愿望,此时教师及时揭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春天还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教师配乐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啊!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读的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一评。(3~4名学生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

  4、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5、出示字学生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的同时,有效地进行识字,在初读的过程中,通过生生评、师生评,使师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到了,找出来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指名读。)

  ⑴ 你知道“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吗?能做给大家看一看吗?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演示课件。)

  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一读。(2~3名学生读,教师注意提示疑问语气,必要时可范读。)

  ⑵ 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的四人小组内读一读,一人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棒。注意可以边读边做做动作,加上自己的表情,教师选择一小组来表演读,生正面评价,提出建议。

  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什么)(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先说给同位听一听,再全班交流。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读、合作读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用表演读的方式来读这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感知春天的动态美。

  3、你还从哪些句子知道春天来了?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把你的理由讲出来。指名。

  是啊,美丽的春天来啦!(教师播放课件,和学生一起小结过渡。)

  师:百花开放了(生:我们看到了她);百鸟鸣不停(我们听到了她);花儿开放,清香扑鼻(我们闻到了她);冰雪融化,泉水叮咚(我们触到了她)。

  齐: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春天真是无处不在!

  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的过程中认识了春天,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声情并茂的小结,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春天来了,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四、创新作业

  课后去找一找春天,看看你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一、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引入课文

  二、朗读课文,感受体验

  1、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2、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三、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找找说说”

  1、重点指导“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2、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写词语。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 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

  速 读 课 文——通 读 课 文—— 精 读 课 文

  扫清文字障碍 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 逝川 憔悴 玄奥 禅心 唱和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3、通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

  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习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齐读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进山看景为何说成“山中访友”?同时体味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重点研读四、五段)

  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3、精彩回放(听第四段录音),再次共同领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唤,品味文中语言的魅力。

  教师小结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 (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即可。

  与君共享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囚绿记》片段)

  布置作业 :

  1积累优美字词句,记在摘抄笔记上

  2完成拓展练习中小练笔

  板书设计 :

  古桥——老朋友

  山泉——姐姐

  清 晨 访 友 悬崖——爷爷 夜 色 归 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

  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重点:

  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2、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边看边想:白云和蓝天,禾苗和土地,小鸟和树林,鱼儿和大海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和地球有什么联系?

  二、揭示课题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1)愿当小老师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自己会读的生字词。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再评出读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

  自由朗读,读后想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请教。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你要请教的问题。

  4、再现插图,想想:

  (1)蓝天是谁的家?土地是谁的家?

  树林是谁的家?大海是谁的家?

  (2)它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5、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

  四、练习背诵,积累词语

  1、听课文录音,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背诵,看谁背得好。(不丢字、不添字、背诵流利.)

  3、会背诵了,就把课后题中的小鸟涂上颜色。

  五、练习,拓展思维

  1、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再填空。

  2、小组交流,检查订正。

  3、你还知道有什么是谁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庄稼的家)

  六、指导书写

  指导写云字时,要告诉学生:云字的第三笔是撇折,这是新学习的笔画。

  七、扩词,积累运用

  土:泥土土地沙土土壤

  大:大方大人大小大家

  云:白云乌云云雾云海

  (2)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3)你从这课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填在花篮里。

  (4)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语是“小乌龟“而谓语是”笑了“,可以看出这是一篇用拟人的手法写的童话。那么小乌龟为什么笑了呢?这是题目给我们的悬念,这篇童话讲了发生在小乌龟身上的两件事。所以学习时要抓住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事件过程中人物的表现。这样才能很好地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交流合作的机会与氛围。

  2、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3、通过阅读、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小乌龟为什么笑了。

  教具准备:课件、动物头饰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质疑,激发兴趣

  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看看图中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小乌龟为什么笑了?让我们一起走入“快乐读书屋”看看。

  二、初读感知,自悟解题。

  1、 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 小组同学合作识字。

  3、 默读课文,说一说小羊、小公鸡和小猴为什么不理小乌龟了?

  4、 小组内交流,小乌龟为什么笑了?小乌龟是怎条一个人?(全班汇报)

  5、 说说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1、 同桌对话练习。

  在全班分角色读。(学生体会叹号所表述的语气,例如:小乌龟难过说:“唉,我爬得太慢了!”引导学生用低且缓的声音读出小乌龟的自责。又如:小公鸡感谢地说:“谢谢!” “谢谢!”用急切、感动的语气来表现小公鸡的感受激之情。)

  2、 学生戴头饰分角色表演,大家评价。

  四、拓展延伸

  小乌龟被人误解了,该怎么办?说说你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的别人误解你的事,你会怎么办?

  能说会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师: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幻灯演示)。

  三、解读

  师:《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师: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幻灯演示)

  生甲:当涂、辞、治经、涉猎、见往事

  生乙:即更

  (解说: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及积累是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先疏通文意,再作重点记忆,合乎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整体感知

  师: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长进的故事。

  生:这个故事讲孙权两次劝学,吕蒙始就学,后大有长进。

  师: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生: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师: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

  (解说: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自读及概括能力)

  五、课文研析

  师: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生: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师: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

  师:三次对话语气一样吗?

  生:不一样。孙权第一次劝学时态度非常坚决。“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第二次时隐隐有不满、责备。鲁肃与吕蒙对话表现的是惊异。

  生:孙权第二次劝学是有不满,但我以为更多的是关心、爱护。现身说教,语重心长。

  生:鲁肃与吕蒙对话时,鲁肃是惊异,吕蒙是自豪。

  师:权蒙对话孙权是王,对蒙的劝说态度恳切,蒙肃同为将士,对其变化之大显示出惊异、赞叹。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挑人物读,大家注意听,看他读的好不好?哪句话读的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通过有感情的读,学生容易理解把握人物)

  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哪位同学敢挑战他?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精彩!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读出了感情。

  师:读出了感情,恰当的说应该是读出了“语气”。哪个词体现了语气?

  生:“邪”

  师:什么语气?

  生:反问。

  师:“邪”是表示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吗”。文中还有其他语气词吗?

  生:有。“耳”、“乎”。

  师:分别表什么语气?

  生:“耳”是表示限制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罢了”,

  “乎”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啊”。

  (语气虚词的积累)

  师: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分小组有感情的读文章,一会儿找同学分角色读。(两组同学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哪一组同学能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工给我们来个小课本剧表演。(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师: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演绎了一段白话《孙权劝学》,让我们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表演能力)

  师: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生: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幻灯演示)

  六、体验反思

  师: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生:学习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重要。

  生:仲永受于天而不受于人,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通过对比体现出开卷有益。

  生:活到老学到老。吕蒙那么大年龄才开始学习都让人刮目相待,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好,活到老学到老,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仲永天资聪颖,因后天没有学习,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那么大年纪才开始就读,但经过努力,让人刮目相待。看来读书确实有益。

  (解说: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的感情体验,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把这两篇课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开卷有益的中心,引起学生感情共鸣,避免教条式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七、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

  生:书到用时方恨少。

  师:“书到用时方恨少”,让我们一起

  多读书,读好书。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解说:课外知识积累是语文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方面,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是

  提高学生

  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学————不学

  (恳切)

  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

  (关心)

  刮目相待

  论议————结友

  (惊赞)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淡淡的乡愁

  2、体会文中的雨情、雨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教学重点:体会意境,鉴赏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表达技巧,学会表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习方式: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从音乐《雨声》导入。学生寻找古诗词中的写雨的诗句,品味意境。如此优美的意境我们用散文的语言可以表达吗?

  二、课文分析: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2、品读嗅雨、观雨、听雨的相关文字,体会意境、情思。

  三、品味语言:本文语言凝练华丽,文字典雅而富于弹性,巧妙地熔古典语汇与白话于一炉,善于通过汉语的象形和音韵特征来渲染情感,把握徐疾交错的节奏。

  四、借鉴运用:

  1、借鉴表达:作者在本文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渲染和强化对大陆故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念之情。首先,作者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穿插运用。其次,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对照、联想、烘托等表现手法。(顺及:余光中散文的特点)

  2、体验运用:听相关雨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口头表达。

  五、布置作业:

  1、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想像,借鉴本文的表达技巧,描写一个雨景,300字左右。

  2、找出文章中写雨的诗句,注意积累。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你!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三、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的主要对话。

  2.通过观察图片及表演,感知、理解作品幽默诙谐的风格。

  3.体验朋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小猫、小狗、小猪、小熊头饰。

  3.蝴蝶道具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用很神秘的口吻):这本书里面藏着非常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追呀追》。

  2.教师边慢慢地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教师讲到一定的故事情节时,从出示相应的头饰引导幼儿观察。

  3.教师采用边讲故事边提问的方法,鼓励幼儿参与故事的讲述。

  讲到“小狗看见啦……”时,教师提问:小狗的鞋子怎么啦?它知道吗?

  讲到“小猪看见啦……”时,教师提问:小猪说什么?它的眼镜怎么啦?它知道吗?

  讲到“小熊看见啦……”时,教师提问:小熊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熊捡帽子、捡鞋子、捡眼镜及追的动作。)

  讲到“蝴蝶飞进花丛里不见啦……”时,教师边做喘气的动作边提问:小猫、小狗和小猪累得怎样?

  讲到“小猫着急啦、小狗着急啦、小猪着急啦”时,教师分别拉长音调让幼儿接说。

  讲到“小熊追过来,累得呼呼喘”时,教师做喘气的动作让幼儿接说,并提问:小熊是怎么说的?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教师帮助幼儿分配好小猫、小狗、小猪、小熊等角色,并戴上头饰。

  故事的叙述部分由教师带领没有扮演角色的幼儿讲,讲到故事中的对话时,分角色进行对话。

  启发幼儿用有趣的动作表现小动物们掉东西的情景。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顺序、脉络,理解赵州桥的特点。

  3.了解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桥梁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本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辨清字形,读准字音

  洨()河匀称()张鷟()桥墩()惟妙惟肖()

  2、释词:

  (1)巧妙绝伦

  (2)和谐

  (3)惟妙惟肖

  (4)匀称

  (5)推崇

  (6)古朴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

  “桥”。桥是这么简单,但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

  一身。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桥的这些特点。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3)检查预习

  2.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文意

  请生阅读课文,师指导理清思路:

  (1)石拱桥的特点(第1—2段)(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3—9段)

  (3)中国石拱桥的发展(第10段)

  《中国石拱桥》是篇科技说明文。在本文中,作者从石拱桥说到中国石拱

  桥,又说到中国石拱桥中的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末了,说到中国石拱桥的发展。这是运用从一般引向个别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章法清楚,结构严密。

  现在,我们按这个顺序逐步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3.请思考下列问题:

  (1)石拱桥有些什么特点?找出有关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2)我国石拱桥有些什么特点?试概括。

  4、细读课文第五节,研究赵州桥的特点。

  作者在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时,先总述,然后从四个方面进行分述。在整个说明过程中,既说明了赵州桥有一般石拱桥所共有的特点,又说明了它独有的特点。从课文里找出有关语句,哪些是属于共有的,哪些是属于独有的?

  5.指导生理清顺序

  (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2)文章抓住哪些特点说明,又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

  三、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推崇()②和谐()③惟妙惟肖()

  2.按注音填字组词。

  ①桥dūn()②xiáo()河③饮jiàn()④ɡǒnɡ()桥

  3.下面四个句子,说明不严密,不准确的一句是()

  A.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数据。

  2.阅读课后练习三两篇短文,比较其文体特点。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01-08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九篇11-28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四篇10-10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0篇10-08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06-22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八篇06-10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05-27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10篇06-13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9篇01-19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4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