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前准备】
1、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2、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2、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3、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 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 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⑶ 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4、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5、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3、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五、复习生字词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本课的生字。
2、用本课学的生字组词,再读读词语表中列出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生字。
2、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⑴ 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
⑵ 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
⑶ 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
3、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4、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三、语言实践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四、听写词语
1、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
2、听写。订正。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人教社第七册第七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和看法,提高个人的认识。
本文用时一课时,以下是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一步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高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无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评价,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小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4)反方观点:“独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驳:乌塔带了闹钟,“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还懂得“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句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文字幻灯片。
2.补充阅读材料。
A案
第一课时
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2.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研读,体会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a.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b.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c.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5.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探究写法
1.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拓展阅读《两根指头的声音》。
附录
两根指头的声音
包利民
黎枫是一个高中生,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正打着响指,声音清脆悦耳,我看到他只有一只右手,左臂空空荡荡,更让我吃惊的是,他的右手仅有两根指头,他竟用仅有的拇指和食指打出响指!
当我们成为朋友后,我渐渐地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9岁那年,他因顽皮触碰到高压线,从此失去了左臂和右手的3根手指。开始的时候,他万念俱灰,年少的他心中充满了绝望。后来在父母及老师的开导下,他才渐渐平复下来。
有一次,一个伤残人报告团来作报告,父母打算带他去听,好让他知道别的伤残人是怎样奋斗的,以此鼓舞他的斗志。他很高兴。可第二天他又不快乐了,父亲问他原因,他说:“他们做报告时,我怎样为他们鼓掌呢?”
父亲看着他的眼睛说:“两根指头也可以鼓掌呀!”那几天,他学会了打响指,听报告的'时候,他以打响指代替了鼓掌。
有一次他和同学们讨论理想,大家异常激动,有个同学站起来,两手握紧拳头大声说:“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拼搏,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黎枫的眼睛黯淡了,他的理想也是成为一个企业家,可他却不能像那个同学那样用双手去拼搏。
回到家中,他一直闷闷不乐,在母亲的关切下,他讲了白天发生的事。母亲没说什么,默默注视了他一会便转身向门外走。忽然,一枚硬币从母亲手中落到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忙跑过去,把那枚硬币拾起来还给母亲。母亲握着那枚硬币说:“孩子,你看,拾起钱两根手指就足够了!”他一下子愣住了,心中的震撼是无法形容的。
他对我说:“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拼搏不只用两只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健全的心!”
再一次看见黎枫的时候,他正用两根手指熟练地操作电脑。我们谈了好久,临别的时候,他打了一个响指和我再见。是啊,即使上天只给你两根手指,你也可以用它扼住命运的咽喉!
B案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2、3题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1.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等把《后羿射日》这篇课文读正确、流利。
2.了解后裔与怪禽猛兽等斗争的过程中的神勇无比。了解祖先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
3.积累,背诵《后裔射日》
教学难点:
了解后裔的神勇无比,了解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课文。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淮南子》中的秦西巴纵麑,谁来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交流《淮南子》里面不仅收集了许多带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而且还有许多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后羿射日》课件出示
2.学习新课:
(1)听老师读,你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同时注意老师在哪个地方停顿。
(2)刚才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老师发现这些字很难读,老师把它拿出来,大家再读一读。(课件出示)
(3)生字读熟了,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熟,自读3遍,找同学起来读。(指名读)
(4)小组合作读准字音。展示读。
(5)课文读熟练了,尧之时,发生了什么事?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那你知道文中的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是什么吗?(交流)对,它们是一些危害人类的东西,来咱们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6)当这些怪禽猛兽危害百姓的生活时,尧是怎样做的?谁来读有关的句子。
(7)后羿为人类做了那么多,你想对他说什么?(交流)
(8)这个故事发生在上古时期,离我们十分遥远的时候,那时候科技不发达,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便赋予他神话色彩!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祖先是勤劳、勇敢和智慧!
(9)让我们带着读祖先的崇敬之情再来读一读课文!
3、积累、背诵课文
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先能背诵。交流展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第一部分:教学模式设计与解读
教学模式名称:信息化教学模式 学科: 语文姓名: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模板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包括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应该把同一主题的三个环节部分进行有效设计。 作者信息
NO.1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NO.2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
第三步: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反思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相关文章: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4篇02-27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8篇01-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10-12
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09-22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4篇08-16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八篇07-28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07-19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8篇07-10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九篇07-07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