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七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小结。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小结。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
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
(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小结。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参考资料:
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
第2题:
第(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的焦急程度。
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第(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据此并结合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反复美读,提高学生欣赏品评美文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③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
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我以审美为突破口,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按照审美过程的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大板块,即“课文品读三部曲”: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在每个板块中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这个环节的“眼”。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辅之以如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示范品评法,个性化教学法
(三)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美文诵读法,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课下布置大家找来一幅最美的图画,自己配上一段欣赏画面美的文字,要求尽量多地用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准备课前交流。
(此环节的设置,用一种新颖,生动的形式解决字词教学,既可以督促学生预习又可以初步训练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
大自然多姿多彩,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古诗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冬天,在北方人们的眼中一向是寒风凛冽,冰封雪冻,然而在一代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被描绘得那么美丽多情,温馨可人,富有诗情画意。那么济南的冬天究竟美在哪里?
请大家赶快走进《济南的冬天》跟随老舍先生去切身感受一下吧!
(此环节我用优美的语言创设一种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立时把学生引入学习本文的情境中。)
三、品读三部曲之一——发现美
1、美读课文:即读时一要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读出感情,二要有适当的表情,如读第二段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要做出含笑的表情。
(美读把教材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以诵读方式融入语文的音乐美,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阻拦地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染熏陶。)
2、展示罗丹名言:“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和自然中去发现美!
请同学们把你们发现的最美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语段画出来,倾注感情,再次进行美读,读给组内成员听,并推荐代表在班上读给大家听。师生点评。
(此环节的设置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美读中发现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3、假如你是导游,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你将分哪几个方面来介绍
先列讲述提纲,设计一下导游词,然后说给同桌听听,再找三名学生到班上给大家当导游。
教师适时打出以下提纲供参考:
先用对比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温情”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最后写济南的水:紧扣“暖”字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当导游这种活泼的活动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口语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此环节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整体感知课文是品味妙词佳句的前提,可为下面研读课文奠定基础,抓思路教学能纲举目张。)
(阅读散文,不仔细地咀嚼语言,就不能真正领会作品的美。欣赏妙词佳句,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我设计的下一个环节是……)
四、品读三部曲之二——欣赏美
1、“评析式”品味欣赏
①教师评析示范: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深厚,文中不少凝练形象的词语和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值得仔细品味。下面就请同学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老师在课前对自己喜欢的作了一番评析,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同学们在评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老师将打印好的“薄雪覆盖小山图”评析分发给学生。
(本文运用比喻拟人,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可是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的示范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做出实实在在的楷模,但教师应该主要充当组织引导者,示范点拨者和激发鼓励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重点应放在下一环节:学生评析交流上。)
②学生评析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看谁能用特别得体,特别生动,特别详实的语言展示出来。此环节为了避免欣赏语段的重复,把五个段落分给八个组,每组成员完成本组段落评析任务外,还可选其它段落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对作品中感人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课文中多次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肯定能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在点评交流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重点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拟人,比喻写法的好处,如: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除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外,还应引导学生体会到:
(1)
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
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吸纳,会营造浓烈的读书氛围。初中学生好胜心很强,为了拿出最好的东西更是用劲心思去理解,品味,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他学生来讲,能够听到一些不同的理解,可以更加完善自己的思考,同时也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起到激励的作用。)
2、体验反思:体会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探究“为什么老舍眼中济南最美”
(本环节要在探究中突破难点,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老舍与济南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资料交换阅读,学生得知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致泼洒笔墨,情深意切的依次以济南的马车,洋车,大葱,秋天,冬天,齐大校园等景物,写出了长篇散文《一些印象》。
通过探索会发现,老舍之所以把济南的冬天写得那么美,是因为他对济南有着深厚的热爱之情,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文章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做到情景交融,才能让景更美,情更真。并理解体会别林斯基的名言“美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五、品读三部曲之三——“创造美”
1、如果你喜欢写作,你可以把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也可以对课前准备的优美画面再次进行描写,注意要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如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2、如果你擅长绘画,就画出想象中的济南美景。
(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创造美,这种教学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有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第一题的设计意图: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与本课开头照应。第二题的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这项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想象思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通过一幅幅画面的描画和欣赏,使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动,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急于次走进文本,对课文去做审美体验与鉴赏。)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激情引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气球)我们做游戏时经常用到它,小小的气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还是一剂治病的良药呢!不信,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课题读的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会读的更好)。
2、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①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课文下面的大树叶。
②读不准的字音还可以问问老师或同桌。
③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用笔画出来。听清楚了吗?(开始读书吧)
三、识字(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识字情况行吗?)
1、认真读,争取把他们记在心里。
2、在读这些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3、按照提醒再练习读一读。
4、我们要举行男女生赛读,谁先读?
5、谁能用科、始这两字多组几个词?
6、这些字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呢?用什么办法把它们记住呢?4人为一组把最巧妙的记忆方法介绍给伙伴。
7、汇报记忆方法。
8、谁愿意当小老师来考考大家?(手拿卡片)
9、我把字宝宝放在儿歌里,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10、老师认为这几个句子难读,练习读一读。(愿意读哪句就读哪句)
四、初读课文(小朋友的生字识记的很好,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好吗?)
1、齐读第一自然段。
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体会科利亚看到气球前后的心情变化。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谁愿意读)
4、第二自然段:
①谁愿意读第二自然段?
②你认为这一段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伤心、难过、孤独、寂寞)
③你试着读一读。
④谁还愿意把你体会到的心情再读一读。
5、第三自然段:
①点击出现画面。
②再点击出现闪动的气球。
6、第四自然段:
①为什么喜欢这一自然段呢?
②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科利亚,把科利亚换成第一人称“我”,读给同桌。
③指名读。
7、第五自然段:(齐读)
①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小朋友,科利亚为什么笑了?(展开讨论)
②小结: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科利亚也许为米沙的这种创举而笑,也许对同学们特殊问候方式而笑,也许是忘却了病房里的孤独和寂寞而笑。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这篇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进了医院,孤独、寂寞伴随着他,他的同学们用气球来问候,让他很受感动,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珍惜友情。
六、指导书写:
课文我们就学到这,现在让我们学写几个生字。
周:里面的部分不能超过包围圈。
病:上横要写短,左撇要长,伸展开。
句子:
1、气球开始一上一下地动了起来,科利亚猜出来了,准是米沙想的招儿。
2、科利亚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3、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
儿歌:
病房有个科利亚,
谁也不准来看他。
静静躺,呆呆望,
孤孤单单想回家。
科利亚,别难过,
你的同学有办法。
红气球,飘来啦,
祝你康复早回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利用这样一本教材上好一年级数学课,是我这一学期来始终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这四个多月来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一味地加以批评和责备,势必会使刚刚开始小学学习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怎样让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一开始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我想这也是一年级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等,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难发现,学前教育中家长注重艺术智能启蒙,忽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抽象思维开发大有人在,家长注重纯数学计算力的训练,忽视抽象思维的培养比比皆是。所以,我在课堂上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是游戏和学习的过渡,是学校学习的新起点。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太多自己的特点,只有我们老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实际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更扎实,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一生的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部:代婵虹
20xx年6月24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课文和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使学生认识银河,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学文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
1?电脑、实物投影、生字卡片。
2?学生预习生字、课文,试着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查找关于银河的资料。培养积累知识的习惯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又课堂上自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了前提。
(在单元学习前)谈话,看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查资料的方法。推荐有关书目。《宇宙奥秘》《恒星漫话》《星空五千年》《探索星空的足迹》《百科全书》等。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们曾谈论过关于星空的话题,还认识了古代天文学家张衡。同学们对星空充满了好奇,对吗?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朋友丁丁也大家一样,特别喜欢看星空。他来了。(多媒体出现丁丁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看多媒体,范读课文。师:他经常坐在草地上看银河,并把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诗的名字就叫做“问银河”。(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一要读准生字的字音,二要把句子读通读顺。
3交流预习生字情况。
4小组合作学习疑难字。
5多媒体出示星星,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课间律动:师生边唱《小星星》边跳舞)
三感情朗读读书感悟
师:丁丁到底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并画出来。(学生边读课文边找问题)
师:丁丁向银河提了什么问题?谁能像丁丁一样问一问银河?(点击课件,出示这个问题。)
(先让学生找出丁丁提的问题,然后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在朗读问句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老师范读、生生竞读、师生竞读)使学生读得入境出情。)
四展开想象学习提问
师:银河真是太神奇了!小朋友,想不想到银河那去看看?
师:下面,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乘着宇宙飞船到银河那里去做客。(点击课件,播放银河录像。)
师:现在,你有没有问题要问一问银河呢?
指导学生用诗的语言提问。
师给“小诗人”挂牌。
五提出的问题,自己能不能给出答案呢?试一试。用课前学到的知识来回答部分问题。
六拓展。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找到答案,怎么办呢?(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
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银河表达心意(绘画、歌曲、诗歌、资料知识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朋 三 和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作业
① 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 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积累、拓展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背诵课文
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正方观点“传统文化是财富”,反方观点“传统文化是包袱”,先分小组讨论,准备辩论的事例和观点。选出4位学生进行现场辩论,在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同学,可以进行场外的提示。在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中,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形成辩证看问题的观点,进一步生成知识。
1.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师: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明确了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也要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2.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 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卧薪尝胆”精神,“和谐理念”等,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我们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儒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天神化”,和古代社会中的“愚忠愚孝”等要剔除。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促使思维碰撞,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更全面、客观的看问题,学会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继承观。
3.学生践行,回归生活
【作业设计】为落实新课程生活化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在感悟体验中生成、在体验生成中提高,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设计一个开放性作业,要同学们能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投影:请在课堂探讨的基础上,为绍兴某旅行社设计一条绍兴传统文化经典游线路,线路要求涵盖传统文化继承的四种形式,并配好解说词。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篇07-1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4篇06-2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11-30
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七篇01-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七篇01-09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06-13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七篇05-28
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09-2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10篇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五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