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4-14 10:15: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预设目标:

  1、通过收集、交流、分享相关的资料,激发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欲望。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的了不起地方,产生敬佩的情感。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

  1、围绕主题活动“了不起的人”,收集相关资料。

  2、幼儿的画稿、老师的画稿、收集的物品、纸、笔等。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游戏

  我们上个星期去了消防队看看找找消防员了不起的地方,你们找到了吗?他们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只要你们说出消防员了不起的事,这里的星星就会变。

  二、介绍身边了不起的人

  1、消防员叔叔很了不起的,他们为了保护我们的安全每天都在刻苦训练本领,而且哪里有困难有危险,他们就去哪里帮助。

  2、我听张桢琦说他的妈妈也很了不起,他也很佩服自己的妈妈。还听其他小朋友也说了他们认识的谁谁谁也很了不起的,我可想听听他们的故事啦,你们想吗?

  3、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想要介绍的身边的了不起的人物,并且有实物的介绍,让幼儿有直观的认识,从而产生敬佩的感情。

  4、原来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了不起的人,有些人不像有名的人那样大家都知道他们,但是他们在各自的工作中都很努力的,我们都觉得他们是了不起的人啊。

  5、今天我们这里就有许多的客人老师,说不定他们中也有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你们去问问他们好吗?

  三、教师自制画册

  我认为我自己也有了不起的地方,你们知道我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吗?我把我自己了不起的事情画下来了,我会……,哦,还有,我做了十年老师了,这些啊都是我的学生们,有好多好多的,他们有的已经是中学生了啊。我还会烧好吃的东西呢,我们家的人都爱吃,夸我很能干的,今天我也带来了,想给你们尝尝呢。

  四、延伸活动

  你们有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地吗?你的好朋友中有了不起的吗?把自己的了不起画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看拼音写汉字。

  yì文( )、回( )、容( )、友( )、翻( )

  jiāo( )阳、( )傲、( )花、( )气、上( )、香( )

  zǔ( )挡、( )织、( )力、( )国、( )成

  答案:艺 忆 易 谊 译 骄 骄 浇 娇 缴 蕉 阻 组 阻 祖 组

  二、请你画出下边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

  1、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角模,他来争求父亲的意见。( )

  2、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有了做用,你们将会多么自毫!( )

  答案:膜 豪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详细地复述课文

  (2)简要地复述课文

  (3)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母亲--→父亲--→女儿)

  (4)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 )命( )肿( )肺( )访( )

  组( )勇( )敢( )骄( )拥( )

  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与世长辞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ì才华横( )、文()、回( )、容( )、翻( )、( )思、友( )

  jiāo( )阳、( )傲、( )花、( )气、上( )、香( )

  zǔ( )挡、( )织、( )力、( )国、( )成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深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3)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出示投影: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指名读句子

  ②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请同学说一说

  (3)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老师适时指导

  (三)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四)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二)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扩展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读全文,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①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歌颂了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扩展练习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四)小练笔

  1.请你写一件给你感触最深的事情,要求内容要有详有略。

  2.学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给予充分鼓励。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你的小练笔读给家长听

  四.板书设计:

  7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

  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

  ⑴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⑵ 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⑶ 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⑴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⑵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六、作业布置

  改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王 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教学过程

  一、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二、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四、摸拟场景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无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an)龙鎏(liú)金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⑤举世(闻)名⑥(焕)发光彩⑦烟雾(缭)绕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板书设计:

  总:位置、整体布局、总体特点

  故宫博物院分:具体说明故宫主要建筑的布局及特点

  总: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点

  教学后记:学生对故宫的博大雄伟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本文使用的空间顺序理解得还不是那么透彻。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 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 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教学准备】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知道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如骆驼的驼峰,鸟类的翅膀,仙人掌退化的叶子,这些特殊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是什么使得它们与众不同呢?

  二、自主探究:1、不同环境中的植物1)观察浮萍,小草,玉米的根,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浮萍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有庞大的根系,与生活的环境有关)2)观察仙人掌,松树,香蕉树的叶,它们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观察的结果: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松树的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香蕉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形成的认识:植物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3)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特殊形态结构?说说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形态结构?2、不同环境中的动物1)观察生活在水里和在空中飞行的动物,比较它们的身体特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分别写出金鱼和鸽子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这些特征对它们有什么意义呢?

  动物名称生活环境身体特征我猜想的功能金鱼鸽子

  2)设计实验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四、拓展性活动:观察图中的生物器官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这些生物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抓小动物;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漂移,传播种子。)

  五、课外延伸: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的外形特征,想一想与什么样的环境有关联?人为什么分为黄人种、黑人种、白人种,它们与什么环境条件有关?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授课内容: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消费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

  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在初三也接触过。但他们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如何

  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了解的并不深入。

  课 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 合作探究法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标依据: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第5页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 知识目标:理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

  因、意义与措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课标依据】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第5页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材料分析能力、辩证地看待事

  物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标依据】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第6页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进而深刻理解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本路线。

  【课标依据】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树立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志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第6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性与主动性,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与时俱进充实教学内容,强调课堂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8篇06-0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10-09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篇08-17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08-09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篇07-2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06-24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篇06-19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六篇06-19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06-17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八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