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4-14 17:20: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4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4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

  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

  生:5

  师:5是什么?

  生:5个手指

  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

  生:4个空隙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

  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师: 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

  (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

  (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

  预设: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

  三、建立数学模型

  1、化繁为简

  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出示活动要求:

  (1) 结合生活情境,独立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画一画、找一找、算一算的办法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同桌合作。

  (2) 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导总结规律,完成板书:

  小结:1棵树对应1个间隔,最后一棵对应的间隔没有了,棵数比间隔数多1。你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新发现?

  板书:两端都栽: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师:如果老师下面空格里的全长填上40米,那么你能不画图列式得出答案吗?100米呢?

  预设:40÷5=8? 8+1=9(解释8表示间隔数)

  4、回归应用

  (1)师:那回到原来的题目全长改成500米,会算吗?那么我把数字再放大变成1000米,怎么做?

  (2)全长100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都种),要种多少棵?

  5、小结:其实今天的学习我们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板书:以小见大或化繁为简)也就是像这样遇到数据比较大或比较繁琐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数据、一个简单的草图找到规律来解决。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出示:为美化校园环境,建安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0米的小路两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

  交流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植树问题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师:这些树、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点来表示,植树问题就是研究这些点和间隔关系的问题。

  2、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摆了6盆花,如果每两盆花之间在插一面小旗,一边能插几面小旗?两边呢?

  3.同学们排成一队去参观,从头到尾一共12人,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2米,那么这列队伍长是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两端都种,学生读题。出示房子,师:现在还是两端都种吗?

  预设:只种了一端

  师:现在间隔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呢?

  再出示一个房子,师:现在还是只种一端吗?

  预设:两端都不种

  师:那间隔数和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A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红橘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

  教学难点

  能学着本文的观察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红橘吗?吃过红橘吗?你对红橘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抽生说)

  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红橘的文章,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作者眼中的红橘是怎样的?

  师出示课题:家乡的红橘,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自读课文,把红色音节的字音读准,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注意:翘舌音:畅、束

  平舌音:素

  前鼻音:嫩

  后鼻音:竞

  多音字:骨(骨气、花骨朵)

  2勾画出生字连成的词语,每个词语自读三遍

  3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抽生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进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抽读、师生互评、齐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段,弄清各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1)这篇课文一共几段?

  (2)谁来说说课文的几段各讲了什么?

  学生汇报:

  第一段: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第二段:春天时,橘子树叶长得很茂盛。

  第三段:四五月时,橘子花开了,花香醉人。

  第四段:秋天,橘子树上结满的青色果实压弯了枝头。

  第五段: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

  第六段:总结全文,赞美家乡的红橘。

  四、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记忆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

  2教师重点指导“骨”字的写法,请生观察写“骨”字时应注意什么?骨字的第四、第五画是点、横钩。

  3师范写“骨”字。生在桌上用手指写3遍。

  4生练习:打开练习本,把其余的9个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5展示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每个三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复习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红橘的可爱

  1出示第1段,自读思考第1段讲了什么?(家乡的红橘生长在长江边)

  2过渡:作者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请自读课文2~5段,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第2段写了春天时,橘树叶长得很茂盛)师板书:橘树叶。

  作者用哪些词来写橘子树的叶子可爱?把它们用重点符号标出来。(学生汇报:茂盛、四季常青、闪着绿油油的光)

  理解“茂盛”的意思。

  4指导朗读、背诵。

  那绿绿的叶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在阳光下闪光,多美呀!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自读,抽生读,师生点评,齐读,试背。

  5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生:第3段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师板书:橘子花。

  6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可爱?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学生汇报: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绽放、醉倒)

  理解词语: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7指导朗读、背诵。

  (1)自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抽读、教师范读、齐读。

  (2)这么美的句子,想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自由背、抽背、师引背、齐背)

  8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第4段写了青色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很可爱)师板书:青色的橘子。

  9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的橘子的可爱?(学生汇报:肥实、压弯了枝头、又酸又涩)

  理解:肥实。

  10指导朗读:齐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果实缀满枝头的情形。

  11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红橘的呢?请生自读第5段。师板书:成熟的果实。

  12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颜色:红色金黄色的瓤

  形状:像一盏盏的小灯笼

  味道:甜甜的

  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13指导背诵:有感情地朗读并把它背下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自背、抽背、引背、齐背)

  14家乡的红橘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橘树叶、橘子花,还是橘子,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板书:让人喜爱。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红橘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下边就请同学们勾画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完成课文第2题,读一读。

  出示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初春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时的橘子花,再写()的青色果子,最后写()的成熟的果子。

  2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家乡红橘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红橘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有条理。

  四、作业

  1模仿第5段写一种水果,注意要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附:板书设计

  8

  家乡的红橘

  春天橘叶:茂盛、闪着绿油油的光

  四五月橘子花:竞相开放

  秋天青色果实:压弯枝头

  十一月果子成熟了:像小灯笼让人喜爱

  (朋晓琼)

  B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

  2学着本文的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个红橘。

  2向其他人了解红橘的特点,生长情况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家乡有哪些水果呢?你最喜欢哪些水果?水果的品种繁多,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红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连贯,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测生字、词语(用大屏幕展示生字、词)。

  师:看,生字想和大家交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从课文中跳出来了,让我们去打打招呼吧。

  (1)齐读生字、词语。

  (2)抽生读,注意读准后鼻音(竞jìnɡ),前鼻音(嫩nèn),平舌音(素sù),翘舌音(畅chànɡ)。

  (3)同桌互相考考。

  (4)老师也想考考大家,老师随便指读(去掉拼音读)。多音字(骨),形近字(辩、辨、辫、瓣)(竟、竞)。

  3快速读完全文。

  想:作者为什么写家乡的红橘?

  生:因为家乡的红橘十分可爱。

  生:从最后一段,我知道,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所以,要写家乡的红橘。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家乡的红橘的可爱的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1带着这些问题,快速浏览全文。

  2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写的。按生长过程来写的。

  生:抓住红橘的叶子、花骨朵、果实来写的。

  3读第2段。

  思考:

  春天来了,红橘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四季常青、绿油油)。

  经过风霜考验是什么意思?(经过风吹霜打)。经过风吹霜打后更加茂盛,是多么坚强啊!

  让我们想象一下:绿得发亮的叶子是那么坚定有力地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多美啊!捧起书来边读边想象。

  4读第3段。

  (1)思考:花骨朵有什么特点?勾画出写花骨朵特点的词。

  米粒大小洁白形状像茉莉一簇簇指甲那样大香气

  (2)想一想: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写的?

  (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香味)

  师:作者观察得多么细致,描写多么细腻。

  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抽生读,评价。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真的看到那洁白、朴素的花骨朵,仿佛真的闻到了那醉人的香味。

  5读第4~5段。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果实的?

  开始是青色的果子又酸又涩,果实成熟了,像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读这个句子,体会这句话表达了几层意思:

  生:写出了颜色是红的。

  生:写出了形状像“小灯笼”。

  生:写出了数量多“一盏盏”。

  生:写出了果实的可爱。

  师:对,你看作者观察多细,想象多美啊!在写这些丰硕的果实时,用了“有的……有的……有的……”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师:红橘不但样子可爱,而且味道甜美,令人舒畅,让我们仔细读读。

  师:闭上眼睛,想象橘园丰收的景象。然后请你描述你想象中的情景。

  师:作者从颜色、大小、数量、味道写了果实的可爱。

  6小结。

  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地方让人喜爱?

  四、拓展延伸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抓住形状、颜色、味道把它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家乡的红橘

  (喜爱)

  叶

  花骨朵

  果实

  (郭春利)

  C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准备

  准备一个红橘,搜集红橘的特点。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一红橘)孩子们,这是什么?看到它,你想说些什么呢?(颜色、形状、味道、产地……)

  2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介绍家乡红橘的文章(揭示课文题目),一起去看看在作者眼里红橘又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整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和不理解的问题。思考每段写了些什么。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2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3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4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

  三、品读感悟,自主体验

  1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家乡的红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大家介绍红橘的呢?请大家读课文,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2每个季节的红橘都有它的可爱之处,再读读课文,找出家乡的红橘让人喜爱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边读边想象,批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交流自学情况。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课件展示红橘的生长过程,学生再次朗读品味,体会红橘的可爱。

  5是啊,家乡的红橘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

  (齐读末段)

  6外地客人来到我们家乡,你准备向客人怎样介绍家乡的红橘。先说给同桌听,再向全班介绍。

  四、创设情境,快乐积累

  1积累运用。师:家乡的红橘可真惹人喜爱呀!为了表现红橘的可爱,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快把它找出来欣赏吧!请生将想要积累的词句摘抄到积累本上,抄完后读给同桌听,然后选一两个词说几句话,相互评议。提醒学生要学会运用。

  2指导背诵。师:多可爱的红橘,多美的课文啊!让它们都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吧!

  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先多读几遍,再借助刚才积累的词句练习背诵,然后展示课件画面,学生看画面自己选择试背相关内容。

  五、拓展实践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思考它有哪些特点(颜色、形状、味道等)。选择相同水果的同学分为一组,讨论它的可爱之处,相互补充介绍,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9家乡的红橘春叶

  夏花

  秋果

  冬喜爱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4个生字的读音,认清“巧”、“绣“、“纹”、“腹”、“衬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苇秆”、“小巧玲珑”、“鲜艳”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3、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外形的语言,讲解句段关系,弄清总分结构

  难点:讲解句段关系,弄清总分结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课前准备:录象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现在见到的翠鸟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学,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正音:衬衫、锐利.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zhǎng cháng)着一张细长(zhǎng cháng)的嘴。

  b 尽(jìn jǐn)管小鱼只(zhǐ zhī)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可还(hái huán)是难(nán nàn)以逃脱翠鸟的眼睛。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每位学生读课文总数在2遍以上)

  (3)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2自然段;行动——3、4自然段;住处——第5自然段。)

  三、学习1、2两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小巧玲珑)

  (1)理解“小巧玲珑”一词。

  (2)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一双红色爪、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看投影理解“透亮”。)

  (3)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十分美丽。

  2.范读第2段,边听边标句序,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用划出。

  (1)自学。

  (2)反馈:这句话是: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用圈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鲜艳)

  小结:像“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既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把它叫总起句,“鲜艳”是这句话中的中心词。

  (3)读2—4句:

  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与原文比较: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

  ③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④这3句话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点明这样的段式叫总分段式。)

  3.齐读这两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意思。

  四、指导书写:巧、绣、纹、腹、衬衫。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1—2两段。

  (3)比一比,组词。

  逃( ) 隐( ) 疾( ) 衬( )

  桃( ) 稳( ) 病( ) 村( )

  (4)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疾飞( )

  ①病 ②恨 ③快,迅速 ④疼痛。

  锐利( )

  ①快或尖 ②感觉灵敏 ③勇往直前的气势。

  板书:

  总起分述的方法 找出总起句 主要写什么

  读分述部分 从哪几方面写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

  模样(mú) 尘埃(āi) 直径(jìng) 削弱(xuē)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狼狈 bèi 擦拭shì 气候hòu 尘埃āi 削弱xuē 朝晖huī

  循环xún 厌恶wù 裂开liè 讨厌tǎo 环境jìng 飘荡piāo

  wù (可恶) xiāo(削皮)

  恶:è (恶狠狠) 削:

  ě (恶心) xuē(削弱)

  五、再读课文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感悟,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没有灰尘行吗?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1、第一段:

  ⑴ 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

  (转折)

  ⑵ 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2、第二段:

  ⑴ 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⑵ 生字比较:

  ① 灰尘很小很小。

  ② 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练习朗读背诵。

  3、第三段:

  ⑴ 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⑵ 小组讨论交流。

  ⑶ 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 ( )灰尘( )吸收太阳的光线,( )反射太阳的光线,( ),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 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

  ③ 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⑷ 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⑸ 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⑹ 指明朗读第三段。

  4、学习第三段:

  ⑴ 齐读。

  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作业

  1、练习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知识拓展,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恶劣 狼狈 擦拭 尘埃 削弱 朝晖 裂开

  2、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天空将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因此,________.

  二、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2、练习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情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灰尘虽然____,但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 ____,则又令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

  4、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⑴ 如鸟粪、电视、网络。

  ⑵ 练习说话。

  ⑶ 试着写话。

  ⑷ 交流、师点拔。

  〖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 使天空呈蔚蓝 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环 (说明方法)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4篇】相关文章: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03-03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10篇01-10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01-04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五篇10-02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9篇)01-12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06-21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篇06-19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篇06-15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编5篇06-11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0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