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16 16:42: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分析学生】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

  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⑴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⑵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⑶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

  知道实践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字、词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中积累字、词。

  2.通过阅读训练,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积累知识,表达自己感想。

  3.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自主识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默读短文,并结合小制作进行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卡片。

  2.学生课前完成的小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是聪明伶俐的好孩子,请开动脑筋和我一起去发现文字王国中的奥秘吧!

  ──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正音(指名读,纠正错音)。

  3.同桌互读(说一说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4.归纳小结(归纳每组两个词语的字相同,只是交换位置,组成新的词语,词义不同。)

  5.鼓励学生说出类似词语(教师板书)。

  如:算盘盘算到达达到喜报报喜喜欢欢喜

  6.齐读词语,师生小结(让我们牢记规律,去发现更多这样的词语。)

  二、读读认认

  1.课件演示(出示课件:肤问:谁认识这个字?并指名读,再出示拼音。)

  2.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出示课件:月夫肤(皮肤)说说记忆的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识字方法。

  4.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其它汉字。

  5.师检查识字情况(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6.巩固生字,鼓励学生进行扩词练习(出示生字卡片。)

  第二课时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词宝宝迷路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一、我会读

  1.读一读词语,发现每组词语在意思上联系。

  2.读句子,选词填空(填完后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指导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纠正练习、再指名读)。

  4.拓展练习:用其中的词语说一句话。

  二、我会读

  1.默读短文(画出生字,可借助字典或和同学交流学会)。

  2.指名读(说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朗读,特别是师范读)。

  4.说说从鲁班身上学到什么?

  5.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

  一、观察小制作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用易拉罐做成的灯笼,引导学生观察,你认为做得怎么样。)

  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小制作(把小制作放在自己课桌上)。

  三、板书课题《我们的小制作》。

  四、师生口语交际。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制作过程说清楚,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补充纠正。

  (2)分小组交流。

  ①每小组同学轮流介绍,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还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及时解答。

  ②比一比小组中哪名同学说得好,推举进行全班交流。

  ③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分别介绍,评出优秀讲解员和最佳作品)。

  五、办作品展览会,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台

  一是学生比一比谁收集的.多,选出最有特色的邮票,向同学介绍它的内容。

  二是同学读自己的名言,可以说一说作者和自己为什么会收集?并开展互赠名言活动(小组成员之间)。

  三是学生自愿展示自己近期的优秀作品(如书法或美术作品,小制作或作文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第2、3段。理解“傍晚、满湖通红、山神、省下、灰心”等词语的意思。

  2. 懂得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灰心,要有信心,坚持天天学,认直学,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 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背诵第二段。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第2段的语言文字训练;难点是通过第3段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悟出道理。

  三、 课前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小黑板、录音机、投影片

  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词语

  2. 指名读第1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 教学第2、3段

  引入新课:王冕的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背上还要读书,真是勤奋好学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王冕是怎样勤奋学习画荷花的。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

  学习第2段:

  1. 自由读,标出有几句话。

  2. 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傍晚是什么时候?

  3. 问: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给“忽然”换个词。

  4. 大雨过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出示挂图)

  (1) 看图说话:湖面上有哪些景物?

  我们看去这湖面怎么样?荷花怎样?荷叶呢?

  (2)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划出课文中写大雨过后湖面、荷花、荷叶的句子,读一读。

  (3) 理解“满湖通红”,并板书。

  荷花的花瓣上有一滴滴清水(板书:清水滴滴)

  荷叶上的水珠还滚来滚去的,(板书:滚来滚去)

  真美啊!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女读。

  5. 这么美的荷花,难怪王冕看得“出神”。(理解“出神”。)

  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那多好啊!”后面用了感叹号,表达了王冕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王 冕心里很想把它画下来的语气?指名

  6. 这一段写得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一段背下来呢?自己试背,齐背。

  7. 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 )。湖里有十来支( ),花瓣上( ),荷叶上( )滚来滚去。王冕看得( )。

  学习3段

  过渡语:下雨后的景色这么美,王冕多想把它画下来啊!那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呢?带着问题自己读第3段。

  1. 指名读第1句。画画用的画笔、颜料、纸,王冕是怎样得来的?理解“省下”。

  2. 后来王冕画的荷花像不像?从课文哪句话可看出?

  出示句子比较:

  比一比,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 朗读这一句。

  4. 同桌讨论:王冕为什么能把荷花画得这么像?

  交流,板书:不灰心,天天画

  5. 假如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应该怎样向王冕学习呢?

  (三) 总结全文

  1. 齐读全文

  2. 四人小组谈一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汇报。

  (四)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3、6题。

  五、 板书设计:

  27学画

  (课文插图

  放大)

  满湖通江 画不像

  清水滴滴

  滚来滚去

  像……一样

  六、 教后感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对第2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了突出重点,在第2段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先进行看图说话(“湖面有哪些景物?我们看去这湖面怎样?荷叶、荷花怎样?),再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不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读文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思考:

  (一)识字: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1、读文前正音。

  2、在读文中熟悉。

  3、读文后通过扩词加深印象,并学习运用。

  (二)朗读课文:

  1、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探究发现的习惯。

  2、要有从读正确到读懂的过程。

  (三)写字:注重老师的范写和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板书:

  二、学文识字,朗读感悟。

  (一)读准字音。

  1、大声、自由地读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

  3、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正音。并引导齐读一次。

  (二)读懂课文。

  1、自由读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检测:逐段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3、自由读书,看看能从课文里发现什么。

  4、学生交流:我从课文里发现……(教师相机引导感悟小云和妈妈之间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拓展:你打算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课间律动——《好妈妈》

  (三)生字再现

  1、去掉拼音读生字。

  2、交换生字位置再读。

  3、认识新偏旁:食字旁、牛字旁

  4、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5、比赛:看谁说得多

  ⑴学习小伙伴扩词

  ⑵在四人小组里一人选一个字扩词,看谁组的词最多。

  ⑶请个别学生说。

  三、学习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好)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关键笔画。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评讲。

  板书设计:

  小云爱妈妈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布用把他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

  (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

  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

  (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

  3、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用喜悦、如饥是渴说一句话。

  2、朗读第二段,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海伦又是怎样拼命学习的?

  过渡: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样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我夜以继日的努力,反复高声朗读夜以继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海伦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

  你能通过朗读把海伦的精神读出来吗?

  4、海伦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自读理解。

  读、说、朗读体会。

  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应如何读这句话?(读出惊喜、终于成功了的语气)

  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海伦,流下了兴奋的眼泪。

  有感情朗读,说体会。

  三、学习第四段

  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四、通读全文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

  五、作业

  1、引号有哪些用法?完成课后习题4。

  2、在第2课中,你能找到类似的用法吗?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

  3 海伦·凯勒

  生病 失聪失明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 永生留名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了解按游览路线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的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丰富课外知识,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孔隙”和“内洞”是全文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读中感悟,了解到“孔隙”和“内洞”景观特点。

  【教学用具、学具准备】

  石钟乳、石笋图片数张,维美光盘。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简介作者叶圣陶。

  3、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4、逐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读课题)。

  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了。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二、学习课文

  1、学习二、三段:

  ⑴ 默读,画出沿途景物。

  ⑵ 看到文中景物描写,你想说什么?

  ⑶ 有感情读2、3段。

  2、学习第五段:

  ⑴ 过渡语:

  山上景色美,双龙洞呢?读课文,看我们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板书(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⑵ 很多同学对“孔隙”和“内洞”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学习这两处,看孔隙。

  ⑶ 课前,不少同学查阅了双龙洞资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孔隙什么样?(学生简介)

  ⑷ 如欲观赏内洞美景,唯有平卧小船、擦崖逆水而入,这种游览方式堪称一绝,我们也去感受一番!

  ⑸ 自由读,结合语句谈谈游览孔隙后给你留下的感受。

  个人学习后,小组内互相补充。

  ⑹ 汇报:

  窄小 船小

  低矮 行船方式

  乘船姿势

  乘船感觉

  ⑺ 看过孔隙光盘。

  3、学习6~8段:

  ⑴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过了孔隙就到了内洞,我们看到了什么?结合文中语句谈感受。

  ⑵ 汇报:

  ① 看到黑、大,洞顶的双龙和各种石钟乳和石笋。

  ② 读中感悟,双龙、石钟乳、石笋的美和奇特。

  知道双龙洞洞名的来历。

  ③ 师生展示石钟乳图片,加深体会。

  4、学习第4段:

  ⑴ 过渡语:

  学完内洞,咱们再来看看外洞和洞口,请你们自学。

  读一读课文,看看外洞和洞口有什么特点?

  ⑵ 自学汇报:

  洞口 宽 外洞 高 大

  三、了解过渡句作用

  1、学完双龙洞,作者介绍的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作者不先写这儿?这样重点不就更突出了吗?

  (游记要按游览顺序来写)

  2、指板书,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

  3、把文中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找出来。

  4、请你们按顺序读读,体会它们的作用。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内天然形成的景观令人惊叹,其实,我们国家还有不少自然形成的奇异景观,介绍你知道的景观。

  五、作业

  搜集祖国奇异景观资料,两周后办图片展览。

  第 三 课 时

  1、检查朗读。

  2、检查字词情况。

  3、处理课后练习,指导仿写。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相关文章: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01-17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06-2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06-1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06-04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03-02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10-05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4篇09-29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八篇08-11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5篇07-0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