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13个生字:“挂、街、熟、伙、伴、尝、甜、温、冻、脸、该、季”
(二)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园、因、为、脸、阳、光”6个生字。
(三)情感目标:
通过正确书写生字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教学重、难点:
? 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为、光”。
2、初步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同学们跟你们平时见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2、板书课题:《四个太阳》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随着音乐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老师随着音乐泛读课文。
3、课件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认读。
(2)找小老师带读。
(3)自由练读。
(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随机抽读。
(5)指名扩词、说话练习。
4、记忆字形。
(1)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2)自愿回答,奖励生字、笑脸。
三、 再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我”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根据回答贴太阳图)
2、你最喜欢哪个太阳?(自由回答)
3、自己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一段。(自由练读)
4、喜欢四个不同太阳的同学合作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四、 指导书写。
1、师范写易错的生字:园、因、为、光。
2、学生练习生字。
3、展示学生作品。
4、评出最佳作品,颁发奖品。
五、 作业。
课后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熟。
附:板书设计:
18、四个太阳
红太阳 绿太阳 黄太阳 彩色太阳
为: 光:
园: 因: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钓鱼的启示》一课,通过记叙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课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了许多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文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挂图,字词卡片。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启示”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因为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那么,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3课,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2、(板书课题)理解题目意思:“启示”是什么意思?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整体感知,初识“启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随机释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指名交流。
4、题目是《钓鱼的启示》,请你用“( )”画出作者在钓鱼中收获了一个什么启示。指名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启示”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提问,学生随机回答。体会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做过高要求。)
2、深入体验“我”的情感变化:
⑴ 自读:
在钓鱼的过程中,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一直变化着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边读边体会,可以在旁边做上批注。
⑵ 指导交流:
① 出示语句:
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A、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B、“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C、“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
D、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E、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② 钓到大鱼时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
③ 把鱼放回湖里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我”在这一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高兴、得意→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伤心
3、深入体验父亲的情感:
⑴ 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这一系列情感变化,那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
⑵ 指导交流: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出示相关语句:
①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②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⑶ 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4、感悟“启示”:
⑴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没有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
⑵ 学生默读思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出示文中的重点语句:“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① 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②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③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⑶ 指导朗读这段话。
四、引起共鸣,升华“启示”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
五、课外拓展,延伸“启示”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同学们,请记住: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得意、高兴
放鱼回湖: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伤心
受到启示: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备珍珠鸟一只。
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a. 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b. 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五.作业 。
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1)温暖舒适的巢;(2)可爱的小红嘴;(3)淘气的小家伙;(4)人鸟相依图;
2.这篇文章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画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愫。
2、品味课文优美而富于激情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境界。
3、感受文章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写作特色。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抒情散文,构思新奇、想象奇特、语言清新、富于激情,且难度适中,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很适合中学生阅读。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大多数中学生或许都见过,“小桥、树木、山泉”……并非罕见之景,有的或许还见过更美的景色,但问题在于大多数都缺乏作者这样的那种发现美的眼光,缺乏与大自然真诚交流的童心,缺乏将美景转化成文字的写作技巧。这也就成为学习本文的一个重大任务。
【教学设想】
美文需要美读,在美读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作者奇妙的构思,奇特的想象。本课试图通过“美读五步曲”来完成对此文的学习。
1、诵读,初步感受美。
2、品读,探究发现美。
3、联读,拓展比较美。
4、背读,积累丰厚美。
5、写读,片段创造美。期望以读代讲,以读带学,读读品品中探究美文、美点。
【教学准备】
1、选择配乐音乐。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然之景”的美文,山水古诗。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热爱读书的你,想必也曾游历过许多山山水水,在你的心之角落存放着哪些至爱的风景?不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自由畅说。
老师点评小结后导入,让我们跟着作者李汉荣到文字中去旅行,去触摸语言中的山山水水,相信灵气逼人的你们一定会有美的启迪,新的收获。
课题呈现。(见课件)
一、诵读──初步感受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古以来诵读是学语文的最佳方法,何况今天学的是如此美的散文,美文更需要美读,让我们蓬蓬勃勃地读起来吧!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思考:
⑴ 积累本文的生字雅词。
⑵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就此文的?
⑶ 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
二、品读──探究发现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精思可谓学习之高妙技艺,让我们在读读品品中发现课文的美点,在赏赏读读中探究课文的亮点。(如从语言、结构、修辞、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1、学生再读课文,探究:
⑴ 你最喜欢哪一个段落,谈谈它的美处。
⑵ 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谈谈它的美处。
⑶ 你最喜欢哪一个词,谈谈它的美处。
2、学生交流,且配乐朗读喜欢的段落,并由学生点评。(音乐见课件)
3、教师推荐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与学生分享。
小结:
文章的美处:
语言清新之美 描写细腻之美
想象丰富之美 情景交融之美
结构新巧之美 童心童趣之美
前后呼应之美 自然生活之美
……
作者用他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笔墨让我们走进了画中,走进了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我们似乎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一缕微风,一抹夕阳。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不热爱生活呢?带着感情朗读段落(第4、第5段)或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三、联读──拓展比较美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陶潜的读书求知之道。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自然美文”,四人小组合作。
⑴ 传阅诵读。
⑵ 选择其中一篇重点联读,比较课文,发现异同。
2、小组代表交流。
3、教师在学生推荐的美文中选一篇,作较详细的联读。
教师小结:自然之美丰富多彩,用语言描绘自然更是异彩纷呈,无论哪一种自然之美,哪一种语言表达,却都有其共性的方面:饱含激情的心绪是妙笔生花的前提,奇特的想象是灵秀文字的翅膀。
四、背读──积累丰厚之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美文似珍宝,需要好好珍藏,积累使你丰厚。
1、竞背文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背读收集的自然山水诗,学生交流展示。如: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烟来,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落,
云从窗里出。
晚秋
(南朝)庾信
凄清临晚景,疏萦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传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风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五、写读──片段创造美
(绍兴名胜风光照片连放)见课件。
让我们带着好心情,拿起笔去勾画你心中美妙绝伦的景致,用语言阐释风景,用真情铺染底色,相信你的妙笔会生花。
要求: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仿写。(音乐见课件)
2、学生交流汇报、点评。
小结:我们跟着作者从“清晨出发,踩一路月色回家”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学读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和启迪呢?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悟得。
学生交流。
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学生分析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只鸟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在动物界中,也有一些动物小卫士,他们保护着自然界的安全。今天,老师就让大家认识动物小卫士之一的小松鼠。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出示课件,观看影片介绍。)
【和以前的内容相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松鼠和松果。学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以后,你们想到了什么?
【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习的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利用上学期所学的拼音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练读。
第一组 聪 活泼
师: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他高高兴兴地走进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结合上下文理解聪明活泼。)
第二组 忽然 眨
师: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做动作猜谜语。)
第三组 如 总
师: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用如果说句话。)
第四组 以
师: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讲解“以”字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且练写。)
第五组 主意
师:对,松鼠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编儿歌记忆生字。主字王上加一点,立日加心变成意。)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师:除了课文外,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分小组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这些生字的商标、报纸或杂志等,念给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听。)
5、展示生字,请学生把自己所收集到的这些商标等贴到小黑板上,并读给老师、同学听。
6、练习,你认识它们吗?
a、聪明活泼 聪明活泼的小明学会了种花。
b、忽然 天忽然暗了下来,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c、如果 如果明天天晴,我们就去春游。
d、以后 学了这一课,我们以后会更爱护树木了。
e、主意 我们有一个美化校园的主意。
【多种方式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学练结合。】
三、再读课文,以读代讲,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生字,再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分段朗读。
3、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练读。教师范读第二段。
学生读陈述句,老师读心里想的话。也可教师读陈述句,学生读心里想的话。
4、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出示题一。
(1)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齐读最后一段,读出感情,体会作者的用心。
5、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读出来。
指名读,并让学生戴头饰表演。
6、练读。我愿意读。
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四、复述课文。
教师指导:按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复述。
五、扩展。
1、师: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子呢?
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报一报。
2、师:老师这有一张万宝小区植树分布图。请你看一看。还可以在哪里种植树木能把万宝小区建设成美丽的绿色小区。
【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六、总结。(略)
七、作业。
1、师:刚才大家说了松林的样子,请你回去后,把你想到的画出来。
2、师: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种动物或植物。回家之后,请你通过查书或上网等方式调查。
八、板书。
课后反思:
1、本课符合课改精神,体现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全课贯穿创新意识。
2、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现合作意识,在整堂课中,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学习。
3、本课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识字、记字,在生活中积累知识。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除了以上优点外,本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生字写的少。课前如果能够让学生对当地的植树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会更好一些。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老师要把它送给最聪明、最勇敢、学习最认真的小朋友,大家可要加油啊!
我听好多老师都夸咱们班的小朋友聪明,那你认为咱们班谁最聪明?现在,我想请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帮个忙,就在刚才蓝猫和淘气在飞船上吵了起来,我想你们劝劝他们,你们愿意吗?(放课件:蓝猫和淘气吵架)
在这么多小朋友的劝说下,我们看看他们怎么做?(课件:蓝猫和淘气和好了)
小朋友,你们真能干!现在,蓝猫和淘气和好了,紧紧的挨在一起,笑得多开心啊!有个韵母就发挨在一起的挨这个音。我们现在就一起认识它好吗?
小朋友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a和i)
单韵母的本领可大了,两个韵母可以组成一个新的韵母,我们叫它复韵母。(移动i紧挨着a的右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个复韵母aieiui。(板书)
二、互动学习
(一)学习复韵母ai。
1、教师范读ai。教发音方法。(领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
2、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字发ai的音?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ai娃娃特别高兴,就请来他的好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看它们是谁?(课件:拼音娃娃dtnl)
4、ai和他的好朋友见面,会怎样打招呼呢?和你的好朋友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同桌试拼音节指名拼读齐拼音节男女对口令)
(二)学习复韵母ei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大力水手)大力水手力气非常大,他经常帮助别人,你们有谁愿意当一当大力水手?那好,咱们举行一次大力水手扳手腕比赛,谁赢了,谁就是大力水手!你们想参加吗?(扳手腕比赛)
2、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复韵母ei的音。(出示ei)
3、练习发ei的音。(指名读师正音齐读)
4、请小朋友看图,谁说说怎么利用图来记住复韵母ei的音和形?
5、谁能根据四声发音的方法,读出ei的四声。(出示ei的四声。自由读指名读当小老师读)
6、ei娃娃看见你们这么聪明,就打电话来把他的好朋友找来了,你们看。(课件:bpmf)。ei见到他的好朋友一高兴不知怎么打招呼了,小朋友帮帮他,好吗?(同桌试拼音节指明领读师生对口令)
(三)学习复韵母ui
1、小朋友,老师想问一问,你们都会打电话吗?老师想和你们做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我来当妈妈,你们来当孩子。师:孩子们,你们今天学了几个复韵母?生:两个,ai和ei。师:不对呀,妈妈听说你们要学三个复韵母呢,快放下电话问问老师去吧!师:对,我们今天还要学一个复韵母,可是你们已经学会了,就是喂。(出示ui)喂是ui的第二声。(师领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
2、现在你们谁能说一句,里面有ui这个音的话?(随机出示ui的四声。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
3、你们可真棒!ui娃娃高兴的不得了,让他的好朋友乘飞机赶来了,你们看它们是谁?(课件:zhchshr)小朋友们,快猜猜看,他们好朋友在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同桌试拼四个小组各拼一个指名拼读两大组对口令)
4、小朋友快打电话告诉妈妈,我们这节课学了三个复韵母aieiui。(师生打电话)
三、拓展巩固
1、你听我说。(学生迅速找出老师所读复韵母的卡片)
2、拼音娃娃找朋友。
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在咱们班交了这么多既聪明能干,又认真学习的好朋友,老师真高兴!老师真心的祝愿咱们班的小朋友变得越来约聪明,越来越爱学习,会学习!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吧!
本课设计的特点是:教者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蓝猫和淘气引入学习情境,以游戏和联系生活方式教会学生aieiui的发音。如找朋友扳手腕打电话对口令。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教师对学生的发音训练有层次、有过程、有针对,训练的形式也多样,面向了全体,体现了合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课前透视】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一、谈话导入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二、图片激趣
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二、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 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 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三、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四、练习
1、填量词:
一( )花炮 一( )龙船 一( )花瓣 一( )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五、写字
1、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⑴ 都是半包围结构。
⑵ 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⑶ 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2、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3、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4、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5、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切入举偶
一、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
(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⑵ 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⑴ 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⑵ 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 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⑵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⑶ 练习说话: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
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六、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
和煦(xu4)
干涸(he2)
吞喽(shi4)
裸索(luo3)
戈壁滩(ge1)无垠(yin1)
边缘(yuan2)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二、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二)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三)学习对比的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五、探究活动
提问: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七、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8篇】相关文章: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篇06-19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12-13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7篇03-08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九篇08-12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9篇)01-12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06-21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篇06-15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编5篇06-1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8篇06-05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