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18 09:27: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8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8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本课新词。

  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诵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写好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上课了,先请学生看老师做一个动作。只见老师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做出一个向远处看的样子。出示“看”字,“上面是一个撇手,下面是目,手搭凉棚向远处看。‘看’多有趣呀,我们今天学的《识字三》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些这样有趣的字,你自己读读课文,比一比,就会找到它。”

  评点老师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倡导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插图和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

  (3)把自己记住的字在本子上练写。

  评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形、音、义三个因素之间形成联系。

  2.交流讨论。

  学生把有趣的字写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

  评点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来记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和记忆,也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了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3.检查读书情况。

  4.学生自读两遍课文。

  评点让学生把刚刚学会的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巩固,诵读歌谣来巩固识字、识词的成果。

  三、细读课文,用心品味

 1.谁来说说你对宁宁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评点教学中,既注意字词的表象联系,又注意每一个词语与歌谣相关语句的内在联系。

  2.让我们看看宁宁画的画是什么样的?(指导看图)

  评点让学生注意字、词、文之间的联系,把看图、识字、识词、歌谣连为一体。

  3.指导朗读课文第一、二句。

  4.课文说宁宁是一个粗心的小画家,你觉得宁宁仅仅是粗心吗?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评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始终围绕着学生中不断出现的层层递进的各种疑问展开。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5?指导朗读第三句,注意问句的读法。

  6.练习背诵,赏读品味。

  (1)指导读。

  (2)老师配乐朗读。

  评点诵读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涵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

  四、学习生字,认真书写

 1.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位置、笔顺。

  2.学生练写(先描后仿),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笔顺和写字姿势。

  评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动眼用心,又动手操作,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在“读帖”“描红”“仿影”以及“临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课堂小结,引申迁移,引导探究,诱发潜能

 其实,汉字有趣的地方还很多,老师想请同学们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汉字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评点将课堂内沟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也是对教材的深层开发和再利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声像引入

  边放动画课件(或投影)边讲述: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山羊请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他收白菜,劳动结束后,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送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子拿回家,可到了后来,运回一大车白菜的小灰兔没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白菜,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6课《小白兔和小灰兔》。(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范读全文。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在要求会认的生字下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插图。

  4.指名试读课文,大家评议、纠正。

  5.小伙伴或小组合作互查生字认识情况。

  a.交流自己会认的字,并说说识记的方法。

  b.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娃娃交朋友?为什么?(字词练习)

  如:我最喜欢和“种”交朋友,因为我喜欢种花、种草。

  6.巩固识字。

  a.抽读,快速识记。

  b.看字卡说词语。

  7.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生字。(词语顺序可随意安排)

  翻土 浇水 浇花 施肥 肥胖 饥饿 时候 等候 挑水 担菜

  拉力 拉开 把门 把手 送给 发给 活动 种花 吃饭 吃惊

  写字

  1.观察“我会写”中生字的结构。

  如:拉,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你找到每个字关键笔画的位置了吗?和身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3.重点指导“拉”“把”的写法。

  指导写好“扌”:横要往右上斜,竖钩要写在横的右边,提的倾斜要大一点,不要写平了。

  4.学生描红、练写。

  第 二 课 时

  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在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边读边体会内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几个孩子朗读全文,大家评议。(仪态是否得体,声音是否响亮,字音是否准确,情感是否到位)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地认读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1、视频:壮观的赛特凯达斯瀑布奄奄一息的赛特凯达斯瀑布。

  2、巴西总统菲格雷主持葬礼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视频:壮观的赛特凯达斯瀑布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太壮观了!太漂亮了!)

  视频:奄奄一息的赛特凯达斯瀑布看了短片你又有什么感想?

  (这个瀑布没有刚才的瀑布雄伟壮观)

  师:“其实这两个短片播放的是同一条瀑布——赛特凯达斯瀑布”

  出示:巴西总统菲格雷主持葬礼的图片

  你知道这些人在做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特殊的葬礼》这一课

  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的葬礼?为什么特殊?等等)

  通过视频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赛特凯达斯瀑布的今昔对比,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二、激发兴趣,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拼拼音、查字典、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2)小组内读课文。

  (3)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读得不流利的语句反复练习。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三、自然感悟、交流

  (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在文中勾画出最能震撼心灵的词、句或段落?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悟

  (一)赛特凯达斯瀑布的今昔对比中感受大瀑布消亡的迅速、环境破坏的严重。

  结合重点次与理解

  昔日:汹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板书:雄伟壮观)

  今日:逐渐枯竭、无奈的低下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板书:逐渐枯竭)

  (二)赛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的原因

  人类毫无节制的用水

  乱砍滥伐

  (三)从参加葬礼的人的特殊性及广泛性中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受祭者的特殊性体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而感受“特殊葬礼”的真正含义

  提出中心问题让学生思考、感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感悟,提升情感。

  四、扩展:

  师:假如你是菲格雷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将对着巴西人民演讲,你会怎么说?

  五、自学生字

  调动学生动脑识字,逐步掌握识字方法。

  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的平流层中,有一个臭氧含量较高的臭氧层,它好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有效地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月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北极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

  臭氧层耗损对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的主要危害是:大量的紫外线直接辐射到地面,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并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农作物受害减产,影响粮食生产和食品供应;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因此,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49/114号决议,确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这一日子的确定,进一步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臭氧层耗损问题的关注和保护臭氧层的共识。

  臭氧层对人类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臭氧减少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氯氟烃(氟里昂)和含溴卤化烷烃(哈龙)等气体引起的。

  氟里昂在自然界不会自己产生,而是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扩散出来的。它用于制冷装置的冷冻剂、气溶胶、有机溶剂和泡沫发泡。哈龙用于作灭火剂。目前,我国及世界各国正采取措施,逐步淘汰氟里昂和哈龙等对臭氧层有害的物质。

  一位美国环境科学家曾预测:人类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xx年,全世界将有1.5亿人患皮肤癌,其中有300多万人死亡;将有1800多万人患白内障;农作物将减产7.5%;水产品将减产25%;材料损失将达47亿美元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率将增加30%。

  由此而知,保护臭氧层的工作迫在眉睫。在认识到高空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的同时,还应了解近地低空气中的臭氧却是一种污染物。低层臭氧含量的增加可以引起光化学烟雾,危害森林、作物、建筑物等,臭氧还会直接引起人的机体失调和中毒。某些电器例如复印机,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臭氧。因此,在使用这些电器时,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内容:第1、2页

  二、教学目的: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与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明白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竖式中商的位置。

  五、教学关键: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六、课 型: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授、实际操作

  八、教具准备:学具材料

  九、教学时间: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这里有20个苹果(板书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板书),可以放几个?

  学生在自己本上做练习。集体交流。不论什么算式,只要学生能把计算过程说合理就行。

  (二)新授

  (1)学习用竖式计算。

  针对20÷5=4讲解。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答。就是竖式。有几个苹果?写20,除号就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在外面写5,教师板书。说说竖式的含义。如何来计算呢?几和5相乘得20。四五二十,4写在什么地方呢?4就是我们要求的得数。到这儿不算完,还得检查一下对不对。如果每盘放5个,放了4盘,共需要几个苹果?怎么算?四五二十,写上20,20-20=0。等于0说明什么?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正好放4盘。看20÷5=4 复习每部分的名称。看竖式知道每部分名称。

  (2)试一试

  集体做第一个式子。假设有8个苹果,平均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写。8除以4等于2,如果每盘放4个,放了2盘,需要几个苹果?二四得八。最后等于0。

  (三)练一练

  (1)做试一试的第二个式子。找学生上黑板做。简单说说计算过程。再练习剩下的两个式子。做完了再出几个题练练。

  (2)延伸

  如果20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有时间的同学可以想一想,算一算。留作思考题,课后做做。

  (四)总结

  20÷5=4还可以表示成竖式,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都可以表示成竖式,用竖式来计算。

  (五)课堂练习:用竖式计算

  24÷6 42÷7 64÷8 72÷9

  (六)作业:p1试一试

  板书: 分苹果

  20÷5=4

  竖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导入。

  2。质疑:本文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

  二,精读指导。

  自学课文:(1)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3)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

  2。分组交流。

  3。班级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1)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为什么急了)

  (4)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1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

  4。指导朗读。

  三,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四,作业。

  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学会参与公益劳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共德。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复述童话。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绘画用品

  设计思路:本文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去想、去问,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质疑中了解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在想象中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故事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质疑。

  4、出示教学挂图,自编故事。

  5、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集体认读、扩词。

  3、默读课文,把生字标出来、把自然段标上序号。

  4、把生字条里的字指给同学认,互帮互学。

  5、检查识字情况,交流、积累识字方法。

  6、听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标上记号,把不懂的地方画个问号吧。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1、展示自己预习的收获、听读课文

  (质疑、解惑)

  2、品读课文、谈收获

  3、体悟文本的内涵

  4、分角色朗读课文

  A、男、女赛读

  B、分角色朗读

  C、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流读。

  5、赏读课文,读出课文喂儿

  四、复述课文

  1、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谈感受

  3、向文中的小主人打打招呼、谈谈自己心理话。

  五、指导书写汉字

  1、扩词训练

  2、写字姿势训练

  六、拓展练习

  1、综合训练(完成课堂练习)

  2、探究课后问题

  3、发挥想象、画一画将来的松树林、续编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阔步、炙烤、椭圆、有气无力、挣扎、惊恐、腐烂、挖掘、一瞬间等词的意思。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以及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

  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二、学示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学法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体会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理解科学家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经过。

  3.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

  理解科学家假想的根据。

  (三)解决办法

  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板书课题:19 黄河象。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或请教同学和老师。(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1)拿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可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帮助,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由一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这篇课文讲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科学家依据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

  (三)练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词的句子,将生词多读几遍。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并加以理解。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几个问题。

  (二)深入探究课文

  1.合作学习第1自然段。

  (l)静静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讨论的重点句子:

  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4)媒体演示,进一步体会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

  (5)朗读体会特点。

  (6)小结并被书。这样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为科学家假想它的来历提供了依据。

  板书:完整(特点)

  2.以浏览方式学习第2-6自然段。

  (1)采取浏览方式阅读第2-6自然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阅读思考之后,自己可以小声地说一说。

  (2)找好朋友去交流。

  (3)互动交流,汇报学习收获,相机进行板书朗读指导。

  板书: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老象陷进淤泥→变成化石(来历)

  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以行或组分段读,举行朗读比赛,然后让学生评议。

  3.学习第7、8自然段。

  (l)默读思考: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科学家想象了它的来历,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有哪些?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板书。

  板书:1973年甘肃(发现挖掘)

  关于假想的根据,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肯定两点: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

  (4)指导朗读。

  4.浏览全文并对照板书,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练习复述

  1.教师讲清复述方法。

  2.学生对照板书,抓重点内容默记练说。

  3.同组相互复述。

  4.各组推荐人选在班上复述,鼓励学生评议。

  (四)畅谈收获

  可以谈写法,可以谈启发,只要谈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8篇】相关文章: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01-22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01-12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5篇08-1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01-25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10-0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06-24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06-1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篇07-2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01-28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