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20 15:28:3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

  1、感情朗读,初步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积累语言。

  设计指导思想:主体、开放、个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前准备:

  音乐渲染气氛。播放《三峡,我的家乡》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1、快乐地读课题。(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欢快的歌曲,《三峡,我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课文。

  2、了解课题。

  (1)猜一猜:你知道三峡在哪儿吗?三峡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2)出示示意图,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名字来历。

  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所以称它为三峡。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设计意图:加强语文学科与音乐、常识等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通读

  假如,让你搭上作者的船去游览长江三峡,你会喜欢上那儿吗?为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读书。反馈,随机正音。板书:山奇水急船险神女峰的传说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大背景,尊重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三、读悟:

  (一)、(赏读山)

  1、神女峰只是长江三峡万重山中的其中一座,那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描写山这部分的内容。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三峡的好奇?在有关的词句上圈圈、划划、点点。反复地读,结合自己圈划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读读、说说、充分展开过程。教师参与其中帮助与引导,和学生共同学习。

  (1)重点交流,反复读悟:(读和说)

  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出示画面和文字)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出示画面和文字)

  (这三个有的可以怎样读啊?指生读---评价:为什么读的这么慢啊?还可以怎么读?为什么?)

  3、是啊,我们读书就得这样,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三峡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指生读。师生评议。

  4、听同学们读的那么有滋有味,我的嗓子又有点痒痒的了,我也来试试吧。不过,我可不用看书,请每位同学当评委。教师随着音乐范背第二节。

  5、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可配乐)

  (二)赏读水和船

  下面的水和船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选一段,像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圈圈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圈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反复读读,还可以试着背背。

  随机指导朗读。

  (1)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不由教师指定。

  (2)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不做过细的技巧指导。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展示,进一步加深感受。)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和充分的自主权;注重读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运用。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和主体的教学模式。

  游览到这儿,我们已经深深领略到了长江三峡的无限风光:山奇水急船好险,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出示句子并朗读)

  让我们也来深深地赞叹一声

  四、小结:

  是啊,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神采飞扬,所以,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为三峡那壮丽的景色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前不久我们刚刚学过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一起来背背。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长江三峡美丽景色的赞美,抒发了自己欢快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1-5自然段。

  五、推荐一首词:

  忆三峡

  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

  船行浪尖别样险。

  能不爱三峡?

  六、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中写山、水、船的其中一段。

  2、摘录课文中描写山、水、船的词句。

  3、用简笔画画一幅《百里三峡图》

  七、实践作业 。

  1、回家把你心中的三峡风光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搜集长江三峡的图片资料、神话故事或赞美三峡的歌曲,两周后在大阅读课上举行《话说三峡》主题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

  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以题生疑

  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情感体验,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学设计。所以,课题导入后,同学生交流一下:“中彩是什么意思?你见过的中彩者什么样?”(生活)“文中谁中彩啦?他是什么样?”(课文)通过课前这样的联系,明显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议疑、解疑的学习氛围之中。

  [意图:由生活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构建大语文观的意识。]

  二、以文议疑

  将生活里中彩者的“欢天喜地”与书中父亲的“神情严肃”相对比,很快就能发现中奖后的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那这个难题到底是什么?读读文章,找找原因。

  [意图:]由矛盾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

  三、小组合作解疑

  1.读一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意图]:通过朗读,把握脉络,突出重点,使学生能以第六自然段中的“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作为理解的着力点,联系上下文感知。

  2.想一想,画一画。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一想,文中前后哪些对比体现了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并用不同的符号把有关语句标出来。

  通过文章的前后对比,学生们不难发现父亲面临着许多矛盾:生活的拮据与意外的中奖对比;梦寐以求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与中奖后拥有奔驰车对比;帮同事买到了中奖的彩票与同事已忘记相对比;自己家里的贫穷与库伯家里的有钱相对比;归还彩票得到的精神财富与这一生拥有物质财富而心理上的惴惴不安相对比。就是这些矛盾使父亲在中彩后无法喜悦,面临道德上的难题。

  [意图]:通过着力点的上挂下连,找出矛盾之处,体会父亲的心情,为下一步体会父亲的美好品质做好辅垫,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3.读一读。学生在文章当中找到有关的语句后,通过交流、讨论,自然就会明白父亲的道德难题是什么。然后全班讨论、交流,并进一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评价,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的美好品质。

  [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在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上,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读,有机会评,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读出了这些矛盾,是否体会到了父亲的心情。

  四、课外延伸,深化主旨

  本课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文眼。在理解此处时,不仅要结合本课父亲的表现,还要通过向课外、社会的延伸,扩展思路,力图通过课本中的人物,通过生活中的实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诚实、有信用是可贵的精神品质,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意图]:再一次向课外延伸,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学习。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五、作业

  回家以后,搜集有关财富的名言。

  [意图]: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同时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体会其风格。

  2、指导学生学习朗读方法:

  进入角色,充分体会文章蕴涵的感情;

  可配乐朗读,配乐朗读资料:《黄河大合唱》。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习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学生搜集与《黄河大合唱》有关的资料,及与黄河有关的诗词。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影像资料,由此导入,并创设出情境,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检查预习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与黄河有关的诗词;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强烈情感。

  三、整体感知

  解题:本文的题目是《黄河颂》,中心词是哪个?

  (抓住颂)

  1、师范读:

  配乐朗读,播放背景音乐《黄河大合唱》。

  2、学生自读:

  教师指导朗读方法,大屏幕出示:朗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3、学生试读:

  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4、大屏幕出示: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赞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引导学生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去思考)

  明确第二个问题答案: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生再读诗歌:

  小组推荐代表,比比谁读得最好;

  6、学生自评:

  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

  7、学生全体齐读:

  要求读出气势和感情;

  8、学生谈一谈:

  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四、拓展延伸

  1、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

  (如: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由此联想到古今英雄;及黄河身边发生了许多的感人故事,由此展开联想延伸 )

  2、朗读展示:

  学生分为四个大组,自行编排,进行朗诵比赛。

  五、布置作业

  1、课下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准备朗读比赛。

  2、完成《探究》。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1.谁从课文中发现了吴王、越王的关系变化?

  2.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3.越王是自愿当奴仆的吗?有理由吗?有哪个国君不想做主人,倒想当奴仆的?这里的“万般无奈、只好”就表示越王是被逼无奈的。指导朗读句子。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 默读,思考越王勾践为什么去当奴仆。画出原因来。

  (2) 交流:几个原因——败仗、百般无奈、只好求和、还有谋臣们要求灭掉越国,引导理解不懂的词句。

  通过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越王的万般无奈。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学生)

  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

  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大部分学生能独立思考,思考过程合理、灵活

  一大半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学生都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

  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克服困难

  具有敢于质疑的习惯

  学生学习效果

  评价

  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很大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非常牢固

  语文思考能力有待提高

  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课堂观察评价表(教师)

  教师素质

  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评价能力、)能很好地使用现代多媒体设备。

  具有良好的个人及教师素养,专业知识牢固。

  教学观念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注学生的差异,作到分层教学。

  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

  教学目标的制定准确、全面。

  教学内容的处理得当,设计合理。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

  学生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

  学生学习的过程体现语文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和教

  学内容要求

  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运用讨论和有效的提问等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控制是否有效

  教学前全面、客观地充分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事先的预设。

  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和发展,恰当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控。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评价是否

  体现发展性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卧薪尝胆-有志者事竟成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要求:

  ⒈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懂得要分清主客观情况后再行事,这佯才能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

  ⒉默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次赛马——孙膑劝说——第二次赛马)为线索,了解段和段之间的承接关系,并给课文分段。

  ⒊学会9个生字,理解“扫兴”、“垂头丧气”、“挖苦”、“夸耀”、“讥讽”、“目瞪口呆”等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

赛马的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预习

  ⒈出示课题,齐读

  ⒉田忌是谁?

  二、自学课文,重点交流,理清层次

  ⒈用四步自学法自学课文。

  ⒉交流预习情况

  ①出示,写近义词

  夸耀(炫耀,夸奖) 讥讽(讥笑,讽刺)

  轻蔑(轻视,蔑视) 得意洋洋(得意忘形)

  ②自由交流词义

  重点:

  垂头丧气——低着脑袋,无精打采。

  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不动,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

  ⒊指名分节读文,思考:

  田忌与谁赛马?赛了几次?比赛顺序有何不同?结果如何?

  ①出示填空:转败为胜

  ②什么叫“转败为胜”?

  ③课文哪一部分是写“败”的?哪一部分是写“胜”的.?田忌是依靠什么转败为胜的?

  ⒋通过讨论得出:

  第1、2节写田忌初战失败。13-18节写田忌再战胜利。田忌依靠孙膑的帮助转败为胜。

  课文是按“失败——帮助——胜利”的顺序来写的,也就是按“第一次赛马——孙膑劝说——第二次赛马”的顺序来写的。

  ⒌在理清层次、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段。

  板书:失败——帮助——胜利

  三、反复读文

  四、布置作业

  家默词语,熟读课文,做一套赛马的图片(田忌和齐威王各一套,并剪下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田忌赛马,前后两次,为什么相同的马匹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从“转败为胜”这个词入手,学习文章,探求其中的原因。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

  ⒈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局为什么田忌都失败了?

  第一局他们是如何对抗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

  ⒉请同学用自己绘制的赛马小画片演示第一局三场比赛的情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找摆得较好的学生)。

  ⒊指名一学生上台操作图片,摆放图片。

  完成后,请该生指着图片说明第一局比赛的情形。

  教师归纳扳书:(第一局)

  第一场:上—→上

  第二场:中—→中

  第三场:下—→下

  ⒋那么第一局比赛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呢?

  出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⒌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第一局下来,田忌每场都失败。

  板书:场场失败

  ⒍失败后的田忌显得怎样?边看插图,边读第一段有关语句,从词语中理解。

  (“扫兴”、“垂头丧气”。)理解这两词表达了田忌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第一段,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

  ⒎师归纳:第一场比赛田忌用上、中、下等级的马分别与齐威王的上、中、下等级的马比赛,结果都失败了。

  三、学习第二段。

  ⒈师引读:赛马失败的田忌失意地正想离开,可是好友孙膑却来劝慰他——

  生接读,出示: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⒉田忌认为孙膑在讥讽、嘲笑他,可这却是一句很重要的话。

  请大家想一想:“快不了多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即“快一点儿”或“快得不多”,请大家检查自己摆放的小画片,看是否符合孙膑所说的这句话?

  ⒊连这么细小的地方,孙膑都注意到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⒋师引读:正因为孙膑对赛马情形作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所以他——(生)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师:胸有成竹?调换了出场顺序以后,就一定会胜利吗?学生各抒己见

  生①:我认为孙膑能取胜,有100%的把握。

  生②:我说只有50%的可能。假如齐威王也来一个调换顺序,田忌也照样输。

  ⒌师:多好的50%啊!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呢?请读书,答案在书中。

  生①:我从“得意洋洋”这个词体会到,齐威王的马必定按刚才的顺序出场。

  生②:“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可以看出齐威王一点没有防备田忌会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田忌的办法出其不意。

  生③:齐威王正夸耀自己的马呢!

  师:“夸耀”与“夸奖”一样吗?

  生:“夸奖”是一种鼓励,而“夸耀”表现出了十足的傲气。

  师:夸奖自己的马该怎么说?夸耀自己的马又该怎么说?

  生:“这匹马真好!”这是夸奖。“我的马天下无敌!”这是夸耀。

  师:好,大家又从“夸耀”这个词体会到齐威王压根儿不会想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我们通过读课文,找根据,看到了孙膑这一个办法看似简单,但是经过了周密的思考的。

  过渡体会:孙膑的胸有成竹并充满自信地鼓励田忌再度参赛,他的自信渐渐影响了田忌,鼓起了田忌的信心。

  ⒍读好两个人物语气——

  孙膑:充满信心,胸有成竹

  田忌:“垂头丧气”—→没信心—→不服气—→鼓起勇气。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⒎段意:师引读:在孙膑的鼓励下——生接:田忌准备再与齐威王比赛一次。

  四、学习第5段

  ⒈在孙膑的鼓励下,田忌又开始了第二局的赛马。这一局孙膑是用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取胜的呢?

  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有关语句,并用图片摆放出比赛的情形来。

  ⒉摆放完后,指名一学生上台操作图片,并说明比赛情形。

  教师归纳板书:(第二局)

  下—→上

  上—→中

  中—→下

  ⒊这样第二局三场下来,田忌最终以——生:二比一转败为胜。

  板书:转败为胜

  ⒋齐读最后一节,想一想:为什么第二局不换任何一匹马却可以转败为胜?

  ⒌学生讨论后归纳:在对赛马的双主作了准确的分析后,调整秩序,合理安排,使得田忌最终胜利了。

  板书:准确分析,合理安排

  ⒍归纳段意:孙膑用改变马匹出场顺序的方法,使田忌转败为胜。

  五、总结全课点明中心。

  ⒈《田忌赛马》的故事就要结束了,这篇课文以“田忌赛马”为题,那么本文的中心人物到底是谁?

  讨论小结:孙膑才是本文的中心人物,文章要表现的也正是他。

  ⒉那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从孙膑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呢?

  交流、讨论。

  教师归纳:做任何事情,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像田忌那样灰心丧气,而要像孙膑那样,仔细观察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正确估计双方力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争取成功。

  ⒊教师简介孙膑。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兵法》就是他写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世界各国军事家公认的一本伟大著作,在现代战争中,仍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⒋生齐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

  10、田忌赛马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一场:上—→上 下—→上

  第二场:中—→中 上—→中

  第三场:下—→下 中—→下

  场场失败 转败为胜

  准确分析,合理安排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六篇】相关文章: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七篇01-11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10篇06-06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7篇06-18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9篇06-01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01-17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九篇11-20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06-2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六篇03-0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5篇02-19

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七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