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十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4)、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资料片,有感情的朗读等加深对威尼斯的认识,体会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之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重点难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图片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小草探出了头、柳树发出了牙,花儿绽开了笑脸,真美啊!同学们想跟老师一起出去走走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外国旅游,好吗?
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现在乘坐着飞机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用你的摄像机——眼睛把威尼斯的风光摄下来,呆会告诉老师你们都拍摄了什么景物?(放图片、音乐。)
游览了威尼斯,你们有什么感受?——(美极了!)
你们都见到了什么?(石桥,古建筑,河道,小艇……)
这些啊,大作家马克吐温也都见到过,而且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写下了一篇文章,什么文章啊?(大屏幕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
可是,为什么作者在这众多的事物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
3、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 (因为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
板书:[交通工具]说到这一点呀,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 “汽车”呢?(小艇)
(2)这一课我们预习过,刚才又读了一遍,你记不记得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有)都写了谁?
(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都离不开小艇)
(3)是啊!可见它确实是那儿[主要的工具],从这里、我们得出了小艇的—个特点,你说是什么? (小艇作用大)(板书:作用大)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特点,所以作者选择小艇写。你认为还有其它原因吗?
(结合同学的发言。由老师板书:样子奇特、船夫技术高超)
(4)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从整体上认识到了小艇这些特点。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是要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
二、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 (指名读第二段)
(1)这儿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请默读课文,并用“△”在词语下面做记号。
(长、窄、深、翘、轻快灵活)(老师板书:长、窄、深、翘)
(2)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几个比喻?(3个)唉?怎么同是这小艇,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
(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3)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的主要特点,描写细致入微。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全班一起读)
读得太棒了!要是能把加“△”的词语读重音,那就更好!下面请3、4组的同学读直接写小艇特点的部分(第一句),1、2组读比喻的部分(第二句)。
(投影模型)这是威尼斯小艇的模型,请跟老师一起说它的特点:威尼斯小艇有二、三英尺长,又窄又深,像独木舟,船头船梢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像一条水蛇。
(4)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这模型试着把描写小艇的句子背出来?不太会的,可以看着书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小艇的样子是这样奇特,坐在里面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请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1)通过第三自然段我们感受到坐在小艇里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不过,这还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呢?
我们能不能给这个部分设计个表格,让人一看就知道,“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分组讨论评议并完成表格:
在何种情况下船夫如何应对
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船夫能操纵自如
在拥挤的情况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在极窄的地方船夫能平稳地穿过
3、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过渡:我们通过讨论评议,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并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的。对于“小艇作用大”这个特点,他同样观察得很细致、描绘得很精彩。
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哪个自然段写得精彩?
(2)讨论评议
重点第六自然段
读最后的这一自然段,大家再看看,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这—句,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沉沉地入睡”)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
(静)。
B、“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写得精彩。
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它告诉我们,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给人们带来欢乐。)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吗?
(这一句写出了夜里的许多声音,但是显得很寂静。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却让我们感到这夜,更加——(宁静了) 作者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却显出这夜是静的,写得多精彩啊!
C、“水面上渐渐沉寂,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精彩
这句精彩在哪?(月影摇晃给人美的感觉)
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样的一种美?(静的美)
“摇晃”是动的,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在什么情况下,月亮影子才会在水面摇晃? (水面静时)
上文中哪个词点出这时水面的静?(沉寂)
你看我们读书时,不能只盯着一个词,而要联系上文,同时还得注意下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唉?你说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与小艇有关?
(小艇停泊——水面才静下来)文章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儿点出?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句点出)。
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我们才注意到——(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
我们才注意到——(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3)感情朗读
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月夜的静寂的美景吧![播放威尼斯之夜录像]老师先读第一句“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老师读时强调了哪些词?
(渐渐、摇晃)很静、很美;一起读好吗?(齐读)
三、总结课文。
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并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
板书: 威尼斯的小艇
交通工具 样子奇特;
驾驶技术 特别好;
作用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课文:
《钓鱼的启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
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
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一课时 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师:那嗷嗷待哺的鸟儿,呼唤人啊千万不要打鸟,他们在等待母亲赶紧回家呢。好在我们有爱心,不会再打鸟了,还经常把鸟带回家养着。真好!(板书)恰巧前几天,朋友就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引读)
生:“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教师同时板书“珍珠鸟”)
师:(解题)珍珠鸟又叫锦花鸟,应了成语“锦上添花”,这花儿就是——
生:珍珠。我想珍珠鸟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师;想看看吗?(出示图画,学生情不自禁说:“好小啊!”)我愿意听到同学们看到之后再读题目的感觉。
(学生读题目《珍珠鸟》,读得很美、很轻)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
(生开始默读,之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举手发言)
生:我发现了,珍珠鸟胆子小!课文说“它是一种怕人的鸟。”
师:你读书真细心。好,你领着我们再读这句。
生:珍珠鸟啼叫的声音也很小,又细又亮,一定很清脆——“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声音显得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谢谢你给同学们借鉴。我们提示刚才那位同学找到相关句子读读,你呢,不用提示,就这么做了,真好。介绍珍珠鸟的特点,能直接用课文的句子读给大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你读的声音也像笛儿一样好听呢。
生:珍珠鸟长得的确很小。我发现课文写珍珠鸟“小”的词语很多,也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小红嘴儿。”(师引导读出“儿”化的“小”)
师:你真会体会这儿化音。听起来很舒服,感觉它小得好可爱。
(学生陆续找出“小脑袋”、“小红爪子”等词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相关句子,读出了小珍珠鸟的活泼可爱)
二、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
师:通过读书,我们了解到的珍珠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生:就是“小”)瞧这一个个“小”,我们会想到好多形容小的成语——(生:小巧玲珑)
生:还可以换一个成语叫娇小玲珑。而且胆子还小,那就可以说“胆小如鼠”。
师:意思一样,但就是不美了。(学生领悟,换成“谨小慎微”)
师:你们发现没有,课文还有一句——(课件打出)“渐渐,它胆子大了。”俗话说“本性难移”,自然也可说“鸟性难移”。从怕人,到胆大,怎么反差这么大呢?
(几位学生发言,一学生说这里关键是文中的“我”努力的结果,让这本来怕人的鸟变得胆子大了起来)
师:那好,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作者“我”是怎么赢得小鸟的信任,使它“渐渐,胆子大了”的。读读课文,找出具体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
(学生读书,找出:“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动声色地写……”、“我不管它……”等句子,即兴精彩短评)
师:感谢你们的发现,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去体会语言里的滋味。那我们就从你们读到的或者谈到的地方具体品味品味。比如同学们谈到的这句——
生:(读)“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师:采访你(指刚才读的学生),“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就是让它感觉有安全感,“我”故意用吊兰来让珍珠鸟感到这笼子跟以前的巢差不了多少。
师;“我”用吊兰来打扮笼子,实际用的是那颗——
生:用吊兰不如说是用心。所以作者要想办法用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师:请你再读这句,注意啊,它可是胆小的,不要吓着它们,你该怎么读?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并范读,读得“小心翼翼”,而后学生读,掌声)
师:三个月后,听!(播放珍珠鸟的叫声)
生:这声音,和它的爸爸妈妈叫得一样,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还更娇嫩,真好听。
师:(出示画面)快看,它钻出了笼子。你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雏儿,更小哟,正是这个小家伙!”(老师指导学生朗读)
师:至此,课文称珍珠鸟为“小家伙”。让我们再找出几句读读。
(学生找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我不动声色的写……”、“……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等句子,读得很小心)
师:把“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读了一句)用“珍珠鸟”可没有用“小家伙”这样生动,没味道。
师:这是对人的称呼,不是珍珠鸟吗?为什么称为小家伙?
生:一定是特喜欢的,比自己小的人,一般称“小家伙”,表示心里特别喜爱。
(连续有三五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我”不仅给它们的笼子装扮成家的模样,还要对这珍珠鸟“客客气气”的,当作家里的小孩子、小朋友,小宝贝。真好。
师:刚才你们谈到“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我不动声色地写……”这一个个“不”,可以用这里的一个成语概括——
生:那就是“不动声色”。
师:假如去掉一个个“不”,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假如我大动声色,掀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小家伙就会_____。”
(学生补充“受到惊吓”、“吓得逃跑”、“不敢从笼子里出来了”)
师:然而,这都是“假如”。我这么喜欢它,怎么会这样做呢?所以,“我决不……不……不……”(和学生又把刚才这几句读了读),如果说装扮笼子,感到作者的用心,这里真可谓——(师生一起说出)用心良苦。
三、小鸟是如何理解信赖的
师:原来鸟怕人,人不怕鸟,现在我怕鸟害怕,怕鸟担心,怕鸟飞走,结果呢,鸟却不怕人了,信任人了。那小鸟对人的信任表现在哪?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结合具体文字谈谈。
生:(读)“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老师出示刚才学生说出的这段话,但把三个“一会儿”去掉了)
生:老师,这句话不完整了,你把“一会儿”丢了。
师:意思没有改变啊,用与不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说,这个词重复用了三次,表现了小家伙的调皮,让人好喜欢;也有的说,这三个“一会儿”,一个比一个程度深,把小家伙的调皮写得活灵活现了)
生:注意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神气十足”。去掉这三个“一会儿”,小家伙顶多也就“神气”,谈不上“十足”,可用上这三个“一会儿”,那可真叫“神气十足”!(该生朗读这段,表现了小鸟的“神气十足”)
师:我愿意和大家一起读,女同学读第一个“一会儿”,男同学读第二个“一会儿”,我读第三个“一会儿”,大家读了以后一定要像小家伙一样神气十足哦!
(师生合作读,读得很精彩。然后师生结合文本继续品味小珍珠鸟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教师不时肯定学生的精彩表现)
师:作者把珍珠鸟的调皮和淘气写得的的确确——(生:神气十足),(引读)因此,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夜晚——
生:(读)“天色入暮,小家伙才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师:(引读)以至于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
生:(读)“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课件打出这段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这一人鸟和谐相处的状态,然后配乐朗读)
师:看,这就是小鸟趴在“我”肩头做梦的情景,请给画面题词。
生:和谐。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呵呵,你用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把这句话划下来,读读。(教师板书这句话)
生:我想用一个成语概括——小鸟依人。
师:你和我的题词一样啊。那这“依”就是——(生答:依靠,依赖)
师:从刚才细致的品味中,感觉到:一个不动声色,一个神气十足,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却换来了一个共同的境界——(生:信赖)如果说小家伙一点一点的和人亲近,正像同学们说的心里放松了,行为上就——(生:就变得有些放肆了)
师:嗯?再想想,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形容此时的小珍珠鸟,别忘了它是那么可爱?
生:这个词用得过了,应该是“放纵”比较合适。(掌声)
师:真正的放松,还有点儿放纵,这是撒娇的表现,呵呵。至此,才可以说是完全的——
生:放心。把那颗“怕”着的,竖着的心彻底平放在心里了,再也不会提心吊胆了。(掌声)
师:那就请同学们说说人获得信赖的原因是:(句式训练)“信赖,就给它——”。
生:信赖就给它在屋子里撒欢的自由。
生:信赖就给它趴在人肩头睡觉的幸福。
生:信赖就给它更多的关心,甚至是关怀。
生:信赖就给它更多的关爱,让它感到人的温暖。
师:你们说的这些不正是因人的努力而和小鸟创造的这信赖的美好境界吗?把课文开头的“真好”,和结尾的一段话连起来,再朗读。
生:真好!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朗诵中已经明显带着阅读后的体验了)
师:把黑板上这两句再颠倒过来说——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感知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3、初步应用乘法概念观察生活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
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
口算后观察这些加法算式,提出: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二、感知“几个几”
1、观察感知。
(出示主题图)师: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2+2=6 4+4+4+4=12)这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操作感知。
每堆摆2个圆片,摆4堆。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样列式?
每堆摆4个圆片,摆2堆。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摆了多少个圆片?
3、对比感知。
出示花片图,提问: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你是怎样看图的?用加法怎样列式?是几个几?这两道加法算式的得数相同吗?
三、认识乘法
1、乘法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师:(出示电脑图片)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2+2+2+2=8)
讲述: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
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2、感知乘法的简便。
出示电脑8个2,100个2,让学生列式,比较: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种写法简便?
指导看跳绳图,让学生独立列式。
四、练习应用
1、拍手游戏。
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2、沟通联系。
联系刚才的摆一摆、试一试、主题图以及复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沟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3、“想想做做” 第1题。
提问:一共有几个2枝?1束花有几朵?一共有几个5朵?让学生独立列式。
4、解决问题。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种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课堂总结(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及孩子对妈妈无私的爱。
2.通过找生字娃娃的方法识字,使学生认识扇、裳等10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诵读诗歌。
4.通过感悟语言文字,发现生活中充满了爱,世界充满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正如歌中所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们从小到大,妈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这种很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妈妈的爱。)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并且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3.我发现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生字学得怎样呢?老师考考你们。(生做找生字娃娃的游戏)。
(1)教师喊,学生找。
(2)学生喊,教师找。
(3)小组的同学互相做一做。
4.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生字很快就学会了,这首诗你们读得怎样呢?请5个同学读课文,一人一节。
三、精读课文,体味母爱。
1.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学,有没有信心?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
出示:
a.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歌来读。
b.通过读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c.小组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2.学生按建议自学。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读,比赛读,评价读、示范读。教师指导读。)(随机板书)
学习两个自然段。
4.自学其他的三小节。
5.指名配乐通读课文。(刚才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读的课文也特别棒,谁能勇敢的站起来,完整的读一遍课文给大家听。)
小结:同学们,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还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妈妈每天都细心的照顾我们,所以我们大家都生活得很幸福。谁能像书上那样举个例子说说妈妈对你的关心和爱护?
四、联系生活实际夸夸自己的妈妈。
1.学生夸妈妈。
2.冬冬的话。
听了你们的话,和我们一起上小学的冬冬也很想夸夸自己的妈妈。大家想不想听?(出示课件)
3.冬冬还把对妈妈的夸奖仿照课文的样子,写成了一节小诗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出示课件)
4.下面同学们也把刚才你夸妈妈的话整理成小诗的样子说出来。(小组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五、结尾。
把你对妈妈的赞扬写成一首小诗,回家读给妈妈听。
简评:
在本节课中,教师努力体现了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就要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放手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安排识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经过二年级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生字的学习,教师只起点拨作用,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自学。继续进行随文识字后,通过小游戏,使学生感觉学习生字不是枯燥的,而是一种乐趣。
3.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如初读课文时,学生愿意学习哪一段就学那一段。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加深体验。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语文学习外延到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在这一节课中,这一过程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出妈妈无私的爱,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去发现妈妈的爱,使孩子体会到、意识到自己时时刻刻生活在深深的母爱当中。
5.有机渗透语文天地的学习。
在本课中,我把语文天地中的夸夸自己的妈妈和金钥匙有机的渗透到本节课中,并不是唯一不变地、呆板地去学习。让语文天地也变得活起来。
6.写话一直是学生掌握知识薄弱的环节,所以在安排夸奖妈妈时,让学生很熟悉的冬冬做榜样,降低以诗歌的形式写话的难度,也不至于枯燥无味,从而保护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读”教学模式,重在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人文素养,反映浓浓的家庭亲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最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
一、突出“研读”教学,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读研过程,实现思维互助,产生情感共鸣,充满了人文情怀,培养了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组织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引导、点拨、调控、帮助学生研究性阅读,营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
[内容简介]
课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制语文第九册第25课《小抄写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切之爱。
了解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亲情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模式:“研读”教学模式。
即:质疑择题——读研反馈——交流解疑——总结提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质疑择题:
1、谈话: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在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你知道他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抄写员》。
3、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充分质疑、解疑后留下的悬念?(交流)
4、师生共同择定中心研读题:“ 爱 :”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学生初读到位的基础上,通过质疑谈话,直入开放性的研读专题:“ 爱 :”最具研究价值,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的纽结点,以辅射全文,收到“牵一发动全身”、“以一当十”的效果,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探究。]
二、读研,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内或就近选择学习伙伴,自行补充开放性研读专题,再充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精读课文(找、议、画),研究、解疑,体现个性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不在于追求统一答案,而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展开。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各抒己见,思维互助,主动发展。]
三、交流,合作解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的方式进行学情汇报。在充分交流父爱子、子爱父的研究体验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喜欢的语段,读中感悟,读中抒情。
其中穿插体现学生见解的问题谈话:
①叙利奥陷于矛盾、痛苦之中,他该怎么办呢?
②“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你怎样理解:
同时通过图片、创造性表演、课件演示等引导学生升华情感,与作者、教材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读研的课堂交流,体现开放性、多样化和较大的自由度,教师表现为引导、点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充满人文情怀。]
三、总结,拓展延伸
(一)研读教材中的“爱”
1、研读全册教材:你认为哪些课文体现了这种家庭中人之爱?
2、小组研读教材:
查看目录——回顾课文——感悟情爱——感情朗读
3、交流:
(二)“研读”生活中的“爱”
1、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在生活中你还感受到哪些爱?我们应该怎样做?(课件演示)
2、推荐课外阅读: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心》(中文名为《爱的教育》)
3、歌曲结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学会课文的基础上,以点带面进行拓展延伸,学生由研究学习到研究生活,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更加深化了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研究性学习”]
作者邮箱: 无
资料提供者: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学习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师生共同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再次总结出来。
4.引导提示学生本文的结构和以往的课文有所不同。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和读音发生变化的字。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想好了与同桌议一议。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把你受到的启示写下来。
2、学生写启示。念给同学听听。
3.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搭石》教 材 分 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二、《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2、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3.整体回顾课文围绕搭石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4.随学生读句交流,总结出四个重点内容:什么是搭石,人们怎样搭石,人们怎样走搭石,搭石联结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一、
1、什么是搭石?人们是怎么搭石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相关语句。
2.指名读描写搭石的句子。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读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
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原来搭石就是为连接水的两岸而铺设的一条石头路。板书:一条路)
一.把“话”变“画”,品味语言。
(1)村里的人们会选择哪种石头来摆搭石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平整方正”理解。)
(2)石头选好了,怎样搭呢?你来选一选,哪条是搭石呢?
(引导学生抓住“二尺左右间隔”) 教师适时点拨,二尺左右间隔就是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最舒服的距离
(3)引发学生思考:“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这样搭有什么好处呀? 学生能够感受到乡亲们这样摆搭石是为了让人们走起来更平稳更安全。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
1、默读课文,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调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文中找出关键词)
2、默读课文三、四段了解年轻人是怎样走搭石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文中的最后一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二)想象、体验,乡亲们怎样走搭石
过渡:石头路铺好了,那怎样走呀?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1.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
)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看看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课件出示本段文字,随学生的理解、回答,相关词句变颜色)
(2)读后,请学生来谈一谈,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自己,为什么。学生普遍对“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感受颇深,并能结合这些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3)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教师采访:那大家都来当当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我想采访采访你,“您毕竟不是年轻人了,在这又找石头,又踏上几个来回,您自己就不怕摔着吗?”
学生能够走进这位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内心,感受到他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摔了不要紧,只要后面的人安全了自己就放心了。
教师继续采访:“您带着东西,这么急着赶路,还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误了吗?”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并说出了:“我的事耽误了不要紧,后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
教师小结:现在我明白了,您的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呀。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抓住重点词语初步理解语言文字,但还不够深入、透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采访,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并通过回答记者的问题替文中的人物表达内心的想法,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那你们说,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吗? 上来点年岁的人都是这样,那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呢?
急着赶路的人都是这样,那不太着急的人呢?
拿着东西的人都是这样,那没带东西的人呢?
经过老师的点拨、提醒,学生自然理解在作者的家乡,不是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的。
教师小结:对呀,这就是这个例子,给我们的遐想。在我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所以,这一段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景)
(5)让我们把体会到的带到读中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有感情朗读 (此环节约用5分钟)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中作者只是举了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从而理解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以点带面,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2.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是怎样“协调有序”走搭石的,体会他们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1)上了点年岁的人走搭石,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分别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默读3、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
学生能够抓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
(4)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也就是,你走在我前面,你抬起脚来,我就要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后面的就要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呀? 学生联系前文思考能够找到答案。
(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5)带入情境,引发思考:我走在前面,实在累了,停下来歇一会行不行? 走在后面的人,有急事,强一步行不行?
教师小结:所以,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在这抬脚紧跟当中就有了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想象,初步体会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走。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心体会,从而理解这一行人在“抬脚紧跟”当中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同时也在渗透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走进课文情境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6)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亲身体验一番,从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首先,请一列同学先来尝试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前面的—
生1读: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读:紧跟上去 初次尝试学生有些不太明白,教师点拨,(前面的,就是走在前面的人怎样做即抬起脚来,后面的就是走在后面的人怎样做即紧跟上去)在学生明白之后,继续引读,速度逐渐加快,看看同学们配合得是否非常默契,走得是否非常有序。
在这一列同学尝试之后,接着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三.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ang边音;爽shuang翘舌音;洒sa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
环绕
(欣赏)
2.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
洒
望
听
(唱歌)
3.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3.组词
荡()
浆()
推()
浪()
汤()
桨()
堆()
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二、总结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板书:
自然
热爱
党
祖国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
浪
塔
墙
洒
悄
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
谁记推
狼记浪
消记悄
西记洒
不记环
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
(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加偏旁组词(小黑板)
()()()()主良()()
()()()()()()
肖
果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
愉快的()
凉爽的()
尽情的()
教学后记:
学生在写字时,常把桨、爽写错,要注意强调和指正。这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学生朗读时很有感情,在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他们觉得幸福生活是爸爸妈妈给的,对党、社会主义的理解,虽然我在课中渗透了一下,但学生的理解还比较浅显。我想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学生理解到这么深入,现在他们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爱生活,就是充满朝气、充满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定会爱祖国。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欣赏美景
歌唱共产党
感激祖国
综合练习
一、选字填空
1.应映
()照答()放()倒()
2.飘漂
()浮()扬()荡()泊
二、词语搭配
美丽的风
愉快地飘荡
鲜艳的白塔
轻轻地欢乐
凉爽的红领巾
尽情地歌唱
三、修改病句
1、今天早晨下了一天的雨。
2、小华加入了少先队员。
3、我们热烈欢迎新同学。
4、这是高大的一棵树。
四、乱句成段
()开始,小花苞穿着绿色的衣服。
()又过了几天,花瓣盛开了,在阳光下向我们张开了笑脸。
()几天后,小花苞顶破了外衣,长出几片花瓣来、
()月季花开满花坛,有粉红的,有暗红的,有桃红的,还有白色的和黄色的。他们争奇斗艳,互相比美。
五、填空
1.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一句中的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9篇02-12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06-21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篇06-15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十篇10-0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十篇07-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06-1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06-04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03-03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8篇02-28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6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