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9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题】
伤仲永
【创意说明】
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独立完成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学步骤】
1、导课:
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补”,也就是说在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如果先天条件好,天资聪慧,后天得不到正确的教育,那结果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柳宗元的《伤仲永》。
2、整体感知:
⑴ 朗读理解课文:
对照书下注释,自己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字、词,理解疑难,自行解决。
① 给加粗的字注音:
世隶耕( )
伤仲永( )
泯然众人矣(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称前世之闻( )
② 理解加粗词的意思:
未尝识书具
自为其名
稍稍宾客其父(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仲永之通悟
不能称前世之闻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或以钱币乞之
③ 朗读要求:
注意停顿,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⑵ 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并归纳: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年幼时,具有作诗的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又过7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3、拓展延伸:
⑴ 方仲永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⑵ 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作者认为,人的天资与后天的教育,二者之间后者更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材是至关重要的。
⑶ “伤”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① 因仲永的悲剧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泯然众人”;
② “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
③ “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
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远意味。
⑷ 交流自己学习这篇文章的体会。
⑸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资料整合平台】
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作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主张,既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把握与目标确定】
本文选自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文章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爸爸形象,他期望“我”长大、懂事,却含而不露,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毕业时“我”成了优秀学生;听到爸爸辞世的消息时,“我”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安静”。这何尝不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所结出的硕大果实呢?全文充满了“我”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而又深深的眷念之情。文章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师长的教育的极好材料。
从艺术上看,文章至少有三点值得欣赏:一是双线并行,交相辉映。文章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两条线贯穿全文,一主一副,副线对主线进行烘托、映衬,推动情节的展开,使“我”和“爸爸”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二是题目语带双关,含而不露,哀而不伤;三是前后照应,恰当埋下伏笔。对爸爸的病危、濒死,多次运用伏笔进行暗示,把即将丧父的感情一步步推向极致。
基于教材的分析,按照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和“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要求,本文的教学拟从内容的把握到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进而通过感悟文章的表现形式,而达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而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提高对成长过程中正确对待师长的教育的认识。
3、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领悟语言的含义,培养自主探究和质疑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时数】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 从网上查找《城南旧事》或找《城南旧事》影碟进行观看。
3、搜集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环节与策略】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学生谈《城南旧事》看后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交流后,师作简要概括总结。
(将《城南旧事》简介、作者简介配上相关图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
生阅读)
二、导入
1、媒体播放朱自清《背影》中“望父买橘”片段,创设情境。
2、导语:母爱如和煦的春风,温暖而轻柔,让人夸赞和难忘,而父爱是“平静的水波深处的激流”,同样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背影》中的父亲如此,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父亲也是如此。
三、整体感悟
1、标题初探,屏幕出示问题:
你在没有读文之前,看到标题产生了哪些感想与疑问?
(此环节只要求学生有疑并存疑,以激发对文章感悟的动机。教师只在积极思考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2、感知全文: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通读全文,读后交流自己疑问解决的情况,并且提出新的问题。
(学生交流后给予适当的总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视具体情况告诉他们随着下面的学习,一部分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领会,课堂上没有领悟到的问题在课后再予以解决 )
3、引导感知:
快速朗读全文,投影出示引导问题:
⑴ 谈谈你对文中爸爸的印象,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⑵ 文中哪些内容体现出“我”长大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相关内容作些具体分析。
提示问题的解决方法:
⑴ 问题⑴:先读出与爸爸有关的事,逐个分析,再归纳起来。
师生一起找出第一件事:“我”赖床不起时,爸爸打“我”。“我”上学去,爸爸给“我”送衣服、送钱。
分析: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由此示例引导,其他方面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总结出“重感情、特别爱花”。
⑵ 问题⑵:先思考“爸爸”与“我”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再思考这些事与“我”的成长有哪些联系?最后把这些内容归纳起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几个人一组 合作,共同讨论完成。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作归纳总结:“我”长大了,是爸爸严厉背后的爱的结果。
4、体验深化。
投影出示:以“重新认识父亲”为话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通过上述探究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引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严中有爱的父亲,得到了不少的教益,这只是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领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有不少值得欣赏的地方,我们何不来欣赏一番呢?请大家自己先谈谈对文章写法上的一些初步感受,让大家学习学习。
二、研读赏析,自主合作探究
1、投影出示研究问题,自由读文,进行探究:
⑴ 怎样理解课文的标题?“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⑵ 文章既写了眼前的事,又写了过去的事,文中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
的?
⑶ 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不久于人世的?
讨论点拨:
⑴ 问题⑴:从课文内容上看,标题的“花”仅仅是指花吗?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花?细细思考一下它们的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探究结果:标题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点出了爸爸离开人世,语带双关。“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⑵ 问题②:共同读出眼前的事和回忆的内容并进行分析。
示例引导:
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到住院的爸爸引出探望爸爸的情形。剩下内容由学生自由讨论解决。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明确(投影出示具体内容)。
⑶ 问题③提示:运用伏笔的方法进行暗示。
2、语句品析。
⑴ 细读“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联系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⑵ 读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说说它的含义。
⑶ 回顾课前疑问的领悟情况,讨论解决尚未明白的问题。
3、跳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谈谈体会,把自己发现的一些新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讨论。
三、课堂小结
谈谈本课学习后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从内容、情感和写法上进行总结。
四、延伸拓展
以“我成长中的师长”为话题,完成一篇小作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2、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创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森林中的`动物学校去看一看。现在那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刚刚放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们想见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回家路上”主题图)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1) 观察画面。
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一幅图中居然了解到这么多多信息,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根据图中信息提数学问题。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3、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解决的多。
(2)汇报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指导
三、教学效果测评。
1、比一比,算一算。
刚才在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小朋友们都把乘法口诀用得很好。接下来你们能利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吗?
(1)出示第一张卡片,指出算式,说出答案并说明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2)依次出示卡片,开火车形式读算式,说答案与口诀。
(3)做书中练习第一题。(让学生直接用口诀说出答案)
2、完成书中第2题。
(1)了解题目要求:看图填空。
(2)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3、送信游戏(找新家)。
小朋友们都十分聪明,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小动物们找一找它们的新家,好吗?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听说过千手观音邰丽华吗?她小时候生病时,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导致她听力丧失。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讲座与分析,来认识安全用药.
展示事例:小明感冒发热了,他跑到药店买了一些抗生素药物,认为消消炎症就可以了。分的做法好吗?为什么?你能给他哪一些建议?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对此行为作出相关的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过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过许多药品,请你尽量写出这些药品的名称及其它们的作用。
2、认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通过交流,出示药盒,观察药盒上的相关项目,提出:在药盒上有哪些项目? 通过学生活动,认识到在有的药盒上有“OTC”标志,从而导入到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内容。
提出相关问题:你是怎样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这样的区分有什么意义?
3、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
学生分小组讨论:
(1)药品说明书中哪些项目最先引起你的关注?为什么?
(2)你没有关注的栏目有没有必要列在上面?
4、学生交流对安全用药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三、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家庭小药箱。
要求:
1、四人一小组,尽量考虑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年龄、身体状况进行设计。
2、药品的选择要合理、经济实惠、减少浪费。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
班内交流,并尽可能引发学生的讨论甚至辩论。
课外实践:为你的家庭旅游设计一个小药箱。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的运动能力逐步增强,规则意识也逐渐形成,但合作互助的意识相对较弱,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在游戏中正确运用交往合作的能力,逐步积累合作互助的经验。我依据班内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设计了体育游戏《跳跳车》,让他们在自由组合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并积累经验,感受同伴之间合作互助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互助的技能。同时我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米袋,并贴上了四种色彩不同的图形,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以配对、分类组合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的认知,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知图形,体验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巩固双脚蹬地跳跃的技能,发展身体的弹跳力。
2.巩固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增强同伴间合作互助的能力。
3.感受体育游戏带来的快乐,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贴有各种图形的米袋数只。
2.场地上画有大型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图形。
【活动过程】
一、开汽车进场。
幼儿开车进入场地,找一个地方停下来。
二、以检查汽车的形式,开展热身运动。
幼儿随教师口令,做从头到脚的热身准备活动。
三、幼儿取米袋,练习单人跳。
1.幼儿自取米袋,想办法让自己跳起来。
2.在场地上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大图形,按箭头所示沿图形的边缘跳一跳。
四、两辆图形一样的跳跳车组合,练习双人跳。
1.选一个和你一样图形的跳跳车组合,变辆双人跳跳车。
2.两人合作自由跳。
3.在场地上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大图形,按箭头所示沿图形的边缘跳一跳。
五、四辆不同图形的跳跳车组合,练习四人跳。
1.四个幼儿组合,变一辆跳跳车,每辆跳跳车要有四个不同的图形组成,四辆车连起来一起跳。
2.教师与幼儿一起尝试。重点检查幼儿的组合情况,引导幼儿的合作互助。
3.游戏《逛大街》。
六、以检查车的形式,开展放松运动。
幼儿检查自己的车,从头到脚做放松运动。
七、以变魔术的形式带领幼儿整理米袋。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填写量词。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3、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4、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心情。懂得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不能肆意地破坏自然,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2、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心情,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
瞧,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多么欢乐的时光啊!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于是大树对鸟儿说……
(出示句子。)
2、好朋友就要分离了,同桌演一演鸟儿和大树的道别。
(注意读好小鸟的话。)
3、师:鸟儿和大树依依惜别,明年他们还会见面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11课《去年的树》。
4、出示课题,齐读:
说明:直奔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快地接触文本,防止因过多提问消耗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
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 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鸟儿问了、和,最后见到了的大树。
2、交流。
3、默读,用直线划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小女孩的三组对话。
4、交流、出示。
三、研读对话,读中感悟
1、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2、指名几组读对话,其余学生点评。
(感受鸟儿的焦急、担心和伤心。)
3、好朋友不见了,鸟儿是多么地牵挂啊!这回请你和同桌合作,选择一组对话,发挥合理的想像给鸟儿说的话加上提示语,练习朗读。
4、大家读得都很用心,把鸟儿对大树的无限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谁愿意来演一演这只深情的鸟儿,在演之前再读读它说的话,要努力记住:
说明:
一人演鸟儿,其余同学演配角。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在不知觉中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
5、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个动人的故事,师生配合读3~12节。
四、加深感悟、升华情感
1、师引读最后一节。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⑴ 鸟儿为什么要对灯火唱歌?
⑵ 鸟儿为什么盯着灯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
说明:
这里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它用自己的歌手寄托对好朋友的思念;它非常想念大树,舍不得离开它;鸟儿去年答应大树要来看它的,它很守信……
3、说话训练: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接着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4、回归课题: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说──(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五、课外拓展
鸟儿依旧忘不了自己的好朋友,第二年春天,它又飞回来了,看见了怎样的景象?会怎么想?怎么说?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可以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可以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特别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激趣,引入新课
1.你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问: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了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春()()()()()()板书: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3.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景象。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板书:柳树)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见板书)
3.分节自愿读课文,说说柳树怎么了。板书:醒了软了绿了飞了
(三)朗读,板画识字
1.读第一节,老师板画春雷(闪电),出示生字雷、醒。怎么记这两个字?读音有什么特点?
2.读第二节,老师板画柳枝,出示生字澡、枝、软。谁能发现澡、枝的偏旁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记软字?
3.读第三节,学生板画,出示生字梳、梢。谁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特点?
4.读第四节,说说小柳絮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介绍,板画柳絮飞舞的情景。5.齐读第五节,通过比较认识耍字。要和耍有什么不同?怎样记耍字?
(四)活动,巩固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卡。
4.出示下列生字,学生做找朋友(组词)的游戏。说()()()话()()()朋()()()友()()()春()()()高()()()
5.指导书写以上六个字。
(五)背诵,感悟文意
1.借助板书、板画背诵:自由练背;同桌互背;齐背。
2.创设情境背诵:配乐背诵;表演背诵。
(六)扩展活动
1.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画一画: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
1.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展示:
用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地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200年前,一个叫瓦特的孩子就探究过这个现象。
二、 自学
1、 自读课文。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 纠正读音。
3、 成果互检:同桌或小组内成员考一考,练一练。
三、 识字
1、 出示生字,同桌互考
2、 扩词,小组练习。
四、 写字
1、 分类
2、 书写
3、 评价
五、 交流
1、 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 小组学习。
3、 汇报交流。
谈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受发。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及会写的生字。
2、借助学生自己的识字经验来识记、书写本课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再读课文,能熟练、流利地朗读。从读中巩固生字音与形。
教具准备
字音、生字、新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鸟叫声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小鸟,还听过各种各样的鸟叫声!你们听(播放鸟儿的叫声磁带)你们从这些鸟声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心情?(欢快)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学习一篇美丽的课文。
出示课题:父亲和鸟
三、 教师范读,学生感悟
1、教师范读本课,学生感受,初步感知本课的人物、时间、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通过听老师范读,说说本课有哪些人物(“我”和父亲)。讲的是什么时候?(“我”的童年)是在一天清晨,父亲与我在树林边。
三、借助字音,熟读课文
1、教师出示字音卡片,学生准确拼读。注意“喃”字没有后鼻音,“ ”是直呼。
2、字音与字形相结合,学生认读。注意与同音字、音近字比较。例:未——味,农——浓,南——喃,吾——焐,恩——
3、指名朗读,或以开火车形式朗读,对读不准的读音,要予以及时纠正,并鼓励学生加强练习。
4、自己借助字音,熟练朗读,要求读流利。
5、指名朗读课文,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朗读。全班齐读课文。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出示“喜、夜、重”等生字字音,指名读,随时纠正读音。注意“重”是翘舌、后鼻音。
2、小组合作,分析字形:共同分析每个生字可用什么方法来识记。
3、小组汇报识字方法,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4、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偏旁组字)让学生熟练认识生字。
5、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观察书写笔顺与结构。
6、学生临写,教师巡查,指正。
五、朗读课文,巩固字音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认识、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尤其是小鸟的爱护、珍惜之情。
2、能用“快活”说一句话,理解并掌握课后新词。
教具准备
1、鸟儿鸣叫歌唱的录音带。
2、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流利通畅。
二、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边读边体会内容,并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2、几位同学朗读全文,大家评一评,读得准不准,好不好。
3、通过朗读课文,请用“最喜欢┅┅还有┄┄”说说父亲喜欢什么?带着十分喜爱的语气来读第一段话。
4、找一找,这个故事发生在我的什么时代?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在哪儿?学生用叙述、平缓的语气朗读第二段话。
5、自读第三、四段,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句子。
6、教师出示课文插图,理解“雾朦朦”。自“自言自语”的一句话理解“喃喃”。学着用若有所思的语气朗读这一段。
7、朗读“┅┅并没有┅┅也没有┅┅”带上自己奇怪、疑问的语气。教师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我没看见一只鸟飞,没听见一声鸟叫,爸爸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8、自读第五、六段,找出父亲说有鸟的根据。教师总结:是因为无风,叶子在动,还有鸟味。指导用轻轻的、生怕惊动小鸟的语气来读。
9、读读课文第六段,看看我有什么发现吗?教师小结: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指导用疑问的语气来读。
10、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7——11自然段。老师扮演父亲,同学们扮演“我”,全班共同参与,感受人物对话。
11、学生说一说“鸟的气味”从哪来?什么时候是鸟最快活的时候?
12、播放鸟儿歌唱的录音,观察图中父亲说话的神情,引导理解“快活”。同学们试者谈谈自己感受“快活”的时候。在理解感情的基础,用“快活”说一句话。教师适机表扬。
13、学生自读12——16自然段,说说从这几段中又掌握了什么有关鸟儿的知识。
14、教师引导理解“为什么在鸟儿最快活的时刻,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15、理解最后一句话,说说我为什么为父亲不是猎人而高兴。
16、男、女生合作朗读关于父亲和我对话的这几个自然段。
17、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请同学们接力读词语。并学习“雾蒙蒙、热腾腾”说几个结构相同的词语。再说几个与“浓浓的”结构相同的词语。
三、感情升华
教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知识?你们了解了这个小秘密,会不会去伤害小鸟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鸟类朋友呢?(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9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5篇08-1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01-22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01-12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01-25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10-06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11-27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六篇08-0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06-24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篇07-2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