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七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3、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4、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1、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2、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二、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⑴ 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⑵ “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民主推荐:
1、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
2、组内评选:推出“新闻发言人”。
3、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成果发布:
1、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2、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总结颁奖:
三、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文化讲给家里的人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再现生活
1、回忆近期开展的“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二、描述生活
1、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2、介绍同一传统文化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习作。
三、回味生活
1、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2、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创造生活
1、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班内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2、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3、
⑴ 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⑵ 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4、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⑴ 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⑵ 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读读背背
1、观察与认读:
⑴ 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⑵ 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⑴ 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⑵ 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⑶ 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⑷ 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3、读读与背背:
⑴ 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⑵ 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四课时
〖读读认认
1、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2、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展示台
1、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2、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3、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4、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3.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
4.“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hè)着琴音必得(dě)发怔(zhèng)调(tiáo)浆天衣无缝(fèng)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话题二: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读。
3.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4.小组派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2)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动作熟练,优美。)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5.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6.自由练读。
话题三: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
五、课后作业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品味言语情味;发掘作家情思;反观现实生活;滋养学生心灵。
二、整体思路
以“意思”为主线,以“生命”为重心,以“活”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三、教学流程
1、发现“意思”:
⑴ 整体感知全文。
⑵ 作者写的这些有意思吗?
2、没“意思”:
⑶ 从文简介。
⑷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尊敬的沈老:
你的《云南的歌会》相当没意思,因为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建议将其拿掉!
你的忠实读者。
3、作家的“意思”: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此为选入教材时被删掉的文字)
4、我们该如何而活。
四、步骤解说
笔者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仔细研读了《云南的歌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点,那就是“意思”一词。在《云南的歌会》中,沈从文先生两处提到“意思”一词。一处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云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写的也是有意思的);还有一处是第五段“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后面所写的更有意思)。其实,本文在节选时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显然,这里的“意思”应是统领全文的)。由此看来,“意思”俨然就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我以为,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发现,那么,为什么不以“意思”为主线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呢?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学设计。
1、发现“意思”: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提出:作者写的这些有意思吗。要求学生静静地默读,用横线划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回答的一些语句引导学生进入字里行间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没“意思”:
在学生充分感知本文很有意思的时候,有意识的抛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想让学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读上来,从而达“点”“面”结合的教学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让课堂的线性推进出现转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表层感知进入深层探析。通过讨论,让他们明白沈从文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上之所以不吝啬自己的笔墨,是因为作家认为“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适当的对象和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
本文节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引出这段文字,其意在要学生明白沈从文认为“意思”在于“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然后抓住这个“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义性,引导学生再细读文本,然后从文中去发现作家是如何描述这些“活生生的”“鲜活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的。
4、我们该如何而活:
设计此问题是想让“语文”贴近生活,走进心灵,关照灵魂,从而让语文教学从言语的层面进入文化的层面。
五、课后反思
此课例获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按顺序填写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
2、能正确拼读音节写汉字,了解“名词组合”式的构成。
3、缩写、仿写句子,能把句子补充句子。
4、能抓住关键词句读懂短文。
二、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汉字,了解“四字并列”的构词法。
2、缩写、仿写句子,能把句子补充句子。
教学过程:
一、字词部分:
1 读拼音,写词语。
(1)出示,自由拼读,指名认读。
(2)独立完成,巡视,集体校对。
2、读读写写。
(1)自由认读。指名读。
(2)观察词语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
可稍举一例提示。
(3)在书本上抄写一遍。
二、句子部分:
1、自由完成书本第4、5、6题。
2、缩写句子:
(1)学生试说答案。
(2)教师归纳缩写要点。
3、补充句子:
(1)回顾完整句子的构成。
(2)指名说说题中各题所缺的部分。并补充完整。
4、仿写句子:
(1)说说“不但……而且……”句式填写时的特点。
(2)校对。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能按顺序填写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
2、能抓住关键词句读懂短文。
教学过程:
1、能按顺序填写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
(1)完成第1题。
(2)记忆。在书本上再抄一遍。
2、能抓住关键词句读懂短文。
(1)自学短文,回答问题。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短文的意思的。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找出关键句理解整段话的意思)
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再读一遍短文。
(3)回答问题:
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擅长”是什么意思?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齐白石擅长画吓?
(4)自由朗读短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齐白石擅长画虾”写具体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录像、学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发情感。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板书:山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
(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
(5)生:不是的。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6)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能干的可以尝试写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
(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呀?
(3)还有别的理解吗?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灯)
(5)齐读。
5、读指导描写险的语句。
(1)现在,谁愿意来动手画一画山的险?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2)感觉险吗?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读有关句子
(3)学着他的样子读。
6、录像。让我们随着录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独特之美吧!
7、配乐朗诵。配乐朗诵有兴趣吗?不过,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这几句话记住,然后再充满激情地演讲。有信心吗?(生准备)
(1)指名背。
(2)全体有感情地背诵。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阅读。
(1)类似优美的文章,还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2)摘录课内外优美语句,也可尝试写读书笔记。
板书: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险
香山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春酒》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琦君用自己的文笔为读者营构心灵的理想国。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作者通过平易、净化、蕴藉、真挚的语言,抓住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大大增强了。同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为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初中学生很少离开家乡,对思乡之情较难理解。为此,教师要注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学习引导者、参与者的工作。
【教学设想】
教师一方面需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创设较为直观的学习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兴趣,并开展赏读、感悟、研读、拓展等环节,在引导学生理清全文脉络后,引导学生品位富有情趣的语言,及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民俗民风。
⑵ 理解作者蕴涵在春酒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清文章脉络,研读赏析语言,品味语言的意趣,体会生活细节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⑵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 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亲人善,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⑵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情朗读课文,研读赏析语言,体会蕴涵在生活细节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细节来表现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诵读法;
3、讨论交流法;
4、体验拓展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2、查找作者琦君相关资料。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入境
1、课前或上课时在大屏幕出示春酒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2、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曾经读过的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
(展示春酒画面,能给学生直观感受;设置背景音乐,能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请学生说自己读过的古诗词名句,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激活思维,为文章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朗读会意,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感情,下面请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人读两段,最后两段全班齐读,希望能读出感情。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及春酒画面)
3、教师鼓励性评价。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自由读和个别范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之中,教师鼓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指导自学,整体感悟
投影出示问题:
1、哪句话直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2、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为什么写这几件事?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
讨论明确:
⑴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表明作者的思乡之情。
⑵ 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写了过新年、吃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紧扣春酒,说明作者思念家乡的原因──民风淳、亲人善、人情美。
(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自渎和自学的能力)
四、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1、找出本课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可以是:
最能抒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最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最细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是你似曾相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只要说出你喜欢的理由,读出你真挚的感情,你就是最棒的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全班交流,理解体会这些语言的特点及蕴涵在其中的情趣,领悟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着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主动研读赏析语言,体会并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细节所表现的思乡之情。教师只起到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体验拓展,深化主旨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对家乡的思念总是人们难以挥去的情愫。请你把对家乡的思念以下列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先请同学讨论或写一下,然后抽查几位同学说一下。)
家乡是一坛陈年的春酒,在遥远的异地也会闻到它的香气。
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投影片出示余光中的《乡愁》,并配上音乐,学生朗读体会思乡之情及借物抒情的写法。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思乡之情,既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又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阅读《乡愁》,既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意境,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投影出示(选做一题):
1、阅读其他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写一篇阅读心得。
2、如果你长大后离开家乡,你会以怎样的语言文字表达你的乡愁?
(阅读文学作品,既扩大知识面,又加深学生对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理解;写读后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读写结合,活学活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播放《思乡酒》结束学习
【板书设计】
春 酒
家 过新年→民风淳 思
乡 喝春酒→亲人善 乡
味 吃会酒→人情美 情
八、课后感悟
本堂课整体效果不错,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举一反三,注重语言品味,让学生学会理解、领悟字里行间的淡淡真情,学生学习气氛浓烈,学后反响强烈。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评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七篇】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七篇01-09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02-13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02-0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08-1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八篇07-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9篇08-15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七篇01-11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07-22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06-2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十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