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启示学生珍视和弘扬我国的文化传统。
(2)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了解感受中国以自己的文化魅力赢得了世界,体会和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人格塑造: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化,培养学生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了解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流程:
一 、激情导入 初步感知
1、教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不断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 化。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哪些是中国特色,或中国元素呢?”
2,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中国特色。
二,看课件 引思考
1、看课件 世界各地刮起的中国风。
2, 引思考,
看了刚才的课件,你有啥想法,或有啥问题。
3, 适时引导 ,中国风是怎样吹向世界各地的。 板书课题。
三、自主学习
1、快速浏览课本内容,找出中国风吹向世界的途径。
指名交流
2、自主交流,中国风的传播途径。
四、个性选择,合作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成立不同的科研小组。如丝绸之路科研所,鉴真东渡科研所,马可波罗科研所,郑和下西洋科研所。以人为本,尊重个性。集中精力学透学精。
2 小组研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形成共识。
3 教师适时参与指导引领。点燃,激发,唤醒。
五、风采展示,相互倾听。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分为主展示,副展示,补充展示。以及专家答辩环节。形成有介绍,有总结,有互动 有答辩的高效学习形式。
2、教师适时归纳,点评,激励,提升。
3,在倾听中求知,在解答中释疑。扩大知识面。
六 知识链接,扩大知识面。
1 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知识。
2 学生阅读,增加知识,扩大视野
七 实践作业,内化吸收。
1设计中国文化名片。推介类别,内容,理由。
2 设计名片个性形状。
3张贴展示,互相参观交流。
八 板书设计
9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怎
样
吹
丝绸 郑和 鉴真 马可
之路 下西洋 东渡 波罗
设计中国文化
个性名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解决难点。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一围黑绿、嵌、点缀、恬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③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次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
二、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③配乐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②思考后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选择一件事写一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
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重点:(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
一、看图说话:
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1、位置;2、形态、3、结构、4、材料、5、周围环境、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二、看课文是怎么说明的:
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
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2、建筑时间、3、使用时间、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
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1)历史悠久;
2)非常雄伟;
3)制造奇特;
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整体把握课文
教学过程 :
一、通过对赵州桥以及卢沟桥的说明文字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认识?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第九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说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读全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认识?
自由发言。
二、研究说明的语言的特点
处理课后联系第二题
再读课文找出语言准确的另外的例子再加体会。
三、对你所了解的世界名桥加以介绍。
四、介绍你的家乡的一座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日积月累: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4.展示台: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教学后记: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话题三: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教学后记:
第四、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三种不同的场面的民歌演唱会的方法。
2、利用学习本文的机会学会观察民俗、民风,体验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
3、引导朗读,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来,在读中品味。
4、学习本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一、预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回味家乡的风俗。
2、讨论民歌是一种怎么样的艺术形式?
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道作者第二姓名。
3、云南民歌简介: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之间互相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一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
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
4、沈从文简介。
5、读课文: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蹲踞 凹处 譬喻 应和 下坠 淳朴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别开生面 哑口无言 若无其事 引经据典 扶摇直上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描写了三个场面
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欣赏课文
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以“我最喜欢 场面,这里 ”为句式写话。
学生展示自己写的话语,教师总结
分析文章三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侧重写什么?
“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是写唱歌的人。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于情,自然成趣,侧重写唱歌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山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这个场面在写唱歌的盛况。
研讨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怎样的情感?
洋溢着作者对民歌的热爱。
对民歌喜爱
对云南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热爱。
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总结:也就是洋溢者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
2、品味语言:
⑴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的形式。
“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是指什么?
⑵ 课文第四段,用了许多笔墨描写了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花的小山坡”“各种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3、比较赏析:
课后练习第二题
仿写训练
1、以另一种动物开头,写一句话: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面前不远的草丛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唱着歌向碧蓝的天空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2、学习文中对赛歌妇女的描写,写一个你熟悉的或你自己曾经仔细观察过的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看图理解图意,并能发挥想像说请图意
2。能按时间顺序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3。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二、重点:
按时间顺序写一段意思通顺连贯的话
三、难点:
能根据画面发挥想像,把一段话的意思写具体
四、过程:
1。导入新课
说说你每天是几点钟起床,起床以后会做些什么
出示课题《起床以后》
2。看图简述
出示三幅图,用几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图意
3。逐幅观察、想象、说话
a)第一幅图
想象扩展丁丁怎么知道6:30已经到,该起床了?听见闹钟铃声或妈妈的招呼声,丁丁会想些什么?怎么说?又是怎样叠被子的?
b)第二幅图
讨论:丁丁起床后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c)第三幅
合理想像,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具体
4。连贯叙述
d)用上表示时间顺序的词(6点30分,7点20分)
e)自由说、指名说
5。写话训练
f)把这段话写下来
g)讲评修改◆[20xx年11月11日]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CAI课件、尺子、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CAI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CAI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学生看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看完故事后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板书:松脂球形成。
3、小组同学讨论,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归纳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根据汇报情况板书: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苍蝇、蜘蛛:巧遇
5、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这会对松脂球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暖暖火热热辣辣,阳光热度的变化说明天气很炎热)
6、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刚好说明极少见、非常巧合。)
7、齐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三、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学生汇报并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板书:时间长、被淹没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4、[CAI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
(1)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2)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CAI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3)小结: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咱们读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一过程。
5、全班齐读1012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小结课文的写作顺序: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黄河象》:先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特点,再假想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最后讲发掘过程。
《琥珀》:先假想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再讲如何被发现,最后介绍这块琥珀的样子、特点及其价值。
2、总结全文:作者由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显出的几圈黑色的圆环想出它们挣扎的'过程,又由这块琥珀是从海边捡到的想象出松脂球被淹没在海底的经过。可见,作者的想象是有依有据的。学习了这篇课文,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抓住内容的要点,考虑周到,有顺序地把事情叙述清楚。
板书设计:
20
琥珀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
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时间长
苍蝇、蜘蛛:巧遇
被淹没
松脂球化石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火烧云)你眼中的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交流,抓住颜色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呈现画面。)
3、教师总结: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你留心看过天空吗?那时的云彩什么样?能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一写吧!
2、把有关描写云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
五、指导书写
1、学生完成作业。
2、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课文和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使学生认识银河,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学文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
1?电脑、实物投影、生字卡片。
2?学生预习生字、课文,试着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查找关于银河的资料。培养积累知识的习惯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又课堂上自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了前提。
(在单元学习前)谈话,看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查资料的方法。推荐有关书目。《宇宙奥秘》《恒星漫话》《星空五千年》《探索星空的足迹》《百科全书》等。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们曾谈论过关于星空的话题,还认识了古代天文学家张衡。同学们对星空充满了好奇,对吗?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朋友丁丁也大家一样,特别喜欢看星空。他来了。(多媒体出现丁丁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看多媒体,范读课文。师:他经常坐在草地上看银河,并把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诗的名字就叫做“问银河”。(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一要读准生字的字音,二要把句子读通读顺。
3交流预习生字情况。
4小组合作学习疑难字。
5多媒体出示星星,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课间律动:师生边唱《小星星》边跳舞)
三感情朗读读书感悟
师:丁丁到底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并画出来。(学生边读课文边找问题)
师:丁丁向银河提了什么问题?谁能像丁丁一样问一问银河?(点击课件,出示这个问题。)
(先让学生找出丁丁提的问题,然后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在朗读问句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老师范读、生生竞读、师生竞读)使学生读得入境出情。)
四展开想象学习提问
师:银河真是太神奇了!小朋友,想不想到银河那去看看?
师:下面,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乘着宇宙飞船到银河那里去做客。(点击课件,播放银河录像。)
师:现在,你有没有问题要问一问银河呢?
指导学生用诗的语言提问。
师给“小诗人”挂牌。
五提出的问题,自己能不能给出答案呢?试一试。用课前学到的知识来回答部分问题。
六拓展。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找到答案,怎么办呢?(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
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银河表达心意(绘画、歌曲、诗歌、资料知识等)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相关文章: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六篇02-04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08-09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十篇08-01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01-31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06-26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6篇03-10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五篇06-0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九篇07-31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合集6篇03-04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