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十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生视角
本篇课文讲述的故事紧张、惊险,学生定会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难点
学生对甲板桅杆等船上:的设施知之较少,理解上有定的难度。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描写精彩生动、引人人胜;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教学时应注意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联系的变化和发展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同时以课文中的故事为载体,进行方法论的教育和语言的积累与训练。
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设计特色
以研读为主,探究式学习;
信息资料
1.有关帆船结构的图片或其他资料。
2.师生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及其他作品资料。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联想,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问:文章题目使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下面不是水,而是陆地或别的物体,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由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文章。
(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推断能力;交待作家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引发阅读的兴趣。)
二、提出研究课题
1.自读课文,自定研究课题。
如:危急时刻,船长为什么要那样做?
2。小组交流,充实课题。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筛选出几个有价值的课题。
(在确定课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供几种研究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也可让学生自定研究形式。
2.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研究。
3.组织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进行自评
(初步体验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感受探究式学习的乐趣。并始终关注评价机制,搞好调控。)
四、研究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研究如何才能读好课文。
2.引导分析重点句。
3.组织学生分组朗读。
(通过自主朗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通过扩展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内扩展,充实语文小课堂
1.谈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
2.如果你是一位碰巧目睹了这件事的记者,你会问谁什么问题?
3.当孩子被救上来以后,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样说?
船长:
水手:
孩子:
4.请把这个故事写成一篇简短的新闻报道。
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和同学交流。
(利用课文的空白、角色的特点引导学生养成体验角色、换位思考的习惯,对于改变学生的自我中心主义,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及培养创造性思维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课外扩展,走进语文大课堂
1.形容处境危险、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与大家交流一下。
2.把你所知道的遇事机智、当机立断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课堂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5个字。
舟:一一一一
木:一一一一
2.把词语补充完整。
龇牙咧()心()胆战
四、实践活动
找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板书
跳水
孩子遇险
孩子追猴
猴逗孩子
当机立断
跳水
父亲举枪
孩子得救
水手追猴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清浅”“鲜洁”)
怎么理解“清浅”“鲜洁”?(“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3~6句)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自然的伟大)
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神秘的境界”)
7.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大泉 伟大
趵突泉 小泉 有趣 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②社会经济的繁荣;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视频资料和设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②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③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情况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日益表现为以逻辑思维为主,但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①导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经济发展和大运河的资料,准备历史短剧的表演。
②探究式,通过采用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制作的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并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③体验式,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体验、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前期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师引导改进。布置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多渠道搜集史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整理并运用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准备历史短剧,在搜集、阅读、编、演的过程中将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教师制作课件资料,设计探究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资源准备
1.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网站资料、材料。
四、多媒体应用分析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利率等知识。
2.能根据计算结果对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探索、分析、对比,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在生活应用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确选择。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每当过节放假,商场里总是有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说说你都碰到过哪些促销活动?
2.有时,同一品牌在两个商场活动不同,需要我们通过对比选择其中更为划算的。红红妈妈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选择更合理。
【设计意图】对于商场的促销,学生并不陌生,从生活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在身边,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展开情境,综合应用
1.教学教材第12页例5。
课件出示题目: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①读题。说说这两个商场的活动各是什么?并说说自己对这两个活动的理解。重点理解B商场“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②析题:想想按两个商场的活动,在A、B两个商场买各付多少钱,该怎么计算。
③解题:独立完成。
④交流与反馈:集体订正,并得出结论。
⑤回顾思考:这两个促销方式,在什么情况下付的钱是一样的?如果妈妈还想在这个品牌里买一件上衣,你推荐她在哪里买?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之前百分数的应用上进行的,在分析解答时要有一定的侧重。像该例题教学,学生明确“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去完成。而在此基础上增加的思考环节,则是对百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2.尝试练习教材第12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按“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①独立完成。
②交流反馈。
③思考:不计算,你知道哪个商场更省钱吗?为什么?
3.小结:在商场促销活动时,咱们通过对比、思考来选择更省钱的方案。数学在我们生活中还是大有用处的。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4题。
爸爸想在网上书店买书,A店打七折销售,B店满69元减19元。如果爸爸想买的书标价为80元。(1)在A、B两个书店买,各应付多少元?(2)在哪个书店买更省钱?能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
2.提升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3题。
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甲品牌鞋满200减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双标价260元的鞋,哪个品牌的更便宜?
①读题:了解两种品牌鞋子的促销活动。
②析题:想想乙品牌的“折上折”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
③解题:完成计算。
④反馈:集体订正,得出结论。
⑤拓展思考:想想什么情况下买甲品牌比较便宜,为什么?想一个数据验证一下。
(2)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妈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4。5%;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
①读题:了解两种理财方案。
②析题:单从“年利率”来看,你认为哪一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想想3年期和1年期在操作上有什么不同?“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银行1年期的理财产品在第二年的时候本金可以变更为多少?第三年呢?
③解题:根据分析独立完成。
④反馈:集体订正,对错题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适当地调整练习的顺序,使得练习的设置更具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顺序。同时教师的指导工作也由放到扶,使学生实现更高的发展。
(四)回顾全课,总结本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总结: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最终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以问促读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教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以赛促读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1)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2)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五、以品促读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
六、以用促读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付出劳动后再接受食物,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天想像,体会年轻人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写有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先讲个故事:一个大国打算入侵一个小国,行动前大国派了一个使者到小国去威胁小国的国王,使者骄气十足地说:“我们准备派一支千人大军横扫你们这个小国。”小国国王一听,马上回答:“那可就麻烦了!”使者得意地问:“是不是害怕了?”“不,我是在担心,我们的监牢不大,只能关500多个强盗!”使者听了非常气愤,大声说:“听着,我们使用的可是最先进的武器!”没想到国王叹了口气:“那你们就更不幸了。”使者不明白,于是问:“怎么不幸?”小国国王从容地回答:“我们可没有任何先进武器,只有打狗棍!”国虽小,但不容任何人侵犯,小国国王在大国使者面前表现得多么自信,这就是尊严!
板书课题:尊严
二、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尊严”指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请同学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理解词语
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疲惫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再忍受了。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课文是说年轻人给大叔捶背后,大叔感到十分舒服,对年轻人的表现满意。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能有。
五、学习课文内容
1、请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第1自然段,从哪儿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学生A: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看出他们又饿又累。
学生B:这些逃难的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出他们很久没有吃东西了。
3、读第2~5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组内进行讨论。
5、全班讨论:
学生:年轻的逃难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说明他急需食物。当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是仰起头问有什么活需要他做,当听到说没有活时,他“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告诉大叔“我不能不劳动,就得这些食物”。从这些描写中,看出年轻人虽然急需食物,但他坚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当听到没有活儿需要他干时,从他的表情看出他有些失望。他确实很饿,但必须付出劳动后,他才肯接受大叔的食物。
学生B:在大叔提出让年轻人吃过饭再给他派活儿时,他态度十分坚决地说:“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他的语献态度看出他一定要先干完活再吃饭。
学生C:年轻人蹲下来,轻轻地给大叔捶过背后,才接过大叔送给的食物,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从这儿可以看出年轻人虽然已经很饿了,但他坚持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食物。
老师:大家分析得不错,年轻人为什么非要劳动后才吃饭呢?
学生: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真正的人,不是讨饭的乞丐,他把自己做人的尊严看得非常重要。
6、重点理解投影片打出的这句话: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句话的前半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说的是眼前的实际情况,年轻人是个逃难者,的确一无所有;后半句是个因果关系的句子,“他百分是个富翁” 是结果,“他有尊严”是原因,意思是什么呢?是说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7、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事实证明了大叔说得对。20多年后,年轻成功了,从一逃难者成为一个富翁,这是因为他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前两句(学生自由读)
(2)、说一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指名说)
师:《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文《太阳》与它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将会给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①、课件出示:(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摄氏度差不多 生存繁殖估计杀菌治疗蔬菜比较凝成
②、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4)、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学习课文(l-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l-3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
(2)、学生汇报交流。
①、交流“远”的特点:
a、师: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b、比较:“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c、师:这样写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
(板书:列数字举例子)
d、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②、交流“大”、“热”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a、“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列数字)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c、“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列数字)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
4、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太阳与我们密切的关系?
出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指名读)
(2)交流: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可见,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太阳带来的。也就是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5、学习4-7自然段
1.默读4-7自然段,思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自读情况。
3、选代表交流汇报。
(l)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同人类生活的关系、太阳同气象的关系以及太阳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方面来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
①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的:“如果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
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从吃的、穿的、烧的三个方面举例进行说明的。
②第五、六自然段讲太阳和气象的关系,是通过云、雨、雪、风的形成来说明的。
③第七自然段讲了太阳和防治疾病的关系。
④第八自然段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这是从正面说。
第二句“如果没有太阳……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是从反面说。
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6、总结全文
《太阳》这篇课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是从它具有的特征和它与地球的关系两方面来具体讲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7、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四个人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生字的。
(2)教师重点指导“蒸”“蔬”等字的书写。
(3)读写词语。
8、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必须背诵最后一段)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3)、练习写《太阳的自述》,
教案点评:
本课的重点是:读懂课文,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有关太阳的知识,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说明事物的。为很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师从启发谈话引入新课,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交流中相机指导,在学生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视频演示,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布置学生通过书刊和网络搜集、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戴善娣评
《太阳》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文章语句优美,多种说明方法并用。教学中抓住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关系一条主线,通过读,品评来感受说明文的语言,培养语感。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以一种探索者、研究者的姿态投入了学习过程,我想学生定会学得情趣盎然。
竺亦瑾评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其内在的活的语言文字的因素,促使学生能唤起这些活的因素,从而成为自己可以加以灵活应用的有益部分。在课后设计练习写写《太阳的自述》,能够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又因语言的运用有章可循,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运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3分钟)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启示)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10分钟)
1、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反馈并补充板书:放鱼
3、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研读“钓鱼”部分:(10分钟)
(1)过渡语:很明显,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板书:我父亲)
(3)反馈,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板书:得意)
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出示课件)
相机提问:“我”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我得意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板书:得意)
指导朗读:你想重点突出哪些词?
(4)“钓鱼”这部分有关于月夜的描写,写得很美,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吗?你想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什么?(美、静)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2、研读“放鱼”部分:(15分钟)
(1)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如果是你,你舍得放走这条鱼吗?
(2)你的这种心情,文章中的“我”也有,而且心情很复杂!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板书:依依不舍)
(3)这一部分对话较多,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学?(分角色读或表演等)
(4)引导提问: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此时……你想到什么问题没有?
(板书:不容争辩)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2分钟)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启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钓鱼的启示》一课,通过记叙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课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了许多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文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挂图,字词卡片。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启示”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因为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那么,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3课,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2、(板书课题)理解题目意思:“启示”是什么意思?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整体感知,初识“启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随机释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指名交流。
4、题目是《钓鱼的启示》,请你用“( )”画出作者在钓鱼中收获了一个什么启示。指名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启示”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提问,学生随机回答。体会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做过高要求。)
2、深入体验“我”的情感变化:
⑴ 自读:
在钓鱼的过程中,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一直变化着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边读边体会,可以在旁边做上批注。
⑵ 指导交流:
① 出示语句:
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A、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B、“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C、“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
D、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E、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② 钓到大鱼时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
③ 把鱼放回湖里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我”在这一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高兴、得意→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伤心
3、深入体验父亲的情感:
⑴ 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这一系列情感变化,那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
⑵ 指导交流: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出示相关语句:
①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②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⑶ 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4、感悟“启示”:
⑴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没有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
⑵ 学生默读思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出示文中的重点语句:“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① 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②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③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⑶ 指导朗读这段话。
四、引起共鸣,升华“启示”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
五、课外拓展,延伸“启示”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同学们,请记住: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得意、高兴
放鱼回湖: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伤心
受到启示: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简要概述故事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文中人物对给予一词的诠释。
3、触发学生的真情,让给予内化为己有。
【教学重点、难点】
从男孩的言行,从保罗的两次误解中,让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话题
1、说说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
索取是快乐的
2、索取的反义词是什么?
板书:
给予
(指导读正确。)
3、索取是快乐的,但我们今天的课题却与之大大相反。
板书:
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课题;
4、过渡:
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真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不信你读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保罗是一下子就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吗?
板书:
开始后来
⑴ 学生准备。
⑵ 交流。
3、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课文,感受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体会那一个个场景里人物的内心。
(1~7、8~15。)
三、赏读,体会真情
1、读着课文,有一句话让我想到了很多:
出示: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⑴ 他们三人指的是──板书:
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
⑵ 交流难忘:
──小男孩的弟弟为什么难忘?
(第一次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为什么难忘?
(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为什么难忘?
(可能学生会说是因为保罗让兄弟俩得到了快乐而难忘或是他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难忘。)
2、保罗难忘的只是这个结果吗?我说,不是!我想,让他永远记忆犹新的更会是那晚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了两次错误的想法,是小男孩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他要懂得给予。
──第一次错了
⑴ 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有第一次的错误的想法?这错误的想法是什么呢?
⑵ 但是小男孩的回答却让他十分惊讶!
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⑶ 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了吗?
体会不由自主。
(联系:圣诞夜相当于中国的除夕之夜,他应该快点回家和家人团聚。)
过渡:他真正懂得给予是快乐的了吗?并没有!因为他又想错了。
──第二次错了
⑴ 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让他有第二次的错误的想法?这错误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⑵ 不过,这回他又错了。小男孩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他的呢?
重点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欣喜→郑重。)
(个别读,齐读。)
⑶ 这回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因为──(引读12自然段)
如果让你在把字前加个词,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连忙→不由自主。)
⑷ 多么感人,多么温馨的一幕啊!让我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小结:
这个圣诞夜,对于小弟弟,五彩的橱窗、夜景让他难忘;对于小男孩,他送给了残疾弟弟一个最好的圣诞礼物,他感觉自己成了大人;对于保罗,他目睹了一幕人间真情,并在给予中品尝到了一丝甜蜜与快慰,他同样不会忘记这个夜晚。
学到这儿,我们回过头再来看板书,你能加上一个字(板书:( ),!)将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吗?(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齐读。
四、拓展,内化真情
是的,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
你们听,老师有这么一个故事──
1、配乐朗读《爱心树》。
2、此时,你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许多熟悉而又亲切的脸庞?你心里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放在心里,让我们珍视,让我们珍藏,让我们用今后一生的行动来诠释!
五、板书
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
保罗
↙ ↗ ↘
小男孩 → 小男孩的弟弟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十篇】相关文章: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十篇02-2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07-2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十篇07-20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十篇10-0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十篇07-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五篇06-17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十篇03-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五篇01-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三篇01-2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