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十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珍、靠、仰、百、傻”等生字,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1、2、3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3.感受星空的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星空图]你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一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星空真美啊!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找找描写美丽星空的句子,用“——”划下来。
2.请一生反馈,[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同时及时纠错)
3.谁能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先试试看。
4.逐个请学生站起来读一读。师评价,你读得真美,你是怎么想的?
视情况随机指导:感悟星星很多,星星很美,星星很亮。
a.(星星很美或很亮)是的,这里的星星就象——珍珠一样美/亮。珍珠是什么样儿的?(珍珠是一颗颗的,很有光泽)所以这里是把星星比作——珍珠。
还有吗?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
b.(星星很多)从哪几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满天,无数)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星空的美?
c.(星空很美)不仅是星星很美,夜晚的天空也很美,就象——碧玉盘一样。星星在碧玉盘一样的夜空的衬托下显得更美了。
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5.那么美的星空,那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可以吗?师读“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掉在碧玉盘里。”读掉不行吗?为什么?
6.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星星“撒”满天空的样子。[出示撒的课件]。
7.全班齐读这句话。
8.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喜爱——《数星星的孩子》[出示课题]他就是——张衡。
9.他是怎么数星星的?(指名说)[出示2、3两句话]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两句话,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10.反馈,找到了吗?请你根据这几个词摆好姿势。生摆动作,师读句子。[边读边点红三个动词]
11.看来你们已经能够理解这几个词语了,好,保持这个姿势,让我们也学着张衡来数一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约20多颗)
12.觉得怎样?(累)可是张衡却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我们连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B.学习2、3自然段
1.那么多的星星,你觉得能数清吗?(不能,能)追问“为什么”?
2.张衡的想法跟你一样,他还是挺有信心的,从书上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请生读一读(指名——火车——齐读)
3.[出示2、3自然段]把这两段连起来读一读,(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读)
4.那么,天上的星星究竟能不能数清呢?我们下节课再去仔细探讨吧!接下来我们继续去数星星,好不好?
三、学习五个生字
1.瞧!黑板上也闪耀着亮晶晶的星星。[逐个出示生字],谁能来数一数?(“逐个”指名读——“五个”开火车读)
2.都念对了,下面我们来摘星星,谁要是也能把字写得很漂亮,那么你就摘到这颗星星了。你想先摘哪一颗?
3.重点指导:傻—傻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
傻: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比较难写,一起来书空右半部分。
注意结构,写的时候傻的右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
靠:因为笔画比较多,所以上半部分尤其要写得紧凑,告字写得扁扁的
珍:右下部分的三撇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教具准备:
1.国徽的图片
2.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查阅有关国徽的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点,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二、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国徽
2、出示国徽插图。(认识国徽的样子)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指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4、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课标强调,要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互动性。)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把读不准、不认识的字消灭掉。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齐认读生字卡片。
b.开火车读,试着读出后组词或练习说话。
c.利用学具,进行识字游戏。
(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
3、默读课文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b.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c.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d.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预测和诊断出学生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以便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展示读,共同评价。
6、老师读,学生提建议,做评价。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四、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师: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a.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b.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c.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d.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
3、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下阅读中的问题,认真思考,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阅读习惯,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还想知道哪些,及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携手确定教学目标,也为教师下一步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五、训练口语能力。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六、提出希望,进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练习:
(一)完成下列活动之一即可: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
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拓展练习活动有层次,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学习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联系。)
板书设计:
国
徽
擦污泥
喜爱
扶弟弟
增光
和祖国一同成长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④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课前准备
①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②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2、让学生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①初步感知。
a.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b.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交流。
a.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集体读。
b.重点指导难读的字。
c.指名学生读课文,大家评价。
三、再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②学生读画,教师观察学情。
四、写字写词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让学生认读,再组词。
②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
认读词语卡片。
二、感悟品味
①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引导诵读品味。
a.根据学生朗读,多媒体出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三、背诵这首诗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词和词牌。
1、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例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2、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3、咱们先来读读标题——渔歌子(指名读)。
4、“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什么是词牌呢?
5、看到《渔歌子》,你能想象这首词的内容吗?
二、初读,读得有点“词”味。
1、自由读。下面我们来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至少读三遍。
2、指名读。指三名不同程度的后进生、中等生试读。
纠正读音: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注意停顿:划出节奏,读出节奏。
注意押韵:白鹭飞,鳜鱼肥,不须归。
3、齐读。评价:真好!不少同学登上第三个台阶了,有点词味儿了。
三、品读,感受诗词画面美。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一起进一步品味这首词。词的作者张志和,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的词更有特点。张志和有个好朋友叫颜真卿……
板书:词中有画? 画中有词
1、读出词中画。
*听。我们要想读出词味儿,除了注意停顿、注意押韵,还要读出词中的画面来。闭上眼睛,听听配乐朗诵吧。
*再听。你的脑海中有画面了吗?再听一遍。
*说说。画面上都有些什么?把相关词语用横线划出来。
*再读。谁能把词中的画面读出来?点两名优等生试读,评价。
*齐读。全班同学齐读一遍。
2、画出词中画。
过渡语:读得真好!老师都清楚地感受到那个美丽的画面了。这样吧,我们一起共同用粉笔画出来,好吗?
师生小结:画面美吗?美在哪儿呢?引导学生看黑板,师生共同描述:第一,美在色彩协调……第二,美在动静结合……
3、品读词中画。
过渡语:这画面太美了!几支粉笔哪能表现出来呢?一起读出来吧。
*师:瞧,这桃花,这流水,让老师想起一句诗——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师:这斜风,不就是 “吹面不寒杨柳风”吗?读句子
生:吹面不寒杨柳风,风里带着……
*师:这细雨,也正是——读句子
生:雨丝细细的,像牛毛……
*师:此景此情,让我们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
?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师跟上节奏指点黑板相应的画面)
4、想象画中人。
过渡语:“斜风细雨不须归”。谁“不须归”啊?呵呵,原来是这位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人。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里。这位渔人虽然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但非常耐人寻味。他是谁?为什么“不须归”呢?
*词人简介。
到底是“不用归”还是“不想归”呢?看看词人简介。你读懂什么了吗?“贬官”、“隐居”、“烟波钓徒”,这位渔人很有可能就是词人张志和!
*想象神情。
师:(引导看黑板渔人背影图),如果说这位渔翁就是张志和,那么此时你一定看到他的神情了。想象一下,他的神情是怎样的呢?
生:……
师:选一个最准确的词语来描述他的神情吧。板书:悠闲自在
小结:看样子,“不用归”也好,“不想归”也好,“不愿归”也罢,都对!但都不及一个“不须归”来得爽快,来得自在!
*情境诵读。
来,让我们静静地坐在乌蓬船上,或者站在古老的石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带着桃花味儿的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悠闲自在地吟诵——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重复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拓展读,品味词人“钓”之蕴。
*过渡语:好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
*拓展:我们的猜想究竟对不对呢?有词为证,验证一下。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轻声读出来。
*品味:哥哥的这首词写什么?让我们对照兄弟二人的词,仔细品味。我当哥哥张松龄,你们就是弟弟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词、和词吧。
五、回味读,升华诗词“钓”之情。
1、读苏词。
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渔歌子》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争相填写传唱。
出示苏轼《浣溪沙》,学生试读。读着读着,发现什么了?是啊,苏轼也曾贬官黄州,他太喜欢这首词了,于是乎,一字不漏,直接把它纳入自己的词中。
2、吟唱。
词是用来唱的。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深情吟唱这首词,让它在我们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张志和
词中有画 画中有词 悠闲自在
(画面)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教案《五年级数学《旋转》教学设计》。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第6页2题。第9页4题、
三、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人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
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1.游戏:摘云朵
2.合作复习
3.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地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齐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齐读读这句话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五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美好、幸福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1
2.自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晖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地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描写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诗歌,意境优美,基调欢快,比较适合朗诵和训练说话。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玩水时“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认识课文中的部分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鼓励同学们由熟练朗诵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设计思路:
以读为本贯穿全课。在读上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说话训练、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教学准备:
卡片、录音机、儿歌《水花花、泥花花》磁带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导入阶段(启发思维,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1、师: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看看谁能借助拼音把这几个词语度的又快又准!
(展示词语:雨后广场水花糟糕)
理解“糟糕”:糟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给大家讲讲呢?(师及时点拨,随时鼓励)
3、看了这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事呢?说给大家听听吧!(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这样的导入设计,既认识了生字,理解了“糟糕”这个词,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引起学生阅读兴趣,顺利引入课题,可谓“一石多鸟”。
师: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诗,说不定,诗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呀?(板书:5雨后)
第二阶段:朗读阶段。
一、攻克第一关:正确朗读。
1、听读,初步感知。
2、领读。
3、自己读(学习方法: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读给大家听,喜欢哪节读哪节(师生互动评价,标准是是否准确,有无掉加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非常高,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会独立解决,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二、攻克第二关:流利朗读。
师:喜欢这首儿歌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自由说,注意强调说完整)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会更喜欢了。
1、合作读,互相读读比比(标准是是否熟练,声音是否大)。
2、比赛读,请人代替老师和大家比赛读。
3、师生接龙读。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争着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朗读,合作朗读的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又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
三、攻克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师:咱们一起读了,老师真快乐,大家快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听歌里的小朋友快乐吗?(播放儿歌《水花花、泥花花》)
是啊,雨中的小朋友真快乐!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看看大雨过后,广场上玩水的小朋友快乐吗?
1、哪一句看出来了?(发散思维,积累语言,指导说话“快乐得还像……一样”。)
2、大家说得真好,他们的确很快乐,自己试试看谁能把他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3、自己试读。
4、组内读,读得好的别的小朋友可以给他加上动作演一演。
5、请小组表演读,好的给配上音乐。(乐曲未完,大家闭眼听,脑子里过电影别的小朋友会怎样玩水,说一说)
[设计意图]听儿歌是为了让同学们体会小朋友尽情玩耍的快乐心情,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奠定了感情基调,又趁机让学生放松身心,起到了休息的作用。而学生的表演则把课文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给读得好的同学配音乐,既提高学生兴趣又渲染气氛,最后达到曲终意未尽的效果,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开发。
第三阶段:课外拓展阶段。
布置个性化作业(任选一题):
1、背一背:把你喜欢的小节背给同学或父母听。
2、画一画:把小朋友雨后玩水的情景画成一幅画和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在这里布置了两个个性化作业任学生选择,也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具体体现。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准备:开展世纪回望,百年战场的活动: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述导语 :当人类满怀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战争却仍在这个星球继续......愿这些战争的画面能够到此静止、凝固--成为历史。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尽量自己动手扫清障碍。
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轮读课文,理解生词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讨论:秘书长为什么评价他爸爸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员?
(2) 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 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要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2) 指名读,评议,练读。
(3) 全班练读第二段,读出雷利与爸爸依依不舍的语气。
(4) 学生自读第三段后,用悲伤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配乐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 师述: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了,作为儿子的我怎样呢?
(2) 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利的决心与呼吁。注意用上弥漫、威胁、娇嫩、比例失调、制止、充满等词。
(四)齐读全文。
(五)注意书信的格式。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十篇】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九篇07-07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4篇08-1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九篇07-09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07-27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8篇10-13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十篇09-23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九篇11-28
【热门】除夕作文锦集十篇03-03
【热门】外婆作文锦集十篇04-05
【热门】海洋作文锦集十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