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7 11:06: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10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1.课题名称:

  《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初读课文,感知课内容,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以往在此班上课的观察与了解我认为: 在智力因素方面:

  在这节课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单元大纲要求。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启发、讲授为主要方式。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学习。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通过老师的分课讲授由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利用课件和网络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该单元的大纲要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与小组成员协作使用PP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讲解调查结果,演示PPT作品。(表达策略、参与策略) 6.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詹天佑》教学的重难点是: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怀念母亲》教学的重难点是: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彩色的翅膀》、教学重点是::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中华少年》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7、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通过图片演示和展示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适当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自由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课文指导 A 小组分工,分几个角色。 B 几人合作朗读课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课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8.资源

  · 指导教师一名; · 网络教室;

  · 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 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若干

  · 关于介绍第二单元的图片、视频和阅读材料,关于学生讨论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相关网站的网址以及与此主题相关的或类似的其他主题网站的材料。

  9. 评价

  ?学生自评:

  ?“第二单元的学习成果”讨论评价表

  请公平的为各个小组的表现打分!打分可以是1~5种的任意一个。其中5为最好,1为最不好。

  拓展思考题/活动: 1、在读中探讨、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让学生探讨、理解课文。在课的结构上体现了“三大读”:感知性读、感悟性读、巩固性读,很有层次性;而在形式上有:默读、个别读、范读、引读以及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的分角色读。

  2、抓住重点进行学习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加深感悟

  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让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 Ca(OH)2 固体 、KNO3固体 、CO2 、Hg 、 NH3 、KOH溶液 、金刚石 、石墨 、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 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 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 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全部

  部分

  溶液中溶质离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的导电性

  强

  弱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物质类型

  大多数盐、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 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 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 、BaCl2 、NaHSO4 、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 HCl=H++Cl- KCl=K++Cl- 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 NaHSO4=Na++H++SO42- 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 电 解 质 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 (全部电离)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 弱 电 解 质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 (部分电离) 弱碱:如NH3 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 P18习题一、1 习题四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 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声母“zh ch sh r”,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4个声母“zh ch sh r”。

  课前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奖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知,导入新课

  1、抽读声母卡片:“z c s”及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把你们的老朋友给带来了,还认识它们吗?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出示苹果卡片)

  2、指名读,读对的奖给他。

  “z c s”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平舌音)“zi ci si”我们又叫它?(整体认读音节)。

  3、齐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老师给大家一个奖励,讲个故事好不好?

  出示情境图。

  (二)观察情境图,初步感知“zh ch sh r”

  1、师: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是什么时候?

  生:日出时。

  师:对,这就是“日出”的“r”(相机出示卡片“r”),图上有哪些动物?

  生:一头狮子和两只猴子。

  2、师:对,这就是“狮子“的“sh”(相机出示卡片“sh”),这只凶猛的狮子想要干什么?

  生:想要吃小猴。

  3、师:对,这就是“吃小猴”的“ch”(相机出示卡片“ch”)狮子吃到小猴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树上的小猴用一根树枝把这只小猴救上了树。

  4、师:对,这就是树枝的“zh”(相机出示卡片“zh”),这几个字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4个声母,教师板书课题。

  (三)借助语境歌学好“zh ch sh r”

  1、学习语境歌。

  师:老师把刚才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想听一听吗?

  老师范读儿歌:“一轮红日上山头,狮子想来吃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来搭救。”想学一学吗?

  师生共同读儿歌。

  2、联系表音表形图,让学生探究字母读音

  小组学习

  (1)师:小朋友读得真好,其实你们刚才在朗读语境歌的时候,已经把“zhi chi shi ri”都读准了,如果老师让你们单独来读这4个声母,能读好吗?

  (2)学生自由练习读。

  (3)指名读。 (4)师:说说在读字母时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对,在发这几个字母时舌头都要往上翘,所以叫翘舌音,它们都是声母,发音时声音要轻而短。

  (5)师范读。

  (6)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读(跟老师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提醒学生发音时要轻而短。

  做游戏“看谁听得清”(比较“zh ch sh ”同“z c s”的发音)

  (1)老师读一个字母,其他学生举相同读音的卡片。

  (2)让学生找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一个读,一个举卡片。(有勇气到台上来的学生奖给他大苹果)

  看谁记得牢

  (1)师:“zh ch sh r”小朋友都会读,那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该怎样来记住它们呢?

  (2)同桌交流,讨论。

  (3)指名回答。

  (4)出示表音表形图,联系图来识记。

  (四)教学“zhi chi shi ri”

  1、教学zhi chi shi ri的读音。

  (1)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一下子就把“zh ch sh r”给记住了,看来今天的新朋友大家又交上了。“zh ch sh r”又交上了一个特殊的朋友,大家请看。

  (2)出示:zhi chi shi ri

  (3)师:谁会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4)指名读。

  (5)小结:这叫整体认读音节,“i”不发出声音,读时比原来的声稍响一些,长一些。

  (6)集体练读。

  2、练习四声,出示:zhi chi shi ri及它的四声。

  (1)师:老师给它们分别戴上了帽子,谁能认出来?

  (2)自由练习,同桌检查。

  (3)指名读。

  (4)选音组词。

  (五)巩固练习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又交上了几个新朋友,高兴吗?想一想写一写呢?

  2、出示四线格,师示范“zh r”的写法。

  3、学生书写,愿意写几个就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4个声母,不仅认识了它们的形,读准了音,还学会了写,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④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课前准备

  ①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②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2、让学生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①初步感知。

  a.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b.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交流。

  a.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集体读。

  b.重点指导难读的字。

  c.指名学生读课文,大家评价。

  三、再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②学生读画,教师观察学情。

  四、写字写词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让学生认读,再组词。

  ②指导书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想)但是老师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不过看大家这么可爱,老师可以向你们透露一点儿内幕,这里面的所有宝贝都和今天学的新知识《毫米的认识》有关,(板书课题)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一探究竟吧!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并知道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使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3、会说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有)

  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那就需要大家认真的自学,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自学指导。

  一、 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1)

  自学课本21面,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2、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

  3、 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毫米作单位?

  (时间3分钟,比一比,看谁自学的又快又好!)

  现在开始! 好,停!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 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尺子量出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会自学!学的这么好,那让我们乘胜追击,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

  自学课本22面,再次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尺子,找到1厘米,数一数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几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

  2、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4、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自学时间:4分钟)

  二、 合作提升

  自学完了,自学效果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

  拿出我们的尺子,结合认真的数一数。

  0~1是1厘米,中间有( )个小格

  1~2是1厘米,中间有( )个小格

  2~3是1厘米,中间有( )个小格

  你发现了什么?

  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10小格且每一小格的长度相等,即: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首先,我们自己先在尺子上找一找,比一比,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也帮老师找一找,比一比。(演示)

  如果我们不用尺子,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吗?

  (两个手指之间很小的缝隙就是1毫米,全班伸出小手演示)

  好!现在就让1毫米的长度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睁开眼睛,再次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自己想一想,说一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物品呢?现在就到老师的百宝箱揭秘的时候了,

  (展示银行卡、小明星、身份证、五角硬币、钥匙、尺子、快餐杯等物品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我们认识了毫米,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先在尺子上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

  (1厘米里有10个1毫米)

  我们一块对着再数一数。(1厘米里有10个1毫米)

  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是:

  1厘米=10毫米

  三、 巩固运用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并且知道了1厘米=10毫米,那你们下面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1.读出下面图形的长度。(出示)

  你们会用毫米读出长度,那你们会用毫米测量长度吗?我们来检测一下。

  下面的几种测量方法正确吗?为什么?(出示)

  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 量一量。 (出示)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谁拥有一双像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请你阅读明明的一篇日记,找出日记中用错了的单位,并比一比,说一说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20xx年9月17日 星期四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3厘米高的卫生间,拿起了12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我跑步到学校,看到180米高的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6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我们一块用正确的单位把明明的日记读一遍。

  4、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出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再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出图的意思。(出示)

  四、总结解惑

  通过我们的交流学习,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习作要求】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2、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3、导学生修改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2、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用具体的人、事、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提出习作要求,明确想象重点和习作重点。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

  1、师例举一方面指导学生想象,比如侧重变化想象,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

  2、提示思路,让学生自主想象,建构文源:

  ⑴ 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及家人。

  ⑵ 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家的变化(环境)──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

  ⑶ 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

  我回到家乡──与同学联络、聚会地点──与同学、老师见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主题活动──依依惜别。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

  (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老师举例──学生编写──集体示导──个别辅导。)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教师巡视,提示用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六、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这篇童话故事写的是两只小狮子,开始的时候,一只勤奋,一只懒惰,后来经过狮子妈妈的劝说,懒狮子也变勤奋了。故事告诉学生:从小要刻苦锻炼独立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赖父母。学习课文时,应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悟边读,自然表达,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从小要刻苦锻炼独立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赖父母。

  2、继续学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3、参加讨论。能够说一说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想些什么。

  二、课前准备

  1、《狮子王》的动画片。

  2、让学生搜集有关狮子的资料。

  三、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打开电视,出示画面。观察:这是什么动物?它们长的什么样?(最好能说出公狮和母狮外形上的不同)

  师:前不久,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来学习课文《两只小狮子》。

  (二)、自读全文,引发兴趣

  边读边找一找: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三)、逐段学习,细细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你读出了什么?

  2、大家再读,看有什么新发现?(结合图)

  3、指导朗读,并进行评议。

  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自读后同桌交流:这只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呢?

  2、出示录像:狮子练功时会吃什么苦头呢?看后结合自己爬山、跑步、跳绳说一说;

  3、观察图,懒狮子跟小树是怎么说的呢?并试着用这种语气读读;

  4、指导分角色朗读(必要时教师可范读)

  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读:懒狮子说的话让谁听到了?狮子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2、自学:狮子妈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不懂找出来画上问号;

  3、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四人一组讨论解决你们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5、全班讨论解决小组里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习第八自然段

  1、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想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小组讨论;

  2、齐读这段,懒狮子是怎么做的?

  3、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小狮子呢?

  (四)、分角色朗读,深化认识

  这两只小狮子你比较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自选1:听写生字词语

  自选2:与家长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

  自选3:搜集狮子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

  附:板书设计

  两只小狮子

  刻苦

  懒

  滚

  整天

  扑

  怕吃苦

  嘶

  不

  练习

  咬

  凭父母

  真正的狮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材分析】

  白雪公主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顺着继母四次设计陷害白雪公主展开,白雪公主善良却不辨敌友;单纯却挡不住诱惑;受到朋友救助却不重视忠告;致使三次上当受骗,屡

  陷死境。故事告诉少年儿童要不受诱惑,分清敌友,保护自己,发展自己。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2.感悟白雪公主的形象,引导学生感悟白雪公主的生活教训。

  【教学重点】

  感悟白雪公主的新形象及生活教训。

  【教学预想】

  本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多数学生比较熟悉,学生的认知不是从零开始。因此,教学重点不是了解故事情节,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白雪公主是一位美丽善良纯真的小姑娘,在学生心目中白雪公主的形象是完美的,依据教学目标,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分析四次上当受骗的原因上,也就是感悟白雪公主的新形象,感悟白雪公主的生活教训上。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感知故事的内容 。

  (1)了解学生的已知

  上课时,教师可问学生:“谁读过或看过白雪公主这个童话?”(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白雪公主这篇童话故事的熟悉程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环节。如果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个故事,可以让愿意讲的同学讲讲这个故事,这样既是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再问:“你印象中的白雪公主是怎样一个人?”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太熟悉故事情节,可让学生打开书,接龙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复述故事情节

  复述这个故事,体现以学生为本,初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锻炼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根据王后四次设计毒害白雪公主的情节,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准备复述一个故事情节,各组推选一人复述。教师提示: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详细复述,重点的内容可用文中的语句。其他学生评议,对缺少的故事情节,本组同学可以给予补充。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形象。

  (1)感受白雪公主及王后等人物的形象

  在学生复述(或朗读)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可问“故事中的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让学生从故事中提取信息找依据。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找依据时,必然会抓人物的语言,重点分析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如果学生只是概括地回答,如:我喜欢七个小矮人,因为他们善良可爱,这样,就可让学生用原文回答;如果学生能准确地抓住人物的语言,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中品味人物的.形象。对王后形象地分析,抓住她是怎样陷害白雪公主的,重点分析王后和镜子对话的内容及其变化,来感悟王后的形象。

  (2)重点感悟白雪公主的形象

  预计学生对七个小矮人和王子的形象回答得比较准确,对白雪公主的形象可能回答不完整,多数学生只是能答出白雪公主善良、美丽、纯真,如果是这样,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面对王后的一次毒害,白雪公主为什么屡次上当受骗?这个问题可让小组展开讨论,预计学生能回答出,她禁不住诱惑,不听朋友的忠告,不辨敌友,过于相信别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对于以上人物的分析,学生先提到谁就先分析谁,在分析之中,加强朗读的训练。迁移训练:感悟白雪公主的生活教训。面对善良美丽得的白雪公主,你对他有什么劝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课后反思】 有些孩子由于性格的原因不愿意表现自己,使得这节课没有预设的那么好,今后会更加注重学情的调查,调动更多孩子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材简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故事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理解生词意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读熟课文。

  理解“忧郁、犹豫、骤然、歧视”等词语。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第29课 掌声,请注意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词、句

  出示生词。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想重点来检查一下这几个词语。

  点击出示:犹豫、忧郁、刚调来

  谁来读? (个别读、齐读2遍。)

  理解词义。

  师:我们看到“犹豫、忧郁”这两个词语,它们的拼音相同,但声调是不同的。那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谁来说一说。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忧郁:一个人总不爱说话,整天闷闷不乐的,我们就说这个人很忧郁。

  师:这样看来,这两个词语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认识多音字“调”。

  “调”是我们这一课要学的一个多音字,它还读什么?谁来看着拼音给这个多音字组出词语。

  读难读的句子。

  出示句子:“因为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这个句子里生字多,谁来读一读?

  认识多音字“落”。

  指出“落”在句子中读”lao”, 它也是本课要学的一个多音字。这个字还读什么?谁能看着拼音给这个多音字组词语。

  齐读句子。

  了解小儿麻痹症。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小儿麻痹症吗?

  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这种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得了这种病,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腿脚萎缩,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个孩子。

  三、接读课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接读课文。

  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中的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在这个故事里面都有哪些角色?(老师、英子、同学们)

  老师是怎样的?(刚调来的)

  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学生结合课文第一段中的句子谈理解)

  生:英子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

  师:还有吗?

  生:英子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引导:你是从哪里知道出来的?

  生:我是从“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出来的。

  表扬:这位同学多会读书,她能从课文的词句中读出自己的理解。真好!(老师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

  生:她是一个孤独的小姑娘。从哪里知道的? “早早地、又总是”

  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说英子不爱说话、孤独、寂寞,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它概括了英子的这些表现,哪个词?大家找一找!(忧郁)

  师:后来她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姑娘,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结合课文第四段内容理解)

  生:“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师引导:还可以说她变得怎么样了?(活泼、开朗)

  四、重点探究,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此环节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师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对话,进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突破课文重点。)

  (一)渲染过渡

  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

  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今天我们变一种方式来学习这两段课文。同学们先各自读课文,然后我们再来表演课文内容,你们觉得行吗?

  要想演好,首先要认真读书。下面就请大家用心读一读课文的23自然段,在自己认为要重点表演好的词句下面做一下标记。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演英子?

  (注:选一名同学当英子,同学们做英子的同学,老师当刚调来的老师)

  (二)试演:(第一次掌声部分)

  课件出示第一次掌声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开个故事会,请同学们轮流上台讲一个故事,老师借此来了解一下大家。

  同学们一个一个地讲完了故事,下一个,轮到英子了。英子,该你了?(英子表演)

  (三)评议表演

  同学们对刚才的表演满意吗?谁来评价一下大家演得怎么样?

  (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词句进评议)

  师:同学们,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英子。

  英子, 我看到你站起来的时候眼圈红红的, 这是为什么

  师:同学们, 你们的掌声想对英子说什么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会讲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们会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难过,我们不会笑话你。

  师:英子以前总是早来晚走,不愿意让同学们看她走路,今天她鼓起勇气走上讲台,

  英子,你是好样的,你勇敢地走上了讲台, 战胜了自己!英子, 听了同学们的掌声, 你为什么流泪了呢

  (因为我没想到,同学们不但没有笑话我,还用掌声鼓励我,我非常激动。我一定要讲好。)

  (四)配乐表演(课件出示第三段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表演一遍这段课文,再现那感人的一幕。(表演略)

  英子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鼓掌。英子鞠躬后走下讲台)

  师:同学们,这一次掌声你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呀?

  生:英子,你讲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动人了,以后欢迎你再为我们讲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声音真好听。

  师: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感谢大家对我的表扬,我还要继续努力;谢谢大家的称赞,我以后也要加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快乐地学习、游戏。)

  (五)朗读课文第三段

  在入情入境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六)理解两次掌声

  我们看在这一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一般) 谁能比他读的更好?(个别读、齐读)

  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七)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两句写英子走路姿势的句子。

  点击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的走下了讲台。

  师:大家看,这两句话中都有“一摇一晃”这个词语。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紧张、害怕;高兴、愉快)

  (八)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力量

  师:同学们,英子走路的姿势是无法改变的,但他的心情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以勇气和自信,使他从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姑娘逐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同学们,你们说,掌声是什么?(理解、尊重、支持、鼓励、赞扬、夸奖、关爱)

  同学们,就是大家的掌声,大家的鼓励,大家的称赞,使英子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九)听课文朗读录音,齐读最后一段。

  (十)全文总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平时,我们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10篇】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八篇06-10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01-08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九篇11-28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01-3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01-28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12-13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11-3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9篇07-23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六篇07-09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