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六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评价,激起读书兴趣。
2.学生读课文。
(1)个人自由读课文,自己评价。
(2)同位互相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3)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4)教师总结。
(四)细读讨论
学生细读课文,读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爱。教师提出问题:月亮刚开始说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可是后来月亮为什么想让明天下雨?大家讨论。
(五)再读课文,思考
课结束前,教师布置学生读课文思考: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讨论上节课布置的问题
(二)学生字
1.学生识记生字。
(1)从课文中找生字读。
(2)自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3)互读,互查。
2.教师检查读生字。
(1)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
(2)按序将生字贴在黑板上,要求自读三遍,一遍比一遍快。读后开展计时读字比赛。
(3)打乱生字后指名读。
3.教师检查生字的识记。
(1)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记?学生看黑板上的生字找一找,找出后自己说说是怎么记的。还可以回忆一下学过哪些同偏旁的字。
(2)其他难记的字,可在教师的帮助、启发下识记。
(三)巩固生字
教师课前准备好课件或投影片,把结构相同的字分别放在一起,教学时依次出示给学生看,学生读后找出其中的秘密。读过生字,同座比赛组词,最后出示全部生字,学生快速读、拍手读、比赛读。
(四)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巩固读生字
1.按序读卡片。
2.打乱顺序读卡片。
3.学生读自制卡片。
4.游戏。教师读出一字,学生快速拿出卡片,并读出生字和反面的词语。
(二)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2.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上练写,互相评价。
(三)听故事或交流课外阅读情况
五、资料袋
1.乌鸦反哺
《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2.听故事,念童谣
故事:《乌鸦爱妈妈》
经过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得又大又壮,飞翔的速度很快。而乌鸦妈妈渐渐衰老,终于飞不动了,整天只能呆在窝里。
大乌鸦捕虫的技术非常好。它每次出去找食,总会想到妈妈在鸟窝里,肚子一定很饿。大乌鸦将虫子带回家,让乌鸦妈妈吃饱之后,自己才吃剩下的。附近的鸟类都称赞大乌鸦非常孝顺。
有一天,森林发生大火,鸟类纷纷逃离。大乌鸦想带着乌鸦妈妈飞离灾区。妈妈飞不起来,大乌鸦非常着急,绕着大树飞来飞去。
孩子!你赶快逃走吧!不要管妈妈了。乌鸦妈妈说。不!我不能丢下妈妈!我要想办法救妈妈。大乌鸦说。其他鸟类也都劝大乌鸦不要管妈妈了,自己逃命要紧。不!我要留下来救妈妈。我爱妈妈。大乌鸦不肯飞走,它用力鼓动翅膀,企图将大火扇灭。
火势还是很猛。大乌鸦凭着一股孝心、勇气,决心要与森林大火搏斗。其他鸟类看见大乌鸦并没有放弃,深受感动,纷纷飞到它的身边,一起鼓动翅膀,希望能将大火熄灭。
忽然间,刮起一阵大风,吹来浓浓的乌云,一场大雨将森林大火浇灭了。大乌鸦得到风、雨和百鸟的帮忙,阻止了这场森林大火。它救了乌鸦妈妈,也救了整座森林。
又湿又累的大乌鸦飞回鸟窝,乌鸦妈妈张开双翅,紧紧地抱着它,说:你真是我的好孩子!
童谣:《大乌鸦》
大乌鸦,抓只虫虫喂妈妈。我要学习大乌鸦,爱爸爸,爱妈妈,做个孝顺的好娃娃。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读通课文。准确读通长句。
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三件事。知道课文是从刘老师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的。
教学重点:
掌握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的三大事例。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理想)老师的理想是当一名学生尊敬,信任,喜爱的好老师,愿意谈谈你们的理想吗?同学们的理想是远大的!(板书:风筝)看到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板书:的)理想与风筝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放在一起?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理想,对于风筝显然是熟悉的,以此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但两者如何有机融合,似乎解决得并不巧妙。这种无须回答的问题是否有着存在的必要呢?这本身也是我存在的困惑。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顺着学生的思维整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方面还考验着我的课堂驾驭能力。
3、是呀,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风筝中寄托着怎样的理想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中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
(3)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为什么?
(4)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细腻感人,画出来,认真读一读,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以这四个问题统领全课,既解决生词,又把握了课文中心,且抓住重点语句读好了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词:风筝 眯眼 蜈蚣 倘若 连翘花 翘尾巴 撒脱 撒谎 急速一转 旋转 酸涩
舒展腰身 仰望天穹 圆木拐杖 女娲造人 擎着风筝 翩翩起舞 翱翔盘旋 气喘吁吁 功德无量
(1) 读准字音:指读正音。注意三个多音字,帮助学生区别好。
(2) 认清字形:倘 敞 筝 挣 睁
(3) 理解词义 A酸涩 文中是酸涩的感情,什么情况下你的心里是酸酸的,心里很难受呢?文中为什么而酸涩?B 看到功德无量这个词,你想起了哪些伟人?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那根圆木棍是功德无量的呢?C谁能任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一句话,如果你能用上几个词,那就说明你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棒哟。当然也可以结合我们的课文内容来谈说话。
(4) 指导写字:字会读、会认、理解了,我们还要写好它。在写字之前,一定要先认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还要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叫读帖,读完帖后,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这六个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我们一起来写它。请看老师板书。请大家认真在书上119页描红。注意写字姿势,一定要做到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教学反思:对于生词的教学,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太多的新意,但应该做到了扎实。高年级学生字词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词义的理解,及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因而在设计时我着重关注了这一点。对于多音字的教学,从思想上重视了,但或许因为对学生学情的不了解,在后面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困生对于字音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一般情况下,字音教学应该是针对学困生。
2、课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写了他的哪些事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风筝)指读第四、五、八、九自然段。这三件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文章是怎么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的呢?指读第一段。文章的结尾又写了些什么呢,你们觉得最后这两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老师小结:课文开关通过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了对刘老师的加快;中间第四至九自然段通过三件事,表现了刘老师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这部分让学生说事,部分学生自然直接引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既读了课文,又概况了课文大意。对于分段,概括大意,个人认为不是教学的重点,因而直接用语言引导,让学生有个大体印象即可。或许这样的设计仍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能用书中的语言来解释你为什么这么说吗?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4、你找了哪些细腻感人的句子,愿意读给我们听吗?学生读后,追问: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
教学反思:这一设计也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文章的美需要学生自主地感受与表达。无论学生找哪一句,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后一问题或许学生表达得不那么好,但向其渗透这样的读书要求,还有非常有必要的。边读边思的习惯应该逐步培养并落实。
二、作业布置
1、 将生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四遍,生词抄写两遍
2、 认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至少读三遍)
教学反思:在最后我特别强调的“读”这一项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由于是借班上课,真正的落实还得有赖于课任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型】
诗歌。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颂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自然界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化石,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李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篇诗歌呢?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的朗诵。)
(注意字词教学)屏幕展示读音易错易混的词语,做适当点拨。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由学生作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必然导致自主阅读的结果存在差异,此环节教师只须把握学生对诗歌了解的程度,不要求学生讲得很细、很全。
2、同学们从诗歌中了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识。那么,这首诗歌是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集体诵读1、2节诗歌。
这两节有什么突出的修辞方法?
(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两小节标点符号的特点)
设问:
通过设问得到了怎样的答案?
苏醒 神话 奇幻
苏醒:化石从亿万年前的岩石中被人类发掘出来;化石打开了人类认知地球生物进化史的大门。
这扇被打开的大门,向我们人类展示的是什么?
是一个个奇幻的神话。
那么它奇幻的表现是什么?3至6小节就是最好的回答。
三、研读(合作探究)
1、研读对象:3至6节。
2、合作探究的目标:
⑴ 找出核心句;
⑵ 概括要点,举例。
3、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别研讨3至6节。
4、研讨要点:
⑴ 第3节:
要点:否定造物主 愚昧→科学
西方,上帝造人;东方(中国),女娲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类人猿→类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⑵ 第4节:
要点:裹藏生命信息。
通过对化石里包含的DNA的分析,得知当年古生物的情况,将其外形复原。
生命信息。
⑶ 第5节:
要点:反映生命的进发(不息)
近年,在东北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明显的地质分层,发掘出了不同地质时期的鸟类化石标本,反映了鸟类的进化史,吸引着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前往采撷标本,由此可见,化石为我们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实物依据,也为我们展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⑷ 第6节:
要点:雕刻家、魔法师。
石油、煤炭→森林、地震
恐龙的灭绝→气候、彗星撞地球
5、小结:
综合3至6节的内容可知,化石的确可以帮助我们认知逝去的世界,正如诗歌所言:“逝去的世界说了话”。其实,化石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化石已经苏醒,化石也刚刚苏醒,这个苏醒与第2节的“苏醒”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化石的巨大研究价值。正如第7小节所总结的:它还有很多令人神往、惊讶的故事等着我们去领略。
四、情感体悟
诗歌是要表达感情的,诗歌当中哪些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呢?
要点:吟、请、神往、惊讶……→对化石的尊重、珍惜、热爱、研究。
《化石吟》让我们认识到化石是人类很好的老师,是一部极妙的教科书,是一本活生生的地球生物进化史和地球变迁史。
我们不仅要尊重、珍惜化石这样的自然文化遗产,我们也应该同样尊重、珍惜我们人类创造的人文遗产,比如:敦煌莫高窟。
五、作业
1、请大家在课后去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自然和人文遗产,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和研究它们?
2、小作文:
⑴ 假如我是化石……
⑵ 假如我是恐龙
【作业说明】
题目1可以结合奉节本地的情况来谈,这儿有著名的白帝城(人文遗产)和天坑地缝(自然遗产),也有很多其他的重要而知名的遗产:三峡中的摩崖石刻(人文遗产)、古巴国遗址黄金洞(人文遗产和自然遗产兼而有之)、风箱峡悬棺(人文遗产)等。这个题目有一定难度,要做适当的指导。
题目2比较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在这个题目上面应该能够有话可说。
【板书设计】
化石吟
科学诗 吟:赞颂
(1~2节)问句引发想象
(3~6节)主体具体抒写遐思内容
(7节)回应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课文为我们描写了可爱的小动物——活泼伶俐的珍珠鸟。谁能说你了解的珍珠鸟什么样?
二、出示自学提示,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与“珍珠鸟的变化”的语句。
2、在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教师提示: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及活动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1、珍珠鸟活动的范围由笼里到屋里,从桌面到“我”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灯绳”到“窗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我”的“肩头上”。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它的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安祥,它在“我”身边有着绝对的安全感,对“我”完全信赖了。
2、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体会深的句子,学生评读,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3、提问:“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教师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
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
五、扩展阅读
读《小狗儿和大画家》,读后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附:板书设计
珍珠鸟
二、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出示珍珠鸟彩色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是活泼伶俐的珍珠鸟。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学习
小组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画出珍珠鸟发生变化的重点词语。
2.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五、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收获
六、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七、扩展
1.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谁为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交流有关“珍珠鸟”的材料。
教案点评:
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说明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教师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以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按中心问题“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与“珍珠鸟的变化”的语句。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探究活动
让学生从课文中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情境(如:“舒适安全的巢”、“巢中的雏儿”、“小鸟喝茶”、“可爱的小红嘴”、“睡得好熟好香”),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
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新词,弄清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那儿扎根作贡献的崇高品质;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戈壁、白杨的录像。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白杨树是我国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庭前屋后,道路旁边随处可见。它既不像松树那样四季长青,也没有柳树那样清新妩媚,更不能与观赏树木相提并论。也许, 我们平时根本没有注意他们,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杨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作家袁鹰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为我们写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 《白杨》。
二、播放课件
三、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读前出示思考题:“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白杨生长的环境怎样?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四、认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白杨的语句,比如”高大挺秀”、“卫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对话。人们描写树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词语,本文作 者却用“高大挺秀”,表达的感情很不一般。“秀”有清秀、秀丽、秀气、高雅等意思,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尤其是对大戈壁上的白杨树 的赞美敬佩之情。
2、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课文怎样描写哪里的环境的?
3、课文为什么要描写白杨生长的环境?
为了告诉我们白杨生长的环境恶劣,白杨的生命力强,以此来烘托白杨的兴趣,你想知道2白杨为什么长得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吗?
4、认识白杨的内在性格:
⑴ 从作者描写白杨的外形特点中,引起了我们对白杨的兴趣,你想知道白杨为什么长得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吗?
⑵ 投影爸爸的回答,教师朗读,学生小声练习。
⑶ 讨论:爸爸为我们介绍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5、分角色朗读,品味文字。
6、领会白杨的象征的意义:
⑴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是什么意思?
⑵ 默读课文,思考:爸爸的心是什么?
⑶ 同桌或小组讨论。
7、出示提示,点拨题目:
⑴ 爸爸在哪儿工作?那里的条件怎样?
⑵ 爸爸和白杨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⑶ 爸爸为什么要接孩子到新疆读书,而且“将来再念中学”?
⑷ 爸爸的“心”是什么?
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爸爸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建设边疆。也希望孩子们像他一样,就在那里生根。
9、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白杨象征什么?
2、讨论:爸爸的心愿是什么?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提示点拨:
⑴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沉思什么?
⑵ 爸爸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⑶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什么?“几棵小树”又指谁?“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⑷ 小结:爸爸看到白杨,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边疆落户,于是他想,怎样才能将孩子培养得像白杨一样。当他看到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看到了建设边疆后继有人。他坚信他的孩子也会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扎根边疆。
二、总结全文
1、课文中还多次写到爸爸的神态,请找出这些词语。
2、爸爸的神态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联系全文,说说他神态变化时的心里活动。
三、识记生字、新词
四、总结写法
借物喻人。
五、延伸探讨
1、孩子到新疆后干了些什么?
2、以后新疆会变成什么样子?
六、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七、练习朗读背诵
【练习课】
一、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先讲大戈壁没有( ),没有( ),也没有( )到处都是( ),又将铁路沿线的白杨( ),就像戈壁滩上的( ),再讲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不怕( ),不怕( ),那儿需要,他就在那( ),最后讲爸爸借白杨树表达自己( )。
二、写出近义词
清晰( ) 表白( ) 沉思( )
挺秀( ) 消失( ) 肯定( )
三、读下面一段话,做练习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共三句,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请用简短的句子概括出来:
1、
2、
3、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六篇】相关文章: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11-30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4篇02-05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7篇06-18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10篇06-06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9篇06-01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6篇03-10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九篇08-12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01-17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九篇11-20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