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9 17:15: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8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8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词 。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头饰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在已画上草地、森林的黑板上贴上两只小狮子)

  2.板书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认识生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 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 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用“和狮子交朋友”的游戏检查字音。交流记字形的好方法。)

  4、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1、2自然段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位分别读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3. 指导读第一句。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A、 指名读。

  B、 贴出“滚、扑、撕、咬”四幅图片

  C、 请四个学生把“滚、扑、撕、咬”四个字贴到相对应的图下。

  D、 .学生再练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指导读第二句

  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A、指名读

  B、看图说说这只小狮子的样子。

  C、请学生表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懒洋洋”这个词贴到黑板上恰当的狮子图身上

  D、看着图,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5.请两名同学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他同学可以配合做动作表演。

  6.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 用生字组词

  2、 指导书写第2自然段的5个生字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师生讲评。重点指导“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导读3~7自然段

  1.自由练读,读出角色的语气。

  2.同位合作读,可以分角色读。

  3、 指导读好小树和狮子的对话

  A、 小树看到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会怎么想?

  B、 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C、 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的话。

  4.引入情境,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A、师来当懒狮子,你们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

  (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

  B、老师来当狮子妈妈,你们当懒狮子,用你们的表情告诉大家老师是否读得好,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C、狮子们,你们有的在点头,有的好象在思考,有的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你们在想什么呀?

  D、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更好。

  结合前文勤奋小狮子的表现理解“什么是生活的本领、什么是真正的狮子”

  E、在刚才大家说的基础上表演读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懒狮子的话是学生自己创编的。)

  5、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三、拓展训练,积累词语

  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语,教师提供图片或词语,再鼓励学生到课外书中收集。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五、作业(任选一题)

  1、 小组成立《小狮子》剧团,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2、 续编故事:以“懒狮子的变化”为主题, 形式可以多样,演小品剧,画连环画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写字。

  2、感受傣族人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设计思路

  自主识字,在朗读课文,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认识到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读前要求:

  ⑴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⑵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字音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好听。

  ⑵ 去拼音读生字词,开火车读。

  ⑶ 全班齐读。

  ⑷ 学生分段抽读,互相评议。

  三、再读,学习新知

  1、再次自读课文并想: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读第三自然段。

  4、看图理解第四自然段:

  ⑴ 画出描写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⑵ 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

  5、体会第五自然段:

  ⑴ 老师做动作扮演总理。

  ⑵ 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读中感悟

  1、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 ) 敬爱的( ) 难忘的( )

  一条条( ) 一串串( ) 一座的( )

  3、词语积累:

  敬爱 鲜红 大红 欢乐 欢呼 开心

  幸福 难忘 水红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4、照样子写句子:

  ⑴ 周总理一手盛满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民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⑵ 傣族人民一边呼唤,一边向周总理泼水。

  一边一边

  三、写字指导

  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用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是竖撇,第二笔是横折弯构。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文简介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相关链接

  1.马克·吐温:美国作家,原名萨缪尔?克里斯曼。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王子与贫儿》《哈里贝利·芬历险记》等。

  2.威尼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威尼斯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城热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水城同样闻名于世。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次为依据给课文分段。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学习重点提示

  1.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2.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方法

  运用直观语言,借助书中插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学生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教学时,首先应适时适度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岛城、桥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同时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与一般城市、马路、汽车的比较,展开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参观吗?那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2.投影显示,介绍威尼斯: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板书:26.威尼斯的小艇 )

  (二)初读课文,根据书后预习题自学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看注释或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英尺 船梢 簇拥 哗笑 残破 矗立 停泊 威尼斯 操纵自如

  3.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准生字表的字音。

  2.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梢换偏旁记忆。

  艇:与挺、庭、蜓、换偏旁记忆。

  3.理解个别生字(艇、艄、舱、姆、祷、雇)的意思。

  4.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矗立:高耸﹑直立。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沉寂:十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操纵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指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自由正确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思考自学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 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

  3.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4.讨论分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小艇是什么样的?用~~标出。

  2.抓词句,谈体会: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样子奇特 内部舒适)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名分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节各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小艇的样子奇特。

  * 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并列关系 (投影显示)

  5.师:在一个结构段里,如果讲了几层意思,并且它们同样重要,在总结段意时,就要把它们合并起来,谁来说说这段的段意?谁还能说得更简单些?(投影显示段意:小艇的样子奇特,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6.总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合并几层意思,并不等于几层意思的相加,需要我们再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多余的词语去掉,这样就比较简练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用( )标出。

  3.讨论学习:(明确:课文先概括地写出在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船夫总能操纵自如。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说明,写出船夫的技术好。)

  4.自由读课文,判断这段是什么段式?可以怎样归纳段意?

  (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1.出示提示,默读自学:(投影显示)

  * 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

  * 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 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2.集体讨论,明确:

  * 人们:商人﹑妇女﹑小孩﹑保姆﹑老人 去:做生意﹑郊游﹑教堂﹑看戏﹑回家

  * 关系:课文用威尼斯静寂的夜晚结尾,进一步衬托小艇的作用,说明人们与小艇的关系密切,整个城市的喧闹与静寂是以小艇的动与不动为前提的。

  3.归纳段意,想:小艇在哪些方面为人们起了重要作用?

  (段意: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

  (五)总结全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为什么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板书:重要的交通工具 )

  2.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

  3.小结:细心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我们今后写作文也要做到这些,才能把作文写好。

  (六)作业

  1.抄写词语并复习。

  2.朗读课文, 背诵并抄写第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

  2.完成书后练习。

  3.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背诵

  1.指名分读课文,回忆如何给课文分段,说出第二﹑四段的段意。2.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自由背第四自然段→二人互背→指名背→齐背

  4.完成按原文填空:

  船夫的( )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来往( ),他总能( ),毫不( )。在( )的时候,他( ),在( )的时候,他()。我们看是( )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而且( ),两边的( )飞一般地( )。我们的眼睛( ),不知( )。

  5.听写词语。

  (二)完成书后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倒退-前进 笔直-弯曲 散开-聚集 静寂-喧闹

  2.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 * * 最讲卫生或* * * 行动最敏捷为重点句,练习写一段话。

  要求:围绕重点句,从几个方面写具体。

  例:在家里穿衣服* * * 最讲卫生在学校 怎么做 或 吃饭 在公共场所 洗澡 学习时 * * * 行动最敏捷 游戏时 劳动时。

  3.完成语训的有关习题。

  (三)作业

  1.完成本课有关作业.

  2.背诵第四自然段。

  课后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读音:

  艄( )矗( )残( )拐( )

  2.判断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尼( )具( )矗( )残( )斯( )

  3.组词:

  尼( )嘶( )货( )艄( )县( )残( )

  泥( )斯( )华( )梢( )具( )线(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倒退-笔直-散开-静寂-

  5.填空并完成练习:

  船夫的( )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来往( ),他总能( ),毫不( )。在( )的时候,他( ),在( )的时候,他()。我们看是()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而且( ),两边的( )飞一般地( )。我们的眼睛( ),不知( )。

  6.用====标出这段话的重点句。

  7.分层并说出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谜面,猜谜底,说说猜出的理由,让学生对谜语产生浓厚兴趣。

  2、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猜出谜底。(重点)

  2、抓住事物的特点,学习猜谜的方法。(难点)

  教学用具:磁性黑板一块,普通小黑板三块、教学用图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知道同学们非常喜欢猜谜语。这节课,我们一块玩猜谜游戏。

  2、同学们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大胆说,勇敢讲,错了不要紧,不知道也没关系。

  3、谜语: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隐语,俗称之“谜”。

  如: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个白胖子。(暗射花生);齿在口外(暗射呀)。

  4、谜语由三部分组成,题目叫谜面,猜测的范围叫谜目,答案叫谜底。

  如:“一个绿娃娃,跳水顶呱呱,冬天它睡觉,夏天把虫抓”(谜面)。打一动物(谜目)(谜底:青蛙)

  二、学习猜谜。

  1、以“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为例,阅读谜面,找出重点词语,理解句义,分析思考,概括谜底特征,猜出谜底。

  2、总结猜谜语的方法。我们在猜谜语时要弄懂每句话的意思,把握谜语所说的特点,想一想什么事物符合谜语所说的特点。猜谜语也就是要掌握“读→想→找→猜”的顺序。

  三、游戏开始。

  1、猜谜游戏不仅有趣,而且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机灵和聪明。把学生分成机灵队和聪明队两个组,以比赛的形式,一块来玩猜谜游戏。

  2、游戏规则:

  老师在说谜面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仔细听,一边听一边想,这样才能猜出谜底。

  每组小声讨论后,选一个代表将谜底写在小黑板上,然后亮谜板。猜对谜底的老师给其队贴一颗智慧星。

  通过游戏让机灵队更聪明,让聪明队更机灵。

  3、物迷

  (1)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珍贵又稀少。(打一动物。)

  (2)奇怪奇怪真奇怪,头顶长出胡子来,剥开衣服看一看,颗颗珍珠露出来。(一种农作物。)

  (3)尾巴像辫子,耳朵像扇子,腿儿像柱子,鼻子像钩子。(打一动物。)

  (4)有个古怪老公公,网儿撒在半空中。白天不做事,夜里捉小虫。(打一动物。)

  (5)西瓜不够大,埋在地底下。如果碰到它,马上开火花。(打一军用武器。)

  (6)细长身子大圆点,绿绿叶子黄脸蛋,每日对着太阳笑,结的籽儿嗑不完。(打一植物。)

  (7)什么调味品,半截在地面,半截在土中,半截白、半截绿,半截实、半截空。(打一调味品。)

  (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打一种树名。)

  4、字谜

  (1)双人走钢丝——(打一字)

  (2)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

  (3)手足并用——(打一字)

  (4)一个字两个口,下面还有一条狗——(打一字)

  5、评选获胜队和猜谜大王。

  四、讲谜语故事。

  把谜底留在下节课揭晓:同学们在课下认真讨论讨论,仔细想一想,把谜底猜出来。

  五、课外延伸

  1、在课外多收集一些谜语,互相猜一猜,开展猜谜活动,看谁最聪明。

  2、布置学生把今天新知道的谜语说给家里人猜,并问问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4—7段,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2、能分角色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字谜:水边几张口……(沿)

  二只小耳朵……(际)

  2、贴一贴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我们知道了青蛙、小鸟分别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请学生上去板贴。

  3、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它们争论不休。它们在争论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仔细听。

  二、听录音,了解大意,启发读课文

  1、学生看动画。

  2、指名回答:它们在争论什么?(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3、理清两者观点:从它们的争论中,你听懂了什么?

  (1)指名回答并投影。

  (2)初读两个观点。听了它们的对话,我们知道了青蛙认为——小鸟认为—

  (3)请小朋友们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找一找课文中,你从哪儿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各自的看法,用笔划一划。

  三、汇报成果并讲解

  1、找到与两者观点相关的句子。

  <1>指名回答并投影第四段:(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1)你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①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②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3)理解“大话”。

  ①“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吹牛)

  ②青蛙认为小鸟的哪句话是大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指名回答后齐读小鸟的话。

  ③它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对呀,青蛙想: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④你能把这个问句换一种说法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理解“那么远”。

  ①“那么远”是多远啊?(一百多里)

  ②理解“一百多里”:“一百多里”是多远啊?(很远很远。)

  是啊,从我们学校到火车东站只有半里路,“一百多里”有两百个这么远呢!

  (5)井口有多大?

  学生用手比一比,学生感受“井口”与“一百多里”的差距,体会青蛙不相信小鸟的感情。)

  (6)你能读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语气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投影:(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你是从哪里知道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的?

  (2)请你读一读小鸟的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①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

  a、“无边无际”有多大?(大得没有边。)

  b、什么也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

  c、小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做小鸟,你看到了什么?(播放各种画面:小鸟漫游过高山、大海……)

  d、说话训练: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

  e、指导朗读:小鸟飞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你能把天的大读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f、你觉得小鸟怎样:小鸟见多识广。

  在板贴上板书:见多识广。

  2、引读第三次对话,抓住两个“笑”

  <1>学习第六段: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1)听了小鸟的话,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小鸟说吗?

  (2)可是青蛙却笑了。青蛙笑笑小鸟什么?

  因为它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3)投影:我不会弄错的。

  ①小黑板:我()不会弄错的。()里能填什么词?

  ②你觉得青蛙怎么样?(肯定自己是对的。)把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

  ③朗读“我不会弄错的。”

  (4)它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

  ①指名答,再投影:“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②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做个实验。

  a、请学生用圆纸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③它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井口以外的天,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会弄错的。

  (5)朗读青蛙的话,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投影小鸟的话: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①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它笑什么?

  ②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在“你是弄错了”下划线。)

  a、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

  b、比较两个“弄错”有什么不同?(第二个“弄错”多了一个“是”。)

  c、小黑板出示:你()是弄错了。()里可以填什么词?

  d、请你读一读两句“弄错”,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在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指名读——齐读

  ③这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啊?(着急)为什么着急?你能读出小鸟的心情吗?

  指名读——齐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愿意扮演小鸟的学生起立读,其余学生坐着读青蛙的话;请一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当小鸟,分角色朗读。

  四、请你劝劝青蛙,学生表演。

  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井口那么大,问题出在哪?你能劝劝它吗?

  座位上的“小鸟”劝刚才上台表演青蛙的学生跳出井口,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续演《坐井观天》的下篇。

  五、青蛙听了你们的话,终于忍不住跳了出来。

  (1)上台表演青蛙的学生从井里跳出来。

  (2)你想它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先请在坐的小鸟猜一猜,再请上台的青蛙说一说。

  (3)请你写下来。写完后,指名读。

  六、听音乐下课。

  另外,还有一只井底的小青蛙,它说啊它的.家比天还大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怎么说的吧。(播放歌曲。)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欣喜若狂、轻盈、敏捷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的。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4、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树立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有关恐龙的资料 、课文朗读磁带、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挂图展示,激趣导入

  二、板书课题、解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三、听课文录音带,自学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自学生字词:

  ⑴ 认读字:

  钝 凌。

  ⑵ 书写字:

  恐、凶、笨、鸽、仅、顿、描、绘、吨、盈、敏、捷、崭。

  ⑶ 新词: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凌空翱翔:在空中回旋的飞。

  后裔、欣喜若狂、隧道、繁衍、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词语让学生用老师教的方法自己解释、讨论。

  四、自由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五、小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发表你对课文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理解全文

  采用逐步分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⑴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

  (好像、仿佛的意思)

  ⑵ 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

  (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⑶ 老师问:

  科学家们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⑷ 老师问:

  科学家为什么欣喜若狂?

  (因为可以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恐龙演变而来的。)

  ⑸ 学生讨论: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们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

  (教学这一部分必须注意:恐龙进化经过了漫长的年代;并不是所有恐龙都在向鸟儿进化;有较多内容是科学家的一种假设、推断。 )

  3、学习第三部分,质疑、探究:

  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指正。

  三、反馈全文,学生质疑

  1、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2、质疑并解答,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释疑。

  四、总结全文

  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大自然以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此时,铃声响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课型:教读研讨课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8篇】相关文章: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11-30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七篇01-1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六篇06-22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7篇06-18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10篇06-06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9篇06-0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10篇02-10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8篇06-27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01-17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九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