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9-11 02:36: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西师大版第十册第十八课:送你一片绿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和运用。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从第一人称的叙述中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不但要根据课文中的介绍,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2)在学文的过程中,逐渐领会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爬山虎的特点和对人类的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2、领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爬山虎的资料,爬山虎的实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全班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谁送你一片绿荫?这一片绿荫是送给谁的?为什么会送一片绿荫呢?)

  2、师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当作爬山虎,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爬山虎,各朗读一段。(自由朗读做准备。)

  3、学生汇报预习生字新词情况,不明白的地方集体探讨。

  三、整体感知,归纳段意。

  1、师:课文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每一段的意思。

  (学生默读、思考、批注)

  2、全班交流,指导学生抓中心句,合并句意,借助关键词等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感受,既了解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另外,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培养的习惯和技能,更是初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也是应该要达成的目标了。】

  四、感悟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

  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一定对爬山虎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评价一下爬山虎。

  2、交流:无私、攀爬好手、环保先锋、绿荫使者、绿色屏障

  3、小结。

  那一片青青的爬山虎不愧为绿荫使者,而且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果可酿酒。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爬山虎是环保先锋、绿色屏障、绿荫使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二、研读课文,了解特点和作用

  (一)细读第1自然段

  1、爬山虎主动向大家推荐自己,文中用什么词表达了这个意思?(自荐:自己推荐自己)

  2、读了这段文字,你对爬山虎有了怎样的了解?

  (出示爬山虎的实物感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这段文字在全文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师明确:这是全文的总起段,后文都是我对自己的介绍。

  (二)细读第2、3、4自然段

  1、快速浏览,想想这几段写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和作用?

  学生交流,板书: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

  2、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这一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我的'这些特点进行了说明?这些特点对改善环境有什么好处?请大家找出相关语句加以体会。自由读,指名读。

  学生交流,师点拨,相机板书:作用:降低温度,吸收噪音、吸咐尘土、制造氧气。

  (三)细读第5、6自然段

  1、人们对爬山虎有什么疑虑?事实是怎样的?勾画批注。

  2、学生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感受。

  3、自由练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四)细读第7自然段

  1、随和是什么意思?齐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爬山虎的随和?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好种易活的特点。

  板书:好种易活

  【设计意图: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经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自主读书、感悟、交流、评价、探究、体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表达,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对话中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三、品味语句,感受表达方法

  1、师:本文的作者用第一人称来写爬山虎,使文章读起来亲切、自然。这种写说明文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把爬山虎当人来写?

  2、交流词句,感受趣味。

  3、这篇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表达准确,描写具体,我们来看看这些句子。

  引导比较句子。

  ①我生长得快,绿化覆盖面积大。

  ②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攀满。

  第2组

  ①我的叶片较大。

  ②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

  这两组句子中,哪一句说得更具体,更形象?用了什么方法?

  4、师小结,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让人感到更准确、具体和形象。(板书:说明方法:列数字)

  5、指导学生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引导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能为人类造福?

  2、启发思考:我们该怎样利用和对待这些对我们人类有利的植物。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联系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加深对原文内容的感悟。】

  板书设计:

  18

  18 送你一片绿荫

  特点:占地少 生长快 绿化覆盖面积大

  好种易活

  作用:降低温度 吸收噪音

  吸咐灰尘 制造氧气

  说明方法:列数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观潮》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

  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感悟发现法

  引导发现法

  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钱塘大潮录象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时备课

  1、背诵古诗《夜书所见》,并在读背中有所感悟。

  2、阅读短文,明白其解释的道理。

  3、交流健康小常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或想象,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收集健康小常识,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引入。

  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已经储存了许多古诗词,现在请大家背诵自己读过的故事,比一比谁背得多。教师对背得多的.学生予以表扬。并提出希望;今后能背诵更多的古诗词。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夜书所见”(板书)。这首诗的作者事叶绍翁。你们还会背诵他地那些诗作?(《游园不值》等)

  1、自读古诗

  (1)轻声读几遍,注意把自己读准。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气度。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练习背诵。

  (5)自由背诵。

  (6)指名背诵。

  (7)齐背。

  二、阅读短文

  1、自读短文。

  想一想这个古诗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1)燕国的那个年轻人为什么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呢?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集体交流

  要点(1)这个青年丢掉了个人所长而盲目的模仿他人,对待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要结合实际,发扬自己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做到学以致用。

  4、讲述故事

  自己练习——指名讲述

  三、布置作业

  1、背熟古诗。

  2、把《邯郸学步》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学习默读,体会文中有趣的地方。

  【教学难点】

  在默读感悟中受到美好童心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方法】

  朗读、谈话、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能说说为什么吗?(课件出示各种姿态的猫,学生感受猫的可爱)

  有一个小朋友,她也很喜欢猫,她的名字叫(板书:卡罗尔),谁能读读?(要求领读,齐读,出示课文插图,认识卡罗尔)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板书和小猫),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板书她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校正字音。

  3、教师范读。

  三、合作交流,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其余生字及我会读图标,各自认识,不会读的向同桌请教。

  2、同桌互读,互相推荐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3、指名认读生字,交流方法,并组词、说话。

  4、游戏:认真听,仔细想,找字卡──根据教师的讲述、表演,从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摆在桌子上:

  ⑴不上不下(卡)。

  ⑵兔子的尾巴不见了(免)。

  ⑶土撒在热水上(垫)。

  ⑷明白的反义词(糊涂)。

  ⑸妈妈做饭的地方(厨)。

  ⑹做一下蹭这一动作。

  ⑺学猫叫。

  ⑻出示绒线团,学生找出绒。

  5、生字搬家:(课件出示组合后的词,指名读,轮流读)

  舒适、软垫、多余、绒线团、糊涂、厨房、蹭着、洛阳、卡车、抽屉、罗汉。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问题。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并作上记号,再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教师辅导。

  3、小组交流,各组归纳出本组意见。

  4、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有趣的语气读,其它学生听后提意见,教师范读。

  五、拓展思维,强化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六、质疑问难,释疑

  七、总结全文,提出希望: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关注周围环境,学会和谐相处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要求】

  ⒈观察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⒉读懂例文,引导学生地进行景物描写时,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

  难点:有选择地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课前准备】

  ⒈课本插图的黑板画。

  ⒉准备几篇描写小动物的片段。

  ⒊好词语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指名说。

  (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除了风吹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

  ②指名说。

  (4)师生评议。

  4.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把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

  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

  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路边的小花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1)自由说。

  (2)小小组交流。

  (3)指名大组交流。

  (4)师生评议。

  三、练习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3.交流草稿,评议、修改。

  4.学生认真誊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

  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

  教学重点:

  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

  3、理解《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含。

  教学过程:

  一、作品提示。

  1、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琵琶行》上一篇七言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曲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先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2、琵琶:弹拨乐器。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tao)而鼓之”。“鼗”,小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本篇中琵琶女所弹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达室进的“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

  3、行: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二、预习思考。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

  2、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3、概括各段的大意。

  学生: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研读课文。

  1、学生划出叙述景物环境的句子,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学生:“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荻花秋瑟瑟。”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无不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忧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再次出现做好了准备。其它如: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等。

  2、找出写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

  琵琶女形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叙述女主人公出场,是人们经常吟咏的名句。它的好处不仅在于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动,还暗示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沉吟”道貌岸然明回想往事学生的心情。“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乐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寂寞形成对对照,道貌岸然出了歌女天涯沦落的无限悲伤之情。

  诗人形象

  送客时的离别愁绪,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叙述无不是诗人心曲的流露,直让人为诗人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熟读课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段落。

  理清全文结构图,分析其感情线索。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2.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的道理,加强人地观教育。

  教学重点

   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

  2.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录像片段等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录像)澳大利亚风光

  师:同学们想知道这段视频播放的是什么地方吗?

  (课件展示)世界地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

  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生:(略)。

  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是一个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播放“澳大利亚动物”视频资料)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亚大陆分布着丰富的古老生物物种。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养育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等等。看到它们,仿佛进入到遥远的地球地质演化年代。

  下面,请同学们从“大陆漂移”学说的角度来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澳大利亚长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的进化会有什么影响?

  (2)南极大陆为什么特有生物少呢?

  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师:对问题进行总结。

  分析1:澳大利亚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传播,致使大陆上没有其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澳大利亚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故动物进化缓慢。

  分析2:南极大陆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没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师: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特有的动物,你知道它们是哪两种吗?(出示澳大利亚国徽)

  生:袋鼠和鸸鹋。

  师: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袋鼠拖着美丽的长长尾巴,怀藏可爱的“小袋鼠”,跳跃着行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上、洁净的城市里。有“跳高、跳远冠军”之称。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它的体积仅次于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之一,不过翅膀和尾巴已退化,不会飞翔,但善于奔跑,有“飞毛腿”之称。

  师:请同学读一读P74页有关澳大利亚动植物资源种类的阅读资料,同学们可以从中体会一下澳大利亚这个“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含义。(可以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导入新课

  (一)请全班学生背诵第一课《柳树醒了》,再单独背诵第二段。板书:春雨。

  (二)出示课件(第三段内容):春雨给柳树洗个澡,不光把柳枝洗软了,也把柳枝洗绿了。谁能说说春雨的色彩是什么样的?板书:色彩。

  (三)今天我们来学习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燕子、麻雀和黄莺和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样。板书:的。

  二、朗读感悟

  (一)自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教师巡视摸底,找到学生读书中存在的问题。

  (二)重点领读课文,正音。

  1.一群小鸟 / 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2.争论、有趣、问题。

  3.落到草地上、淋在柳树上、洒在桃树上、滴在杜鹃丛中、落在油菜地里、落在蒲公英上。

  4.结合正音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滴:雨滴 水滴 点滴

  欢:欢乐 欢笑 欢喜 欢迎

  题:题目 数学题 问题 课题 解题

  (三)分段检查朗读情况。

  谁能把第一段读得正确流利,谁就站起来读。(二~六段类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大家读了好多遍课文了,谁能说说小鸟们争论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2.创设情境,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出示头饰激趣:喜欢那只小鸟,就读好它的'话,等会上台表演。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内表演。

  (4)挑选两个小组上台带头饰表演。

  (5)全班评选最佳燕子、麻雀、黄莺,上台表演。

  3.表演完毕,趁势解决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

  请燕子、麻雀、黄莺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们谁说的春雨的色彩是对的?

  4.引导探究:

  (1)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它抓住了哪两个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春雨是绿色的?

  (2)小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它抓住了哪两个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春雨是红色的?

  (3)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它抓住了哪两个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春雨是黄色的?

  三、认读生字,巩固读音。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喝”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喝水”的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学习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实践中感悟“乌鸦喝水”的过程,并用“渐渐”说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

  三、教学课时:1 课时。

  四、教具准备:

  1、实验用品:装少许水的小口瓶子,碎石子。

  2、电脑课件:乌鸦喝水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乌鸦)课文里就介绍了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鸦。读了课文你就认识它了。

  2、板书课题: 19.乌鸦喝水。

  (二)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预习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长组织同学给生字组词,并互编考题来识记生字的字形。

  *.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组员生字识记情况。

  *.小组齐读。

  2、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甲同学带读生字并组词。

  *.另三位同学出题考大家:本课偏旁相同的字是哪两个?做动作猜字、猜字谜等。

  *.同组的4位同学开火车读课文或读最喜欢的段落。

  *.同学们从音量、感情、音准、流利程度等几方面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细读课文,领悟课文的道理

  1、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

  2、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 1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的那种心里着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语气。

  *.请一生戴上头饰上台扮演这只小乌鸦做动作,全班齐读第一句。

  *.问:乌鸦找到了什么?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组活动:讨论一下如何把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用动作表演一下。

  *.学生分头准备后在班内表演。

  *.大家评议。

  ( 2 )请一个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问:乌鸦看到许多小石子,想出了什么办法?

  *.教师用装着半瓶水的瓶子和小石子演示乌鸦丢小石子的过程,学生观察过程并说出结果。

  *.学生分组动手做实验,体验水渐渐升高的现象。

  *.小结并教育学生遇事不要慌张,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乌鸦想出了这个办法后喝到水了吗?

  *.(播放课件:乌鸦喝水的过程)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体会“渐渐”的'意思并说一说,然后用“渐渐”说一句话。

  *.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4、边欣赏课件边背诵课文。

  (四)提升训练。

  1、问:假如在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怎么办呢?小组讨论,想出办法。

  2、学生分组讨论。

  4、教师奖励“智慧星”。

  《乌鸦喝水》二次跟进教学反思

  马晓梅

  如何以学生为本,构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1、运用电化教学,培养理解能力。

  我在开课之前运用闪光动画软件把 “乌鸦喝水的过程” 制作成动画片。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2、培养求异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我在课末创设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思考假如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议论纷纷,并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个多维的问题。同时我告诉学生在小学语文课文里,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捞铁牛》等课文都是讲述人们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故事。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学到这样的课文时,要学会提出求异性问题:“还有其他办法解决吗?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这样,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求异性问题,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注重自主实践,开展合作学习。

  动手能力是人的一个重要素质,“我们必须提倡让学生动手学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应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学生亲自动手把小石子投放到盛着半瓶水的瓶子里,并且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感悟水渐渐升高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矛与盾》教学设计方案10-20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9篇)05-20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09

语文雪孩子教学设计方案10-10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教学设计方案10-10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六篇10-25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4篇)12-14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25篇)04-19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三篇10-22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八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