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9 11:16: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简说】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分为钓鱼、防鱼、启示三部分,重难点“启示”部分说教味比较浓,稍有不慎很可能上成品德课。

  【学情分析】

   本文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十一岁的钓鱼一事讲到三十四年后的启示,时间跨度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存在距离;尤其是作为课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三十四年后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让小学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的积淀,难度肯定很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引起情感共鸣,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启示”,理解意思。

  2、板书“钓鱼的”,展现完整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接触难点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你最难以理解的又是哪部分?

  出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读这段话,读准,读通。

  三、探究难点

   1、课文是用什么例子来说明道德抉择这个问题的?

  (钓鱼。)

  2、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里的“是”指什么?这里的“非”又指什么?

  板书:

  是 非

  交流后得出结论。

  (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放了就是正确的。)

  板书:

  放 不放

  3、引:

  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就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看来道德的确是──(齐读: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放与不放的问题,究竟“难”在哪里呢?

  板书:

  难

  请学生找找,并相机出示。

  ⑴ 鱼好大:

  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从哪看出“大”?

  (“从来没有”,感叹句的形式。)

  ⑵ 鱼难钓:

  (从第三自然段中“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的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说明钓这条鱼是经过漫长等待,而且十分不容易。)

  你能读读这两个句子吗?读出钓这条鱼的不容易。

  (从“像往常一样”“我小心翼翼的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钓到它不容易。看出“我”的动作娴熟,钓过不少条鱼,但是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而且是鲈鱼,这种成就感可想而知,而且后文说“三十四年再也没有钓过那样大的鱼,可见确实很罕见,而且一生只此一次。)

  ⑶ 无人知:

  环境的描写:“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说明只有父子两人,别无他人,“没人知道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

  4、在这种情况下要放弃鱼,真难啊:

  如果钓鱼的人是你,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愿意不愿意放了它?”

  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带着自己的观点在书中找理由。孩子们展开读书、对话,领着孩子们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我最终放弃了,只因为父亲的一句话,哪句话?

  ⑴ 出示这句话: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⑵ 细细读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盯、好一会儿,得”。

  (父亲也很不舍得放这条鱼,从“盯”、“好一会儿”可以感受到,同时父亲又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放,从“得”可以看出。)

  ⑶ 正是这样,父亲在“我”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道德的选择,就帮我摆正了标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是与非,如何去选择,这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吗?

  让我们再来齐读父亲的话。

  四、深悟启示

  1、是呀在人生旅途中,我会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投影出示这句话。

  理解这个“鱼”是什么鱼?

  (就是诱惑自己的利益。)

  2、在这34年中,“我”会遇到什么样诱惑的“鱼”呢?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

  当“我”拿到100分的考卷,却发现老师没有改出我的错题时, 。

  当“我”上学快迟到,过马路遇到红灯而没有警察时, 。

  当我买东西发现多找了钱时, 。

  文中的“我”会怎样做呢?

  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这样做呢?

  3、出示: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理解“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什么?来自哪里?

  五、升华启示

   1、小练笔:

  34年后的我已成为美国著名建筑师,当我又一次来到湖心小岛钓鱼时,想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写出来。我会写些什么?

  2、齐诵:

  一次择善而从,在我们的记忆中会永远地留下清香。这是一个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讲给朋友和儿孙听的故事。

  ──詹姆斯·兰费蒂斯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板书】

  13、钓鱼的启示

  放──是 鱼好大

  难? 鱼难钓

  不放──非 无人知

  【反思】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的一大突破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不仅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获得,还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充分发展。而《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有比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好材料。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应该做何选择?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是与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自觉讲道德、守规则的人。

  但是本文的课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说教味比较浓,学生也很难理解。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是每一位教者都回避不了的难题。于是我设计的教学从“启示”──“钓鱼”──“启示”。一开始让学生读通这段话,因为这段话由两个长句构成,读来拗口,应要学生读通顺。接着结合具体事件“钓鱼”理解“是非”的具体指代,感受人物矛盾的内心活动,并说说自己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真实想法,利用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深对启示的感悟,再次把深奥的启示拉近学生身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建构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将课堂上的阅读活动化作成了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鲜活的“道德体验”。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导入

  1、复习旧知引入:

  同学们,在开学的时候秋姑娘就来到我们的身边,今天,秋姑娘请老师为大家带来几幅图片,可是忘了取名字,你愿意帮秋姑娘给这些图起个贴切的名字么?

  2、口语训练:

  图片美,大家起的名字更美。秋姑娘为了感谢大家,又用神奇的画笔为大家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大家想知道她画了什么?3、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第四页,你在秋天的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

  秋姑娘又是怎样介绍这幅美丽的图画的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四人小组学生字:

  教师看到大家已经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了出来,也发现同学们的预习做得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发挥四个小组的作用,互相帮助。把秋姑娘带来的这些生字都变成自己的好朋友。

  (教师积极的参与小组内的交流,有困难帮助学生解决。)

  3、教师出示单个的生字,让学生认读,(有读不准的地方,教师要出示拼音,通过组词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认识,也可以用猜一猜、想一想、连一连的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你还有好的记字办法与大家分享么?

  4、教师总结:

  秋姑娘的阵阵掌声,看来她已经彻底相信了大家。同学们已经把生字真的变成了自己的好朋友。

  5、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生子,请你再把课文读一读,如果有难读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看谁把课文读的最正确、流利。

  6、指名读课文:

  发现难读的地方,教师一定要反复地指导学生读,指导能读正确、读流利。

  三、精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的美好

  过渡:

  大家把生字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秋姑娘为了感谢你们,为大家每人发一张精美的贴画。

  1、秋姑娘这么热情,我们再来进一步的认识她好么。同学们刚才读了几遍课文了,我已经读了几次了为了公平请大家再读一记。好么?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遍文,想一想,课文中的那些句子写了图画中的景物?看看课文中的那句话写了图上的内容,有不明白的吗?

  2、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你就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3、你在读的时候,能加上这句话么?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⑴这里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一定引入评价,让学生自评,互相评:

  评价时一定要具体的如何读好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好的大家都效仿,不好的提醒大家都克服。

  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采用一些激励措施,比如:

  男女生赛读、组与组之间的赛读等等。

  ⑶注意学生读不好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范读。

  ⑷难读的地方不只是让一两个学生读,还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读一读,注重整体学生的提高。四句合读,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景物,老师也有呢。不过教师四种都喜欢,所以想四句连读,可以么?

  ①还有同学喜欢这四种景物的么?我们一块来读一读吧!

  ②面对这么美的情景,你现在想说些什么呢?

  ③如果这四句改成:

  梨树挂着灯笼,苹果露出脸颊,稻海翻起波浪,高梁举起火把。

  ④你再读一读,有什么感觉呢?

  4、设问:

  ⑴是谁使秋天的景色这样美丽?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最后两句。

  ⑵勤劳的人指的是谁?你现在想对勤劳的人说什么呢?联系自己。

  ⑶同学们是聪明的,秋姑娘想让你们也来说一说:是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

  四、回归整体,扩展思维

  1、回归全文:

  让我们带着对勤劳的人的感激和赞美,想像着秋天美好的景色,再美美的读一遍课文吧!

  2、扩展:

  能告诉大家,你的`眼前还有哪些秋天的景色呢?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秋天的美呢?

  五、学习生字

  1、秋姑娘也被你们的热情感染了。又带了几位生字朋友,问问你们能不能写得正确美观?你们能么?

  2、谁来读一读呢?想怎么读。

  3、这几个字按结构可以分成几类呢?

  4、学习左右结构的字,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每个个字在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5、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需要老师来帮忙呢?

  6、师范写、生写、展台展字、师生共评。

  六、小结

  同学们请坐好。秋天的景色很美,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秋天的儿歌,古诗,短文呢?

  请大家课下收集一下,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可以么?好,那我们就暂时和秋姑娘说再见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1、2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进入中学虽然才三个星期,但已经有如春天的小树一般在慢慢长大,你们的思想在变化、个性在崭露。你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便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解决生 字词。

  杈 犄 逮 颤 怦

  三、 指导自读。

  1、 读方法:写人记叙文,写人要写事-何时、何地、何事,写事可写完整故事,也可写片段生活,写人要写人物形象,在故事之中展现(外在形象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内在形象指人物性格特征)要从故事情节读出人物形象。

  2、情节 妈妈追查 、逼迫 →爸爸讲理由→插叙回忆→我收回木雕

  起因:我送木雕(插叙交待情谊深厚)。

  经过:要收回(木雕贵重)。

  结束:收回(不好)。

  3、人物:态度(语言、神态、动作)。

  各人持什么态度,这样做好不好,表现各人如何处事?

  爸爸:婉转、持重沉稳。

  妈妈:态度生硬固执。(个性不同,态度相同,只看到物品价钱价值,不知友情更可贵。)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 。

  “我”:重情、软弱。

  万芳:仗义、明理。

  4、“这样做,不好”(学生在书中找出,并且讨论)。

  -影响孩子心理,孩子之 间的感情,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

  5、“反悔,能不 能全怪我”?

  -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但我是迫不得已,主要怪父母不懂孩子的心,孩子之间的感情。只知木雕贵重,不知有比这更贵重的东西,不知尊重孩子的感情及人格,态度简单生硬。

  6、应怎样处理?

  ——不收回,或向万芳母亲婉转说明。

  7、汲取什么教训?

  -小孩子做事应该先同父母商量。

  -父亲送给女儿时也应讲清如何名贵,要珍藏好。

  ——我的父母可以婉转向万芳妈妈说一说两个孩子怎么要好,提一提交换礼物的事。

  8、课文倾向

  ——不要伤害孩子的心,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应该妥善处理孩子的幼稚行为。

  四、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设计思想:

  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则寓言执教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录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再通过游戏“勇敢者闯关,”由小老师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跟着执教者设计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吗?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小组表演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 教学准备:课件

  四.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

  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

  做法

  结果

  3。指导朗读

  ①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 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 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

  四、理解寓意

  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呢?今后该怎么做?

  五、表演寓言,锻炼能力

  六、课外延伸

  1。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2。欣赏寓言,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课文插图

  2.字卡、词卡

  3.图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它像什么?(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你能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吗?

  2.让学生上来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并说一说自己的家乡。

  3.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们很爱自己的家乡。并把他们的家乡画下来,他们的家乡可美了,你们想看看吗?板书课题(24画家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边看插图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1)把生字娃娃的帽子去掉,自由认读。

  (2)下面我们玩捡贝壳的游戏吧。(课件)生字娃娃躲到贝壳下面去了,谁读对了,贝壳就是你的啦! (开火车认读)

  生字:宽 脚 捡 壳 按 虾 原 奔 密 楼 匹 市

  (3)齐读生字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初步感知课文后,说说你打算先到谁的家乡去。就选择到她(他)的家乡去,美美地多读几遍,等会儿展示给大家。

  3.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看样子,大多数小朋友都想先到美丽的海边走一走,那我们就先到涛涛的家乡去吧!

  (出示第一幅图)瞧,这就是涛涛的家乡。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知道涛涛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吗?(自由读第二段)

  (2)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是怎样的?(宽)。

  (3)涛涛画的图上还有什么?(鱼和虾)哪里看出鱼和虾很多?指导朗读。

  (4)这段有两个句子比较难读。(课件出示: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鱼和虾。)引导读好两个那么感受大海的美及对大海的喜爱。看着这涛涛的家乡,你能用那么那么说话吗?

  (5)谁来当评委?(指名评)谁来读读?(指名读)我们来看着图背背这一句吧!

  (6)海边有金黄的海滩涛涛在海滩上干什么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句,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7)是呀,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喜爱! 那就请美美地试着和同伴一起背背这一段吧!

  (8)能背了吗?好,我们来试一试。

  (9)读了这一段,你觉得涛涛的家乡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点什么?

  (10)假如你是涛涛,你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学生自由介绍)

  (1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介绍。

  4.小组合作学习任选一段

  (1)小组商量你们喜欢去的地方!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看图──读文──看图介绍。

  (3)学后小组汇报,全班感情朗读。

  5.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还有三位小朋友的家乡没有去,你看,他们都等急了。下面老师决定让小朋友自由活动,你最想去谁的家乡就跟谁去,现在就出发吧!

  (2)全班交流自学体会。

  (3)感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小朋友齐读整段。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祖国的各处参观了,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现在我想和大家完整地读读课文。读到你喜欢的段落,可以站起来背。

  四、游戏活动,巩固练习

  1.出示词卡,认读词语

  2.连线

  涛涛 山里

  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山山 海边

  五、拓展课文,课外延伸

  1.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

  我们刚才已经游览了五位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多美啊! 老师觉得我们的家乡也美,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绚烂的色彩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吧!

  2.介绍自己的家乡

  你们想请你的朋友到自己的家乡去玩吗?下节课,老师请我们班的小导游来介绍介绍你的家乡。

  板书设计:

  画家乡

  涛涛

  山山

  平平 画 家乡 爱家乡

  青青

  京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齐读课文。

  2.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给同学听。

  3.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家乡的美景。

  二、巩固识字

  1.出示认读卡片:认读生字

  宽虾脚捡贝壳

  原奔密匹市楼

  2.你能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吗?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卡片:贝原爱男虾跑

  2.哪些字是独体字?哪些是左右结构的字?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给它们组词吗?

  5.小组读,比赛读。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找到结构的规律。

  2.探索书写的规律。

  独体字:在竖中线及横中线周围,书写紧凑。

  左右结构的字:左小右大。

  3.指导书写。

  4.教师相机指导。

  5.描红,临写。

  6.将自己写的好的展示给小组同学看,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五、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比一比,口头组词

  虾()现()原()脸()

  吓()观()愿()捡()

  3.把下面的两个字组成新字,再组词。

  板书设计:

  24 画家乡

  贝 原 爱 男 虾 跑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看录像、学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启发情感。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板书:山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

  (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

  (5)生:不是的。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6)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 。能干的可以尝试写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

  (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呀?

  (3)还有别的理解吗?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灯)

  (5)齐读。

  5、读指导描写险的语句。

  (1)现在,谁愿意来动手画一画山的险?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2)感觉险吗?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读有关句子

  (3)学着他的样子读。

  6、录像。让我们随着录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独特之美吧!

  7、配乐朗诵。配乐朗诵有兴趣吗?不过,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这几句话记住,然后再充满激情地演讲。有信心吗?(生准备)

  (1)指名背。

  (2)全体有感情地背诵。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阅读。

  (1)类似优美的文章,还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2)摘录课内外优美语句,也可尝试写读书笔记。

  板书: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险

  香山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

  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准备:

  1、练读第二幕。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课前板书:21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初读了剧本,我们知道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学习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随机板书:一心为国。

  这里有一幅对联,说的就是他们的事情,读:廉颇扬威盛气凌人,相如忍辱顾全大局,将相不和。

  2、小结过渡:廉颇和蔺相如是水火不容、誓不两立,那么后来他们又是怎样成为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合力卫国的亲密朋友的呢?这堂课我们就来读读剧本的第二幕,说好剧本第二幕的台词。

  二、角色品读

  1、通读第二幕:学习第一幕时,我们体会到了读好剧本说好台词的两个要求:一是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一是要注意方括号背景的提示,小括号动作、神情的提示,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现在请大家运用这样的方法读好剧本的第二幕,说好第二幕的台词。

  2、指导朗读第一个片断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 勃 (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 什么事?

  韩 勃 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 (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 勃 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 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 勃 是!

  教学思路:

  (1)过渡:这是第二幕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断,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韩勃和蔺相如的内心先后是怎样变化的?试着用朗读表现出这种变化。

  (2)请两位同学说一说这个片断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你能不能听出韩勃和蔺相如的内心的变化。

  要求:人物的姓名、方括号和小括号里的内容都不读,直接说台词。(下同)

  (3)品读韩勃的台词

  引导:

  你觉得韩勃的内心先后是怎样变化的?

  点拨要点:

  ①大人!大人!

  第一层:韩勃看到廉颇上门了,心里会怎样想?(上门寻事,点:读书如果能注意前后联系起来看,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想到了这些,韩勃能不紧张吗?谁再来说说这句话?

  第二层:联系方括号中韩勃匆匆,老师描述:韩勃说这句话时,是急匆匆地,也可能是一路小跑了,他一边跑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谁会喊?

  ②廉将军来了!

  还在紧张之中。

  ③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紧张之中还有什么?

  ④是

  (韩勃这句话怎么读呢?我们等说好了蔺相如的话再来看)

  韩勃能领会蔺相如的意图吗?(联系第一幕,多元解读,肯定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方法)根据学生的理解,给这句话加提示语。

  (4)品读蔺相如的台词

  引导:

  你觉得蔺相如的内心先后是怎样变化的?

  点拨要点:

  ①什么事?

  其一:联系蔺相如的身份说:蔺相如是文人,慢条斯理。

  其二:联系蔺相如的经历说:想当年,完璧归赵、渑池相会,面对凶残的秦王,蔺相如生死不顾,勇斗秦王,那是何等的壮烈,现如今,一个门客的紧张他会放在心上吗?

  ②(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看脸上有没有奇怪的表情,同座位互读互看脸上有没有奇怪的表情。

  ③快请廉将军进来!

  蔺相如知道廉颇来干什么吗?态度怎样?为什么要热情主动?

  设难:我有点想不通,在这之前,廉颇是三番五次地挡道,还侮辱蔺相如,蔺相如这么做不是太没有骨气了吗?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好好羞辱廉颇一番呢?

  从这句台词可以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计前嫌,宽容大度,一心为国,心胸宽广)随机板书:宽容大度,点蔺相如宽容大度是为了什么?为国而宽容大度,为国家而热情迎接廉颇。

  (5)总结读书要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应该能体会到,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不仅要注意小括号、方括号里面背景、动作、神情的提示,还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注意说话人的经历,体会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如果没有动作、神情的提示,你还可以补充出动作、神情的提示。

  (6)自由练读。

  (7)男女生分角色读。

  3、运用学法品学剧本后面内容

  教学思路:

  (1)运用读法,自主试读,

  读好了这个片断,读好剧本后面的内容就容易了。下面请大家运用读好剧本说好台词的方法,读读剧本后面的内容,说说后面的台词,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动笔给没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添上小括号和提示语。即使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你也可以写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练读句子。

  引导语:刚才你写了些什么呢?能告诉我们吗?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点拨要点:

  ①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表现吃惊。

  ②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一是体会自责、悔恨的心理,强调狠狠、抽。

  二是介绍荆条是古代刑具,体会真诚:廉颇说这句话的动作是怎样的?(提示看背景介绍)跪。还有接下来蔺相如一再地请他起来他都不肯起来。

  机动:从这句台词中,你能想到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错能改、爽直磊落)板书:知错能改,点廉颇知错能改是为了什么?为国改错,为国向蔺相如请罪。

  廉颇的这种真诚的认错行为不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成语:负荆请罪。

  ③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一是自责、悔恨;二是骂人,哪些词是在骂自己 (机动:由此,你体会到廉颇是个怎样的人) ;三是动作低头。

  廉颇对蔺相如说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向蔺相如表白,他以后要怎样做?

  (痛改前非、弃旧图新、洗心革面、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改头换面、改过自新)

  ④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 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讨论蔺相如的笑法。(机动)(文人身份:蔺相如用您,廉颇用你)

  蔺相如此时的心情如何?高兴什么?(提示联系后面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想)

  蔺相如的心思是什么?你想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含有国字的成语有哪些?(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大公无私、赤胆忠心、精忠报国、以身许国、忧国忧民)蔺相如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兴,为廉颇知错能改而高兴,更多的是为了国家而感到高兴。

  另外随机点拨:迎笑,扔急切,别提原谅,明白由衷赞美等。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使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表现得更加鲜明,剧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词语都值得细细地推敲。课堂上,我们没有时间对每一句台词来进行讨论,但是我相信,有了刚才的学习,大家再来读剧本,一定能读得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请前后座位的同学三人一组,分角色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幕的台词。

  5、推荐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幕。(或者男女生分别做廉颇和蔺相如,老师做韩勃,或者根据学生的愿望,自定角色参与朗读。)

  三、感悟提升

  1、感悟内容(机动)

  师:读了剧本的第二幕,说了剧本第二幕的台词,相信同学们心里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说?能不能请你选用下面的关联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关联词语。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无论都,宁可也不

  2、感悟人物

  (1)第二幕中的廉颇和蔺相如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廉颇和蔺相如是两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可以用这样一组成语来形容他们,一起读读。

  廉颇:知错能改,迷途知返;负荆请罪,痛改前非。

  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一心为国。

  (3)自从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个人就团结合作,共同保卫赵国。赵国也因为有了他们两个人,国势大增,成为当时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像他们的这种亲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四、拓展延伸

  1、编写对联

  这是邯郸市回车巷的碑亭,碑亭高4.4米,宽2.3米。碑文记载就是蔺相如回车避让廉颇的历史故事。邯郸市市政府想重新整修这个碑亭,还想在碑亭的两个高高的石柱上写上一幅对联。现在上联已经有了,下联还没想好。如果请你来对下联,你准备对什么样的下联?

  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

  下联:( )

  对联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语文活动,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比试,一定要分出个高低。

  2、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

  板书

  廉 颇 知错能改

  负荆请罪 一心为国

  蔺相如 宽容大度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八篇06-10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01-08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九篇11-28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01-3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01-28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12-13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11-3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9篇07-23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六篇07-09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