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灯光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六灯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六灯光教学设计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三)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步骤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当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附:板书设计
小六灯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继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先烈对美好生活所作的贡献。
(二)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产生的联想。
(三)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自行学习。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二)导入新课。
北京的夜晚灯火辉煌,那美丽的装饰灯令人眼花缭乱,那高高直立在街道两旁的路灯,为城市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光明。
同学们,面对这灯火辉煌的夜晚,我们感到光明无处不在。但是,在那遥远的战争年代,人们是多么渴望这灯光啊!
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灯光的。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作者回忆在战争年代有关灯光的一件事。)
2.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课文,可以在书上做些标记。
自学思考题:
(1)试给课文分为三段。
引导学生:哪些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回忆的往事?
(2)“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在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这个“多好啊!”是“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我”背后的人说的。说话的人是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也正是由于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这个“多好啊!”是郝副营长说的。他是著名的战斗英雄,在那晚准备攻破守敌的围墙的战斗前,借助火柴的微弱的亮光,看着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看到一个孩子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发出了“多好啊”的感慨。他没有见到过电灯,但却知道电灯一按电钮就亮。他知道孩子们有了电灯就不用在黑暗中学习;他知道,这电灯会给人们便利。他多么希望能见到电灯啊。
第三次:“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这个“多好啊”是郝副营长说的。在当时的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没有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但是他没有想到胜利后,自己如何地去用电灯,而是想到了读书的孩子们。
从郝副营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前辈们的崇高品质。他们的条件艰苦,他们不知索取,只求奉献。他们可以奉献自己的力量,自己的热情,他们更可以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奉献自己的生命。
(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3)从课文中,我们看一看写了郝副营长哪些方面的崇高品质?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
第一方面:他是一位年轻的著名的战斗英雄。
他只有22岁,说明他很年轻。22岁,正是我们蓬勃发展的时候;22岁,正是我们尽情享受人间快乐的时候;22岁,正是我们还没有离开父母怀抱,尽情体验家庭温暖的时候。而郝副营长却身经百战,成了著名的战斗英雄。
说他是战斗英雄,的确。他在战斗前倚着交通沟的胸墙看书,说明他面对即将开始的战斗,是多么的平静。在战斗打响后,部队受敌人的阻击,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联系的时候,是郝副营长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划燃了火柴,点着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路。
是他,为了部队,为了战斗的胜利,暴露了自己,中弹牺牲。难道这一切不能说明他是一位英雄的营长吗?
第二方面:他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
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为了祖国的下一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时时刻刻希望下一代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然他不清楚这幸福的生活究竟什么样,但他知道孩子们能在灯下读书便是幸福,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这美好的憧憬。我们不难看出,郝副营长的思想境界是多么高尚啊!
(4)作者为什么把回忆往事安排在特定的环境——天安门广场呢?
我们首先看文章的开头部分。
①请同学读第1、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你是怎样读懂的?
引导学生这样体会:
a.夜晚,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到万盏灯照耀。感到光明、温暖。
作者看到广场上华灯齐放,把广场装点得如此雄伟壮丽,心中自然会有一种自豪感、幸福感,对祖国充满了无限的热爱。此情此景,容易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b.清明节前的'晚上,漫步在广场上。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扫墓日,以扫墓寄托对亲人,对先烈的无限哀思,在这种特定的时间里,作者漫步在广场上,也容易回忆往事。
c.背后的人一句“多好啊’”,使我陷入深深的回忆。
“多好啊!”这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作者的脑海中,以至提到这三个字就很敏感。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意把回忆安排在天安门广场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使读者有一种庄严感。
②请学生读第1、2自然段,要有感情地朗读。
(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在结尾,作者交代是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想到了这位亲爱的战友。
这里从回忆中回到现实。再次出现华灯,使读者感到“灯光”这条线索一直没有断,而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灯光下回忆往事,包含着我不忘过去,决心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分析到这里,段落就十分清楚了,开头、结尾,中间回忆部分,全文三段就这么划分。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全文。
4.教师总结全文。
同学们,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吗?
5.完成课后作业。
指导学生缩写。
(1)什么是缩写?
缩写,就是把长文缩成意思相同的短文。
(2)我们怎样缩写呢?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你所要缩写的文章的意思是什么?对这篇文章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把主要的意思提炼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抓住文章的主干。
最后,我们根据提炼出来的主干,稍作添加,缩写成一篇与原文意思一样的一篇短文。
(3)明确缩写的内容:缩写回忆的那件往事。
①我们默读这部分,看一看这部分是分几层叙述的?
第一层:介绍战斗开始前,我在交通沟找到了郝副营长他谈起电灯的情况。
这一层主要交待了时间,即1947年初秋的一天,地点是苏豫皖平原沙土集的一个交通沟。
第二层:战斗打响后,郝副营长为了部队点燃了书,为部队照亮,自己中弹牺牲。
第三层:战斗结束后,围歼战获得了彻底的胜利。我们埋葬了郝副营长。
②我们看一看这三层哪一层是主要的,哪层是次要的?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层是主要的,第二、三层是次要的。因为第一层主要是围绕灯光来写的,主要是通过这一层来表现郝副营长的高贵品质的。
那么,我们就把第一层作为重点来叙述,其它两个层次可以一带而过。另外,第二层要比第三层多叙述一点。)
③同桌互相叙述。
④指名缩写,要求同学仔细听:
a.看一看他叙述的重点是不是很突出。
b.听一听他的语言是否很通顺。
c.听一听他叙述时是不是很有条理,层次很清楚。
d.比一比谁叙述得好。
缩写示例:
1947年的初秋,我在豫皖苏平原的沙土集村的一个交通沟里,找到了郝副营长这位著名的战斗英雄。
他,二十二岁,今晚他要带领突击队员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敌的道路。
在战斗打响前,他划着了一根火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旧书上的插图。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望着图画,多么希望将来胜利了,能用上电灯,能让孩子们在灯下学习。
战斗打响了,在部队急于寻找突破口的千钧一发的时刻,他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了路,火光却暴露了自己。
战斗胜利了,我们埋葬了他。他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小六灯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灯光》教学设计10-27
合唱灯光舞美设计08-27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03-20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09-26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05-23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04-07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03-17
《小竹排在画中游》教学设计02-17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