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09 04:59: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秋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教学设计(15篇)

《秋天》教学设计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a.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b.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c.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学习生字

  “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秋天》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秋天》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文,整体感知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重点)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重点品味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难点)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

  1、讲读—讨论;

  2、学生多种形式练读——体会、领悟——能有感情地表达。

  三、教具

  多媒体、PPT

  四、教学过程

  (一)引秋:导入新课。(由写秋天的古诗引入,学生进行积累)。出示PPT(依次由学生朗读,体会关于《秋天》的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板书课题:秋天。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秋天》,看看作者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2、师:PPT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

  3、师:PPT出示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诵秋:

  1、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并在书上划出节奏);(多媒体播放教师范读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朗读热情。

  2、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学生互评。出示生字PPT。

  3、点评学生朗读情况,肯定好的方面,纠正不足。

  4、由男生和全班分别饱含感情地齐朗诵。

  (三)品秋:

  出示PPT,学生探究问题:

  1、诗中描绘了几幅图?

  2、每一幅图描绘了哪些景物?师生共同探究、解析全诗。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问题,体会语言的的'凝练、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秋的氛围。先请同学们找出每节诗中画龙点睛的诗句,先概括画面,再品析语言。

  1、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板书)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通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2、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或“渔家秋景图”)。(板书)画面包含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3、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板书)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本节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4、学生完成诵、品秋专项练习。

  (四)思秋: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秋练习。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更是充满诗意的秋天。在创作手法上,诗人在每节诗后都有画龙点睛的总结,突出秋天主题,一唱三叹。在意象表达上,继承了传统诗词的余韵,展现了古典美,韵味实足。

  诗人超越了“悲秋”情结,以积极的心态描写秋天的美景,颂扬了秋天的活力和生机,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旷达的情怀。作为青少年的同学们,更应该奋发拼搏,努力求知,为迎接自己的收获之秋做好准备!

  (六)布置作业:写秋练习

  板书设计

  农家里的秋天——飘、饱食、肥硕、栖息:清幽、喜悦————农家丰收图渔船上的秋天——冷雾、满、轻轻、游戏:清冷、悠闲————霜晨归渔图牧羊女眼里的秋天——寥阔、满流、香与热、梦寐:清静、香甜————少女思恋图

  赞美、热爱

  【小组探究答案】

  1、青鳊鱼(biān)乌桕叶(jiù)满载(zài)归泊(bó)

  2、比喻,收起青鳊鱼,悠闲。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4、“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5、A、明净B、忠实C、丰盛D、严峻E、勤勉

  6、赞美秋天之美;对秋天展开思考,并赞美秋天的勤勉精神。

  7、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其作用是使结构完整,内容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中心。

  8、《秋思》

  9、去掉不好。因为“更”字在此起强调作用,强调在对秋天的思索中,其“勤勉”精神是最重要的。

《秋天》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或者当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一起劳作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的恩赐。但是对于因疾病而不能走动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酷。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此刻,就让我们跟着史铁生一起走进那充满怀念的秋天。(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瘫痪(tānhuàn)憔悴(qiáocuì)仿膳(shàn)

  侍弄(shì)诀别(jué)整宿(xiǔ)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的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3.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xx),原籍河北涿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读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二)整体感知

  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文章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我”的

  情况母亲的表现母亲

  的话“我”的

  表现母亲的表

  现

  第一次

  暴怒

  无常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狠命捶打两条腿。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第二次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喜出望外

  3.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交流点拨】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4.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交流点拨】“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再生希望)

  (三)语言品味

  1.品味细节描写的魅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交流点拨】一系列关于母亲的细节、动作描写都体现了深沉伟大又毫不张扬的母爱:躲出去是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动静是担心儿子想不开;一切沉寂后再进来眼边红红的,是为儿子所承受的苦难而痛心;一直没有劝解是怕说错话伤及儿子的自尊。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儿子心里的苦闷,知道要给他一个静静地平息暴怒的空间。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交流点拨】看似平淡无奇好像多余之笔的一句话,却写出了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颗心全部放在了儿子身上。不能不让人为之深深感动。

  (3)“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交流点拨】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交流点拨】她为自己出语不慎引起了儿子的伤心而懊悔不已,黯然神伤。她把儿子的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在这一点上比儿子自己都敏感。所以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儿子。

  2.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流点拨】第一处景物描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里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第二处景物描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过程。

  四、领悟主题

  理解末段中包含的题旨: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交流点拨】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五、板书设计

  六、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史铁生的两段文字,体会他顽强乐观的性格特点。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病隙碎笔》

  【交流】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2.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交流】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着,活得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秋天》教学设计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时。

  第一时

  一、揭示题,导入新

  1、指名读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文的

  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3、读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文脉络

  默读文,想想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文

  第二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文;

  3提问

  二、讲读文:

  1学习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自然段。

  指名读第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

  练读第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4背诵全文。

  板书:

  天空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清澈见底

《秋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写出秋天树叶的形状、色彩,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习作3《秋天的树叶》作文指导。

  2、指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周围树叶,能抓住特点,想象丰富,清楚明白、有条理地介绍。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写出秋天树叶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做到有序观察,抓住特点,加强体验和想象。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秋天的树叶(枫树、银杏、冬青、龙爪槐、樟树、红花继木、芭蕉、铁树、松树等)PPT课件、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民族音乐《秋思》、下水文。

  2、提前一周组织学生课前观察校园、村庄周围和学校旁金桥大道人行道边的树叶,采集自己喜爱的树叶。

  3、学生搜集并积累描写秋天树叶的相关语言材料。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天的树叶,拨动情感的心弦。

  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动机,乐于表达。

  作用:引发学生对课前观察秋天树叶的回忆与感受,整体把握秋天树叶的特点,产生喜爱之情,使秋天的树叶成为学生由内向外,自己想倾吐的内容,产生习作的内驱力。

  注意点:课件中的图片要是学生所熟悉的,既要有整棵树的全景展示,更要有树叶的特写。观赏树叶,提醒学生注意留心各种树叶的色彩、形状。

  1、师述:现在正是金秋时节。课前,同学们已经在校园内、上学路上以及村庄周围注意观察过秋天的树叶(板书:秋天的树叶),现在请同学们简要交流你们看到的秋天的树叶,从树叶的颜色、形状或感受等方面说一说。

  2、学生简要汇报。

  (过渡)秋天的树叶,颜色美,形状美。老师觉得秋天的树叶就是一幅幅画,色彩斑斓,多彩多姿。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校园里和学校附近老师拍摄的一组秋天的树叶。

  4、学生欣赏秋叶。(出示课件)

  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下,欣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树叶,激发学生对树叶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5、激发习作的内驱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写一写秋天的树叶。同学们习作完成后,老师将以“秋天的树叶”为主题,在学校为我们班举办一个习作展览,优秀的习作还将被推荐到学校网站和《京江晚报》《凤凰资讯》等报纸上发表。

  二、指导观察秋天的枫叶。

  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清楚介绍,有序表达。

  作用:指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树叶,大胆想象,渗透表达的顺序。

  注意点:提醒学生不必拘泥于老师提供的句式,可以按照自己的表达习惯与方法,组织好介绍的语言,主动观察,自由表达,小学生作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习作3《秋天的树叶》作文指导》。同时告诉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要只停留在一片叶子上,要注意发现同是一种树叶的不同的地方。

  一)、观察“枫树叶”,学会由整体到部分进行有序介绍。

  ● 观察一树枫叶:

  1、师述:首先看一树的枫叶。(出示——金黄的、红中透黄的、火红的三幅图)

  2、学生观察,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教师出示下列句式:

  颜色:

  ()的叶子,就像()。

  形状:

  ()的枫树,仿佛()。阳光下,犹如()。

  动态:

  风乍起,树叶摇动,枫树好似()。

  2、交流、点评。指导学生从抓住特点、叙述顺序、表达方法几方面点评。

  (板书:颜色 形状 )

  过渡:同学们对一棵枫树的观察与介绍,抓住了特点,想象丰富。下面请看一片枫叶,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观察与介绍。

  ●观察一片枫叶:

  出示(火红的枫叶特写图)或学生拿出自己采摘的枫叶观察,同桌相互介绍。

  1、自主观察枫叶的颜色、形状,想象风儿吹过的情景。

  2、指名口述;指导学会由整体到部分,有序观察,想像丰富,叙述具体。

  颜色——

  形状—— 叶柄、叶片、叶边缘、叶脉

  动态——微风吹过 ……

  ⑴ 学生口述风中的枫叶。

  ⑵ 指导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

  ⑶小结:我们在介绍秋天的树叶时,抓住树叶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做到动静结合,秋天的树叶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板书:静态 动态)

  ● 阅读教师下水文, 在体会与比较中习得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1、学生阅读《秋天的枫叶》。

  秋天的枫叶

  牡丹虽然雍容华贵,桂花尽管芳香扑鼻,我却更爱秋天的.枫叶。

  阳光下,远远望去,火红的枫树分外耀眼,如同烧着的晚霞。

  走近观赏,枫叶长在树梢,疏密有致。它们有的红得鲜,有的红得艳。一片片叶子,精神抖擞地平展着,绝无低垂。淡红的叶柄和鲜红的叶片组成了可爱的枫叶。每一片叶子分为七片中间宽末端细的小叶子。它们长短不同、大小各异。长的,像一根根美丽的羽毛;短的,似一枚枚漂亮的发卡。它们组合得又是那样的自然、妥帖,充满韵味,仿佛小金鱼美丽的大尾巴,又似惹人喜爱的蝴蝶……再瞧,一根根叶脉清晰可见,伸向叶子的四周。摸一摸,叶片正面软软的,滑滑的,就像绒布;手指滑过叶片边缘,感到痒痒的,原来那儿分布着许多有规则排列的“小锯齿”。

  一阵微风吹来,枫叶在树枝上不停地颤动着,似乎兴奋不已。叶片在风中发出的沙沙声,那是在悄悄地告诉我:“看!我们红艳艳的,多么漂亮……”

  哦,秋天的枫叶,红似火,美如画。

  2、交流,体会观察与表达的方法。(抓住特点,动静结合,大胆想象,有序观察与描写。)

  3、介绍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开头方法

  开门见山(例:秋天到了,许多树叶无声无息地脱下自己绿色的外衣,穿上了艳丽的礼服。)

  作比较(例:牡丹虽然雍容华贵,桂花尽管芳香扑鼻,我却更爱秋天五彩斑斓的树叶。)

  名言警句引入(例:“一叶知秋” “霜叶红于二月花”)

  抒发感受 (例:秋天的树叶,美不胜收,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结尾方法

  首尾呼应 (例:秋天的树叶,绚丽多姿,是一幅画,是一首诗。)

  抒发情感(例:多么迷人的秋叶啊!或我真想做一片秋天的树叶。

  二)、学生观察自带的树叶,自主习作。

  目标:清楚明白地写出树叶的特点,动静结合,想象丰富。

  作用:运用习得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自主观察,乐于表达。

  注意点:教师要维持好教室的纪律,帮助个别学生观察时抓住树叶的特点,指导学生遣词造句。同时,通过比赛激励的方式,比一比谁写得快,使习作一气呵成。

  1、学生回想观察树叶的情景,观察、描写自己喜爱的两种树叶。

  预设:银杏叶樟树叶桂树叶冬青叶 芭蕉叶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树叶,先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注意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等会儿请你为大家介绍。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遣词造句,做好个别辅导。同时,通过比赛激励的方式,比一比谁写得快,使习作一气呵成。

  四、示范评改。

  目标:在示范评改中明确习作的要求和方法,抓住特点,想象合理,动静结合,有序介绍,学会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

  作用:发挥学生中典型习作的指导作用,优秀的给予鼓励,不足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的要求,为下一环节——学生自改,提供示范。

  注意点:评改以教师为主,突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少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修改。

  挑选3——5篇学生典型习作,指名朗读,教师进行评点。优秀的给予鼓励,不足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的要求,为下一环节——学生自改,提供示范。

  五、自改习作

  目标:在自主评改的实践中,将树叶的特点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有条理地表达,做到想象丰富,表达明白具体。

  作用:让学生在评改的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和修改文章的能力。

  注意点:评改需要反复地读,敢于出声地读,要仅仅围绕本次习作的要求,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教师重点对个别学生给予修改的辅导。

  六、展示交流

  目标:在交流中,享受书面表达带来的精神愉悦。

  作用:通过交流,展示书面表达的成果,相互学习和激励。

  注意点:重在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面向全体,给予更多的学生展示的机会。

  七、板书设计。

  颜色形状

  秋 天 的 树 叶

  静态动态

《秋天》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秋天在哪里》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的一课。这一单元目标是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愿望,初步了解秋天季节变化特点,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验秋天收获的喜悦,懂得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变化、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体会和感受秋天季节的特征,学会欣赏秋天的美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2、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表格、秋天的儿歌

  学生准备:小日历或台历、秋天的落叶、秋天的果实、卡纸、剪刀、胶棒,赞美秋天的诗文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疑,导入新课。

  小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它要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季)

  你们知道今年的秋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查一查吧,将准备好的日历翻开,找找哪天有秋的节气。翻到 8月7日这一页, 20xx年8月7日这一天是什么节气?(立秋)再看9月23日这一天又是什么节气?(秋分)

  (“立秋”“秋分”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节气,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按照季节的变化,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秋分代表着气候正式进入秋天)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寻找秋天的足迹。(板书:秋天在哪里)

  (二)找秋天,说秋天。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天气变化,天气有了什么变化呢?

  2、课前老师还让同学们去找找秋天,你在哪里找到了秋天?(学生回答)

  下面就请你把你秋天里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交流。

  3、刚才老师发现各小组的同学交流的非常热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秋天说给大家听?指名说说。

  刚才同学们从植物方面找到了秋天,除了树,其他的植物有什么变化吗?

  人们经常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为什么呢?。

  田野里庄稼成熟了,果园里许多水果也成熟了,你们发现了吗?果园里也藏着秋天呢,大家说说果园的秋天吧。

  4、除了从这些植物身上找到了秋天,你还能从哪儿找到秋天?

  小动物秋天在做什么呢?

  5、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我们这儿的秋天,其实不同地方的秋天有不同的景色,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秋天的美景。

  (三)赞美秋天

  过渡小结:秋天是如此的美丽迷人,你想怎样表达心中的喜爱与赞美呢?(学生发言)

  小精灵非常高兴,同学们帮助它解决了难题,它在夸奖你们呢!它还准备了一首秋天的儿歌,我们一起读读吧。

  秋天到

  秋天到,秋天到,

  秋天一片景象好。

  高粱乐得红了脸,

  水稻谷子笑弯腰。

  秋天到,秋天到,

  树上挂满果宝宝。

  红红苹果黄黄梨,

  石榴模样最最俏。

  秋天到,秋天到,

  云儿随着风儿飘。

  像鸡像狗又像猫,

  秋天景色真正好。

  (四)留住秋天。

  1、秋天的美丽,你们想留住吗?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留住秋天呢?指名说说。

  2、下面就拿出你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做吧。

  3、作品展示。

  (五)总结拓展。

  在你们的一幅幅作品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秋意,是啊,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创作,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美丽,一定会享受更多的快乐,一定会创造更多的惊喜。

  六、板书设计

  5 秋天在哪里

  天气 人们衣着

  植物 在田野里

  在果园里

  小动物 储存食物

《秋天》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丰”等13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析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注意区别“飘、漂、票”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XXXXXXXXXXXX。小喜鹊XXXXXXXXXXXX,小松鼠XXXXXXXXXXXX,小青蛙XXXXXXXXXXXX,松柏XXXXXXXXXXXX,杨柳树叶XXXXXXXXXXXX,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秋天的雨,有一盒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秋天的雨,藏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秋天的雨,吹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丰收欢乐

《秋天》教学设计8

  《秋天》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从编者安排意图看,《秋天》一文主要是教给学生如何更好地观察大自然、描绘反映生活中的美,促使学生对美的追求。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初步学会观察人物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且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且是主动的建构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的。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因此,本课拟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和生去感受,结合讨论与辩析,活跃学生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吐露真情,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

  2、学法:

  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总的学法为自学讨论法。以朗读作为突破口。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一读:在学生自学时,让他们自由地读;在教师导学点拨时,结合重点句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二想:边读边想,如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三议:通过给画面加小标题的方法(如:……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四辩: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这样,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掌握“读前想后,读后想前,边读边想“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程序】

  一、听“秋天”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一堂课只要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会为这堂课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堂课运用多媒体手段,声画结合营造出美的意境,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审美感受之目的。

  二、说“秋天”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秋天的了解。从形状、色彩、感受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自然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三、读“秋天”

  师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诗歌中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找出反映景物、人物鲜明特点的语句。

  此部分文字还可通过课件来展示,关键词点击后能变色。

  学生朗读之后,大多数能找出几句。

  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画出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例如: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林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有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驰、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赏析诗歌的语句。

  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语言的感受。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品秋天

  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按诗歌小节给画面加小标题?

  展开课堂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让学生自己来感受、体验和思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比被老师牵着走要好得多,尽管有时学生想的、说的比较零碎、杂乱,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经过讨论,形成共识:(配上图画)

  1、农家丰收图。

  2、霜晨归渔图。

  3、少女思恋图。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讨论归结出了小标题,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五、悟秋天

  先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抛出问题(用课件演示):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这个问题其实是教师所设的“思维陷井”。目的在于引发争论,引导学生深究诗歌语言特色。

  待时机成熟,教师便及时归结。

  如果有学生说得有新意,应该大加赞赏,肯定其独立思考的精神,冲破了“思维陷井”。

  六、总结

  让学生来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收获、启发。

  1、作者刻画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懂得只有细致观察,才能生动刻画事物的特点。

  3、观察、反映事物、人物,既要把握共性,又要研究其个性。

  4、生活中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受。

  ……

  《秋天》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课堂总结,一般由教师来作,为什么不试着让学生来作呢?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七、迁移练习

  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由课文向生活延伸,活学活用,及时巩固。如时间不够,可移作课后练习。

  教学形式活泼能抓住学生的特点,教学效果自然明显。全文分角色朗读之后,不仅是朗读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文学的魅力中。因为朗读是化无声的书面文学为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它感染。在朗读时,教师主动参与,读其中的一个角色。读完后全班评议朗读者是否把握了事物的特点。随着讨论的进行,同学们的发言越来越积极,感受也就越来越深刻。从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一定要多让学生读,绝不能用教师的讲、大量的练、漫天的问代替学生的读、学生的感、学生的思!

《秋天》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四、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生评;

  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生评,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秋天》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大荒的情感,知道现在的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体会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为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3、通过对课文的感悟、激发学生寻访祖国美好河山和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是怎样来具体描写的。

  教学方法:

  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为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从而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净、小河清、原野热闹之美。特别是在回顾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一边回忆一边在头脑里“过电影”。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北大荒的秋天”,指导生字“荒”的书写。

  2、过渡:从字面上了解,想象一下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

  2、交流初读后对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感受。

  3、检查重点词语的读音。

  课件出示: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热闹非凡 五彩斑斓

  银灰 橘黄 血红 挺拔 绛紫

  4、 在读课文 ,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意境。

  1、 课件出示:一碧如洗,色彩斑斓的天空。(画面)

  提问:同学们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在初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表看法,从中熟练读文字想画面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边度边想象文中所描绘写的情景,从而来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一碧如洗、色彩斑斓”的美丽。

  4、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而来体会北大荒天的特点。

  5、课件出示秋天的天空,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试着背诵这一段。

  (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

  四、小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自然段尝试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美。

  2、小组内交流学习感受,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师:第三自然段,介绍北大荒秋天的小河。

  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北大荒秋天的小河,从哪里我们知道河水清澈见底,一眼能望到底呢》

  (指导学生体会)

  (1) 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带”。

  (2) 小鱼的动作使河水发生变化,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荡漾起一道道波纹。

  (3) 解释“漾”的意思,(水面轻微的动荡)。

  3、第四自然段,写原野的“热闹”。

  原野怎么能说是“热闹”呢?从哪里表现的?(学生从文中找,并朗读。)

  课件分别出示:(1)成片的大豆(画面)。(2)火红高粱(画面)。(3)一片片榛树林(画面)。

  教师总结:

  (1) 籽粒饱满的豆荚迎风摇摆,发出哗啦啦的声响,不正像笑声吗?

  (2) 火红的高粱,多像一张张乐呵呵的脸庞!

  (3) 秋天的'榛树,叶子红似火,这火是一团团希望之火。

  提问:这段话描写原野与前面天空、小河的描写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相同:作者先总结写原野的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几个事物来描述它热闹非凡。我们以后写日记、作文也可以学着运用这种方法。

  不同:天空,小河的描写是动中静,流云变幻、河水荡漾,看似动,细品味却给人一种静的感觉。田野的庄稼原来是静静的,却用笑、唱、燃等动写出它们热闹非凡,这是静中有动。

  五、课件出示并配音乐,展示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物产丰富。

  课件出示: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 学生齐读。(提示:用喜爱的语气读出赞美之情。)(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 教师配音乐范读课文,再次让学生来感悟北大荒秋天秋天的美丽。

  3、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而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净、小河清、原野热闹”之美。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其实现在的北大荒早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我国重要产粮区,那里的景色也特别美丽。文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看似动却给人静的感觉,描写生动形象,在读文章时,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也练练笔,想一想。在你身边或去过的地方,有没有值得记下的情景,学习文中的描写方法,描写一处景物,与同学们分享其中的快乐。

《秋天》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秋天,我们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2、介绍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喜爱运用的文学样式。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①标注生字词,注音释义

  ②注意划分诗歌节奏

  (1)注音

  肥硕shuò栖qī息乌桕jiù梦寐mèi清冽liè枯涸hé镰lián刀蟋蟀xīshuài廖阔liáokuò

  (2)释义

  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

  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梦寐:睡梦。

  幽谷:幽深的山谷。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把握诗歌节奏,熟悉读歌内容。

  提示: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3、全班有感情朗读诗歌

  4、请男/朗读(师生互评)

  5、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文中描绘了几幅画,试着给它们取上整齐、漂亮的名字。(小组讨论合作)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由远及近的顺序,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请同学怀着热爱喜悦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争取背诵。

  三、作业

  1、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或是把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画绘画出来,展示给同学。

  2、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第二课时

  一、描绘秋天、感悟秋天

  1、学生朗读诗歌,渐入诗歌意境

  2、请同学试着背诵诗歌

  3、检查作业请同学出示图画,并结合讲解

  请同学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一幅图画。

  师生互评,教师引导总结,初步体味诗歌意境。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人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南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渔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二、师生合作,品析语言

  请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从内容与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师生补充互评)

  要求:先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诗

  说说喜欢的理由

  如: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三、品味诗歌意境

  1、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2、请同学(结合美句赏析和图画讲解)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意境?并结合课文说说依据。

  教师补充总结:表现了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境。

  四、仿写歌词,歌唱秋天

  诗歌诗歌,好的诗就是一首歌,这首诗让我想起了童年的一首歌《春天在哪里》,教师把诗歌第一小节改成了歌词,作为范例: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丰收的农家里,

  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

  请同学小组合作就把这首诗的二、三节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改写成一首秋天在哪里?并在小组内演唱。

  五、背诵比赛

  采用自背、全班齐背、分组背等方式,调动学生的*。

  六、作业

  1、朗读诗歌,争取背诵。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作点评。

  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

  乡村秋景图霜晨归渔图喜爱赞美

  少女思恋图

《秋天》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对课文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荒: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

  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的“北大仓”。(出示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北大荒的秋天)

  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几缕 橘黄 绛紫 顿时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转眼间

  2.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板书:原野、天空、小河)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一)原野之美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2)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

  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

  4.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看到那么美的榛树,人们的心情怎样?

  (2)(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

  5.真不愧是“北大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天空之美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

  (1)“一碧如洗”——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银灰、橘黄、血红”——流云的颜色 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一样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

  (三)小河之美

  1.静之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动之美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

  五.拓展延伸

  1、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

  2、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

  3、让我们的用自己双眼发现了美,用我们的自己双手创造美。

  板书设计: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见底 景美

  原野 热闹非凡

  大豆摇铃千里金 物丰

《秋天》教学设计13

  教材简析:

  《秋天》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实验教材注重朗读,通过朗读可以体会课文的优美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

  1、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诵读诗文。

  3、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同目标2

  教学难点 :同目标l。

  课时安排:课时

  教 具:录音机、磁带(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投影仪、

  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师:同学们,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而至,那谁能为我们描绘一下你所见的秋日美景?

  生:我看见了树叶一片片地枯黄、凋零,田野里的野菊花盛开了,金灿灿的一片。

  生:农民在收割金黄的麦穗,小草也在慢慢枯萎。(有同学在笑)

  师:这两位同学描绘的秋景很迷人,用语也形象、生动,但美中不足,第二位同学的描述有一处不符,谁能帮忙指正一下?

  生:秋天收割的是稻谷,而不是麦子。

  师:很好,这说明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事物,否则就会闹笑话。

  点评:以学生生活体验切入,唤起了学生对秋天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听读

  师:秋天是最美的季节,因为它是收获的季节,著名诗人何其芳就专为秋天写过一首诗,命名为《秋天》(板书课题及作者),那何其芳笔下的秋景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在钢琴曲《秋日的私语》的伴奏下共同欣赏诗中的秋日美景吧!(播放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教师诵读诗文,学生听罢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掌声也说明大家被诗中所描绘的美景深深打动。那么诗中描绘了哪些美景呢?

  生:我仿佛看见伐木工在深山中砍伐树木,树叶簌簌飞落。

  生:我看见了农民在园中采摘又肥又大的瓜果。

  生:我还看见渔夫在水中撒网捕鱼,鱼满舱后,又摇着小船回家。

  师:很不错,同学们都听得非常仔细。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课本64页,共同来品味这首诗,来体会诗文的优美意境。

  点评:配乐朗诵,既让学生感知了诗文内容,又让学生初步领略了诗文的优美意境。

  三、初读

  师: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认读生字,理解生词。

  (学生读课文,教师倒磁带以备后用,并投影展示本文生字词:丁丁、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洌、梦寐)

  师:谁愿意为我们认读下生字?

  (一学生认读,错把丁丁zhēng读成dīng)

  师:读得较准确,只有一个词语读错了,谁能帮她纠正一下?

  生:丁丁zhēng zhēng,不能读dīng dīng。

  师:很好,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师:学诗歌的关键是朗读,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学生都很踊跃,点一生读)

  师:他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好处是声音清楚,没有读错字,但我认为他没有把握好节奏。

  生:没有感情,读得有点快,抒情味不足。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下面听老师再范读一遍,请你们认真体会。(教师再次配乐朗诵,学生用笔做记号)

  师:请同学们模仿着读两遍吧!(学生认真读诗,教师倒磁带,以备下用)

  师:现在,谁愿意伴着优美的音乐再朗诵一下,让我们都感悟到秋天的美?(学生举手非常积极,想表演的人很多,点一女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思考:①本文抒发的感情;②给三节诗取出漂亮整齐的名字)

  师:她刚才配乐朗诵,真是爽心悦耳呀。刚才举手没选上,是不是很遗憾呀?

  (同学们笑)没关系,现在让我们在音乐中齐读这首诗歌吧!(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不过,同时也要再次思考刚才的两个问题。

  师:同学们朗诵得真棒。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师:刻画了三幅画面,给它们的名字取好了吗?

  生: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教师板书)

  生:秋栖图、秋戏图和秋思图。

  生:竹篱硕果图、江渔归桨图和草野梦寐图。

  师:名字取得真棒,说明大家思维很开阔,较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点评:四次配乐朗诵有效的指导、促进了学生的朗读,并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四、研读

  师:这三节诗又是三幅画,何其芳用诗来赞美秋天,酷爱绘画的同学肯定想用画笔来描绘秋天。有谁想用你们的手来描绘诗中的秋天?给你们20分钟,(教师把黑板分成三大块),请你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尽情发挥想象,用画笔描绘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吧!(点三个学生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作画)

  师:这三位同学作画的同时,我们来分组研读诗句。第组研读第一节,第二组研读第二节,第三、四组研读第三节。先请大家边读边找出不理解的诗句,然后小组合作探讨理解。(学生读书、探讨交流)

  师:好,还有不理解的诗句吗?如果有,请小组长提出。

  生: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不知如何理解?

  师:谁能帮帮这个小组?

  生:是乌柏叶落在水中,打起的是乌桕叶,暗指秋天已到。

  生:秋天水清,乌桕叶倒映在水中,所以打起乌桕叶的影子。

  生:捕上的是青鳊鱼,这鱼象乌桕叶一样。

  师:同学们都动了脑筋,回答都有道理。

  生: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写秋,怎么又写夏呢?

  师:谁知道?

  生:正因为秋天来了,骑牛戏水吹笛的牧童不见了,侧面表明夏已过,秋天到。

  生:写笛声,写夏夜的香与热,表明牧羊女对夏天的`留恋,也反衬了秋天的宁静。

  师;说得太好了!

  点评:本环节体现了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及合作学习习惯。

  五、美读

  师:下面请大家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诗句,说一说它美在何处,并按你的理解读一读。(学生边评边读)

  生: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读时重点放在飘上,要读出拖音,表明声音的幽长。

  生: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图画。饱食稻香要重读。

  生: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表明秋天舍不得离开农家,说明农家丰收了。栖息要重读,读出丰收的喜悦。

  生: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安适的神态,轻轻要读出这种心情。

  生: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写出渔民捕鱼时欢快的情景,要重读。

  生: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写出了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都是秋天,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要重读,且眼里要轻读,表明诗歌将结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读得也很好,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这首诗吧。

  点评:此环节符合课程标准中诗歌教学要注重美读及体会优美语句、意境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诵读

  师:现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听三位同学解说他们描绘图画,好吗?(学生看看三幅画,指指点点,按捺不住兴奋之情)

  生:我描绘的是《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干的时候,有位农夫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稻香扑鼻,一位农民割稻累了,放下手中的镰刀休息,还有一位农民在摘肥硕的瓜果,一片丰收景象。

  生:我描绘的是《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远远看见一个渔人熟练地撒网,船篷上挂着白白的霜,一网撒去,捞上许多乌桕叶似的青鳊鱼。

  生:我描绘的是《少女思恋图》,原野上听见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咩咩的叫声阵阵传来,牧羊女听了一个夏天牧童的笛声今天却听不见了,心里正在纳闷:那放牛的牧童怎么不见了?放眼一望,原来是秋天到了,勾起了她无限的情怀。

  师:好,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了这么美的图画,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请大家结合图画,背诵这首诗,看谁背得又快又好。(学生热烈的背诵)

  师:好,请大家齐背诗文。(学生齐背,声音宏亮,整齐)

  点评:作画,既内化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又为背诵减缓了坡度。

  附板书:

  秋 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栖息 游戏 梦寐

  总评:这是一堂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教学朗读教学课。整个教学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由初读_______研读_______美读_______诵读组成,以读始终,且读的形式多样并配以优美的乐曲,特别是学生作画一节,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美的熏陶,符合新教材人文特点。在此同时,学生自主提问合作研讨,使学生有一种被认同的喜悦,教师只做点拨,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新鲜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非常充分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观念新颖,语言亲和力强。总之这是一堂成功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课堂。

《秋天》教学设计14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能通过品尝、触摸区分一些水果。

  2、知道水果有营养,喜欢吃各种水果。

  活动准备:1、幼儿每人带两种不同的水果,如:苹果、橘子、橙子、葡萄、梨、猕猴桃等等,每种水果洗净一些,切成小块插上牙签,放在盘子里。

  2、准备盘子放水果,人手一个小包。

  3、水果照片。

  活动过程:

  1、随音乐 “摘果子”律动,引出活动。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许多水果怎么样了?(成熟、丰收了)。我们一起来摘水果,说说你在果园里摘到了哪些水果?

  2、开“水果品尝会”,引导幼儿通过品尝区分水果。

  教师出示切好的水果,请幼儿品尝。

  教师请幼儿边吃边猜猜,自己吃的是什么水果?味道怎样?

  初步知道水果的'不同吃法:剥皮吃、连皮吃、切开吃等

  请孩子将水果的原样放在对应的桌子上。

  3、通过游戏水果店,鼓励孩子根据触摸到的水果特征来辨别一些水果。

  我们摘了许多水果,那开个水果店吧,来买水果的小朋友只能摸不能看,要摸出自己需要买的水果,幼儿自选想“买”的水果,带上照片到水果店买水果。

  请幼儿谈谈“买”水果的经过,你摸到想买的水果了吗?是怎么找到的? 集体交流后请幼儿将水果放在前边桌上并再次感知水果的特征,体验水果是多种多样的。

  4、拓展幼儿有关水果的经验。

  除了这几种水果,你还吃过哪些水果?

  引导幼儿发现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看照片让幼儿了解秋天丰收的水果有多种多样。引导幼儿了解多吃水果是身体健康,有营养,解渴,还有维生素c。我们每天都要吃水果。

  5、延伸:有些水果还可以制作干果,有的水果皮还可以泡水喝、制作药、酿酒,有很大用处呢!

  6、结束。

《秋天》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设计理念

  《北大荒的秋天》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今天的北大荒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由衷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的特点,根据课文特点,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感受北大荒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凭借课文语言、图片等体会美、感悟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情感,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体会北大荒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字里行间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俗话说,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师出示课件)

  2、(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这一课了,现在,大家能否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北大荒。

  3、作者用了哪一句话来赞美北大荒。

  4、(师出示课件)生齐读。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天空美

  2、自由读,说说:什么叫一碧如洗?天空像洗过一样的干净,想看看吗?

  3、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看好老师要变魔术啦,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什么?(出示课件)(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

  4、这样的天空你感觉怎么样?是啊!这哪里是天空,简直像是什么?

  5、师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6、(师将“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擦去)

  让你来写,你怎么写?

  (二)学习 小河美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请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填空:

  小河( ),如同( ),静静地躺在( )。一群小鱼( )游过来,( )水面顿时漾起了( )。

  理解“清澈”,提问:把小河比作什么?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反馈。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感受原野美

  1、师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见课件),学生自由读。

  师:作者写“天空”抓住色彩,写“小河”抓住清澈,写“原野”抓住什么来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朗读讨论“原野热闹非凡”一句:“非凡”,什么意思?“热闹”原是形容什么?课文中形容什么?此句在自然中有何作用?

  朗读,找出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比喻句。把什么和什么当做人来写。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赛读,体会“热闹非凡”,体会农民对于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小结,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大豆、高粱、榛树叶子”,具体描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四)学习 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草甸子”、“茫茫”、“沉甸甸”。

  茫茫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渗透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五)读课文,悟情感,教师问:作者是那样地熟悉北大荒,热爱北大荒,你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这种情感来?把这样的语句读一读。练习朗读和背诵。

  三、总结

  北大荒不仅景色美,更重要的是为祖国奉献了那么的宝物,所以作者最后强调:

  (师出示课件)齐读。

  让我们配上音乐有感情的来朗读全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小练笔:(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写一段话)

  一下课,操场就热闹起来了。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探究式阅读教学理念,以“疑”为主线,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生疑”开始,让学生的“释疑”过程在阅读中进行,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存疑”中延伸。我还采用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以“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读书活动中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我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因为学生不注重观察实际生活,对农作物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在阅读过程中未能体会出其中的“欢快”的感情。课后通过查询,我发现“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后分角色表演”的办法很是有效的,我感觉到: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来感受美。

  不过在本课教学中我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引导学生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评价学生这几个方面做得不够好。

【《秋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秋天》教学设计11-17

秋天教学设计02-13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4-24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12-11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02-17

秋天教学设计(精选17篇)10-12

《秋天》教学设计集合15篇08-25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精选15篇)07-11

《秋天》教学设计(通用16篇)09-06

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设计(通用20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