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学设计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窦娥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窦娥冤教学设计1
一、设计依据
1.课标依据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新课标”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中“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教学实际,希望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后,能在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独特之美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经验和语言表达,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并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情感态度和观念,同时也提升自身思维品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教材依据
戏剧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样式,产生过许多激动人心、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古代戏曲作品的能力,华师大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在第一册学习古典诗歌和古代小说,第二册学习乐府叙事诗的基础上,在第三册设计了第六单元即“词曲及鉴赏”单元。其中《窦娥冤》、《长亭送别》作为元杂剧,可算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范例,而《窦娥冤(节选)》作为高中阶段唯一一篇古代戏曲文学必修篇目,在教学上有其标本意义。
3.单元依据
本单元主题为“宋词元曲及其鉴赏”,共五篇课文,其中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和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杂剧。本单元作为高中阶段唯一涉及中国古代戏曲的单元,在该方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了解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大致脉络和线索;能够借助对戏曲剧本情节的梳理,以及对人物语言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进而体会作品情节设计的匠心;使学生掌握阅读古代戏曲文学的基本方法,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4.文本特点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和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窦娥冤(节选)》作为该剧的高潮部分,其张弛有度的情节安排、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本色自然的语言唱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深刻入髓的主题思想都是值得细品探究的。以其强烈的悲剧性为切入口,紧扣悲剧故事情节、悲剧人物形象、悲剧产生根源、悲剧艺术效果逐层深入地去体味鉴赏探究,以期加深剧作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基引趣。
5.学生情况
高二(17)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自身知识杂而无序,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戏曲知识,无论是兴趣还是相关知识点,都不成体系。又因时空距离、概念差异,学生到高二才第一次接触中国古代戏曲。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上会有较大障碍,存在相关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的缺失。在前期整合必要的知识以激发其兴趣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的课本剧排演经验,令其在“演”中研读文本,在“研”中批判理解,在“看”中思考人生。同时教师给予学生一定品鉴赏析方面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不同解读方式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逐步实现审美体验,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古代戏曲文化的门。
二、教学目标
1.分析窦娥悲剧形象,挖掘窦娥悲剧根源。
2.探究悲剧艺术效果,逐步深化审美体验。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表演法、点拨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
1.资料准备
导学案、教学设计、PPT、戏曲视频资料、拓展资料
2.活动准备
(1)课前预习:熟读文本,查阅有关《窦娥冤》资料。
(2)课本剧排演:学生自主报名、自行选编课本剧内容并进行排演。
(3)情境创设:课前播放春晚戏曲联唱视频,使学生直观体验古典戏曲魅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
1.【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故事情节梳理
(1)【学生活动】表演、观看课本剧。
(2)【教师活动】(问题1)结合课本剧剧情,速览本课课文,请问什么字眼出现得最多最频繁?
【学生活动】迅速浏览课文并圈画出文中高频词闪现处并回答。
【明确】怨、冤(12处)
(3)【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情节内容。
【明确】(板书)情节情感
押赴刑场由冤生怨
冤婆媳诀别由冤生悲怨
临刑誓愿由冤生恨
【明确】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设计目的】通过课本剧的角色还原帮助学生理解剧情,实现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高频词以把握剧情情感基调,根据剧情张弛节奏来梳理情节。
2.【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人物形象分析
(1)【教师活动】请大家结合课文说说窦娥身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有哪些?【学生活动】快速跳读,勾画要点,思考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明确】传统美德:善良、孝顺、坚贞、正直、勤劳、淳朴……
反抗精神:坚强、刚烈、不屈服、敢反抗……
(2)【教师活动】这样一个年轻美好的生命却要被冤杀,在她走向刑场的时候应该有许多话要说,集中体现在课文哪些地方?
【明确】[端正好][滚绣球]和三桩誓愿
(3)【教师活动】窦娥对主宰世界的天地持什么态度?
【学生活动】齐读[端正好][滚绣球],圈画回答问题。
【明确】反抗、不满、愤懑、责问、控诉、无奈……
(4)【教师活动】这个美丽柔弱的生命被逼向了死亡,她此刻的愤懑还不是最强烈的,最强烈的声音在何处?
【明确】三桩誓愿。
【学生活动】根据课文完成相关表格并交流。
内容典故应验时间应验范围监斩官态度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抗旱三年
【教师活动】(追问1)三桩誓愿看似临死前随兴而发,那么可以互换吗?
【明确】不能,因为三愿层层深入递进。
【设计目的】通过诵读和对文本圈画分析归纳人物性格,运用表格理清文本信息,寻找相关细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之联系起来理解文本,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悲剧性特点。
3.【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根源深入挖掘
(1)【教师活动】假设给窦娥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么她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请以“假设窦娥……,她就不会死”的假设命题格式,结合剧中已知现实条件进行推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发言。
【明确】(PPT)悲剧的实质,在于冲突,即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别林斯基)
【设计目的】借由假设某前提,预设窦娥不会死,再与文中导致窦娥悲剧的主客观因素相对应后产生矛盾,无法成立,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该悲剧产生的根源及其不可避免。
4.【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艺术效果探究
(1)【教师活动】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下面三种结局哪一种最好或最不好?侧重一点说说原因。
为更好表现主旨,有导演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现主题,于是让戏在高潮处(第三折)结束。
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鬼魂显灵,托梦父亲,最后洗雪了冤情。
明代人叶宪祖改编《窦娥冤》为《金锁记》:窦娥丈夫并未夭折,而是赴京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明确】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求说明理由,自圆其说。
(1)【教师活动】(追问1)从全剧结局看,窦娥的三桩誓愿有两桩当场实现,第三桩三年实现,最后连冤情也得到昭雪,为什么我们依然觉得这是一出悲剧?
【明确】(PPT)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
【教师活动】(追问2)将现实生活中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结局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是什么创作手法?
【明确】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局更能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强烈的爱和憎,而这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
【设计目的】通过三种结局的比较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所运用的浪漫主义手法,及其强化的悲剧艺术效果。
(三)总结(师生共同概括)
1.窦娥形象概括
2.课文主题概括
3.教师归纳总结
六、巩固拓展
1.巩固性作业
你如何看待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楚州百姓受苦的“亢旱三年”是否与窦娥善良本性矛盾?(300字短文)
2.拓展性作业
阅读张燕瑾《<窦娥冤>的悲剧价值》、胡琳《浅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梳理读书提纲,做好书摘记录。
窦娥冤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品味语言,认识曲文的艺术手法
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全文(曲文)
正音正义:提防阡陌刽子手嗟叹亢旱
二、剧情分析
(一)问:本折故事分为几个场景?从哪里划分?为什么?
1、[端正好][滚绣球]
2、[倘秀才]——[鲍老儿]
3、[耍孩儿]至[煞尾]
(二)分析曲词的内容和情感
齐读第一个场景。要求用富有情感的语言。
1、这两段曲词写了什么内容?
愤怒控诉。(板书)
————天地不公。天,上指统治者;地,下指官吏。这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
2、从曲词中你读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⑴怨——天地:“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⑵恨——不平:“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⑶哀——自己:“哎,只落得两泪涟连。”
3、这两首曲子,情感激昂。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⑴对偶句:整齐,语气连贯,适于表达畅达的情感。
⑵对比手法:鲜明的情感色彩。
⑶呼告:情感喷发式的直抒胸臆。
⑷“字句皆无忌惮”的语言:口语:“葫芦提”“合”等。自然,不受约束,情感力量充分。
分角色朗读第二个场景。
1、这一场景主要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感情基调是什么?
哀婉凄恻。(板书)
2、这一场景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
善良,孝顺。(板书)
3、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以善良的被毁灭,揭露社会的黑暗。这个人越是善良,温顺,揭露的意义越深刻。
第二课时
一、齐读“三桩誓愿”曲词。
1、“三桩誓愿”,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情感?
抗争精神和坚信冤情被雪的壮烈。(板书)
2、为什么要发三桩誓愿?一桩不行吗?
不行。
⑴因为历史上和冤有关的传说有好几个,窦娥觉得冤情太深,少了不充分。
⑵三个誓愿有不同的程度。
①血洒白练:不落红尘。
②六月飞雪:洁白不染。
③亢旱三年:惩罚世道。
显示自己的冤情——报复这不公平的世道。
3、对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你怎样认识?
理想的寄托。如果你受了冤屈,也会这样想,虽然不合逻辑,但却合乎情感。
明代叶宪祖改编《窦娥冤》故事,名为《金锁记》。记窦娥丈夫蔡昌宗并未夭折,而是于上京途中黄河遇险,掉落水中,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上京应举,状元及第。窦娥刑场当刑时,大雪纷飞,监斩官急令刀下留人,收入监房。后窦天章为肃政廉访使,为窦娥平反冤情,父女进京,于舟中遇到蔡昌宗,夫妻团圆。
这两种结局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二、最后“煞尾”一节,曲词有什么特点?
景物渲染。
三、元杂剧基本知识(略)
四、背诵《滚绣球》
窦娥冤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提高鉴赏古典戏曲的艺术素养。
(二)、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三)、认识封建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的黑暗现实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难点和重点:
(一)、这曲戏由几部分组成?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二)、如何理解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反抗精神?
三、教学方法安排:
点拨、研讨、赏鉴
四、学时量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斋叟,金未元初大都人(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尘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的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60多部,但大都散失了,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子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讲授课文
1、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多少曲牌?都属于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有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要求)
明确:10个曲牌有三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宣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鱼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三、作业设计:背诵[端正好][滚秀才]两个曲子
四、板书设计
一关汉卿
二、情节结构:窦娥指斥天地鬼神——告别婆婆——发下三大誓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研学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一层
齐读课文第一层的两支曲子
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天地惊鬼神。”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的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筑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二、分析第二层:
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求远呢?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的善良与淳朴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的一面。
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情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做分析
(原文略)
三、提问: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明确: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戏情的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对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四、阅读[快活三][鲤鱼儿]
提问: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婆婆提出的希望的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呢?
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受冤屈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五、阅读第三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确: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桩誓愿是六朋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苍得到反应。第三桩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介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
六、她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是否矛盾?
明确:窦娥对天地的指斥和感受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者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动动容不定期昭雪窦娥的冤案。
归纳主题
本剧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七、作业设计:
如何分析理解窦娥的反抗精神?
八、板书设计:
窦娥冤
1、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2、三桩誓愿是什么?表现了窦娥什么样怕精神?
3、归纳主题
4、作业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4
【教学分析】
1、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戏剧单元,《窦娥冤》为第一课,所以教师应在第一课时简介戏剧常识:1戏剧的定义。2剧本构成。3戏剧冲突的重要性。
2、教材分析:《窦娥冤》属于元杂剧,有其不同于一般戏剧的特点,故也应在进入文本之前简介元杂剧的特点:本、折、宫调等。
3、文本分析:
⑴ 《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剧中著名的悲剧,有着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故教学重点之一应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本剧的悲剧性及其悲剧效果的形成,力求通过本剧的学习,使学生对悲剧作品有初步的鉴赏常识和能力。
⑵ 《窦娥冤》塑造了窦娥这一光彩的人物形象,作为剧本解读,分析她的性格应为本文学习的又一重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1、由回顾初中所学戏剧导入。
2、简介戏剧、元杂剧常识,简介关汉卿及“元曲四大家”。
3、学生(教师)复述情节,概括大意。
板书情节:
楔子(序幕):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4、突破两个教学重点:
教师关键两问
⑴窦娥身上哪一点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结合文本回答。
例:反抗性、刚强、善良、孝顺等。重点引导体会其反抗性,师生可共同划出本剧的矛盾冲突示意图,看清窦娥这一弱女子对抗的对象──地痞流氓和昏官,体会窦娥在冲突中没有丝毫犹豫、退缩和畏惧。尤其是临死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更让我们类比想到了另一人物:桑迪亚歌。窦娥就像这位老人一样,她可以被消灭,但恶势力却不能将她打败。(这一解读较成功,学生对窦娥形象的光彩开始有所领悟)
⑵ 《窦娥冤》这出悲剧位列世界十大悲剧之中,你认为哪些因素造就了本剧的悲剧效果?
问题分解为:
①什么是悲剧?
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②本剧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紧扣“美的、有价值的”这一核心,学生联系窦娥这一人物的光彩就较易理解了。
附加提示:窦娥这一人物的不幸身世,更加重了人物的悲剧性。
5、拓展阅读、对比研讨:
对照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六月雪》的剧情,进一步体会《窦娥冤》的悲剧效果的来源。
6、求异思维,培养质疑精神。
你敢挑《窦娥冤》的错吗?你认为《窦娥冤》中又没有缺憾之处?
例:第二折中桃杌审案太过仓促,既不合人物性格,有不合于常理。
7、作业:
⑴积累重点词语
⑵背诵《滚绣球》曲词。
推荐观赏:电影《黑暗中的舞者》(一部简约而又震撼人心的悲剧)
窦娥冤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无杂剧的一般知识,了解了《窦娥冤》的剧情。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窦娥是怎样一个窦娥,她的冤又是怎样的冤。
二、分析人物性格
1、本文节选的第三折共可以划分为三个场面,那么在这三个场面中各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呢?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
(1)第一场景:指斥天地
①为什么要指斥天地?
天道不公,平白受冤,内心悲愤因而指斥
②流露出她怎样的情绪?
怨愤、埋怨、控诉
③表现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坚强、具有反抗性格
(2)第二场面:决别婆婆
①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
善良、孝顺
②哪些地方表现出她的善良?
绕后街而走,怕婆婆伤心
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
临别对婆婆的劝导和嘱托
(3)第三场景:三桩誓愿
①为什么要了下三桩誓愿?
不甘心平白受冤、想要昭示冤情、惩罚世道
②表现其怎样的性格呢?
表现其反抗性格
③为什么发下三桩誓愿就表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呢?
因为她表现了窦娥对现实的不满,惩罚世道,更是其反抗精神的体现。
④首尾表现出的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
前者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怨恨的是现实的社会。后者是无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中国人思想深处最后的精神依靠。
因而,前后的所指不同,二者并不矛盾。
(4)总结:
通过三个场景的分析我们看到窦娥的性格中表现出两部分,一部分便是她善良的一面,这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是她的反抗性格,这是她的突出性格。
三、主题
①题目叫作《窦娥冤》,为什么不写她怎样受冤而写她的善良呢?
突出社会的黑暗,善良的人遭受冤屈,更能表现社会的不公。
②写她的反抗性格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呢?
突出她的冤,这样的人要进行反抗,要发下誓愿惩罚世道是因其蒙冤的深重。
③这样善良的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是谁造成的呢?
其中有:张驴儿的陷害,
有昏官陶杌的无能和草菅人命
蔡婆的引狼入室
窦天章典卖女儿
这些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社会的不公、昏官恶霸的横行、善良人蒙受冤情是社会原因造成的。
四、写作手法
1、用三桩誓愿明冤为什么?
希望昭示自己的冤情,希望上天主持公道。
2、用一桩不行吗?三者什么关系?
不行,三者是递进关系,感情越来越强烈。
誓愿意义时间空间情感
血溅白练不落红尘当时当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
六月飞雪清白高洁之后楚州若窦娥我委实冤枉
亢旱三年惩罚世道三年楚州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
3、总结:
三桩誓愿都昭示冤情,不仅要昭示冤情,还要报复和惩罚。一个善良温顺的子女子产生这么大的仇恨是因为其冤情的深重,让人无法承受。
4、这些誓愿在现实世界里能实现吗?
不能
5、那为什么在剧中一一实现?有什么好处?
这是作者想象的奇特和夸张,表达了惩恶扬善的愿望。
6、总结写作手法
想象和夸张还有神话是浪漫主义的特征,因而本是现实主义和浪漫方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
指斥天地:坚强、反抗性
诀别婆婆:善良、孝顺社会原因
三桩誓愿:反抗性格
血溅白练不落红尘
三桩誓愿六月飞雪清白高洁想象、夸张、神话
亢旱三年惩罚世道
六、作业:
仔细阅读[滚绣球]曲牌,思考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进而思考戏曲的语言特点。
窦娥冤教学设计6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⑵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⑶理解剧中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
⑴实践活动,通过分角色饰演激发兴趣。
⑵品味鉴赏戏剧语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在熟悉戏曲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剧情,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欣赏一副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请同学谈一谈其中蕴含的道理。
明确:戏剧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二、解题
1、元杂剧介绍:
⑴结构—楔子,一本四折。
⑵角色—末、旦、净、杂(上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
⑶剧本的构成──唱、(结合课本介绍宫调与曲牌)、科、白。
2、关汉卿介绍:元杂剧界的领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戏剧语言(本色派)
三、整体感知,概括剧情
请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的剧情,教师补充第四折剧情、
四、把握窦娥形象
提问: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后发言)
提示:从人物语言入手把握人物性格
明确:坚贞刚烈,善良孝顺,反抗。(言之有据即可)
五、主题
谁之过也?
学生结合剧情思考并讨论;窦娥是一位善良,孝顺、坚强的女性形象,但这么美好的人为何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是谁之过呢?
明确:人人有责──社会环境(暗无天日,是非颠倒的社会)
本剧的主要矛盾属于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六、作业
思考研讨与练习一,完成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赏析第三折,进一步理解窦娥的反抗性,理解其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2、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3、探究阅读:解读祥林嫂、窦娥两位女性形象。
〖教学步骤〗
一、理清本折戏剧情节
三个场景:
赴法场
情节结构──见蔡婆
在刑场
(分角色饰演本折)
二、具体分析每一场景
1、第一场景──赴法场:
⑴朗读[端正好][滚绣球]并思考,写了什么内容──控诉天地
置疑1: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现在怎么却成了斥骂的对象呢?
明确:既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悲伤,又表达了对不公正的封建法制和封建秩序的抗议和否定,集中地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⑵这两首曲子感情如此激昂,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去营造这种效果?
2、第二个场景──见蔡婆:
问题1:这一场景着力表现窦娥的什么性格特点?──善良孝顺
问题2:作者有意通过这一场景刻画窦娥的善良,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帮助?
(结合第一场景)通过善良被毁灭来揭露社会的黑暗,窦娥越是善良孝顺,揭露的意义就越深刻、越是善良的人被逼反抗,越能体现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揭露与否定。
3、第三个场景──誓愿:
⑴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三桩誓愿明确: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⑵三桩誓愿向谁发下?—天地
置疑2:岂不是与第一场景中骂天地的情形自相矛盾?
明确: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三、理解戏剧中浪漫手法的运用
1、课文写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这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手法)试就这种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2、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作品也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呢?
四、组织学生探究式阅读
解读祥林嫂、窦娥两位女性形象。
明确:两位女性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从她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各异。在窦娥的身上,表现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向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这是祥林嫂无法企及的。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解读祥林嫂,窦娥两位形象,并表述为文字。
窦娥冤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 即目标之⑵、⑶、⑷
教学难点:
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⑵、对第三折 [ 端正好 ][ 滚绣球 ] [ 耍孩儿 ] 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⑴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 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2 、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 .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 .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教学时数: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 、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15 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 b 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 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 )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①介绍。
1 、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 31 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
2 、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可由多人共同完成) 板书简示为:
⑴、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⑵、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⑶、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⑷、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四、课后自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第 二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本节: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作进一步鉴赏。
二、鉴赏第三折。
㈠、女生齐读 [ 端正好 ] ,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男生给出答案,明确』
“没来由”“不提防” 可见窦娥无辜受冤,是蒙冤。(板书: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㈡、揣摩试读 [ 滚绣球 ] ,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1 、女生读,男生给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2 、老师范读
3 、『同桌讨论问题,给个说法』
明确窦娥有感于天地:
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真冤啊!冤至极,就怨天地。(板书:怨恨)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
㈢、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板书:忍冤)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真善良啊。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 [ 叨叨令 ] 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
[ 快活三 ] 、 [ 鲍老儿 ] ,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
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板书:悲愤)
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呀。
窦娥冤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2、揣摩人物语言和作家语言,增强学生建构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结合文本分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人物言行,概括人物形象;结合戏剧冲突,探究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天”的内涵及三桩誓愿中体现的浪漫主义手法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讨论法、比较法
学习方法:
跨媒介阅读、合作探究、圈点勾画
教具准备:
PPT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梳理剧本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
PPT显示:
戏剧本属虚,虚内寻实,实非为实,虚非为虚,虚虚实实,方寸地生杀予夺,荣辱贵贱,做来千秋事业,莫道当局是假;
弹唱原为乐,乐中藏忧,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乐乐忧忧,顷刻间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现出万代人情,须从戏里传真
明确:戏剧虽说是一门表演艺术,但它却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展示生活,它在使我们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二、介绍戏剧的相关知识
1、什么叫戏剧
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说明,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2、戏剧的要素和特点:
⑴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⑵特点
①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②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③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戏剧的分类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
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
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4、元杂剧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⑴分类
散曲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唱
元曲
杂剧(散曲+“科”+“白”)唱+演
例如:
散曲:小令:只含一支曲子
〈天静沙·秋思〉
套曲:合一个曲调中的多个曲子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
⑵结构
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xx科” 。
剧本的构成:唱、科、白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⑶角色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lái)儿(小厮)。
⑷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西厢记》
郑光祖《倩女离魂》
⑸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⑹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四大家之首
马致远散曲《天净沙·秋思》杂剧《汉宫秋》
白朴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
郑光祖杂剧《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三、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他在元代剧坛高居“元曲四大家”之首。据记载,他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四、预习检测
1、识记语音
当垆、()临邛()变徵()
知契()情怀冗冗()鼓三通()
忤逆()燕侣莺俦()苌弘()
孛老()绣闼()刬的()
罪愆()撚断脊筋()恓惶()
祗候()桃杌()喝撺厢()
提防()盗跖()尸骸()
错勘()杳无()瀽()
前合后偃()石陌荒阡()()
哥哥行()鳏寡孤独()()亢旱()
鞍鞯()鞍鞴(bèi)
2、了解词义
浑家:指妻子争奈:怎奈,无奈处分:责备
知契:知己燕侣莺俦:比喻夫妻忤逆:不孝顺
看觑:照看,照顾刬的:平白无故的,怎的执料:照料,料理
糊突:混淆则是:只当是葫芦提:糊涂
暄:炎热干家缘:操劳家务亢旱:大旱
搬掉:哄骗,挑唆典刑:按法行刑寿延:寿命长
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错勘:错误的判断
灭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
昏聩:眼花耳聋,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人到中年万事休:人到中年就没什么前途了
一马难将两鞍鞴:比喻一个妇女不能出嫁两次
覆盆不照太阳辉:比喻衙门暗无天日,也比喻遭受冤屈
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黄金是世俗所宝贵的,从小相交到白头的朋友是很少的
五、整体感知课文
这部剧共有四折,课文节选了前三折,请大家简要概括每一折的故事情节。
1、通读全文,思考
2、明确
《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由蔡婆婆独白开始。
四折的内容分别构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课文情节:
楔子: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课文情节:
第一折: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第二折: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却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言一一应验。
第四折:写窦天章一举及第,官授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终为窦娥洗涮冤屈,报仇雪恨。
六、布置作业
完成《成长资源》第一课预习案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探究窦娥形象及挖掘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剧情导入
二、以窦娥为主语总结每一部分内容,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⑴被抵作童养媳。
⑵拒绝改嫁。
⑶蒙冤入狱。
⑷含冤被斩。解赴刑场,指斥天地;诀别婆婆,至善至孝;三大誓愿,昭示清白,有反抗精神。
三、重点探究:把握窦娥的性格特征
1、分析讨论:面对逼婚和屈打,窦娥是怎样做的?表现了窦娥什么品性?
明确:
窦娥:知书达礼,孝顺父母,谨守节操,威武不屈。
2、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四、难点突破:结合戏剧的矛盾冲突理解主题
1、思考:窦娥的”冤"是谁造成的?
明确:
蔡婆婆:有点贪财,本质不坏,软弱。
张驴儿:厚颜无耻,贪财好色,地痞流氓,无所不为。
张父: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县令桃杌:贪赃枉法的赃官、昏官,办事糊涂,作风武断,认钱不讲理。
赛卢医:表里不一,心术不正;既是造恶者,又是助恶者。
2、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
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被判以死罪;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
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小结: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3、本剧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归纳概括主旨。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是主人公认识的结晶,是剧本的点睛之笔,一语道破造成窦娥冤案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封建官吏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腐朽黑暗本质。表明,窦娥的悲剧是社会悲剧。
主题: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规范练》第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赏析第三折,体会人物情感,学习文章浪漫主义手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窦娥原指望谁主持正义?申冤无门,窦娥是怎样抗争的?
二、初读文本,感知人物悲情。
㈠在第三折中,窦娥的形象在剧烈的戏剧冲突中被塑造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请思考:本折可以分几个场景?体现窦娥什么情感?
1、研读第三折
2、学生发言
3、明确
绑赴刑场指斥天地
鸣冤叫屈愤
窦娥婆媳诀别后街相见
诉说冤情悲
临刑发誓怨气冲天
冤情昭然怒
㈡合作探究:最能体现窦娥怨愤之情的曲子是哪一支?
1、思考讨论
2、 参考
《滚绣球》: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表达了主人公悲极、愤极、怨极、怒极、无奈之极的思想感情。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揭示出好人遭殃坏人横行的社会不公平,这是窦娥用生命换来的认识,流淌着包括自己在内的善良不幸者的悲痛,汹涌着对作恶多端却不遭报应之徒的无比愤怒。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善良的窦娥虽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决不屈从上天的安排,她指天骂地、痛斥是非不分的天地,她不屈的反抗精神在闪光。这是窦娥在生命的尽头用尽全力吼出的一句,多么悲恨,多么无奈,又多么痛快淋漓。
3、难点突破:理解“天”这个意象。
思考: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明确: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司马迁
译: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
(2)在这里“天”隐喻的是什么?
明确:统治者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喻。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三、难点突突破:体会剧本浪漫主义手法。
1、窦娥临刑前发出了哪三桩誓言,运用了哪些典故?每桩誓愿表现了窦娥什么样的愿望?
明确:
一愿 | 二愿 | 三愿 | |
宾白 | “若是我窦娥 委实冤枉” | “若窦娥 委实冤枉” | “我窦娥死的 委实冤枉” |
宾白唱词 | 血溅白练 (自身) | 六月飞雪 (感天) | 楚州亢旱三年 (感天动地) |
目的影响 |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 ——冤情不浅 | “免着我尸骸现” ——清白一身 | “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怨气冲天,希望上天惩治邪恶 |
典故 |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 六月飞霜 | 东海孝妇 |
3、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否矛盾呢?
明确:
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4、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在现实情况下能够应验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
这一超现实的情节首先是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窦娥是无力辩白自己的冤屈的,她的故事到她被斩就结束了。这样,她强烈的反抗精神便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为了突出窦娥的反抗精神及其巨大力量,作者安排了这样的超现实情节。其次,这种安排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被毁灭的主人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强大的力量的例子屡见不鲜,这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的、进步的事物的肯定和支持,也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再次,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
四、比较鉴赏
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五、课堂小结
鲁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六、作业
1、试将《窦娥冤》改写成现代话剧。
2、写一篇评述《窦娥冤》的文章。
【窦娥冤教学设计8篇】相关文章:
《窦娥冤》教学设计12-13
窦娥冤历史典故大全07-11
(必修四)窦娥冤教案03-20
《夜色》教学设计01-13
《种子》教学设计01-01
咏柳教学设计12-25
《台阶》教学设计12-19
盼教学设计11-26
《松鼠》教学设计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