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熟字加笔画”是一种有效的记字方法。
2、积累ABAB式的词语。
3、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5、重点练习相关的基本笔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并交流书写的感受。
6、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训练,鼓励学生敢于与他们交流。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相关的字、词、句的训练。
2、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习惯。
3、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习惯。
三、教学难点
注重口语表达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练习卡。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感受并巩固“熟字加笔画”的识记方法)
引导观察,发现规律,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带读:口、四、古、田、白、由。
2、再读六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后五个字都是给口字加上两笔所组成的。
3、请你也来试一试。(及时鼓励、表扬组成其他字的同学)
4、扩展训练:
(1)试着给口字加上三笔或四笔。
(2)小组学习:自己找可添加笔画的字。
例:“日”加一笔:田、申、白、旦、旧……
加两笔:百、自、早……
(3)小组汇报。
(二)词语超市。(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特殊形式词语归类积累)
读中发现规律:
1、教师出示词卡,指名带读。
2、请学生再读:发现了什么?(一、三相同;二、四相同,是ABAB式)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听出了什么?(体会ABAB式词的强调作用)
4、请学生自己练习读。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用到过这样的词语吗?
丰富词语积累: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ABAB式词积累到“我的词语库”中。
(三)选词写话。(口语表达训练)
1、请学生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带读。
3、教师带学生理解词语大意。(提示词语的使用范围)
4、请学生自选词语练习说话。
有兴趣的学生可选用两个或多个词语说句子。
5、指名反馈。(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四)阅读欣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古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3、请学生再练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指名反馈。(配乐朗读)
(五)作业。
朗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请学生自读所给汉字。指名认读。
2、学习“迟”字。
(1)学生按笔顺自学“迟字”。(了解笔顺规则:先里后外)
(2)重点指导写好走之旁。(三笔写成)
(3)学生练写“迟”字。
3、小组学习:观察其余的字。
(1)重点观察,说一说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二)语文生活。
1、看图思考。
课本第51页图上的猴子、小熊和小白兔举着相机照什么呢?
2、想象训练。
小小的照片能记下美好的时刻。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
3、小组学习。请学生介绍自己照片的故事。
请小组推荐本组说的最好的同学进行汇报。教师指导,要求不要过高,说出给谁拍照,为什么拍照即可。
4、请同学们动笔,把这个拍照片的故事试着写一写。(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写)
(三)作业。把想象的内容写成几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法:自主探究
教具:课件
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②把握诗歌的结构。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板书课题。)
2.整体感知
范读:由教师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展示课件)
理想的意义(1)
理想的历史意义(2、3)
理想的人格意义(4、5、6、)
理想的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3.研讨与赏析
①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作业:背诵这首诗歌,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知道用分析法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
2. 能正确列式解答,掌握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3. 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4.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
难点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灵活检验。
课型、主要教学方法
新授课 讲解法 讨论法 练习法
缙云实验小学 陈耀红
操 作 过 程
板书设计: 一般的三步计算计算的应用题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少8棵
(1) 四年级种树多少棵? 36×2=72(棵)
(2) 三、四年级一共种树多少棵? 72+36=108(棵)
(3) 五年级种树多少棵? 108-8=100(棵)
教师活动 预计时间(18 )分
学生活动 预计时间( 22 )分
一. 复习旧知.
1. (大屏幕出示准备题):同学们种树,三年级种了36课,四年级种的棵数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共种了多少棵?
2. 指名读题.
3. 板书综合算式.
4. 还有其他解法吗?
二. 新授
1. 导入课题.
出示例1: (把准备题中的三、四年级一共种树多少棵?改成五年级种的棵数比三、四年级种的棵数少8棵,五年级种树多少棵?)----引入课题。
2. 指导理解题意,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
(1)指名说条件和问题。
(2)评议所画的线段图是否符合题意,修改。
3. 指导探求解题思路。
(1)、问:要求“五年级种多少棵”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指名回答。
小结解题思路。
(3)、出示解题步骤。
4、 指导尝试解答。
(根据回答板书)
板书综合算式.
5、教学检验方法。
问:你有什方法对这道题进行检验?
小结:(1)把得数当作已知数再算一遍.
(2)换一种方法解答.
三. 试一试.
出示(例1:缺少问题)
要求:提出一个用不同方法解答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 解题思路训练。
2. 针对性练习
3、总结.
五、检测练习.
1. 读题,画出线段图.
2. 说出解题思路.
3. 列式解答.
4.可能有:36×(2+1)
1.齐读课题
2. 仔细读题.
(1) 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 根据条件在准备题已画的线段图上进行修改。
3.探求解题方法.
(1)、讨论,回答。
(2)、同桌互说解题思路,指名说。
4.尝试解答。
(1) (1)分步列式
(2)综合列式
(3)还有什么方法?
5.想一想:有那些方法可以进行检验?
说出方法。
尝试练习.
(1)提出问题。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议.
读题并填空。
(1) 小明有12张邮票,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小华的邮票比小明和小青的总数多8张,小华有几张?想:要求小华有几张邮票,要知道
( )和( )各有几张邮票,已知( )
,所以要先求出 ( ) 的邮票张数,再求出 ( ),最后求( ) 。
完成练一练1。
1.板演。
2.校对,集体讲评 。
编应用题。(三
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感悟继母的狠毒、七个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丽??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感悟继母的狠毒、七个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丽。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童话。
1、 同学们,你们从出生到现在一定听过很多故事吧,那童话故事你们爱听吗?今天老师就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选自《格林童话》(出示书),这本书里的故事原本是德国民间世代流传下来的,后经格林两兄弟十几年的收集整理,成了流传后世的文学瑰宝。这本书里故事很多都是在贫穷困苦的人民中流传的,所以故事中的主人公很多是“弱小者”,他们虽然弱小,但是他们却比“强大者”精神优越,他们善良,正直,敢于用机智的幽默去和那些“强大者”们较量,而“弱小者”也总是最后的胜利者。想认识他们吗?看看,她是谁?(教师在黑板上帖上美丽的白雪公主的'卡通图片)
2、 谁愿意叫叫她的名字?
3、 知道她为什么叫“白雪公主”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知道多少说多少。)
4、 课件出示:
《白雪公主》这本书的精彩封面,旁边写着“白雪公主”名字的由来:从前有一位王后,生了一个女儿,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王后就给她取了个漂亮的名字叫白雪公主(学生边看封面及相关内容,边听配乐朗读介绍。)
5、 喜欢白雪公主吗?想更多的了解她吗?
二、 走进人物,自读自悟。
1快快打开书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读的时候要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
2、现在,请大家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一次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谁愿意把你读懂的告诉大家?
⑴ 四人小组交流。
⑵ 全班交流。
4、.皇后为什么要迫害美丽的白雪公主?(因为她长得太美了。)真的吗?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一个冬天,王后正坐在王宫里为她的女儿做针线活儿,她抬头向窗外望去,看到窗外漂飞的雪花,一不留神,针刺进了她的手指,红红的鲜血流了出来,有几滴血滴落在飘进窗子的雪花上。她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白雪上的鲜红血滴,说道:“但愿我小女儿的皮肤像这洁白的雪和鲜红的血一样那么艳丽,那么娇嫩,头发像这窗子的乌木一般又黑又亮!”她的小女儿渐渐长大了,她的皮肤真的就像雪一样的白嫩,又透着血一样的红润,头发像乌木一样的黑亮。所以王后给她取了个名字,叫白雪公主。但白雪公主还没有长大,她的王后妈妈就死去了。
1师配乐范读
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3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4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5全班交流,答疑解难。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白雪公主的美丽与善良;猎人的好心肠;七个小矮人的爱心;王子的真情;皇后的狠毒??。)
6读读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的,你觉得最美的,或是你最想推荐给大家的句子,过会儿读给大家听。
三、 读演相映,张扬个性。
1、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呢?想不想演一演?那就分小组选择其中的一段演演吧,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漂亮的头饰(展示白雪公主、猎人、王子、七个小矮人、王后、镜子等各个人物的头饰),过会儿演给大家看!
2、森林晚会、(小小课本剧)
四、 书签表意,升华情感。
1、小朋友们,读了《白雪公主》。现在,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这精美的书签上吧!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签,交流评议。
五、 以本为例,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其实童话王国里的朋友可多啦!
瞧,在我们的《格林童话》中,还有勤劳的“灰姑娘”,动人的“睡美人”等(课件出示这两个故事的封面)。,这些朋友在等着我们呢!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和爸爸妈妈,朋友们一起读吧,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钓鱼的启示》一课,通过记叙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课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了许多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文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挂图,字词卡片。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启示”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因为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那么,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3课,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2、(板书课题)理解题目意思:“启示”是什么意思?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整体感知,初识“启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随机释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指名交流。
4、题目是《钓鱼的启示》,请你用“( )”画出作者在钓鱼中收获了一个什么启示。指名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启示”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提问,学生随机回答。体会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做过高要求。)
2、深入体验“我”的情感变化:
⑴ 自读:
在钓鱼的过程中,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一直变化着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边读边体会,可以在旁边做上批注。
⑵ 指导交流:
① 出示语句:
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A、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B、“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C、“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
D、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E、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② 钓到大鱼时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
③ 把鱼放回湖里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我”在这一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高兴、得意→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伤心
3、深入体验父亲的情感:
⑴ 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这一系列情感变化,那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
⑵ 指导交流: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出示相关语句:
①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②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⑶ 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4、感悟“启示”:
⑴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没有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
⑵ 学生默读思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出示文中的重点语句:“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① 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②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③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⑶ 指导朗读这段话。
四、引起共鸣,升华“启示”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
五、课外拓展,延伸“启示”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同学们,请记住: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得意、高兴
放鱼回湖: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伤心
受到启示: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复习导入,巩固所学
1.以卡片检查生字。(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
二、逐段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明白王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文。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说说王二小是怎样放哨的?(一边放牛,一边警惕地望着远方。)
一边……一边……在这里指什么?(指王二小同时做两件事:放牛、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3)句式训练:一边……一边……
(4)为什么敌人要王二小带路呢?(敌人出来“扫荡”迷了路)
(5)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6)思考: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顺从”是什么意思?王二小真的顺从吗?从哪个词看出来?(装着)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
(2)讨论:王二小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3)“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这句话什么意思?(周围都有八路军在埋伏,敌人被包围了)
(4)(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6)思考:王二小是为什么牺牲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讨论,汇报: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被敌人杀害的。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三、指导朗读,升华感情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四、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分析字形结构,说说每个字的部首及记忆方法。
2.全班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练习扩词,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教师示范指导:
(1)“边、这、进、道”的部首都是“走之”,应重点指导,写时注意:三笔写成、点和横不要连、捺是平捺,不要写斜。
(2)“从”的第一个人的捺变成点。
5.学生描红,临写。
6.优秀作品展示,师生评议。
五、课后延伸,实践拓展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板书设计:
23王二小
小英雄
一边……一边
带路
被杀害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预设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能通过读读、说说,感受自己学会自己能做的事的意义。
⑵ 能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充实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
3、能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充实课文。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会干什么呢?你是怎么学会的呢?
2、有些小朋友能在别人的帮助下,或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学会做一样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自己去吧》。
3、读题。(注意吧是轻声。)
4、识记自、己、吧(自是目上加撇、己是起去掉走字底。)
5、书写自和己。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⑴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⑵ 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学生按要求自主读课文。
3、检查反馈:
课文有几个小节?(2个)请2个小朋友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要求:其他小朋友要认真的听,他们是不是把字都读正确了。
4、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出示生字 指名读──齐读。
5、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同桌讨论一下。
三、反馈记字的方法,认识新偏旁
1、开火车读生字。
2、识字反馈,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更通顺。
四、感悟文本,发挥想象
1、出示练习:课文写了 ( )学( )和( )学( )的事。
2、先一起来看看小鸭学游泳这一节。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 3句)
你能一句句的读好吗?自己试试。
3、(出示课文第一段中小鸭和妈妈的对话。)一、二两句话是小鸭和妈妈的对话。谁能当小鸭,谁能当妈妈来把这两句话读好呢?请学生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
反馈:你的您字读得多标准啊!我们一起来看看,您和你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在我心上,多么尊敬啊!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请三个学生读)一起来试试吧!
4、看,小鸭和妈妈说话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样的呀!(小鸭抬起头对妈妈说话。)
是啊,多有礼貌啊!(师板书:有礼貌)你能有礼貌的来读读这句话吗?
5、(出示练习)小鸭( )地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妈妈( )地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6、还有吗?如果你们是小鸭,面对自己的妈妈,你还会怎么样呢?(撒娇、请求、急切)那么妈妈呢?(平静、慈祥、鼓励、亲切)
7、表演读。
8、后来小鸭学会了游泳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出示: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大家真会读书!谁来读读这个句子。(点名读,齐读)
9、学游泳简单吗?会有什么困难呢?
10、是啊,多不简单啊!想想小鸭是怎么学的呢?(出示:第二天,小鸭来到了小溪边)
小结:是啊,尽管有这么多的困难,但是小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学会了游泳。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小节。(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对12个生字的认识,会写东西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背诵课文。
3、通过自学,展开想象,充实文本。
一、巩固识字
走迷宫。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迷宫。迷宫里有许多汉字,如果你能准确读出每个汉字,就能顺利走出迷宫。选出部分学生参加这个游戏。教师点击鼠标一次,迷宫中就出现一个汉字,学生认读生字,直至走出迷宫。
二、举一反三,自主拓展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鸭学游泳这一小节,一起来背一背吧!我们接着来看小鹰学飞翔这一节。先请你自己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完之后看看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 3句话)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二小节与第一小节非常的像。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习第一小节的吗?
2、教师与学生一起整理:我们先是读通小鸭与妈妈的对话,然后用小鸭怎么说和妈妈怎么说来读小鸭与妈妈的对话,再是想象小鸭遇到困难会怎么样?那么请你们也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学习这一小节。
出示学习步骤:反复读小鹰与妈妈的对话;看插图,想象他们对话时的心情,读好对话;想象小鹰学飞翔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感情朗读第2小节。
3、自学同桌互学。
4、反馈。
三、文本升华
1、齐读课文。
2、你认为鸭妈妈和鹰妈妈是好妈妈吗?为什么?
3、你学会了什么呢?能不能像课文一样来说说呢?
出示练习:我说:________?
妈妈说:________。
四、写字教学
1、观察东西,请学生说注意点。
2、师范写。
3、生描红,书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 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⑴ 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⑵ 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 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⑷ 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⑴ 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⑵ 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⑶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⑷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1、指导造句:
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具
大黑板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⑴ 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⑵ 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⑴ 齐读;
⑵ 自由读;
⑶ 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 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 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 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 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
读文作答 口头说答 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 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 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① 角色:坐车人;
② 角色:朋友
⑶ 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 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 (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 总结故事内容 ,复述故事。
⑵ 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 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⑴ 分担角色;
⑵ 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3、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相关文章: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08-1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10篇06-15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10-04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9篇08-15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八篇07-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01-2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9篇07-23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十篇06-26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