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18 08:13: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圆》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62至64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20xx年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年,因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虽然世博会已经于10月31日完美落幕,但是,这场规模空前的盛会却创造了7308万人次参观的新纪录。其中,中国馆是众多展馆中的一朵奇葩,深受游客们的喜爱,它的外观好像古代的一顶帽子,因此又被称为“东方之冠”。此外,城市地球馆也得到了中小学生的青睐。同学们,瞧,这是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它叫“蓝色星球”。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

  师:既然求大圆的周长没有好办法,那么我们就把小圆片做为研究对象。同学们,你能自己先摸一摸圆的周长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找个别学生示范)

  生: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几种方法,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测量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质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方式的互补,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取”和“舍”,即学会分析。】

  3、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展示滚动法和绳绕法,教师点评:同学们,刚才有的同学用绳子绕圆片一周,这种方法属于绳绕法。还有的学生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滚动法。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绕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同学们展示的方法里面一定有你最欣赏的,那么就请大家用你们最欣赏最喜欢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并把测得的数据直接写到圆上。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蓝色星球”最大横截面的周长,再比如赤道的长度,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

  生:不能。

  【设计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回课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4、猜想验证

  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生1:与直径有关。

  生2: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

  师:孩子们,因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与半径有关也就是与直径有关,因此这节课我们先来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与周长,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表格中。补充完整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4号圆片

  ②学习“圆周率”

  师:同学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近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3)渗透数学文化

  师:孩子们,不仅我们发现了圆周率,古人们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得出了圆周率的值是多少。【找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听完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π倍,而且知道了圆周率是个常量,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生:C=πd。(板书公式:C=πd)

  师:如果已知半径呢?

  生:C=2πr。(板书公式: C=2πr)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再次看看“蓝色星球”吧!已知“蓝色星球”最大的横截面的直径是32米,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要求大家先认真审题,然后把你的过程写到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蓝色星球的情境中,运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首尾呼应,使整节课完整而有序。】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世博会不仅汇聚了各具特色的展馆,还有一些纪念品也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这款金镶玉挂件,其中玉的半径是1.5厘米,如果在玉的一周镶一层金边,那么需要多长的金边?

  2、菲利斯大转盘每节车厢旋转一周大约是251.2米,那么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3、课件上所展示的是世博会众多花圃中的一个,如果给这个花圃加上栅栏,需要几米长的栅栏?

  【设计意图:这三道习题是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让学生在掌握了新内容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以设计者的身份参与到世博会的建设中,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去建设属于你们的美丽新世界。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π≈3.14

  C=πd或C=2πr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创设情境时,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激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此同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以相同的方法测量赤道的长度,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第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猜想,在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圆周率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三次回到情景中,使学生在掌握新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最后,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的环节中,以世博会为背景,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这三道题实现了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提高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4

  【微课简介】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一课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适用于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已有初步认识并将学习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学生学习。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应用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对比、分析、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背景】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关于圆的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理解圆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圆周长公式的关键。由于本班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于是将公式推导这一部分设计为学生应用互动学习软件,在预设的任务中以同桌俩俩合作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内容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积极地去探究,通过“再发现”、“再创造”,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对所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的重难点,应用学习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用交互工具建构数学模型,应用对比、分析、概括等去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能力发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要学生借助学习软件,在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活动,从而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

  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探究法。

  【学习环境与资源】

  1、学生分组,每一组至少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

  2、探究工具软件《圆的工具》

  3、学生探究活动纸

  【教学过程】

  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实验探究,构建模型。

  一、出示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要求。

  1、把用来记录探究数据的学生活动纸分发给学生。

  2、介绍实验软件:圆的工具

  3、出示探究活动一的任务:

  二、学生应用软件开展数学实验

  1、同桌合作,轮流进行操作和记录;

  【软件使用说明】

  2、四人小组进一步协作整理数据,发现规律;

  学生应用软件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将相关数据填入活动报告单,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获得结论。

  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纸时,根据需要可引导学生。例如,当问“圆的直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会不会随着周长的变化而变化”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出圆周率是固定的一个数值,从而对圆周率有一定的认识,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根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如何用半径算出圆的周长?”

  这样的过程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简单化,借助现代化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3、组间分享:通过组间的汇报,相互补充各组的发现,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周率。

  三、建构数学模型

  1、通过实验和交流,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能用直径或半径计算圆的周长。

  2、学会按顺利整理数据的实验方法。

  【教学总结】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在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以往都是让学生拿着圆形物体进行直径、周长的测量,从数据中去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的操作过程既耗时又费力,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差距等情况。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操作,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的数据精确化,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获得的一系列数据,既能获得活动探究所需的数据,又能节约很多操作时间,从而使得整节课的重心放在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上,学生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中获得感知,从而顺利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r

  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

  2、d=1.5厘米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

  2、r=1.5厘米

  3、r=3米

  六、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C=dC=2r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活动要求:

  1、各个组成部分面积分配合理,布局合理。

  2、要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要.大致分为:1----4岁;5---8岁;9----12岁。

  3、要有娱乐活动场所、休息场所、小路。

  4、算出各个部分的面积。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回顾并梳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并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圆周长、圆面积问题;结合圆周率的发展史和祖冲之的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难点:

  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同学们,一提到圆,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经过刻苦钻研,求出 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之后我们在计算中为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梳理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我们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关于3.14的口算如何。

  出示口算题目。

  随机评价。

  相信我们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为你们点赞(动作)。

  二、组内交流,完善梳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孩子梳理圆的周长的知识。而后学生尝试像老师这样梳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梳理过程,然后小组内形成共识,确立发言任务,师深入其中一个小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三、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梳理知识时遇到的疑问向大家请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积累的易错题。

  4、再次确认发言顺序,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交流,提升梳理

  1、小组汇报,按照本单元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找三个小组进行汇报。汇报时既要汇报典型题的解法,又要重点说明本组梳理的每个知识点的易错题。在小组汇报成果后,其他学生质疑或作以评价。

  2、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完善,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分层次交流尝试小研究的内容,做到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本单元知识。】

  3、完善自己设计的知识树,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其他学生加以评价,教师予以学生肯定或激励。教师挑选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评价好在哪里。

  师总结:无论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只要能清楚的、有条理的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单元梳理课的重点在于“梳理”,本单元知识公式很多,学生既可以尝试小研究作业单作为知识梳理的结构图,也可以自己设计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形成个性知识树,目的只有一个即提升学生知识整理能力,形成知识网络。】

  五、应用拓展

  结合练习做相应题目,巩固易错易混知识。

  (一)基础题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拓展提高

  1、一张长方形纸片,长60厘米,宽40厘米。用这张纸剪下一个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里有一圆形花坛的周长是50.24米,花坛周围是一条环形小路,小路宽2米,这条环形小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 一辆自行车的轮胎的外直径是1.12米,每分转50周,这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体现基础性、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六、个人整理

  经过本课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反思是成长的催化剂,本环节让学生自由畅谈收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知识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4-28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3-31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案03-13

圆的周长优秀教学设计02-1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精选8篇)03-17

数学圆的周长教案设计02-12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12-13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12-13

认识周长的数学教学设计01-03

《什么是周长》优秀教学设计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