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你知道洞庭湖吗?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二、精读会意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看一看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3、指名读。(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五、作业布置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以画。)
【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2
一、引入:
有位诗人说过,“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谁对我讲述美丽的故事?谁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打开记忆的闸门,你能数清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爱有多少?岁月给母亲带来忧愁,却不能使她对孩子的爱减去半分!当我第一次读到《看不见的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被字里行间传递出的一个母亲对自己儿子浓浓的爱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自己打开书,轻轻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长句不读破句。
评讲——纠正
三、初释课题:
1.板书:看不见
谁看不见?盲童
2.快速读文,根据课文内容给你的信息,你试着介绍盲童。
(1)聪明A,孩子们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B,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2)十岁左右的男孩
(3)打瓶子的技术很差: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
……
3.出示:补全课题板书爱
爱指谁的爱?(母亲,母爱)
4.既然是盲孩子,看不见,但盲人的听力是最好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母亲直接向孩子表述母亲爱的句子。(快速看文,文中是没有的。)
四、重点研读,深入感悟:
1.那么课文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母爱的呢?请你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动的?(能表示母爱的句子,自由说,老师出示这些句子。)
2.小组学习:
出示句子,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感动?
3.品词品句,感悟中心:
(1)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这是对人物什么方面的刻画描写?(神态)怎样的神态?(安详)安详是怎样的面部表情?(慈祥、爱意)既然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神态,那么他是怎么感觉到母亲的慈爱?(轻轻,因为看不见,只有从母亲轻柔的动作中感受爱。)你能读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吗?(朗读指导)
(2)从那母亲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谁判断出她是孩子的'母亲?(作者)你认为怎样的眼神可以让一个不知情的人得出这样的判断?(慈祥、温柔、充满信心、温和等)从母亲的眼神中,你读懂了什么?(爱意)
(3)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理解“顿”(停顿),为什么她要“顿了一下”,(犹豫,害怕刺伤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轻轻”地说,用“轻轻”这个词表示母亲说话声很轻,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母亲可怜孩子,无奈的情绪,怕刺伤孩子的心又怀着深深的爱意)。
(4)“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别的孩子”指哪一种孩子?(正常的孩子,健康的孩子)母亲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跟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平静”这个词换成“铿锵有力”行吗?母亲鼓励孩子什么?(身残志坚)指导朗读(轻轻,又是充满爱意。)
(5)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在写作中,我们常说词应尽量避免重复,那么这里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使用“安详、微笑着”这两个词呢?(执着)你从“也”字得到什么信息?(母亲累了,但仍然坚持着,鼓励着孩子。孩子累了,母亲减慢了速度,附和着儿子的行动。)朗读指导(母亲轻柔的动作和态度中感受爱与鼓励。)
4.在母爱的陪伴与鼓励下,男孩子不断向困难挑战,不向困难屈服。正因为这样,结果当我走出不远……
出示: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破裂声。
五、拓展延伸:
“走出不远,身后穿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破裂声。”此时,作者回过头,看到什么样的情景?母亲对儿子说什么?
六、再释课题:
学完课文,你再来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看不见的爱”。(同桌讨论)
七、课后作业: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关爱。回想一下,你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学着课文,也来写一写。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3
目标:
1、通过文章中对母亲的细节描写感受母爱的无声与深沉,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环境描写,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上的作用,学习这种表达方法,进行语言的积累。
重点:感悟母爱,进行语言积累。
难点:学习本文表达上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词,借助重点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不见的爱》。首先,我们复习一下本课的重点词语。(齐读)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推敲词句,在字里行间感受母爱的伟大。
过渡:下面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哪写句子能让你感受到母亲的爱,用笔画下来,画完自己读一读。
学习第一部分:
目标1、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处对母亲的描写。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师:理解得这么好,能不能把这句话读好呢?(读后指导朗读)
师:这句话应该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才能体现出母亲的安详和她对孩子的爱。谁还想读一读这句话(1名)。
师:我们齐读这句话,注意轻一点,慢一点。
目标2、
师:从这一段的哪些地方你还能感受到母亲的爱?(学生谈感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和鼓励。
师:我们一齐读这段话。(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4——11自然段写了“我”和母亲的对话,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读)
目标1、
师:谁想和大家交流交流?
A、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师:你是一个有心的孩子,从“轻轻地说”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细心的保护,能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B、“别的孩子都这么玩。”
师:让自己的孩子像所有健全的孩子一样过正常的生活,是母亲最朴素的愿望,这句话虽然简单却意味深长,就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吧。
师:还有谁想读?(指名读、齐读)
C、“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师:是呀,母亲的信任就是给予孩子的最大力量,同学们想,当男孩听到母亲这句话时会怎么样?(会变得更自信)
师:你能读出这种信任吗?还有谁能?
师:母亲还告诉孩子“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师:是呀,母亲在意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母亲才这样平静。下面让我们怀着平静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师:多么细心而又坚定的母亲啊!我请一名同学读文中“我”的话,老师读旁白,其他同学读母亲的话,用心体会母亲的平静与坚定。(分角色读对话)
目标2、
师:同学们,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信任、鼓励,同时,也感受到了母亲始终不变的平静、安详,可是作者呢?请同学们看看文中的“我”有什么表现?(怔住、半晌、喃喃、沉默)
师:请同桌之间讨论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呢?
师:是呀,作者被母子俩的举动震惊了,被这平静却又深沉的母爱震憾了,同时被母亲对孩子不变的信任感动了。
师:下面这们再来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小组分角色)
目标3、
师:这段对话除了内容精彩之外,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师:一个是对话可以分段写,一个人的话就一段,知道这样写的好处吗?(条理更清楚)
师:另一个是提示语的位置非常灵活,大家看看这段对话,提示语的位置有几种情况?还有一种,你们知道吗?提示位置不同,什么会发生变化(标点)(板书:1、分段写对话;2、提示语和标点;前说:“”中“”说,“”后“”说。省略“”)
师:提示语的位置不同,读起来语气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再读读这段对话,好好体会体会。
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对话的时候,也能够灵活地处理提示语的位置,并准确地使用相应的标点符号。
学习第三部分:
目标1、
过渡:母亲婉言谢绝了我的好意,之后,一切依然如故。
师:母亲婉言谢绝了“我”的好意,之后,一切如故。谁来读一读第13段。(指名读)
师:说说你的体会(学生谈体会)
师:从母亲不变的神态中可以看出她依然相信孩子,谁能带着这种信任读一读这段话。后一个分句语速应该?(慢一点)
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名同学朗读)
师:在母亲的信任和鼓励下,男孩一直不停地打着,站在旁边的“我”慢慢发现……(引读)
目标2、
师:男孩就这样不断地努力着,摸索着,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可是“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请同学们读一读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样的环境给你什么感受。(美)
师:你能把这句精彩的环境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吗?
师:还有别的感受吗?(宁静)
这段环境描写表面在写景,其实是在写人。暖暖的夜风,蛐蛐的轻唱,疏朗的星星,所有这一切都染上了母爱的色彩,变得那么和谐、温馨,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自己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指2名),齐读。
师:这么美的文字,想背诵下来吗,那怎么才能背得快背得准呢?你们有什么好的背诵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学生介绍自己的背诵方法)
齐背
目标3、
师:同学们,夜色已经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于是“我”想……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当“我”在企盼男孩赶紧打中的时候,母子俩仍然在快乐地玩着;当“我”决定放弃的时候,母子俩依然默契地配合着。
师:爱和信任真的可以创造奇迹,当我走出不过,身后传来了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也为这动人的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落实基础,进行词句表达上的积累。
目标1、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细致、精彩的描写,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积累本,把你喜欢的句段抄写下来。(学生抄写,注意纠正书写姿势)
四、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累了一些精彩的句段,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希望同学们要保持。下面请同学们看板书,回顾这节课,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仅积累了一些精彩句段,学习了一些表达上的方法,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心中装满爱、自信和阳光!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看不见的爱的诗歌04-21
关于看不见的大力士的教学设计03-01
《看不见的爱》阅读练习及答案01-11
看不见的爱读后感06-04
《无言的爱》教学设计02-10
《假如我看不见》活动设计04-02
看不见的爱续写作文02-04
《爱和平》课程教学设计02-14
我爱老师教学设计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