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教学设计1
把握外貌描写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学生教学设计2
详细介绍:设计理念:
1.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但学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个体。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过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的创造新的自我。2.活动内化理论。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成,总是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内化和建构的。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3.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1.经过课前谈话,已经基本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板书“花”,引导学生转换话题,继续谈话,聊聊见过的各种花的形状,及自己最喜欢的花。2.补充板书“冰”字,继续谈话:见过冰花吗?哪儿见过?让学生谈谈对冰花的认识。3.引入课文: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也发现了冰花,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发现的吗?[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上课伊始,我便创设了学生喜爱的谈话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及时地从学生的谈话中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不露痕迹地转换话题。这样的设计由于遵循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乐意参与,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初读课文,激发学生识字、读文的兴趣1.听录音,边听边标好小节。2.激发兴趣,指导读文:你能像录音机里的阿姨那样读吗?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告诉学生读文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把拼音多读几遍)3.交流:(1)哪些字你是通过拼拼音学会读的?(2)生字会读吗?组词。(3)检查读文情况。指导学生读准确。[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渗透,并注意了反馈评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拼音识字的妙处,乐于用拼音识字。同时在教学生字的时候,不仅关注它的读音,而且更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力求识用结合。
三、朗读想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1.学习第一小节
(1)刚才有好些同学愿意读第一节的,你愿意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第一节吗?(2)交流,理解“一朵朵、晶亮”,并指导读好第一小节。2.学习第二小节(1)最喜欢第二节的同学站起来,齐读第二小节,指导读好“惊奇地喊”的语气。(2)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3)当学生说出喜欢冰花的形状或样子时,让学生找找有哪些形状并板书:宽大的叶子柔嫩的小草丰满的牡丹(4)看着这些冰花,你们想说些什么?指导读好“啊,真漂亮!”并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好。[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上面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由学生自己喜欢的原因出发,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荚的熏陶。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做做说说,发展学生语言。(1)你觉得冰花可能还会像什么?你们想做一做吗?让学生拿出纸、剪刀剪自己想到的形状,剪好后贴在窗玻璃上。(2)交流各自做的形状,教师小结。(3)运用语言,内化语言。用“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像,像,像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说说这些漂亮的冰花。可自己说,也可几个人一起说。(4)指名说,及时评价。[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
四、反馈评价,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热情
1.让学生回去每天早上起来都观察一下自家窗户,哪天看到了冰花就告诉老师,看看有你想到的那种吗?还看到了哪些?及时记录下来。2.让学生评价自己今天的表现。[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体现开放性,应注意与自然学科等的综合。这样的设计就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热情。另外,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心中有数,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出示今天所学到的生字:见、他、它、丰。读一读。2.在书上描红。3.交流书写笔画,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设计意图]: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这必须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持久地注意提醒、纠正,才会逐渐养成习惯。
学生教学设计3
一、班会导入
甲: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乙: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和规章制度打交道。
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遵守一系列的规矩我们的生活才能有条理,才能和谐完善。
丁:我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集体,如果全体公民都能做到遵规守纪,我们就能在一个文明美好的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合):初一(2)班“遵纪守法做文明中学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乙:这一组数据表明,青少年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并且缺乏是非观念和法制意识,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丙:那么你了解我国的法律吗?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丁:你知道作为中学生,我们需要遵守哪些行为规范吗?
(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一日常规,学校课堂常规…)
二、校园视角你我他
甲: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请看视频…
乙:视频中的同学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违反了哪些行为规范?
生1:不应该打架。
生2:不应该欺负同学。
生3:要文明用语…
丙:刚才的视频对我们是一个警示,希望同学之间能少一些争执,多一些关爱。丁: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一个细节反映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行为的对与错能放映出自身的修养与品质。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时时刻刻都在上演,请看小品《值周生日记》。
甲:看了小品,同学们似乎悟出了很多道理。大家有何感想呢?下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要注意校园文明。
生2:不能在校园乱扔垃圾。
生3:不能损坏公物。
乙:同学们的回答十分深刻,下面请欣赏三句半《课间十分钟》。
丙:针对我们看到的这些问题,我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1: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明用语则是通向心灵的金钥匙。那么,生活中常用的文明用语有哪些呢?
丙:(指名2~3名学生回答)
生:您好、请、谢谢、欢迎、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请稍等……
丙:在交际中能否使用文明用语,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作为中学生都应该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丁:问题2:课堂是我们最基本的学习途径,课堂上要遵守哪些纪律?
生:专心投入,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勇于发问,精于笔记。
丁:在课上能否认真听讲,不仅关系到我们学习的成效,而且也反映了我们思想行为的修养,反映了我们良好的志向,和对他人的尊重。
甲:问题3:良好的学习环境,能让我们心情舒畅,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
生:管住自己的觜,不说脏话;管住自己的手,不随便破坏校园环境;管住自己的腿,不追跑打闹。
甲:请大家勤于反省,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案例分析
乙:下面我们请1组的同学来给我们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乙:请大家思考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什么?
(学生回答)
丙:从古至今,法不容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论你年龄的大小,无论你地位如何,只要你敢于向法律宣战,等待你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丁:下面请欣赏4组同学颂法律经典。
丁:感谢这些同学的精彩表演。
四、遵纪守法知识竞赛
甲:为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我们接下来将开展一个简短的“我懂法”知识竞赛,看看哪些同学是我们班的小小法学家。
乙:我说一下比赛规则:每题10分。主持人先读题,读完题之后,听到“开始”之后,各个小组派一个同学举手抢答,最先举手的同学回答。答对加10分,答错或在主持人喊“开始”之前抢先举手倒扣10分。
丙:请作答……
丁:刚才经过激烈的角逐,小组获胜,下面请欣赏歌曲《公民道德歌》。
五、反思自我
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们要发挥我们主人的作用,敢于同自己的不良习惯做斗争。
乙:请欣赏相声:《好同学与坏同学》。
丙:请大家结合看到的和想到的,反思自己在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写出自己的不良行为和相应的整改措施。
丁:请大家将反思语录贴到黑板,以时刻提醒自己,杜绝校园不文明现象发生。
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改掉不良习惯,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成就辉煌的人生。
六、遵纪守法行动宣誓
甲:习惯决定品质,品质铸就辉煌。
乙:我提议,让我们完成自己遵纪守法行动宣誓。
我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文明中学生,做道德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宣誓人:
丙: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本次班会到这儿就接近尾声了。
丁:最后我们请班主任xx老师做总结性发言。
师:……
甲、乙:告别陋习,挑战自我,只要有决心,有行动,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丙、丁: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学规范努力守规范,以实际行动点燃文明的心灵之灯。
合:初一(2)班“遵纪守法做文明中学生”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学生教学设计4
1.性别之谜
设计意图
雌雄之分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性别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部分。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从人的性别形成的生理基础来认识性别差异,为进一步建构性别平等的观念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到雌雄之分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2)初步了解人类性别形成的生理基础,理解性别差异的自然属性;
(3)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尊重生命个体差异的观念与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性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2)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
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我的自画像
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自己的自画像,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发型、服装,还可以画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教师把黑板分成两个区域,一边贴上女生的画像,另一边贴上男生的画像。让学生感知男生、女生各自的共同特点,引出性别差异的话题。
主题活动
(一)生命小问号
“生命小问号”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归纳,认识到性别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生命现象,人、大多数动物和一些植物都有性别之分。教师可通过以下活动开展教学。
活动一: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阅读图片,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或植物有性别之分。教师可以使用更多的图片和视频短片,讲述自然界动物雌雄的外貌差异、群体生活中的自然分工现象等。
活动二:女生PK男生
让女生组和男生组分别根据自己的活动强项,向对方提出挑战,展开趣味比赛。例如:男生可以要求与女生掰手腕;女生要求与男生比赛踢毽子等。比赛项目的选定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评估其课堂可操作性和安全.陛,决定展开方式。教师应注意淡化比赛结果,强调男生、女生各有所长,应相互协作。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是个男孩(女孩)?
(二)生命小秘密
“生命小秘密”旨在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染色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决定人类性别的因素,认识到在自然繁殖过程中,产生男性和女性的概率是相等的。这是自然赋予两性的平等。
活动一:走进细胞大迷宫
同学们已经知道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里藏着每个生命的设计图纸,关于性别的秘密就在细胞里。教师先画出细胞膜,再画出细胞核,复习构成细胞的三个主要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让大家一起来看看细胞核里有什么?
让学生阅读第2页课文第一段,鼓励学生尝试把染色体画在细胞结构图的合适的位置,即细胞核里。
活动二:再谈生命起源的故事
(三)生命小智慧
“生命小智慧”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的性别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拓展对自然界生物性别决定的因素的认知,从性别现象的角度展示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接受不同生命现象,尊重自然生理差异的态度。
板书设计:1.性别之谜
哪些动物或植物有性别之分?为什么我是个男孩(女孩)?
外貌差异群体生活中的自然分工
细胞内遗传物质对性别的作用
性别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
学生教学设计5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诶分类垃圾箱的分类和功能
2、分辨可在利用的垃圾,培养珍惜资源的态度。
二、活动准备
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自制两个垃圾筐一个可回收一个不可回收、搜集废纸,塑料瓶、果皮及食品垃圾、广告宣传单、卫生纸纸筒
三、活动过程
1播放有关垃圾分类的视频短片
师;你知道那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吗?(废纸、塑料瓶、金属)
你们家里有把垃圾也分类吗?
2,播放学生电子书师生讨论,
图上有4个大的垃圾箱,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们知道“可回收物”垃圾箱里分贝应该放什么样的垃圾吗?
写着“厨余垃圾”的垃圾箱里应该放什么养的垃圾?
3,出示两个一样的垃圾箱,上面贴着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标志,在桌子上摆放各类废纸、塑料瓶、饮料罐、食品垃圾袋、果皮,广告宣传单、卫生纸纸筒。请学生说说这些垃圾分别应该放在哪个垃圾箱中。
4告诉学生,塑料、金属和废纸都可以回收再制造有用的东西,如废纸可制成再生纸等,把垃圾分类便于回收利用,这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之一。
5游戏,请学生上来逐一将垃圾分类,放可回收垃圾筐或不可回收垃圾筐,并说说可回收那这样东西还可用来做什么?
反思:
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基本达到,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分类垃圾箱的用途,也能说出可回收用来做什么,如卫生纸筒可以用来做手工,广告宣传单可以带来学生园剪纸等,最后建议学生回家以后,家里也准备两个垃圾箱或袋子将废旧物品可以进行分类装,以便更好处理。
学生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是第24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本节简略而完整地介绍了生命起源,内容设计涵盖了地球上生命产生的假设推理和过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渴望对人类的起源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这节内容是前面知识的自然延伸,同时会让他们对这些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确定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单元章节的要求、课时教学的任务、学生情况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命起源的猜想和讨论,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生命的起源,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与突破
教学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突破策略:学生通过图片、Flash课件等直观手段进入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情境,继而对实验展开讨论,有助于对生命起源过程第一步(即如何由原始大气到有机分子演变)的理解,进而理解生命起源的全过程,树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另外,通过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前提分析:学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他们迫切想知道生命是从哪来的,这也是学生学习本章的一个动力源泉。
2、知识障碍分析: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正确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
3、学生心理分析:八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之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转折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观察生物现象与实验的习惯尚未养成,但好奇心很强,学习生物的兴趣需要诱发产生,所以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心理特征来诱发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知识。
三、教学方法
1、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针对这一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为了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愉快学习,使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高效,故本节课将猜想、观看实验、合作、交流与讨论贯穿整个教学之中。
2、在教法的选择上我综合应用目标导学、讲授、讨论、以及多媒体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索研究,步步深入,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3、创设情境,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思考,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抽象的人类起源知识建构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四、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收集有关原始地球条件的资料,以及对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本节的内容抽象、理论化,但也不乏乐趣,学生应充分发挥想象力,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进入情境,推理生命起源
五、教学设计
【导入】
课件展示:出示大量的图片,看看我们可爱的朋友
当我们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的时候,当我们在森林,草原和田间漫步的时候,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异和浩瀚。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万类霜天竞自由。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种类繁多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设计思想: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寻找、去认同,把学生原有的知识提取出来,把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
1、神创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设计创造的。
2、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物质可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腐肉生蛆)。
3、宇宙发生说:认为生命来自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到达地球,从而使地球具有初始的生命。
4、化学进化说:生命在历史早期特殊环境中,由非生命物质经历长期的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
展示科学家关于人类起源方面的几种假说,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假说,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观,知道后面的米勒实验的结论也仅仅只是一种假说。
[设计思想]通过自由发表议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想像,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达成共识,统一思想,同意“化学进化说”的观点。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40亿年前的地球状况,并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思考题。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了解原始地球的状况。
思考题(课件):
1、地球产生的年代?
2原始地球的状况如何?
3、原始大气是怎样形成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一个很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炙日炎炎、火山喷发、熔岩横溢、电闪雷鸣、烟尘滚滚。原始大气中只有甲烷、二氧化碳、氨、水蒸气、硫化氢等简单物质。于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便开始了。
教师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课件展示:思考题
1、米勒实验提出的问题?
2、米勒实验提出的假设?
3、米勒采用了什么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4、米勒在实验中输入什么气体?
5、实验的结果产生了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上述问题。教师点评并予以指导。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米勒实验的flash动画
课件展示【思考与讨论】
1、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米勒的实验引起同行的注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米勒的实验说明:
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如何进行的呢?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
教师活动:生命起源的第三步是从有机大分子到原始细胞
课件展示: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生命起源于何处?
2、原始生命的标志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总结、回答,教师补充点评
教师活动:探究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
课件展示:米勒的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
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
物质条件:原始大气
(CO2,H2,H2O,NH3,CH4,没有O2);
能量条件: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热能;
场所条件:原始海洋
教师小结:生命起源的过程(课件展示)
结合课件讲解生命起源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整个生命起源的过程,了解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进而说明化学进化学说目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与开始学生的猜想形成互应。
教师活动:思考题(课件):
1、在生命起源的三个阶段中,哪个阶段是最复杂,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2、在现今地球条件下,非生命物质能不能再演化为原始生命了?
3、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存的生命,尤其是濒临灭绝的生物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总结、回答,教师补充点评。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原始生命的产生过程,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是原始地球条件和各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现在的地球,不具备这些条件,现在的地球不再是一个到处炙日炎炎、火山喷发、电闪雷鸣、熔岩横溢的地球,而现在大气与原始大气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现在的地球环境下是不可能产生新的原始生命的,正因为如此,倘若地球上灭绝一种生物,那么它将是永远的消失,一去不复返。因此,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生物,我们要保护生物,保护地球。
设计思想: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认识地球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三个阶段,教师精心设置疑问,可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展开积极思考和讨论。通过学生的认真分析和讨论,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1、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2、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即酵母菌体内转运丙氨酸的tRNA)。
教师活动:这两项发现,对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第二阶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我国在生命起源问题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设计思想:通过介绍我国为生命起源问题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要为祖国科学事业而努力学习动力。
课堂练习
1、原始的地球大气与现在的空气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别,那时的大气成分主要是()
A、水蒸气、氨、甲烷等B、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C、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D、水蒸气、氧气、氮气等
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
A、小分子有机物B、大分子有机物C、小分子无机物D、原始生命
3、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陆地上D、大气层中
4、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B、米勒C、爱迪生D、牛顿
5、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的叙述的正确的是()
A、生命是上帝和神创造出来的
B、生命是从外星球迁移过来的
C、生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D、生命的形成是按照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顺序逐渐进行的
6、思维拓展
有人说,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外星球来的,因为从陨石中发现了有机小分子。如果真是这样你能用类似“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地球生命的起源过程吗?
设计思想:通过练习,拓宽学生知识面,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1、痹始生命产生的条件。
2、被学进化过程的三个阶段。
教师活动:地球距今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而生命的起源也是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还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寻找更多的证据去证实。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我们相信这些科学奥秘总有一天会揭开的。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命的诞生
一、生命的诞生过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发-----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
原始单细胞生物-----原始生命----有机大分子
二、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
物质条件:原始大气
能量条件:紫外线,闪电,热能
场所条件:原始海洋
学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自主品读感悟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
3、能积累文中感人的句子。
4、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幻灯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26课的生字、词语,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6课──一面五星红旗(板书)。
还想读课文吗?
二、学习课文,理解重点句、段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自主、合作探究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
⑴ 学生划句字。
⑵ 出示句子:
①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② 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③ 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⑶ 学生读、品、悟句子感受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找出文中感人的句子,自主、合作品读感悟,体会我尊重、爱护国旗的爱国情怀:
⑴ 出示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⑵ 学生读、品、悟句子,感受爱国情怀。
4、文中还有哪些感人的句子?
(学生自由找、划、读、悟)
三、感悟升华
1、播放香港回归升旗仪式,申奥成功,天安门广场升旗录像,感悟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
2、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五星红旗,你会怎样做?
四、布置作业,结束课时
1、抄写感人的句子。
2、读一遍课文给家长听。
学生教学设计8
习作要求:
1.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2、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趣,体会诗歌的特点,激发想象力,学习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习作重点:
1、体会诗歌的特点,学写小诗。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温州博客}[1]vz/r A!`
习作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忆上节课同学们所谈的心愿。
2.指名读读上节课布置的小练笔——心愿。
二、揭题
如果把大家的心愿写成诗,那一定很美,很有趣。
三、投影书上的小诗
1.投影。
2.指名读诗。
3.评议。
(1)读诗的情况。
(2)诗的内容。(①趣事;②心愿)
4.齐读六首小诗。
四、写作前谈话
1.写诗并不难,关键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2.把刚才大家汇报的小练笔《心愿》进行改写成诗。
3.引导学生通过将练笔与小诗对比,了解写诗的窍门。
如:(1)可分节写。
(2)每一行的字数不一定相同,句子要活泼简练。
(3)如果可能,末字可押韵,但不作要求。
(4)要表达真情实感。
4.本次习作基本要求。
(1)尽量写诗。
(2)内容为:心愿;趣事。
5.如果实在有困难,可以换其他内容,也可以不写诗。
五、活动过程
1.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2.投影片段或小诗共同欣赏、评议。
3.修改。
六、布置作业
继续习作,并修改习作。
学生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溪弯弯教学设计及反思。
2、认识文中的15个生字。
3、能尝试用一些识字方法记难字。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的15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尝试用一些识字方法记难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读古诗《出塞》。
二、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三、美读全文,在文中识字
1、男、女生对读课文,要特别留意后鼻音的字。
2、小组选择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课文。
3、小组展示读课文。读后进行评价。
四、赛读词语,在词中识字
1、同桌练习读词语。
2、同桌比赛读词语。
3、选词说话。
五、读中认,快乐识字
1、选四位小老师带读生字。
2、挑选难认字。
3、小组交流记难字的方法。
4、指名交流。
5、小组赛读难认字。
6、玩“找得快”的小字卡游戏。
六、拓展延伸
1、这些生字宝宝真淘气,从课文里跳了出来,跑到这首儿歌里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我们一起读一读。
儿歌:
弯弯的月牙像根琴弦,
月亮姐姐弹着琴弦,
发出丁丁东东的声音,
真好听!
美丽的彩霞喜欢照镜子,
天天对着水面看,
看到了自己,
也看到了长长的堤岸。
2、生字回归课文,读全文。
【教学反思】:《小溪弯弯》是生本实验教材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境优美,包含了15个生字,教学反思《小溪弯弯教学设计及反思》。识字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因为接触生本已四个年头,经过实践,不断总结,探讨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识字方法。在上《小溪弯弯》这一课,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途径让学生认字,整节课效果还不错,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其中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现与大家分享:
1、开课时的幻灯向学生展示了迷人的风景,能很好的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中,渲染了课堂气氛,但字体颜色和图片相斥,有点看不清楚。
李旭:
2、小组活动积极投入、有序高效。学习气氛浓郁。小组展示时,组员非常踊跃,仪态大方。只是组员的开场白句子太长,说的很费力,可以变得简洁一点。
3、老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恰到好处,细致入微,在指导学生的前鼻音和后鼻音,注重了拼音的复习与巩固,对生字的拼读,后鼻音的反复练读等都显示出老师对拼音教学的重视。相信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拼音学习会得到一定的巩固和提高。
4、整节课课堂结构合理,重难点突出,真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师能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难字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学习难字时,教师不失时机引出六种识字方法。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后,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5、在难字记忆中,口号训练有效、气氛活跃,但似乎有点过于频繁。当学生总用猜谜语的方法记字时,老师适时指导学生“根”字换部首记,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记难字时用时太多,并且记字方法比较单一,造成后面的教学任务显得有点仓促。
6、老师巧妙设计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热情高,参与面广。如果能插入开火车认字,给个人提供展示的平台,也检测了学生的认字情况,效果会更好,既照顾到整体,又尊重了个体。整堂课始终以生为本,设计流畅,有序有效。学生的课堂常规很好,坐有坐相,站有站姿,小组合作训练有素,这为高效识字奠定了基础。
7、教学流程顺畅,能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学生在文中识字,再通过在词中识字,到最后到一个个独立的生字。教学环节简而精,每个教学环节都扎实有效。只是玩小字卡的环节可以放在小老师带读的前面,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大大降低了识字难度。
8、一年级的学生喜欢直观、生动有趣的事物,教师在教学的前几个环节都能创设情景,大大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从词语到生字的过渡显得比较突兀,没有过渡语,而且在“快乐识字”环节,没有创设情境。 9、“用词说话”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好,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既让学生通过在读词中认识了生字,而且又增强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只是学生用词说话的时候,最好能点着词语说,让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见,推进识字的
学生教学设计10
一、活动主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对象:
五、活动背景: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六、活动目的:
端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七、活动过程:
(一)、导入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都良好的状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三)、分析现状及原因
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这一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初中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
但是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级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就在这种。种追求中,会产生种。种困惑。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于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如,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展,初中生对自己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对初中生的认识滞后的情况。在一些问题上,初中生渐渐不再把父母和老师当作,而开始能够客观的评价他们了。由于成人对初中生和初中生对自己的认识上的差异,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初中生出现强烈的反抗。这也就是为什么青春期也叫做第二反抗期。
初中生的反抗心理的特点是:
1、态度强硬,举止粗鲁;
2、漠不关心,冷漠相对;
3、反抗的迁移性,即指,当某一人物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人物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同样,当成人团体中某一成员不能令他们满意时,他们就倾向于对该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予以排斥。
4、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
5、勇敢和怯懦并存;
6、高傲和自卑并存;
7、否定而又眷恋童年。
8,对未来开始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发觉自己小学时的想法理想很天真,自己现在的情况无法达成而全盘否定,导致理想轰然倒塌,失去了对学习生活的目标而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四)、学生举例发言
在学习上很是苦恼,总为学习上的事烦心,以前成绩很好,可现在很差。我感觉我现在是一无是处,学习不行,运动不行,也没什么爱好。我现在很是苦闷,我已经很用心了,为什么我的成绩比别人差,为什么我要学的这么累,为什么每次考试感到都倍受打击。功课开始落下,因此而逐渐讨厌学习,产生抵抗情绪。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首先这是你心理正逐渐成熟的一个表征,也就是说你会为你小学时的行为感到天真说明你长大了。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会开始慢慢的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这是好的,在这过程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得看你怎么去对待。首先摆正心态,不为过去的事情后悔(过去的无法改变,你大可以理解成过去的一切都是为现在的你做铺垫!)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与自己实际确定目标,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给自己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提示自己不是一无是处,每天进步一点,循序渐进。
(五)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几个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
1、害怕考试、害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
2、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说话等。
3、有点“神经质”,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等。
4、感到自己孤单,没有朋友,平时很少与同学来往,总爱一个人呆着。
(六)、中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7、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8、再给自己一点爱
9、分散你的注意力
10、改变你的行为
11、了解自己的极限
12、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13、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14、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5、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6、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7、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8、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9、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学生教学设计11
活动由来
三个话题的畅聊结束后,整理了孩子的语言,发现他们对于垃圾分类这个抽象概念还不十分理解,家长还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垃圾分类的现象。孩子们也较少关注小区中垃圾驿站的垃圾桶,家中的垃圾多数情况下都是家长去处理的,孩子参与较少生活体验不丰富。但他们知道要用一定的容器才能作为垃圾桶,有初步的环保制作构思,但对于具体的垃圾桶标识、具体制作步骤等等还缺乏经验。垃圾分类实践经验中,对于餐厨垃圾比较熟悉,知道剩饭剩菜,果皮等食物残渣是厨余垃圾。对于垃圾分类的其他类别没有更多的经验。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小一班决定开展“我是垃圾分类小能手”的亲子实践活动。希望调动家长资源,为孩子积累日常生活经验,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身感知,具体操作,建立起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同时带动家庭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经验准备
活动开展前两周面向家长宣传垃圾分类环保知识及意识,引导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与班级形成教育合力。
第二阶段:活动启动
活动开展第一周,在班级微信群动员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在家利用废旧的纸箱制作四色垃圾桶。将制作的过程做成照片、海报等形式,带来学生园与同伴分享。
第三阶段:活动深入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评选垃圾分类文明家庭。
请家长们每日在班级微信互动群上传孩子们在家中分类垃圾的视频或照片(不做硬性规定),班级每周评选一次垃圾分类文明家庭,颁发电子奖状。将家长在班级发送的视频在班级一体机上进行播放,激发全体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
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我是垃圾分类小能手”的海报,带来学生园和同伴分享在家进行垃圾分类的过程,并在学生园大厅进行展示。
第五阶段:总结分享
开展班级“我是垃圾分类小能手”的总结活动,与学生一同回顾班级特色实践活动开展的全过程,班级教师整理资料做成微信文稿推送。
此方案为预设活动方案,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使其更适宜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促进孩子们的发展。
学生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懂得应孝敬父母,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在家做个好孩子。
2、从小要培养自己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学生。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在家庭中与长辈之间的礼仪意识,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渲染学生情感。
同学们爱听音乐吗?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播放《找爸爸》和《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
2、引发思考,组织交流。
师:听了这两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相信大家一定会想到很多,谁能把自己的想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学生发言。
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那就应该用感恩之心对待父母,孝敬父母。可是,我发现,在有些同学的家里总会有不和谐的音符出现。
师:看到这些情景,你又想说些什么?
(学生结合画面及自己实际的生活把家庭中的不良行为交流感受。)
3、情感共鸣,导入新课。
师:那么,大家希望拥有一个怎样的家庭生活呢?
创建和谐家庭,我们共同来创建一个文明、快乐的和谐家庭。
(板书课题:共创和谐家庭)
二、深入交流
1、谈身边故事,树立正确形象。
(1)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亮点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
共创和谐家庭,就要懂得家庭礼仪。现在,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活动在家庭中懂得礼仪的好孩子。他们是校园课间的文明之星、礼仪之星。
下面,我想请大家说一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说说那些活动懂礼仪的好孩子在家庭中都是怎么做的?
(2)组织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身边实例,明确生活中应做些什么,怎么去做。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在家庭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尊敬父母,关心父母。
师:在传统教育国学经典《弟子规》中就有这样的概括: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出必告 反必面
你能根据把这几句话讲解一下吗?
注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爸爸妈妈教导我们时,要专心地听。对爸爸妈妈的批评,我们要诚恳主动地接受。
出门前应向爸爸妈妈道别。单独外出时,要征得爸爸妈妈同意并说明去向。放学或外出回家后,应向爸爸妈妈报平安。
3、联系实际,讲述正确礼仪
师:我们一起学习,并且知道家庭礼仪当中,最重要的是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这也是对父母孝敬的一种表现,现在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在家庭中还要有些什么礼仪?
学生分小组讨论,全班共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把学生所说做适当的总结,得出家庭礼仪主要还包括:主动分担家务,注意个人卫生,用餐礼仪和待客礼仪。这些礼仪在《弟子规》中也有相同的内容,下一节课,我们再详细的进行学习。
三、总结激励
在这节课中,大家交流了许多共创和谐家庭的礼仪,这多么令人欣喜! 相信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努力,让我们和父母之间和谐相处,相亲相爱,那么我们的家庭一定会时时刻刻充满阳光。
板书设计:
尊敬父母 关心父母
和谐家庭
主动分担家务
注意个人卫生
用餐礼仪
待客礼仪
教学反思
本节校本课主要是针对学生日常生活在家庭中的表现设计的,学生在学校里受到学校的各种制度制约,一般来说,行为礼仪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一到家里,所有的问题就显露出来,有些和家长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设计这样的一节课,让学生懂得现在不仅仅要提倡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还应当提倡和谐家庭,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可以让每一个人的心里都能够时时刻刻充满阳光。
课堂教学从《找爸爸》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两首歌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到父母在生活中对我们的照顾,并能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在讲课时,学生也能表达出其中的意思。在随后的图片展示中,先让学生看到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通过这样的图片,学生可以发现有些事情的确在身边出现过,这时,适当的提出“你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生活?”这样引导出要想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家庭礼仪。从而揭示主题。
一节课上下来,整体上感觉,学生在图片和《弟子规》的熏陶下,能够体会到家庭礼仪在共创和谐家庭中的重要性,同时,有的学生还利用下课的时间把课件中所出示的《弟子规》中的小部分内容抄下来,可以说他们接受了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
最后向学生展示家庭中的一些常见的礼仪:尊敬父母、关心父母、主动分担家务、注意个人卫生用餐、礼仪待客礼仪,然后在《相亲相爱》这首歌曲中结束。 问候礼仪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学生教学设计13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体会私自或擅自结伴游泳的危险,深切感悟自己和同伴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牢固树立预防溺水的意识。
2、帮助学生克服侥幸心理和逃避心态,学会自我约束与互相提醒。
3、使学生体会私自或擅自结伴游泳的危险,深切感悟自己和同伴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牢固树立预防溺水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
使学生树立防溺水的安全意识,掌握避免溺水的基本常识,知道“游泳一定告家长”。
三、学习难点
掌握正确的溺水自救技能和呼救方法。
四、学习准备
1、PPT课件。
2、关于学生溺水故事的报道及录像资料。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为什么喜欢游泳?(生交流)
①游泳可以降低体温,凉爽
②比较刺激
③可以锻炼身体
④游泳很快乐
2、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体育项目,可是如果我们游泳时不注意安全,就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预防溺水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夏季游泳防溺水。)
3、你瞧,暑假的一天中午,几位喜欢游泳的同学相约去游泳,那到底会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书中的平安故事。(学生自由阅读)
4、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答出私自游泳,溺水后的救护即可)
①不能私自下河游泳
②不能陌生的`水域随意游泳
③不能独自在外面游泳
④不能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水游泳
(二)溺水的预防
1、夏季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季节。造成溺水的原因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平安指南。(学生阅读平安指南1、2自然段)
2、学生交流,(为什么喜欢私自游泳?为什么私自游泳容易发生事故?)
3、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那我们该如何预防呢?(板书:预防)请同学们看平安指南中溺水的预防。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ppt溺水的预防并板书。(为什么要成人陪伴?成年人包括哪些人?哪些地方是不安全的水域?)
①没有救援人员的水域
②陌生的江河湖泊
③水库
5、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总结了这么多预防溺水的好方法,如果,我们以后在游泳前要做到——(生边看板书边说),一定可以有效的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溺水的救护
1、可是,万一溺水了怎么办?我们再看看平安指南中溺水的救护。
2、现在我想采访一下大家,如果你溺水了会怎么做?(学生反馈交流)假如我们遇到有人溺水了,我们应该怎样救护?
(学生反馈板书:①大声呼救、②电话求救【110、120】)(如何大声呼救?)
追问学生:你为什么不自己下水救呢?
3、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几位大学生,他们非常勇敢的去救了一个溺水儿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ppt出示:平安广角)
4、看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交流)
①千万不能冒然去救人
②成年人去救小孩子也有可能会伤亡
5、师小结:这几位大学生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但是我们作为小学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更要提倡见义巧为。
6、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记住预防溺水的知识,老师还给你们编了首歌谣呢!(ppt出示歌谣)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然后拍手齐读。
情境演示(一)(二)演一演
议一议
想法不对
因为需要大人的陪同、要去安全的水域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同学们说得可真好,为了防止溺水,我们不仅要(指板书说)①让家长带领、②选择安全水域,③而且要做好泳前准备。你会做游泳前的准备活动吗?(指名演示)
今天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创编一套游泳热身操,记得给你的热身操起个好听的名字哦!让大家都来和你一起做。
(评出安全大使。祝贺你成为我们班的安全大使,希望其他同学在生活也努力争当安全大使,将安全牢记心间,并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多宣传安全知识。)
七、演练设计
1、演一演
可让学生分组从两个常见的生活场景中任选一个分组模拟表演。第一个场景可结合模拟表演时生生之间的对话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深入认识到私自到陌生水域游泳的危险,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结合第二个场景的表演让学生互相检测是否掌握遇险呼救的方法,寓教于乐,强化“见义巧为”的意识,进一步掌握溺水呼救的基本方法。
2、做一做
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创造游泳活动准备操,互相教授学习,使学生强化泳前准备的意识,掌握游泳之前的准备活动及基本技能。
3、议一议
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防溺水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深入认识私自游泳的危险性,掌握“识险”、“避险”的基本技能,远离生活中的危险。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自己从其它途径了解的预防溺水的安全知识,互相交流,提醒同学预防溺水还有哪些注意事项,进一步树立“预防溺水”的安全意识。
《夏季游泳防溺水》教学反思
本次课,总的来说,我觉得我自己还是收获了很多,从完成教案到制作课件到最后的备课,都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过程,期间,我请了学校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帮忙。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想我会完成的很困难,也达不到最终的效果。这次课上,主要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树立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简单的溺水处理方法。在上课期间,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很积极地配合,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生动的演示救护方法,并且自己还可以根据实际经历进行创新,这是我觉得非常好的。在最后的学习溺水救护方法的模仿环节,学生们表现的尤其活跃,是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好。
这次课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就我自身来说,本身对于语言性的东西我就不是很在行,所以在上课时的教学语言就比较简单,这一点是以后要着重学习的,然后上课的时候我还是有些紧张,所以,导致整个课堂有些地方的气氛还是比较冷。就我而言,我觉得,我需要改正的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吸取身边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夏季游泳防溺水》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夏季游泳防溺水》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六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意外死亡的近5万名儿童中溺水身亡者占到6成之多,达到近3万名。这其中又以游泳溺亡居多,游泳溺亡已成为暑期青少年的第一杀手。湖北省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4年级版本中《夏季游泳防溺水》这一知识点体现在第九单元意外事故与自我保护中的内容。根据教材中游泳要掌握的安全知识以及小学生懵懂过于自信、自我调控能力较差的特点,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私自或擅自结伴游泳的危险,深切感悟自己和同伴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牢固树立预防溺水的意识。
2、帮助学生克服侥幸心理和逃避心态,学会自我约束与互相提醒。
3、使学生体会私自或擅自结伴游泳的危险,深切感悟自己和同伴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牢固树立预防溺水的意识。
根据孩子的特性,我把揭示溺水原因,了解游泳安全好习惯,掌握溺水自救措施作为本课的重点。其中“掌握溺水自救措施”为本课难点。
随着暑期的来临,
游泳的学生将越来越多,游泳不仅能增强体质,还可以磨炼意志,有益身心。但是游泳时的轻松愉快往往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加上孩子“好奇、好动、好尝试”的心理特征,“冲动、盲目、爱冒险”的行为特征,给安全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我做了较充分的教学准备,有丰富的视频、趣味的儿歌、富有挑战的竞答题,还有学生期盼的安全小卫士徽章,力求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为了使本次教学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让学生的安全意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事例导入,触发情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于是,课伊始我这样导入:夏天到了,又是游泳的好季节了,你在尽情畅游的时候,想到了自身安全吗?你可知道,水下凉爽,却暗藏着危机……
我通过讲述这样一个个真实的事件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自然引出课题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这样获得的知识更直接,更有效.这时我又让学生先说一说身边的游泳溺亡事件,再让学生谈感想,让学生明白游泳若没有好习惯的危害之大。
(二)揭示隐患,
重视安全
人人都知道生命宝贵,为什么又会屡屡发生溺水事件呢?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我将肯定他们找出的每一个原因,之后又将总结出溺水的根本原因是:思想麻痹、掉以轻心。那如何安全游泳呢?我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探究应该注意的每一个环节,应该养成的每一个好习惯。为了完善他们的认知,我还会借助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来告诉同学——丰富的视频中告诉同学们:不到不明水域游泳;游泳需有大人陪伴;泳前热身避免抽筋;水中不开玩笑少说话;避免太过疲劳,太饱或太饿,遇到有人呼救先确保自身安全再想办法救人等游泳安全知识。
利用动画形象,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避免了老师直接讲授的无趣局面出现。
为了让学生积极地获得更多的游泳安全知识,在下一环节,我又将引导学生进行游泳安全知识竞答。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找出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内化了知识,凸显了重点。
(三)博士导航,明确要领
安全自然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愿望,但意外情况却总是不可避免,伤害也许就会不期而至。为了让学生在意外事故发生时不至于措手不及,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护自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四)演练结合,内化新知
为了化解难点,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安全理论知识后,我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模拟不同的场景如脚抽筋、腹痛、水草缠脚、眼见有人呼救等情况,让同学进行合作演练自救知识,同时演练之后说说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对于演练出色、观察仔细的同学,我将授予“安全小卫士”徽章.
同时,为了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我又安排了让学生设计标志,铭记安全。我将引导学生在一些较为危险的地方,如小河、水塘等地方设计安全警示语或标志,提醒自己也警醒他人。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根据生成性教学的特点,我预设学生设计的标志或警示语可能会五花八门,我将及时引导他们紧扣安全主题,力求简洁明了。对于优秀作品,我将予以奖励并张贴。
(五)课后延伸,珍爱生命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们已经深深意识到“安全重于泰山”,安全与自己的行为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我引导学生争做“安全宣传小天使”,用绘画、儿歌或手抄报的形式,宣传游泳安全知识,让平安之花常开不败。
我的板书依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力求言简意赅,我想学生在记住这个等式的同时,本课的主要内容也就铭记于心了。
最后,我会送上我的祝福语:愿同学们绷紧安全这根弦,养成游泳好习惯,牢记溺水自救法,我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保障,多一份安康!我们的生命之花将会开得一片灿烂!
学生教学设计1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垃圾与人类的关系,知道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2、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常识
3、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5、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确五官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不同色的塑料桶或唐瓷桶四个(红、绿、蓝、白)、分类标签(金属、玻璃、塑料,有机物)、一袋准备扔掉的垃圾(纸盒、玻璃瓶、塑料袋、果皮果壳、易拉罐等物)。图书、照片等。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垃圾筒,引导学生讨论:
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垃圾有没有用?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垃圾分类很重要,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还可以减轻垃圾场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垃圾分类吧。
2、出示一袋垃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类。
(1)请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把这袋垃圾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教师根据其分类情况给予肯有或建议。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中哪些是易燃的?(纸、果、壳、塑料)哪些是不易燃的?(玻璃瓶、易拉罐)易燃物中哪些是对土地无危害的?(纸、果壳)哪些是有危害的?(塑料),最后分出四种情况:有机物、金属、玻璃、塑料。
(2)请学生把这些垃圾和分类标签对位。
(3)请学生议论哪些颜色的桶适合放哪类东西?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下面的对应关系:绿色――有机物;白色――塑料;蓝色――玻璃;红色――金属。然后将分类签贴于桶上。
3、检查学生对分类知识的掌握。
教师提供若干物品,请学生说出应扔到哪里。大家做判断。
4、把垃圾分类桶放置固定角,提示学生这样去做
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学生教学设计15
在高职院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不高。对于结合课堂学习的课后作业,不少学生望而却步,通常是为了应付作业而完成作业,所学的知识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理解问题的实质,如果换一个题型,同样的知识,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调整作业的结构,丰富课后作业的类型,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相结合,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课后作业应有的作用。
一、作业的布置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容易产生惰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化,与实际生活相距较远,不像、化学那样显得形象直观、切合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使它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例如矩阵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它是在工程技术、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或关系。教师可以用一张数表的形式来引出的矩阵的概念。矩阵之间的关系,如矩阵加法是抽象化的,学生往往只会单独地计算矩阵,却不明白矩阵为实际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对矩阵的概念的理解也是半知半解。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将数学抽象出来的问题具体化,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矩阵知识的认识。
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就应该把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让数学回归生活。
二、作业的布置应具备一定的层次性
作业布置的顺序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如果在刚开始作业的时候就感觉到很棘手,势必会产生厌倦情绪,大大降低思维的开阔性。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把作业进行分类,由易到难。例如在学习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完成一道复杂的题目,如[(sin■x+cosx)■]′,教师如果直接给学生这样一道题,学生在解题时会相当棘手,甚至不去解题。因此教师在布置这道题目之前可以把这一题目分解为若干小问题,让学生顺着思路一步步完成对问题的求解。教师可把问题作如下分解:
问题一:求[sin(x)]′和[cos(x)]′。这一题直接是书上的公式,学生做题时得心应手,能激发他们对继续解题的兴趣。
问题二:求(sinx+cosx)′和(sin■x)′。前一个问题是对之前学习过的两函数和、商、积、差求导的复习,后一个问题是对当节新课复合函数求导最简单的应用。学生在做题时不仅能回顾之前的知识,而且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自信。
问题三:求[(sinx+cosx)■]′和(sin■x+cosx)′。这是对问题二的延伸与拓展,前一个问题求解方法是先求复合求导,后求相加求导,而后一个问题是先求相加求导,后求复合求导。
问题四:求[(sin■x+cosx)■]′。这一问题基本可以看作是问题二与问题三的结合,根据前面三个问题的指引,学生能从本质上理解求导的实质,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会对解决这类问题产生兴趣。
[1]
三、运用启发式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力量。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追求对知识体系的完善,探索更多的知识理念。
学生的思维在封闭式下一直是被禁锢的,而开放式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开阔自己的思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把问题全部列出,可留部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使学生通过对题目的理解和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探究还能解决哪些方面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函数的性质以后,教师可以给出一道求函数单调性的习题,在学生完成题目以后,教师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对于给出的函数除了在单调性上有所学习以外还能否寻求其他方面的知识。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学生不仅能从问题中联系到函数的其他性质,并予之解答,而且能够举出实际情况来分析出函数的应用,更会以为了更好解这一函数从而主动自发地去研究更多的函数。教师可以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在讲评作业的时候让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并形成结论,对知识体系加以巩固。这样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并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四、作业布置的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强调规范统一和训练,缺乏趣味性;内容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形式。它在具体形式上表现为诵、背、说等。“诵”是让学生课后读概念、定义、推论等;“背”是让学生背公式、法则等;“说”则是让学生课后通过当天课堂内容的复习学会把内容用自己的重新组织复述出来。其中特别强调的是“说”这种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够更系统地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组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说”是人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分工合作完成的作业形式。分工合作是当今发展的主流,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当今教育的一大亮点。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合作才能生存,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比如在教完数学建模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组建“三人行”学习互助小组, 每人在解决问题中分配不同的任务。学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
3.动手实践操作的作业形式。如对于相对比较抽象的立体几何学知识,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学中的立体图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学中的概念,更加清晰地掌握几何学中的定理、推论等。作业内容还有其他方面的实践应用,可以是社会、研究性学习等。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兴趣盎然,可以充分展现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潜能。
4.与多媒体相结合的作业形式。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实现数学作业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技术在数学作业上有着多方面的应用,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用多媒体课件汇总数学各章节的知识点,使得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在课件制作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地熟悉课堂的教学活动,并且还便于学生今后的复习。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后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数学方面的网络博客,让学生之间通过博客相互交流对课堂学习的认识,教师要及时在博客上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合理运用网络作业,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沟通的效果。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教学流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内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更是知识和能力的深化与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提高课外作业效益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通过拓展作业形式与内容,调整作业的结构,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深入探究,构建起有效的课外作业操作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生《蜜蜂》教学设计01-04
荷花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02-06
《圆柱的认识》小学生教学设计12-13
《秒的认识》小学生教学设计12-13
孔子和学生哲理故事的教学设计01-19
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设计01-23
小学生阅读教学设计02-09
小学生心理课教学设计12-11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设计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