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07 16:04: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教学设计

有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量、剪、拼、摆等直观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猜测探索总结的数学学习过程,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加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验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下面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大屏幕出示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

  生:三角形。

  师:三角形中都有哪些学问?

  生: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具有稳定性。

  生: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生: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又包含了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生: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最少有两个锐角。

  生:三角形的内有和是180。

  生:(一脸疑惑)

  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有什么疑惑?生:什么是内角?

  生: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

  (根据学生的问题,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面加上一个?)

  二、自主探索,实践验证

  1、理解内角师:什么是内角?

  生: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就是指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三角形的内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2、理解内角和。

  师: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指什么?

  生: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的和。

  师:为了方便,我们将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编上序号1、2、3、我们叫它1、2、3,这三个角的度数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3、实践验证

  师: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量一量每个角的度数,然后加起来看看是不是180。

  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亲自量一量,算一算。(学生动手量一量)

  师:谁愿意把你的劳动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量的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60、60、60,加起来一共是180。

  师:这位同学量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并且是比较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生:我量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45、45、90,加起来一共是180。

  师:这是我们三角尺中的一个,也比较特殊,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生:我量的是三角尺中的另一个,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60、30、90,加起来一共是180生:我量的`是钝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85、60、38,加起来一共是183。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却不是180。

  师:看来三角形的内角和不一定是180。

  生:老师,测量会有误差,量出来的不是很精确,那么求出来的结果也不够精确。虽然不都是三个内角加起来不都是180,但都接近180。

  生:都接近180就能说一定是180吗?

  师: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看来这个是不能让大家信服的。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充分利用大家的学具进行验证,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富有新意,开始!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索验证。教师巡视,参与到学生的研究中)

  师: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言人,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智慧。

  生:(边展示边交流)我们小组运用了折一折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向内折,三个内角就拼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180,所以我们小组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你折的只是锐角三角形,只能证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生:我们小组也有折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其它的成员展示不同的三角形)

  师:看这个小组的同学想问题多全面呀,不仅想到了用什么方法,还想到了用不同的三角形进行验证,老师实在是佩服你们组的智慧,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哪个小组和他们的方法不一样?

  生:我们小组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撕了下来,拼在了一起,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180。我们也实验了不同的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平角,所以我们小组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这个小组的方法简便,易操作,很好。

  生:我们小组成员是这样想的,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每个直角90,那么长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每个长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师:你们小组很聪明,从长方形的内角和联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谢谢你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方法!

  4、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用量、折、剪、拼、计算、推理等这么多巧妙的方法得出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没有。

  师:(去掉问号)那就让我们大声地读出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说一说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出示一个小三角形)这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演示)把这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为什么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而合起来还是180呢?另外那180去哪儿了?

  生: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两个直角不再是大三角形的内角,所以少了180

  师:(演示)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2、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你能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吗?

  (出)

  生: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第一个三角形中,用180—75—28,A=77

  生:用180—90—35,C =55。

  生:第二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是直角,也可以直接用90—35=55。

  生:第三个三角形中,用180—20—45,B=115。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生: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所以用180—70—70 4、

  师: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在建筑中应用的例子。

  在设计这座大桥时,如果设计师将斜拉的钢索与桥柱形成的夹角设计成了56,建筑师在造桥时怎样才能确定钢索与桥柱是否形成了这个角度?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

  师:量哪个角?量一量斜拉的钢索与桥柱形成的夹角吗?

  生:桥面与桥柱形成一个直角,是90,斜拉的钢索与桥柱形成的夹角是56,那么用180—90—56=34,就是斜拉的钢索与桥面的夹角,所以只要让斜拉的钢索与桥面的夹角是34,那么斜拉的钢索与桥柱形成的夹角就是56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师: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你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吗?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无论是大三角形,还是小三角形,无论是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还是锐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生: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

  生:我可以用撕、拼、折等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这个同学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方法,我们只有学会了方法,才能更好地去探究更多的知识。

  师:那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一个三角形内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吗?

  生:两个直角的度数之和是180,再加上一个角,三个角的度数之和超过了180,所以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

  生:两个钝角的度数之和就超过了180,再加上一个角,就更大了,所以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

  师:我们学习知识,必须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师:三角形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学问,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去研究。

有关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种一片太阳花》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写的是住在机关四合院的“劳动者们”中太阳花的事。全文共四个部分,分别写了种太阳花的原因,太阳花从种子落地到一齐开放的过程,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生命极其短促,来年还种太阳花。通过作者记叙种太阳花的经验和感受,表达了人对花的爱恋,花对人的启迪。

  二、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出发点。

  其次,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接触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文中之情,领悟文中深意。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

  2、引导揣摩重要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3、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四、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太阳花的外在美和精神品质。

  五、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六、教具准备:

  七、课时划分:

  本课教学定为两个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平时,你最喜欢那种花?为什么?

  刚刚我们讲了很多花,它们都各有各的美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花。

  (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

  强调题目里的多音字:种。学生注音组词。

  2、同学们见过太阳花吗?(出示,欣赏太阳花的图片)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读完之后说说自己都用了哪些办法认识生字的。

  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

  生字:

  服侍锦缎精力充沛焦躁斑斓多姿贪婪

  花圃偃旗息鼓美人蕉慵懒无力炽热花蕾

  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服侍乍开缤纷五彩

  解释词语:

  焦躁难忍服侍乍开偃旗息鼓

  慵倦炽热不遗余力空暇

  3、开火车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一会大声地读给大家听,说说你读的句子写了什么内容。

  4、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三)以读悟情,体会太阳花的美。

  1、在自然界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儿,课文中的“我们”为什么选择种太阳花呢?

  快速浏览1——3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指名说原因。

  其一:大家对色彩和花草的渴望。

  其二:太阳花比较好“服侍”。

  2、可是,太阳花像人们所期盼的那样很快开花了吗?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一个词形容文中众人的反应。

  理解“莫衷一是”的意思。

  3、太阳花终于开了,你能用一个来形容一下太阳花吗?(板书:美)看到这么美的太阳花,人们的心情如何?

  4、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大声朗读5——8自然段,拿出笔,从文中找出写太阳花美的句子,看看它有哪些独特的美。

  指名学生读画出的句子,教师引导、小结;师范读。

  (1)色彩美:主要是5——7自然段

  (2)经久不衰(顽强的美):第8自然段

  师:太阳花顽强,且能经久不衰,可是你们知道一朵太阳花的寿命是多长时间?(只有一天)

  5、仔细默读9、10自然段,看看它为什么能做到经久不衰、灿烂多姿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喜欢阳光、抓住机会、珍惜时间、

  主动让位。

  引导:是啊,正是因为太阳花善于抓住机会,喜爱阳光,又能主动把机会让给别人,所以它能经久不衰,总是灿烂多姿、生机勃勃。那你面对这样的太阳花,有何感想呢?大家来齐读第10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6、齐读第10自然段

  (1)小组讨论后,指名说,教师引导理解“借花喻人”的写法。

  (2)小结:刚才同学讲了很多,花和人有着相似的品性,你觉得太阳花哪些人很像呢?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补充,并揭示借花喻人的写法。

  珍惜时间的人;

  勇于自我牺牲的人;

  默默奉献的人;

  顽强拼搏的人……

  7、太阳花很美,作者很喜欢太阳花,因此她有了一个什么愿望啊?(来年春暖时分,还要种一片太阳花。)

  正是因为太阳花有它独特的美,作者爱上了太阳花,你们喜欢吗?

  8、请同学们试着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进这篇课文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师范读;指导朗读。

  (四)、作业: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九、板书设计:

  种一片太阳花

  太阳花美喜欢阳光

  经久不衰抓住机会

  主动让位

  借花>喻人

有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2、通过有序搭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方法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探究规律的方法。

  教具准备:图片(教具和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时间过得真快,老师教大家都快一年了吧!大家觉我怎么样?我们相处得怎么样?为了表示我们的友好,咱们来握握手吧,好吗?

  谁先来和我握手?(一边握手)我想要和每一位同学都握一次手,我一共要握多少次手?要想正好握满54次手,在握手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不要重复!不要漏掉!)怎样才能确保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板书:按顺序,有条理)

  你觉得我们按什么样的顺序握比较好?除了让我找同学握手,还可以怎么握?(可以是老师按顺序找学生握,也可以学生按顺序找老师握。)

  2、在数学上,我们把握手这一类的问题叫做搭配问题(板书:搭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搭配的规律。(板书:的规律)

  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出示动画)下面先请同学们看屏幕,谁能说说图中的小明想要做什么?(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再配一顶帽子)

  老师也准备了木偶和帽子,(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五张图片)看到这些,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A、小明为什么要买木偶娃娃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B、小明最喜欢哪一种搭配呢?(你最喜欢哪一种搭配?)

  C、一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

  谁能给大家想个好办法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配一配、连一连、算一算)

  (1)我们可以先动手配一配。(板书:配一配)

  我们在搭配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下面就请同座位同学合作,用学具配一配,看看哪两个同学搭配得最有条理。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来搭配的?(请学生演示:可以先选定一个木偶,再用它和两顶帽子分别搭配。每个木偶都有两种配法,三个木偶一共就有23=6种配法。)

  还可以按什么顺序搭配?(请学生演示:还可以先选定一顶帽子,再用它和三个木偶分别搭配。每顶帽子都有三种配法,两顶帽子一共就有32=6种配法。)

  (2)除了动手配一配,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解答这个问题?(板书:连一连)(出示图形)请同学看屏幕,如果用我们图形表示帽子和木偶,你会连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1页,用尺在书上连一连。

  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按什么顺序连的?有没有连得不相同的?(请学生在黑板上指出来,然后教师出示投影。)

  (3)刚才我们用配一配和连一连的方法解答了这道题,你们从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木偶的个数和帽子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种数。)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板书:32=6(种))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章内容由收集!《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这说明,我们在研究两种事物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时,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板书:算一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算之前,应该先弄清楚什么?再怎样计算?(应该先了解两种事物各有多少个,再将这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就求出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了。)

  (4)这道题我可以用这三种方法来解答。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板书:方法、注意)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四、巩固运用,深化规律。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跟我们衣食住行有关的题目想考考你们,大家有没有信心?

  1、下面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种配菜的方法?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2、再请同学们看屏幕,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3、再请同学们看屏幕,你是怎么想的?

  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8条不同的路可走。如果老师把这道题改一下,你会做吗?你是怎么想的?

  4、老师还有一道思考题,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出示思考题)同学们可以写一写,看谁想出答案最多,排得最有序。

  5、今天有很多老师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听课,为了表示我们的热情和友好,我们可以怎么做?如果全班同学都和每一位老师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呢?你是怎么想的?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不仅仅学会了搭配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今后能运用这些方法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有关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阅读教材中提供的材料,读懂各部分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拓展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冷静地思考问题,积极地付诸行动。

  重点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冷静地思考问题,积极地付诸行动。

  难点培养查阅资料,并整理,归纳,提炼重点的能力。

  教学环节与预设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乐观面对生活的小故事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走进“生活哲理”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课文,其中哪一篇给你印象最深?

  (围绕五篇课文,师生展开交流。)

  是啊,对待生活我们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本次“阅读连接”围绕“学会乐观”设计了几个小故事,请同学们自渎课文。

  二、初读课文,谈感受。

  1、小组阅读,同学互相纠错。

  2、交流感受。

  三、再读故事,思考交流。

  教师根据每一部分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去感受乐观的心态。可设计一些小话题,如:“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读过之后交流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升认识。然后再回到语言文字去读。

  预设

  1、学会乐观:对于悲观消极和乐观积极你怎么看?

  2、学会说“太好了”。一个乐观的人,会对周围的世界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一个积极的认识和体验,要乐观地面对生活。

  3、学会想“虽然……但是……”。思考问题不仅要冷静,而且要面向未来,要有合理的建议,提醒和准备。

  4、学会“行动起来”。有了乐观的态度,看到了希望,还要积极行动起来,否则光乐观是没有意义的。

  小结:乐观能给人带来快乐、智慧、勇气和希望,乐观会让人看到不幸中的万幸,可以使不利变为有利。

  四、拓展

  1、学生从查阅的故事中选择相关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想怎样乐观地面对生活,并有哪些实际行动,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板书设计

  学会说“太好了”

  学会乐观学会想“虽然……但是……”

  学会“行动起来”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荷花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02-06

理想的教学设计设计01-17

技术与设计教学设计03-06

教学设计03-09

奖杯设计教学设计思路02-15

设计文集封面教学设计02-12

《我设计的服饰》教学设计12-25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8

数学《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参考03-03

窗教学设计第一稿教学设计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