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生观后,指名反馈。
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3教师导读:的确太神奇了,斧头一劈,宇宙竟发生了这样神奇的变化!我们来读这一神奇的变化。(学生有感情地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情节变化的神奇。)
4教师:同学们,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这一自然段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了三组反义词,一组近义词。请大家自读这句话,把它们圈出来。
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 渐渐——缓缓——慢慢
5读中积累。
2、读中感悟。
1盘古就是这样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此时,盘古怎么了?(累得倒了下去。)
2盘古为了什么累得倒了下去?(把天和地分开。)
盘古问了谁累得倒下了?(问了人类。)
3同学们,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的形象一次次浮现在我们眼前,而这个巨人不知过了多少年后,还是为了人类倒下了。你感悟到了什么?想对盘古说什么?
3、小结:盘古为了人类,就这样“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不知过了多少年,他累得倒下了。这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盘古。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三、大胆想象编神话,创造神奇。
1、教师导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累得倒下了,故事发生了更神奇的变化。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象一下画面。
2、出示练习,学生口头完成:画面中,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内容在屏幕中出示,学生回答后,屏幕再出现括号里的文字。)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 )。
他的双眼变成了( );
他的四肢,变成了( );
他的肌肤,变成了( );
他的血液,变成了( );
他的汗毛,变成了( );
他的汗水,变成了( )。
他的( ),变成了( );、、、、、、
3、引导学生观察这段文字的表达特点:仔细观察屏幕中的文字,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4、小结:是的,这是一个排比句,而且这段话中有不少如“隆隆的雷声”这样的词语,值得我们积累。
5、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在读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大胆想象: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他的( ),变成了( );
他的( ),变成了( );
他的( ),变成了( )、、、、、、
6、引导质疑: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是盘古身体变化的?(当然不是)
7、小结:显然不是,这些都是古时候人们无法解释自然现象时的一种大胆而丰富的想象。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盘古开天地后,宇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混沌——美丽)
3、教师总结:同学们,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我们感受不到他的气息,但是风在云在;他的双眼不在,但是人类从此有了光明;他的血液不在,但江河在奔腾、、、、、、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人类!
4、拓展阅读:同学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大胆而丰富,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光明而神奇的神话传说,它们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璀璨的一部分。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搜集神话故事,读一读,你一定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指导写字
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练习书写。
书写评价。
课后反思:在本文的主体教学环节,我抓住“神奇”这个话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本,并在令他们感到神奇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可能会觉得盘古居然能睡十万八千年太神奇了;学生也可能觉得一把斧头就能把天和地分开很神奇;学生也可能觉得盘古会随着天和地而逐渐长高、长大很神奇;学生也可能觉得盘古身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太神奇了、、、、、、不管哪种可能都源于学生的自我感悟和体验,那都是最真实的。在学生们各抒己见后,见识结合板书小结:“是啊,同学们!原本混沌一片的宇宙经盘古一猛劈,加上头顶脚蹬就分开了,美丽的宇宙还是盘古用整个身体创造的,故事情节本身就很神奇!”在学生畅所欲言中,再次整体感悟神奇后,我抓住文中的两处关键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悟故事的神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盘古
混沌————美丽
抡 劈
顶 蹬 倒
变化
作业布置: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组。(如: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河流、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美丽的宇宙。)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复述给家长听。
4.阅读其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故事。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